直肠癌手术中肠系膜下血管的离断部位——如何从现有的证据中作出选择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肠癌外科手术中于何处离断肠系膜下动脉、是否清扫中央组淋巴结,至今尚存争议,原因在于这方面的证据级别较低。现有的研究多为回顾性研究,或小样本的RCT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发现高位离断与低位离断之间,在吻合口漏及术后短期并发症等发生情况方面没有区别。低位离断有助于术后生殖泌尿功能的恢复。直肠癌中央组淋巴结的转移率不高,加之影响生存预后的混杂因素较多,难以说明离断部位或中央组清扫对生存的获益。期待开展一些针对性强、设计良好、样本量大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说明肠系膜下动脉离断部位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相关问题。“,”There are still controversies as to the location of ligating the 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and the 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during rectal cancer surgery. The reason is that the level of evidence in this area is low. Existing studies are mostly retrospective, analyses or small-sampl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hese resul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ligation and low-ligation, in terms of anastomotic leakage and other short-term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Low-ligation seems better for the recovery of postoperative genitourinary function. Due to the low rate of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many other confounding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urvival rate, it is difficult to conclude the survival benefits of ligation site or central node dissec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some targeted, well-designed, large-scal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o explain the related issues of 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 ligation site and extent of central lymphadenectomy.
其他文献
局部进展期胃癌(LAGC)应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规范化的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根治术的关键。随着国内外相关系列临床研究的证实,将Dn 2根治术作为LAGC的标准术式已达成全球共识。合理的淋巴结清扫,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选择性地进行扩大淋巴结清扫,也可使部分患者获益。但是,对于合理的Dn 2淋巴结清扫范围,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为了指导我国LAGC淋巴结清扫的规范实施,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胃癌治疗领域的专家,对LAGC淋巴结清扫的关键内容进行
侧方淋巴结清扫作为直肠癌的一种治疗手段,一直因手术风险大、术后泌尿生殖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而饱受争议。基于膜解剖的直肠癌侧方淋巴结“两间隙”清扫术采取由膜至间隙的手术方式,依据膜解剖标记,层面容易辨识,血管和神经定位明确,从而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性。同时简化了手术操作,手术方法可重复和模式化。与侧方淋巴结清扫相关的膜为泌尿生殖筋膜、膀胱腹下筋膜和壁筋膜;两间隙指Latzko直留旁间隙和膀胱旁间隙。在建立膜平面时,能够完成髂外淋巴结(No.293)、髂总淋巴结(No.273)以及腹主动脉分叉部淋巴结(No.
结肠脾曲癌较其他部位结肠癌的发生率低,但通常分期较晚,更易发生急性肠梗阻。由于其特殊的双向供血特征,其淋巴回流可同时流向肠系膜上血管及肠系膜下血管周围。较高的血管变异率带来对支配血管及主要淋巴回流方向判断的不确定性。目前对其淋巴结转移分布,尤其是主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价值的研究病例数较少,因而难以形成手术方式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的共识。充分游离结肠对满足足够的切缘和两侧供血血管的根部结扎尤其重要。未来应结合影像学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技术及术中淋巴结荧光显像等技术,积极开展多中心研究,为脾曲癌根治手术方式
目前对右半结肠癌Dn 3淋巴结清扫的范围,特别是中央淋巴结清扫的内侧界尚存争议。Dn 3淋巴结清扫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是局部进展期右半结肠癌手术的两种主流术式。Dn 3是从淋巴结的分布角度描述内侧界,主流清扫内侧界应该是肠系膜上静脉(SMV)左侧,但也有肠系膜上动脉(SMA)左侧作为内侧界的报道;而CME是从结肠系膜起点的角度来描述内侧界,应该强调SMA左侧。本文结合Dn 3清扫内侧界的解剖学基础、肿瘤学疗效以及技术可行性等方面,综合认为,以SMA左侧为Dn
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是直肠癌根治术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影像及腹腔镜外科器械设备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直肠系膜及周围结构的认识逐步加深,术前分期更加准确,TME手术平面更加精准,明显降低了患者术后的局部复发率,改善了远期生存。同时,自主神经系统得到比较完好的保留,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患者的排尿和性功能,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正确认识直肠系膜及盆腔的解剖结构,是成功施行TME手术治疗的前提。因此,本文结合既往文献,对直肠系膜的基本概念及解剖结构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影像、外科及病理多学科角度,对临床相关
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根治性手术中极其重要的操作步骤,也是临床富有争议的焦点之一。目前,依据胃癌的病因机制、病程演进和诊治转归,对于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和数目已经达成初步的共识,但现阶段在胃癌淋巴结清扫中仍然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规范化的手术操作是降低淋巴结清扫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必要前提,围手术期合理治疗策略的实施则是进一步提高进展期患者淋巴结清扫后生存率的重要方式,增强淋巴结转移的术前和术中检测准确性则仍需要继续深入的研究。“,”Lymphadenectomy, as one of the co
目的 实现与疾病预防控制业务需求相契合的数据治理主题应用,用数据监管与评价疾控业务管理情况和效果,推进疾控业务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数字化,提高疾控业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数据分析法、维度建模等方法对数据治理主题进行构建和展示.结果 按照数据治理主题架构体系的9个部分,形成了6个主题库、248个业务指标,实现指标的可视化展示,达到疾控业务大数据应用和数字化业务监管的目的.结论 数据治理主题应用的构建,有助于加强专题数据治理,推进疾控精细化管理,助力健康大数据的发展,是疾控高质量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互联网普及、数据海量集聚,以及国家数据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卫生健康统计数据治理成为重要的政策议题.本文梳理了卫生健康统计数据的主要特征、管理体系和主要内容,提出“支撑因素—治理主体—产出结果”的卫生健康统计数据治理框架,并对数据治理重点内容从健全支撑因素、完善治理主体、提升治理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剖析,指出数据治理主体是开展卫生健康统计数据治理的核心,关键是建立数据治理机制,对组织结构、数据范围、保障措施等3方面内容进行规范.鉴于各项基础条件的具备和管理的需要,规范化
目的 为适应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数据治理问题,就数据治理模式和方法路径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践总结,从时序视角将数据治理分为回顾性和前瞻性两种模式,并分别阐述其内容、挑战和对策.结果 回顾性数据的治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深度加工、数据质量保障等内容,前瞻性数据的治理则需重点围绕医院数据文化、组织架构设置、数据管理办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等进行推进.结论 医院数据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医院高质量发展阶段,应加快推进全院层面的前瞻性数据的治理,以更好地支撑医院数据利用与数
通过淋巴循环播散是直肠和乙状结肠癌的重要转移途径,区域淋巴结清扫作为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直肠癌患者实现根治切除,获得无瘤生存的主要途径。乙状结肠癌区域淋巴结包括肠旁淋巴结、中间组淋巴结、位于血管根部的中央组淋巴结,根治性手术应包括上述3站淋巴结的清扫;直肠癌淋巴转移路径包括纵向的系膜内淋巴结转移途径和侧向的侧方淋巴结转移途径,目前直肠癌标准术式为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范围涵盖了沿纵向途径进行的系膜内转移淋巴结,针对发生于直肠侧方间隙的转移淋巴结的侧方清扫,目前尚存较多争议。直肠和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