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嘴毕福剑“坏笑”背后有辛酸,心中最痛是女儿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888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眯缝眼,一脸坏笑,站在舞台上不停地耍贫逗乐,他是谁?央视出镜率最高的主持人之一毕福剑。这位集制片入、策划、导演、主持于一身的名嘴,在外人看来非常风光。很少人知道,在逗人开怀的笑容背后,却有他不为人知的苦涩心结,那就是他的女儿娇娇。
  因为离婚,毕福剑的前妻带着女儿娇娇到加拿大定居。环境陌生,父爱缺失,让年幼的女儿变得敏感、偏激。为了让女儿重绽纯真的微笑,在人前笑嘻嘻的毕福剑隐忍着内心的疼痛,给远隔重洋的女儿寄去百余封书信,在他的细心呵护下,女儿终于重新变得开朗。
  但在毕福剑过生日时,逐渐懂事的女儿给毕福剑寄来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一把小阳伞。她告诉父亲:她要用这把小阳伞为父亲遮风雨。从充满爱意的语言中,毕福剑深深体会到了做父亲的温暖。
  名嘴心酸:妻子离婚女儿远走天涯
  1996年7月,毕福剑的女儿娇娇降生。望着这么个粉嘟嘟、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小人儿,毕福剑高兴得手舞足蹈,第一次体会到了“父亲”这个称谓的分量。
  女儿出生之时,毕福剑正处于事业的攀爬期,非常忙碌。1997年秋,毕福剑等人创意并策划了后来成为央视收视王牌的品牌栏目《梦想剧场》。随着栏目的热播,观众们在不知不觉间喜欢上了毕福剑这个脸黑、搞怪、乡音重、嗓门大还有一脸坏笑的主持人。
  虽然压力很大,但那是毕福剑最惬意的一段时光:生活幸福、事业有成,女儿娇娇更是他的开心果。慢慢长大后,小小年纪的她就继承了父亲幽默和使坏的特质,有时看着父亲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没空搭理自己,娇娇就在沙发后面喊:“爸爸,把手给我,给您苹果。”毕福剑依言就把手伸过去,眼睛还是盯着报纸看新闻。猛地,他感觉手心突然湿湿凉凉的,一看竟是一个被女儿啃过的苹果芯儿。看着父亲吃惊和受骗的表情,娇娇得意地咯咯大笑。瞧着女儿生动的笑脸,毕福剑常常在心里感叹:有女儿真是好啊。
  可父女之间这样美好相守的时间总是很短暂。在央视身兼数职,毕福剑压力很大,为了让节目持续出新出彩,毕福剑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策划上,带着节目组成员不停地通过网络在各地方电视台及海外电视台节目中寻找灵感或选题。常常等他忙完工作再回到家时,娇娇已经熟睡,父女俩难得说上一句话。无奈之下,毕福剑用手机给女儿拍下不少照片,还把女儿的笑脸设置为手机屏幕。每次用手机时,看着女儿调皮的笑脸,毕福剑就感觉心里暖暖的,什么压力、烦恼都可以一扫而光。
  一头栽进生机勃勃的事业,毕福剑忽略了同样忙碌的妻子也需要安慰。妻子是他读北京广播学院时的同班同学,是事业型女性,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多次获得摄影大奖,比当时默默无闻的毕福剑名气大得多。可结婚后,特别是女儿娇娇出生后,她的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她常常是四处奔波拍完片子,还得赶紧回家照顾女儿。长期陷于两头忙碌,妻子疲惫、紧张,忍不住会埋怨毕福剑,平静的生活就有了争吵。
  2003年秋天,娇娇因为发烧引起肺炎住院,当时毕福剑正在外地拍摄节目,不能赶回家。女儿住院打了10天针,等毕福剑回到北京时,娇娇已经从一直害怕打针到对打吊针没有任何恐惧心理了,甚至每天看到护士推着小车进来,还自己拍拍左手拍拍右手,很“专业”地对人家说:“阿姨,今天打这只手吧。”
  在医院衣不解带照顾女儿10多天后,妻子却崩溃了。娇娇出院后的一天,毕福剑半夜回到家,打开家门,借着走廊的灯光,竟意外看见妻子独自坐在黑暗里。等他打开灯,刚要张口询问时,妻子已是满面泪痕,淡淡地说:“老毕,我们离婚吧。”毕福剑一愣,半天没有回过神。妻子无奈地说:“我难过的时候你在哪里?当依靠没有了,当我的眼泪流干了,我想,我也该放手了!”
  毕福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屋里死一般寂静。终于,他艰难地吐出一句,“让我们都再想想!”
  毕福剑转身走进了书房,从柜子里拿出一瓶没开过的酒,找到一包饼干,慢慢地喝起来,直到醉得不再想任何问题。
  可裂痕已经无法弥补,一周后,毕福剑和妻子协议离婚,女儿娇娇由妻子抚养。
  毕福剑与妻子解除婚姻的手续办得相当快,不到五分钟。走出婚姻登记站,前妻特意走上前,一边叮嘱毕福剑要多保重,一边告诉他:自己和女儿正在办签证,不久就要去加拿大定居。
  毕福剑怔怔地站住了,想到女儿远赴加拿大将与自己远隔千山万水,他失落的心愈加悲伤……
  一把雨伞父爱沉沉,百余书信逗乐女儿
  2004年5月的一天,娇娇就要随着妈妈飞往加拿大了。一大早,毕福剑早早就将母女俩送到了机场,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伤感的味道。
  车停在候机厅外的那瞬间,娇娇突然伤心地问:“爸爸,如果我想您了,怎么办?”毕福剑不知如何回答女儿的问题。
  恰巧下起了小雨,毕福剑从车子的后备箱里取出一把伞——那是他上大学时,父亲买给他的,他一直带在身边。
  他举着那把黑伞,护送着前妻和女儿走进候机厅。临走时,他特意把伞上的雨水挤去,让女儿带上。他告诉女儿:“这把伞是爷爷给爸买的,爸一直带到了北京。你也带上。以后看到它,就想那是爸爸在给你遮风挡雨。”女儿似懂非懂,却乖巧地点点头。
  两个小时后,娇娇飞走了,老毕心里也空了。
  一个月后,毕福剑回到大连老家探望父亲,突然接到娇娇的电话,听声音满是沮丧和委屈:“老爸,您为什么要送我把破伞,大家都笑话我,我不想再上学了!”说着,竟哇哇地哭起来,哭着哭着,突然说道:“爸爸,我好想您呀,我想回家。”毕福剑的心缩成一团。
  前妻接过电话,告诉毕福剑:到加拿大后,娇娇性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为没有朋友,语言又不通,没法与人交流,她变得越来越不喜欢说话,性格也变得任性执拗,有时在公园或游乐场里看到别人父母带着孩子游玩,她会假装失手把冰淇淋扔到那孩子头发上。只要看见什么好玩好看的东西,她就想要,不听任何解释……今天下雨了,娇娇就带着老爸送她的那把黑伞上学,可是小朋友们带的都是彩色缤纷的小洋伞,她的伞成为了大家嘲笑和攻击的对象。她本来就情绪低落,这下子就更不想去学校了。挂电话前,前妻不无担心地说:“老毕,我真担心娇娇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   毕福剑越听心情越沉重:他可爱的女儿怎么变成这样了呢?当他给娇娇打去电话时,她说什么也不肯接。
  那晚也下着雨,毕福剑没有回北京。在大连父亲家那个熟悉的院落里,看着窗外的雨丝,毕福剑又想起了女儿,想起自己送给女儿的那把黑色的伞。
  小时候,毕福剑家离学校很远,逢上雨天,他就会被浇成“落汤鸡”。毕福剑就特别想要一把伞,可家里穷得买不起。有一回,放学路上,他又淋了雨,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待烧退醒来,他第一句话就对父亲说:“要是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父亲一字一句地回答他:“买!咱们一定买一把!”后来,父亲果真用他一个月的烟钱买了一把伞。再后来,毕福剑到北京广播学院读书时,父亲特意送他一把黑色的伞,告诉他:“爸爸不能陪你去北京,就让这把伞为你遮风挡雨吧。”因为父亲的这句话,毕福剑一直留着那把伞。也正是这个渊源,他才把黑伞送给了女儿。可年幼的娇娇能懂吗?
  毕福剑决定给娇娇写邮件。他慢慢写着这些他从不曾对女儿讲过的成长故事,讲述自己为什么要送伞给她。记忆的阀门打开后,他就收不住了,又写起自己对女儿的内疚与思念,写手机里珍藏着的女儿的笑脸照片……他不光是向娇娇讲述,简直就是倾诉。然后,他就把邮件给娇娇发过去,并让前妻念给她听。
  第二天,毕福剑收到了娇娇的短信,只有三个字:知道了。娇娇这并不积极的回应没有让毕福剑失望,他坚持给娇娇写邮件。他发现,写邮件时,他与女儿的距离是如此之近,这种思想上的亲近比打电话更有效。毕福剑也希望,年幼的女儿看到邮件,也能体会他作为父亲的一番苦心。
  为了让娇娇了解自己的生活,不论出差还是上班,毕福剑总是随身带着相机,每到一处,都会找机会拍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或自己碰到的有趣事情,配上一些文字介绍,写几句自己的感想,一起发给女儿。
  让毕福剑高兴的是,女儿回信的字数渐渐多了起来,除了说自己的心情和想法,有时也提起学校的生活。而透过娇娇的回信,毕福剑看出:她的生活也在改变,她的快乐慢慢多起来。
  有一次,毕福剑到山区录制节目,住在一间简陋的农家小屋子里,农村贫困孩子的生活状态让他非常感慨。那一刻,他想起了女儿,便给娇娇打电话说了一下,挂机后,毕福剑意犹未尽,感觉有很多话希望女儿能记住。可手头没有电脑,他就掏出笔和纸,伏在床上给女儿写了一封信:
  宝贝女儿,知道爸爸现在在哪里么?又是在怎样的情形下给你写的信?这里没有电脑,没有桌子,甚至没有灯。爸爸是趴在床上给你写的信,我是在一户农民家借宿的……
  这家里有个小女孩,今天爸爸吃的晚饭就是她烧的。她比你小,才6岁,居然会烧菜,爸爸吃着她做的饭,眼泪就下来了。爸爸想到你,你的生活条件那么好,可这个孩子却只能在这里生活,她的双手都冻裂了,爸爸看着都心疼,把自己的手套留给了她。她的爸爸在外地打工,一年只能回家一次。她说她很想念她爸爸,爸爸听着心里很难受,又想到了你,宝贝,你也想爸爸么……
  写着写着,老毕不禁热泪盈眶,他希望生活优裕的女儿能知道她的这些同龄人的经历,知道该在生活中选择坚强。
  不久,娇娇收到信。听妈妈念完信,大受感动,竟主动打电话给爸爸,说她要把这封信收藏好。
  娇娇还主动地给爸爸寄了一封信,信里竟有她记了一周的日记。原来,前妻担心娇娇不会用中文,就要求她每天用中文记日记。看着女儿稚嫩的字体,看着女儿所记下的喜怒哀乐,毕福剑非常开心。他发现,文字比语言更能传递感情和思想,更乐于坚持给女儿写信。毕福剑觉得,通过写信,他和女儿其实是在一起成长。
  因为娇娇喜欢看信,毕福剑在打电话之余,尽量抽时间给女儿写信,有时用纸,有时用电子邮件。在一年多里,毕福剑写给女儿的信就达100多封,他们一起交流生活的乐趣,交流对学习、校外活动等事情的看法。阅读女儿的回信,毕福剑的心慢慢踏实起来,他感觉孩子在一天天成长。
  2006年元旦,毕福剑收到了女儿寄来的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新年卡片上写道:“老爸,我很骄傲我是你的女儿,不是因为你是主持人,而是你帮我得到了A+。嘿嘿!”
  原来,娇娇在学校里做了个学习课题:伞的故事。里面不但阐述了伞的来历、制作、用途、形式等问题,还配有她亲自拍的各个时期的伞照片。另外,她还写了一篇配有图片的关于他们家祖孙三代和伞的故事。故事结尾写道:
  我家那把有些破旧了的黑布伞伴随着我的爸爸走南闯北。当我离开中国时,爸爸把它送给了我。虽然它的样子落伍,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因为它是我们祖孙三代的爱的延续!
  毕福剑欣慰地笑了。
  女儿骄傲:我老爸是毕福剑
  2005年8月,在毕福剑渴盼中,娇娇从加拿大飞回中国看望他。
  老毕仔细看着已经9岁的女儿,越看越高兴。他推辞了一切应酬,陪伴女儿,仿佛要弥补与女儿离别的时光。
  有老毕爸爸相伴,娇娇非常调皮。早晨赖在床上,要爸爸过来拉她才肯下床。看着爸爸在厨房里准备饭菜忙得不可开交,娇娇有时会突然冲上去,双手紧紧箍着爸爸,把脸贴在他的脸上蹭。老毕被女儿抱着,幸福得鼻子发酸。
  有一次,毕福剑刚弄好饭菜,娇娇突然来了一句“毕福剑,您辛苦了!”并对他恭恭敬敬地鞠了个躬。这种独特的问候方式让毕福剑忍俊不禁。他问女儿:“为什么不叫爸爸,而叫名字呀?”
  娇娇振振有词:“我和马丽是好朋友,我一直叫她名字的。我和老爸是好朋友,为什么就不能够叫你的名字呢?”
  “朋友!”从当初下接电话到现在主动列为朋友,感受到女儿对他这个老爸态度大大改变,毕福剑内心充满喜悦。
  一天,父女俩正玩着,娇娇忽然说:“老爸,您等着我。”说完,她径直走进卧室。毕福剑正在纳闷,就见娇娇头上扎着一个大发卡,然后右手倒翻作遮阳状,左手放到背后,左脚竭力往右膝上搭。毕福剑知道娇娇在学孙悟空探路,那大发卡就是悟空头上的金箍,正要笑,突然听女儿冲他大喊:“八戒,快去保护师父!”他差点笑翻了,说:“人长得丑在外面让人笑还罢了,没想到在家还让女儿唤作八戒。”
  看娇娇蹿上蹿下地扮演孙悟空,毕福剑问:“有胆子上节目现场去露一手么?”娇娇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毕福剑的女儿,怕什么!”言下那份以老爸为骄傲的自豪感,令老毕有些得意了。
  在那一期《星光大道》中,毕福剑真的把娇娇带到了节目录制现场,原想让她当观众,看看别人表演。没想到,娇娇表现十分活跃,她跑到舞台上载歌载舞,还把爸爸拉到台上,靠着眼神默契地和他做搭档,一老一少,一正一邪,珠联璧合,竟引发现场阵阵喝彩声。
  女儿的出色表现,叫老毕心里乐开了花,他小小的眼睛更眯成一条缝。
  相处的快乐时间总是很短暂,一个月后,娇娇又要告别他飞回加拿大了。这次,娇娇说:“老爸,我想笑着在机场说再见。”“为什么呢?”老毕问。“这样我就不会很想很想您了。”老毕默默点头,眼泪直涌出来。
  2008年1月16日,是毕福剑的生日,娇娇从加拿大给他寄来了一份奇怪的礼物——一把小洋伞。
  娇娇在贺卡上写道:“老爸,这把小洋伞是我特意给你挑选的生日礼物,希望它也能给您遮风避雨。”她还用彩笔画了个大大的笑脸。
  后来,前妻给毕福剑打电话。讲述了女儿买洋伞的过程。为了用自己挣的钱给爸爸买这个礼物,娇娇每天放学便拉着小车,在邻居家的垃圾箱里搜寻瓶子,每装满一车,就拉去卖,直到挣够了钱,才买了这把小洋伞。
  看着美丽的阳伞和女儿的笑脸,回味着女儿给他买伞的故事,毕福剑感觉内心有一阵暖流在涌动。他突然觉得,是女儿让他在社会的来回奔走中感悟到了生命的价值,他感谢女儿。
其他文献
苏轼一生好游,也在旅游中识人辨友。  有一次,苏轼与章悖结伴出游,路经黑水谷时碰到一条深涧,涧上搭有一块很窄的木板,下临翻滚湍流,两侧是巨石壁立。章悖提议从木板上过去,在对面的岩石上题字,表示“到此一游”。苏轼一看险地,表示自己不愿去冒险。章悖微微一笑,坦然走过那极窄的木板,又把长袍塞在腰间,抓住一条悬垂的青藤,荡到巨石上,写下“苏轼章悖游此”六字。章悖又攀藤走上木板回来,一脸得意,等待苏轼对他的
期刊
向小英雄雨来学習
期刊
世界上有一群奇怪的人:他们不能让你放心说心事,偏偏又是你最信任的人;他们总是互相攀比,却坚持互相扶持;他们会因年夜饭谁埋单而钩心斗角,但在彼此生病时却守候床边;他们即便用一生时间相互诋毁,在葬礼上也会为对方号啕大哭……他们是欢喜冤家,是麻烦制造者,是衰人也是贵人,是你人生肥皂剧中必不可少的角色——他们是你的亲戚,是按照习俗逢年过节必须相见的人。  尽管学界流传着中国是熟人社会、半熟人社会、步入陌生
期刊
开疆守土重大决策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新疆。但是,解放初期的新疆却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农业落后,人均占有粮食不足两百公斤。而驻疆部队年需粮食近四百万公斤。从关内运输,仅兰州到哈密,运价即等于粮价的七倍,如再运到伊犁、阿尔泰、喀什、和田等地,价格还得翻番。从苏联进口,每吨粮价为三百卢布,所需费用要数亿人民币,这对解放初期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负担。新疆军区
期刊
这是一对没有血缘关系却形同母女的两个人。一位是孙中山的夫人,一位是极为普通的女子。24年里,隋永清依偎着宋庆龄长大,伴随她走到生命的终点。30年后,2011年5月29日,“遗爱长留——隋永清藏宋庆龄文物展”在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开幕。在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原副秘书长沈海平女士的帮助下,我们得以完成对隋永清女士的访谈,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宋庆龄。  “妈妈太太”是孩子们对宋庆龄的专有称呼 
期刊
那是在公司工作半年以后,她第一次走进他的办公室,之前所有的时间,她见他,都是在公司的全体会议上,他在前台,她在最不起眼儿的角落。她和她的老板之间,位置相隔太远,以至于如她所想,他压根儿就不认识她,只是略有疑惑地问:“你是……”  她微微红了红脸,表明了身份,作为公司一个小小的制单员,她知道自己在公司的地位是微不足道的。  他点点头,说:“对,是你,我想起来了——”她知道他撒谎了,并且如此不动声色。
期刊
走进学校,无意中看到教学楼前长方形的大屏幕上正投映一段话: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思绪陡然拐进了方方正正的20世纪80年代,那时教室是长方形的,黑板也是,教我们的老师脸是国字型的。我们坐在方形的凳子上,挺直胸膛,收紧因饥饿而干瘪的肚子,很努力地把自己坐成直角的形状。老师用平板的语调告诉我们,字迹潦草,做人就不会端正。于是我们端端正正地坐着,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  那时吹进教室的
期刊
1.儿时,最爱看战争电影。看《闪闪的红星》时,以为潘冬子那枚五角星真的会发光。心想,要是我有这样一枚红星就好了,晚上出来戴着它,就不用手电了。  2.那时在乡下,特爱吃一种叫“马榴弹”的野果,但它籽特别多,狼吞虎咽时不小心就吞了一两颗籽到肚里去了。邻家哥哥说:“这籽这么大,大便是拉不出来的,等到春天时,它会在肚子里生根发芽,根会从肚脐眼伸出来,芽会从鼻孔嘴巴冒出来。”那年我特害怕春节,因为还算有点
期刊
从前,有个部落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大旱灾,庄稼颗粒无收,人人衣食无着,很多人饿死了。部落里变得越来越没有生气,人们沉浸在悲痛之中。有位智者在部落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在他的带领下,人们团结起来,互帮互助,渐渐地在生活上渡过了难关。但是,经历灾难后的心理阴影犹如阴霾般始终笼罩着整个部落的居民。  于是,一天晚上,智者把大家都聚到了一起。说要给大家讲故事。部落里的男女老少都来了,他们静静地坐在一边,守着暖暖的
期刊
每当夜幕降临时,在德国城市汉诺威主要的几条街道上的商店、超市的走廊里都会睡着一些流浪汉。夏天还可以,但冬天一到,流浪汉们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为此,从2005年起,每年冬季一到,汉诺威的警察局便会出动一小部分警察,晚上到街头巡逻,试图劝服流浪汉住到由政府提供的救济站里去,因为那里相对要暖和些,但是流浪汉对此却并不领情,他们似乎早就习惯了冬季的寒冷,把破旧的毯子朝身上一盖,在地铺上就睡下了。  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