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宁股价“跳水”的背后
田昌宇
岁末年初,正当国内二线运动品牌一片热闹地跑马圈地、攻城夺池杀得火热之时,李宁公司却突然宣布将陆续关闭掉一些运营有问题的门店。随之而来的是,机构的恐慌性出逃,李宁公司的股票随之一路狂跌。
从表面来看,李宁股价“跳水”原因无非两条:一是订单下滑,二是进军地产受阻。但这些显然只是表象,李宁,这个国内运动品牌的老大,到底怎么了?
买过运动鞋的人都深有体会,在最直观的价住上,同类型的鞋子,李宁的要普遍比国产其他品牌高出两三百元,甚至在高端鞋的价位上,与耐克、阿迪达斯的价位十分接近。在打折浪潮中,李宁的价格优势又跟这些大牌没有任何可比性。
耐克出纪念版,李宁也跟着出;阿迪达斯邀请运动明星代言,李宁也邀请。这些似乎都还可以理解,但是连广告宣传片的制作,也沿袭了耐克、阿迪达斯的惯有思维,这就造成了品牌定位不清的结果。而李宁在前几年,似乎很乐于这样的结果,因为无论道路是怎么样的,至少有一面是好的,那就是至少李宁跟这些国际品牌是一个档次的。
可怕的事情出现了,李宁公司不仅仅使自己的品牌文化在模仿中失去自由的个性,也在产品创新和产品定价上失去了自由的个性与特色,变得高不成低不就。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耐克等国际运动品牌在价格上的发力,在终端健销上的不断下狠手,李宁终于逐渐淡出了消费者选择的范围——在500元以上的运动鞋消费群体中,更多的年轻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国际品牌;在500元以下的运动鞋消费群体中,大部分消费者也不愿意选择价格编高的李宁品牌,相反,他们大多选择后起的国产品牌,如361度或者安踏、特步等。
从这几年来看,李宁并没有通过模仿国际品牌而使自己真的跃居国际品牌行列,等李宁意识到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正在被后起品牌蚕食的时候,公司已经不具备在终端销售的任何优势。
回顾一下,李宁似乎赞助了国内的大部分体育项目,这真是炫足了你的眼球。但有意思的结果却是,当李宁公司逐渐放弃或者丢失赞助市场的时候,我们除了羽毛球以外,再也联想不出任何一项跟李宁品牌有关的体育项目。
无心插柳,李宁公司这种疯狂的赞助手法,倒是开拓出了休闲运动这样一个市场空间。并且,这个市场空间的用户,大多是理性消费的群体,对于高价格的大牌是不接受的,因此,李宁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很抢眼。
根据李宁公司2006年~2007年对消费者所傲的市场调查报告,李宁品牌的实际消费人群年龄整体偏大,35~40岁的人群比例为一半以上。对于体育用品品牌来说,似乎14~23岁的年轻人,才是最适合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年人正逐渐把注意力放到了自己的身体上来——这部分中年人是传统体育项目的支持者与爱好者,他们对于品牌的归属感,要强于任何一个消费群体,一旦认定,就是终身认定了。
不过,李宁公司似乎对这部分中年消费群体没有丝毫兴趣,因为,他们现在的宣传口号是“90后李宁”。为什么要不尊重市场选择而逆势而为呢?似乎在李宁品牌决策层的脑子里,已经全是国际品牌企业里那种对于年轻、时尚的脑细胞了。
于是,当80后看到“90后李宁”这个口号出来的时候,他们集体一致抛弃了李宁。再看看90后消费群体,他们更加崇洋化,并且对于民旗品牌的意识更加淡薄。
90后李宁,将要如何迈过这道坎?李宁这杆民族运动品牌的大旗,又将要何去何从?
外管局何必为两房债大动肝火
叶檀
中国外管局大动肝火,指责中国两房债将出现4500亿美元亏损的说法毫无事实依据。有理说理,何必呛声。金融市场需要的是冷静与智慧,切忌愤青、愤中与愤老。
从短期来看,两房债暂无风险。
理由如下。首先,到目前为止,美国两房债享受美国国债相同的最高信用评级,仍然有美国政府背书;
其次,美国政府是两房债最大持有人,从收归国有之后,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累计购买了超过1.6万亿美元的“两房”资产,约占“两房”拥有和担保资产总量的29%。两房债券收益率上升、价格下降,受损最大的就是目前托市的债券持有者,中美两国将玉石俱焚,中国投资的两房债券全部打水漂是不可能的;
第三,中国拥有较强的博弈能力,从2008牟至2010年三年间,中国外汇储备中持有“两房”债券年均投资收益率在6%左右。而在美国财政部11日公布向国会提交美国住房金融市场改革报告后,次日中国外管局发袁专题问答,解释中国外储投资“两房”债券的资金安全问题。外管局称,中国已采取有效措施,“两房”债券投资的“主要潜在风险已得到化解”。表示“两房”是美国国会立法设立的政府支助机构,美国对两房将连步改革,并非一蹴而就。
从长期来看,两房债必有风险。中国未来两房债券价格下降将是不争的事实,除非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彻底复原,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美国政府逐步退出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是必然之举。美国政府退出房地产金融市场是大势所趋,与中国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大举国进民退恰好相反,美国政府之所以接管两房正是为了消灭两房,拔除市场定价体系中这颗扭曲一切价格的毒瘤。
在美国财政部提交给国会的报告中,毫不含糊地指出,逐步废除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降低政府提供的住房抵押贷款担保比例。美国财长盖特纳在当天发布的声明中阐述了同样的国退民进观点,“这份报告是为进行根本改革提供的一个方案,即逐步废除两房,加强消费者保护,同时保留为需要的人提供买得起或租得起的住房的渠道。”盖特纳表示,改革进程正在启动,但需要“负责任且谨慎地进行”,以免对经济造成破坏。
上述表态意味着,未来两房债收益率必然上升,两房价格以及以两房债为基础的证券价格必然下挫。只有两房债券价格降到市场接受的程度。民间接盘者才能进入,否则就是有侨无市,名义收益无法做实,因为大持有人一旦退出却无法找到接盘者,只能靠价格下降砸出市场大底。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就是不承认金融市场的基本定律。以目前美国国债与两房债价格的平稳印证采来市场没有风险,是金融菜鸟的托辞。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国债价格一路飙升,两房债收益率也达到低位,但这是金融风暴中非理性邂险情绪的反应,绝不意味着美国国情与两房债的价格此后就套一路高歌。现在两房债收益率不高,民间资金却不愿意进入,为什么?就是因为未来有显而易见的风险,却无法通过市场手段规避。据路透社报道,过去一周美国证券化论坛(American Securitisation Forum)年度会议的信息显示,民众不愿意在混沌阶段依靠政府的空口承诺贸然购买住宅抵押抵押支持证券(RMBS)。
让人厌恶的是,明知道国债与两房债未来风险极高,却趁金融风险时大肆高价抛售,说得好听一些叫具有市场意味,说得难听一点这叫 强盗趁火打劫,中国就是被打劫的主要客户。如果说以往被劫还有客观因素是天真、是技不如人,在两房态势较为明朗之后依然被劫,则是愚蠢。笔者并不认为中国货币的主导者与外汇投资者如此愚蠢,他们目前不愿意坦承现实的原因只有一个,不愿意承担责任,对美国的口头承诺抱有幻想。
做生意最高的境界是双赢,除非敌对状态,才会鱼死网破,目前美国两房债券还在理性博弈的范围之内。
中国能够博弈的有两个方面,除了坚持要求两房债由政府信用背书之外,还可以要求美国政府放慢撤出两房的步伐。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依然脆弱,由于楼市依然脆弱,预计两房改革可能需要几年时间,盖特纳在接受CNBC专访时暗示需要五至七年;美国众议院负责资本市场和政府支持企业的小组委员会主席ScottGarrett表示,将致力于美国民间抵押贷款市场的工作,使该市场脱离政府干预,但警告称需要一些时间。
第二个博弈手段是通过对冲交易减少两房债风险,如购买看空产品,将资金更多地转向中国工业化进程所需要的高科技、资源领域。
对于中国而言,以金融对抗金融还不是时候,发挥优势以实体对抗金融战才是上策,因此实行严格的货币政策、提高货币使用效率、严厉外资监管都是题中应有之义。老实如郭靖可以用一门绝技占据武林高位,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同样如此。骗骗国人说风险都已化解,在国际市场上依然花拳绣腿,有意思吗?
做商超不能太“家乐福”
李志起
中国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很明显,这个已经进入中国多年的“老外”家乐福,似乎对这句中国老话领会得太透彻。不然,怎么会在年前价格欺诈被罚之后,在这短短两周时间内,又有11家门店接到罚单。
据说,家乐福在中国区的11家门店被处以约550万元的罚款,这有可能是中国零售业有史以来最高额度的罚款。然而,除此之外,在家乐福遭遇如此危机时,其全国一些门店还存在虚假价格问题。
是家乐福这个“老外”依然还是水土不服,不懂咱们的游戏规则?很明显,不是这样,相反,他们对中国的消费者恐怕要比任何人都了解得透彻。按理说。作为一个全球知名的连锁大型商超。遇到因为价格欺诈而受罚这样的事情,我们用脚指头想想都应该相信,他们会有一套成熟的公共关系应对系统。但是,接二连三出现虚假价格事情,甚至之前还爆出殴打前来索赔的消费者这样的恶劣事件,实在让人觉得不解,莫非家乐福要折腾得人神共愤才甘心。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家全球零售巨头在中国接二连三出现虚假价格事件呢?我们有理由相信,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会敢拿企业的名誉开玩笑,更不会故意去损坏自己的名誉。按照这样的正常思维去理解家乐福接二连三被处罚,大概大家也明白了一点,那就是家乐福不是不想去改,而是濒临失控了,这些事情几乎已经不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了。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危机公关纵然重要,但是,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这就成了治标不治本的事情。消费者们能够在每一家门店看到他们摆放的有关5倍差价赔付的声明:“若您在本超市购买的商品价格高于本市距离本超市3公里内其他同类超市同一商品(促销品除外)的价格,或者商品实际收银价格高于卖场内价标签标示价格,我们将给予您该商品差价5倍的补偿。”而实际上,如果出现了诸如此类的问题,家乐福方面压根都不会提及5倍补偿的问题。
价格欺诈事件,暴露的其实是我国零售行业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个弊病。而家乐福事件却似乎给我们一个暗示,这样的弊病似乎已渐渐成为行业的潜规则,正面把消费者当上帝,背地里却是宰你没商量。
我们但愿管理和监管环节上的缺失,公共关系的处理不要成为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千万套保障房阻力重重在哪里?
余丰慧
今年我国将新建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测算,完成该目标需要1.3万亿元以上的建设资金。
以笔者看,保障房建设的意义已经超过保障房本身。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最少还有另外两层意义:保障房建设对于促进中国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消除房地产泡沫,消除金融风险意义重大。只有解决高房价这个总祸根,才能保证中国房地产健康发展。正确出路是采取“疏”的办法,即增加低价的保障房供应,分流住房市场强劲的购买力,平抑房价的上涨势头,这对平抑市场高房价绝对有作用。试想,如果保障房扎扎实实建设,按期投放市场,那么,商品房市场的高房价一定会下来,而畸高房价下来后又会减轻保障房需求的压力,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情。
另外,中国经济今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将会面临诸多困难,投资已经不可持续,出口也难以依赖,消费一时又难以启动。如果1000万套保障房能够及时开工建设并且顺利完成投入市场,那么,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可能替代其他方面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又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但是,这几年保障房建设并不乐观。2009年以前几乎所有地区都没有完成任务,日前报道说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这几年完成保障房任务不到20%,其他地区就可想而知了。去年580万套保障房任务从目前迹象看,完成情况也不乐观。今年1000万套,比去年增长72%,最终能否完成,说实在社会各界心里都没有底。这么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已经显露出困难重重、阻力重重的迹象。
土地财政对财政收入贡献大,对税收贡献大,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解决了地方政府在建设保障房上的消极态度,只有解决地方政府不积极、不主动的问题,保障房建设问题再多、阻力再大、困难无论有多重,都能迎刃而解。比如今年的1000万套保障房所需1.3万亿资金问题,按照土地出让金10%用于保障房建设,去年全国土地出让金2.7万亿元,就是将近3000亿元,如果提高到20%,就是6000亿元,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以及银行贷款预计分别能提供400亿元和800亿元的资金支持,中央财政投入1200亿元,再加上公积金资金支持保障房试点的筹集资金,基本就达到了1万亿元,如果商业银行贷款再慷慨一点,1.3万亿保障房建设资金应该没有问题。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关键看地方政府能否下决心建设并建设好。
油价上涨为何如此理直气壮
赵志疆
针对市场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国企巨头“既拿补贴又涨价”的质疑,中石化表示,“为了防止国外高油偷对国内带来巨大冲击,国家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了从紧控制,石油石化企业在价格严重不到位,甚至原油价格严重倒挂的情况下,仍然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保障供应。中国石化‘十一五’期间,固价格不到位政策性减收3500亿元。”
时至今日,石油巨头的“政策性亏损”理论早已令人望而生厌——原油的勘探开采、炼油、销售、化工是石油巨头的四大业务板块,尽
田昌宇
岁末年初,正当国内二线运动品牌一片热闹地跑马圈地、攻城夺池杀得火热之时,李宁公司却突然宣布将陆续关闭掉一些运营有问题的门店。随之而来的是,机构的恐慌性出逃,李宁公司的股票随之一路狂跌。
从表面来看,李宁股价“跳水”原因无非两条:一是订单下滑,二是进军地产受阻。但这些显然只是表象,李宁,这个国内运动品牌的老大,到底怎么了?
买过运动鞋的人都深有体会,在最直观的价住上,同类型的鞋子,李宁的要普遍比国产其他品牌高出两三百元,甚至在高端鞋的价位上,与耐克、阿迪达斯的价位十分接近。在打折浪潮中,李宁的价格优势又跟这些大牌没有任何可比性。
耐克出纪念版,李宁也跟着出;阿迪达斯邀请运动明星代言,李宁也邀请。这些似乎都还可以理解,但是连广告宣传片的制作,也沿袭了耐克、阿迪达斯的惯有思维,这就造成了品牌定位不清的结果。而李宁在前几年,似乎很乐于这样的结果,因为无论道路是怎么样的,至少有一面是好的,那就是至少李宁跟这些国际品牌是一个档次的。
可怕的事情出现了,李宁公司不仅仅使自己的品牌文化在模仿中失去自由的个性,也在产品创新和产品定价上失去了自由的个性与特色,变得高不成低不就。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耐克等国际运动品牌在价格上的发力,在终端健销上的不断下狠手,李宁终于逐渐淡出了消费者选择的范围——在500元以上的运动鞋消费群体中,更多的年轻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国际品牌;在500元以下的运动鞋消费群体中,大部分消费者也不愿意选择价格编高的李宁品牌,相反,他们大多选择后起的国产品牌,如361度或者安踏、特步等。
从这几年来看,李宁并没有通过模仿国际品牌而使自己真的跃居国际品牌行列,等李宁意识到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正在被后起品牌蚕食的时候,公司已经不具备在终端销售的任何优势。
回顾一下,李宁似乎赞助了国内的大部分体育项目,这真是炫足了你的眼球。但有意思的结果却是,当李宁公司逐渐放弃或者丢失赞助市场的时候,我们除了羽毛球以外,再也联想不出任何一项跟李宁品牌有关的体育项目。
无心插柳,李宁公司这种疯狂的赞助手法,倒是开拓出了休闲运动这样一个市场空间。并且,这个市场空间的用户,大多是理性消费的群体,对于高价格的大牌是不接受的,因此,李宁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很抢眼。
根据李宁公司2006年~2007年对消费者所傲的市场调查报告,李宁品牌的实际消费人群年龄整体偏大,35~40岁的人群比例为一半以上。对于体育用品品牌来说,似乎14~23岁的年轻人,才是最适合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年人正逐渐把注意力放到了自己的身体上来——这部分中年人是传统体育项目的支持者与爱好者,他们对于品牌的归属感,要强于任何一个消费群体,一旦认定,就是终身认定了。
不过,李宁公司似乎对这部分中年消费群体没有丝毫兴趣,因为,他们现在的宣传口号是“90后李宁”。为什么要不尊重市场选择而逆势而为呢?似乎在李宁品牌决策层的脑子里,已经全是国际品牌企业里那种对于年轻、时尚的脑细胞了。
于是,当80后看到“90后李宁”这个口号出来的时候,他们集体一致抛弃了李宁。再看看90后消费群体,他们更加崇洋化,并且对于民旗品牌的意识更加淡薄。
90后李宁,将要如何迈过这道坎?李宁这杆民族运动品牌的大旗,又将要何去何从?
外管局何必为两房债大动肝火
叶檀
中国外管局大动肝火,指责中国两房债将出现4500亿美元亏损的说法毫无事实依据。有理说理,何必呛声。金融市场需要的是冷静与智慧,切忌愤青、愤中与愤老。
从短期来看,两房债暂无风险。
理由如下。首先,到目前为止,美国两房债享受美国国债相同的最高信用评级,仍然有美国政府背书;
其次,美国政府是两房债最大持有人,从收归国有之后,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累计购买了超过1.6万亿美元的“两房”资产,约占“两房”拥有和担保资产总量的29%。两房债券收益率上升、价格下降,受损最大的就是目前托市的债券持有者,中美两国将玉石俱焚,中国投资的两房债券全部打水漂是不可能的;
第三,中国拥有较强的博弈能力,从2008牟至2010年三年间,中国外汇储备中持有“两房”债券年均投资收益率在6%左右。而在美国财政部11日公布向国会提交美国住房金融市场改革报告后,次日中国外管局发袁专题问答,解释中国外储投资“两房”债券的资金安全问题。外管局称,中国已采取有效措施,“两房”债券投资的“主要潜在风险已得到化解”。表示“两房”是美国国会立法设立的政府支助机构,美国对两房将连步改革,并非一蹴而就。
从长期来看,两房债必有风险。中国未来两房债券价格下降将是不争的事实,除非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彻底复原,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美国政府逐步退出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是必然之举。美国政府退出房地产金融市场是大势所趋,与中国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大举国进民退恰好相反,美国政府之所以接管两房正是为了消灭两房,拔除市场定价体系中这颗扭曲一切价格的毒瘤。
在美国财政部提交给国会的报告中,毫不含糊地指出,逐步废除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降低政府提供的住房抵押贷款担保比例。美国财长盖特纳在当天发布的声明中阐述了同样的国退民进观点,“这份报告是为进行根本改革提供的一个方案,即逐步废除两房,加强消费者保护,同时保留为需要的人提供买得起或租得起的住房的渠道。”盖特纳表示,改革进程正在启动,但需要“负责任且谨慎地进行”,以免对经济造成破坏。
上述表态意味着,未来两房债收益率必然上升,两房价格以及以两房债为基础的证券价格必然下挫。只有两房债券价格降到市场接受的程度。民间接盘者才能进入,否则就是有侨无市,名义收益无法做实,因为大持有人一旦退出却无法找到接盘者,只能靠价格下降砸出市场大底。如果不承认这一点,就是不承认金融市场的基本定律。以目前美国国债与两房债价格的平稳印证采来市场没有风险,是金融菜鸟的托辞。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国债价格一路飙升,两房债收益率也达到低位,但这是金融风暴中非理性邂险情绪的反应,绝不意味着美国国情与两房债的价格此后就套一路高歌。现在两房债收益率不高,民间资金却不愿意进入,为什么?就是因为未来有显而易见的风险,却无法通过市场手段规避。据路透社报道,过去一周美国证券化论坛(American Securitisation Forum)年度会议的信息显示,民众不愿意在混沌阶段依靠政府的空口承诺贸然购买住宅抵押抵押支持证券(RMBS)。
让人厌恶的是,明知道国债与两房债未来风险极高,却趁金融风险时大肆高价抛售,说得好听一些叫具有市场意味,说得难听一点这叫 强盗趁火打劫,中国就是被打劫的主要客户。如果说以往被劫还有客观因素是天真、是技不如人,在两房态势较为明朗之后依然被劫,则是愚蠢。笔者并不认为中国货币的主导者与外汇投资者如此愚蠢,他们目前不愿意坦承现实的原因只有一个,不愿意承担责任,对美国的口头承诺抱有幻想。
做生意最高的境界是双赢,除非敌对状态,才会鱼死网破,目前美国两房债券还在理性博弈的范围之内。
中国能够博弈的有两个方面,除了坚持要求两房债由政府信用背书之外,还可以要求美国政府放慢撤出两房的步伐。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依然脆弱,由于楼市依然脆弱,预计两房改革可能需要几年时间,盖特纳在接受CNBC专访时暗示需要五至七年;美国众议院负责资本市场和政府支持企业的小组委员会主席ScottGarrett表示,将致力于美国民间抵押贷款市场的工作,使该市场脱离政府干预,但警告称需要一些时间。
第二个博弈手段是通过对冲交易减少两房债风险,如购买看空产品,将资金更多地转向中国工业化进程所需要的高科技、资源领域。
对于中国而言,以金融对抗金融还不是时候,发挥优势以实体对抗金融战才是上策,因此实行严格的货币政策、提高货币使用效率、严厉外资监管都是题中应有之义。老实如郭靖可以用一门绝技占据武林高位,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同样如此。骗骗国人说风险都已化解,在国际市场上依然花拳绣腿,有意思吗?
做商超不能太“家乐福”
李志起
中国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很明显,这个已经进入中国多年的“老外”家乐福,似乎对这句中国老话领会得太透彻。不然,怎么会在年前价格欺诈被罚之后,在这短短两周时间内,又有11家门店接到罚单。
据说,家乐福在中国区的11家门店被处以约550万元的罚款,这有可能是中国零售业有史以来最高额度的罚款。然而,除此之外,在家乐福遭遇如此危机时,其全国一些门店还存在虚假价格问题。
是家乐福这个“老外”依然还是水土不服,不懂咱们的游戏规则?很明显,不是这样,相反,他们对中国的消费者恐怕要比任何人都了解得透彻。按理说。作为一个全球知名的连锁大型商超。遇到因为价格欺诈而受罚这样的事情,我们用脚指头想想都应该相信,他们会有一套成熟的公共关系应对系统。但是,接二连三出现虚假价格事情,甚至之前还爆出殴打前来索赔的消费者这样的恶劣事件,实在让人觉得不解,莫非家乐福要折腾得人神共愤才甘心。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家全球零售巨头在中国接二连三出现虚假价格事件呢?我们有理由相信,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会敢拿企业的名誉开玩笑,更不会故意去损坏自己的名誉。按照这样的正常思维去理解家乐福接二连三被处罚,大概大家也明白了一点,那就是家乐福不是不想去改,而是濒临失控了,这些事情几乎已经不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了。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危机公关纵然重要,但是,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这就成了治标不治本的事情。消费者们能够在每一家门店看到他们摆放的有关5倍差价赔付的声明:“若您在本超市购买的商品价格高于本市距离本超市3公里内其他同类超市同一商品(促销品除外)的价格,或者商品实际收银价格高于卖场内价标签标示价格,我们将给予您该商品差价5倍的补偿。”而实际上,如果出现了诸如此类的问题,家乐福方面压根都不会提及5倍补偿的问题。
价格欺诈事件,暴露的其实是我国零售行业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个弊病。而家乐福事件却似乎给我们一个暗示,这样的弊病似乎已渐渐成为行业的潜规则,正面把消费者当上帝,背地里却是宰你没商量。
我们但愿管理和监管环节上的缺失,公共关系的处理不要成为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千万套保障房阻力重重在哪里?
余丰慧
今年我国将新建保障性住房1000万套。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测算,完成该目标需要1.3万亿元以上的建设资金。
以笔者看,保障房建设的意义已经超过保障房本身。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最少还有另外两层意义:保障房建设对于促进中国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消除房地产泡沫,消除金融风险意义重大。只有解决高房价这个总祸根,才能保证中国房地产健康发展。正确出路是采取“疏”的办法,即增加低价的保障房供应,分流住房市场强劲的购买力,平抑房价的上涨势头,这对平抑市场高房价绝对有作用。试想,如果保障房扎扎实实建设,按期投放市场,那么,商品房市场的高房价一定会下来,而畸高房价下来后又会减轻保障房需求的压力,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事情。
另外,中国经济今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将会面临诸多困难,投资已经不可持续,出口也难以依赖,消费一时又难以启动。如果1000万套保障房能够及时开工建设并且顺利完成投入市场,那么,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可能替代其他方面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又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但是,这几年保障房建设并不乐观。2009年以前几乎所有地区都没有完成任务,日前报道说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这几年完成保障房任务不到20%,其他地区就可想而知了。去年580万套保障房任务从目前迹象看,完成情况也不乐观。今年1000万套,比去年增长72%,最终能否完成,说实在社会各界心里都没有底。这么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已经显露出困难重重、阻力重重的迹象。
土地财政对财政收入贡献大,对税收贡献大,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解决了地方政府在建设保障房上的消极态度,只有解决地方政府不积极、不主动的问题,保障房建设问题再多、阻力再大、困难无论有多重,都能迎刃而解。比如今年的1000万套保障房所需1.3万亿资金问题,按照土地出让金10%用于保障房建设,去年全国土地出让金2.7万亿元,就是将近3000亿元,如果提高到20%,就是6000亿元,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以及银行贷款预计分别能提供400亿元和800亿元的资金支持,中央财政投入1200亿元,再加上公积金资金支持保障房试点的筹集资金,基本就达到了1万亿元,如果商业银行贷款再慷慨一点,1.3万亿保障房建设资金应该没有问题。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关键看地方政府能否下决心建设并建设好。
油价上涨为何如此理直气壮
赵志疆
针对市场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国企巨头“既拿补贴又涨价”的质疑,中石化表示,“为了防止国外高油偷对国内带来巨大冲击,国家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了从紧控制,石油石化企业在价格严重不到位,甚至原油价格严重倒挂的情况下,仍然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保障供应。中国石化‘十一五’期间,固价格不到位政策性减收3500亿元。”
时至今日,石油巨头的“政策性亏损”理论早已令人望而生厌——原油的勘探开采、炼油、销售、化工是石油巨头的四大业务板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