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已经成为教师追求的一种教学常态,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最佳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推进中有思想的教师的一种共识。如何认识和理解有效教学以及实现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是我们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也是教学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有效教学;课改理念;放手;小组建设
一、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关注学生需求
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教师应该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二、构造有效的教学过程,打造有效课堂
(一)有效的课前教学准备
课前的精心准备除了教师对文本的熟悉与透彻解读,教学器具的准备等之外,还包括教师对学生学情的准确分析;尤其是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整堂课教学的核心与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着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无论是目标的数量、目标的难度都要仔细斟酌。不能根据教师个人的偏好,任意地制定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使整个课堂教学在“目标任务”的牵引驱动中有序展开。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启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向深入发展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善于创设引发学生思维或情感的学习情境,并且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统整起来考虑。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深层的语文学习活动。而不反思教学,只埋怨学生的现象则更是不明智的。因此,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1)构建和谐课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的学习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才能收到实效。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2)提高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 “放手发动学生,壮大学生力量”,让他们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3)要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它对学习的过程具有导向作用。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更是能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倾情投入,激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处于探讨、研究的冲动之中。
(三)有效的教学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激励性评价也要适时、适度: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地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就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相对较高。
三、搞好小组建设,实行捆绑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围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精神,如何推动和改进小组建设,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命题。
(1)建立在小组成员的管理合力基础上的班级管理者。
在小组建设中,“分工到人(即小组内每人有一个身份)”、“责任到人(即小组内每人有一项责任)”有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在管理、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当小组成员的管理能力集中形成为小组的管理合力时,小组也就能够像班委会一样承担起班级管理的职责,成为班级的管理者。
(2)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载体。
在小组内,每个成员彼此依靠,即目标相互依靠(小组有一个或若干个共同目标)、角色相互依靠(如上文所述,每个成员都有一个身份、一个职责。具体在学习型小组中,成员承担的是诸如组长、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角色)、奖励相互依靠(当组中一个成员受奖,其余组员亦受奖),一起工作,充分利用个体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优势形成学习合力,通过合作、交流、互补的学习方式,增强活动的信息量,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并最终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使他们自己和他人到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同时,调动和发挥群体合力的作用,促进学生个体在思想、学习等方面的积极竞争,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3)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中的评价主体之一。
小组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评价主体之一。就评价主体而言,多元化原则要求素质教育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学生与老师互动评价等。其中,学生互评和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就是以小组为主体展开,通过成员间的“协商”达成评价结论。小组中成员互评并最终形成以小组为评价主体对成员的个体评价,使学生对评价过程能全面参与,使评价过程成为与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
可见,小组建设朝合作学习——协作管理——充分评价的综合型小组方向发展,有助于学生真正融入到班级之中,专注于学习之中,从而营造出一种彼此合作的、积极学习的班级气氛。
总之,真正的有效教学,必定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其封存的记忆,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其囚禁的情愫。有效课堂,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有效教学;课改理念;放手;小组建设
一、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关注学生需求
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教师应该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二、构造有效的教学过程,打造有效课堂
(一)有效的课前教学准备
课前的精心准备除了教师对文本的熟悉与透彻解读,教学器具的准备等之外,还包括教师对学生学情的准确分析;尤其是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整堂课教学的核心与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着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无论是目标的数量、目标的难度都要仔细斟酌。不能根据教师个人的偏好,任意地制定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使整个课堂教学在“目标任务”的牵引驱动中有序展开。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启动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向深入发展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善于创设引发学生思维或情感的学习情境,并且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统整起来考虑。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深层的语文学习活动。而不反思教学,只埋怨学生的现象则更是不明智的。因此,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1)构建和谐课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言的学习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才能收到实效。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2)提高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度。 “放手发动学生,壮大学生力量”,让他们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3)要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它对学习的过程具有导向作用。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更是能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倾情投入,激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处于探讨、研究的冲动之中。
(三)有效的教学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激励性评价也要适时、适度: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地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就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相对较高。
三、搞好小组建设,实行捆绑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围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精神,如何推动和改进小组建设,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命题。
(1)建立在小组成员的管理合力基础上的班级管理者。
在小组建设中,“分工到人(即小组内每人有一个身份)”、“责任到人(即小组内每人有一项责任)”有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在管理、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当小组成员的管理能力集中形成为小组的管理合力时,小组也就能够像班委会一样承担起班级管理的职责,成为班级的管理者。
(2)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载体。
在小组内,每个成员彼此依靠,即目标相互依靠(小组有一个或若干个共同目标)、角色相互依靠(如上文所述,每个成员都有一个身份、一个职责。具体在学习型小组中,成员承担的是诸如组长、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角色)、奖励相互依靠(当组中一个成员受奖,其余组员亦受奖),一起工作,充分利用个体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优势形成学习合力,通过合作、交流、互补的学习方式,增强活动的信息量,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并最终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使他们自己和他人到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同时,调动和发挥群体合力的作用,促进学生个体在思想、学习等方面的积极竞争,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3)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中的评价主体之一。
小组是发展性学生评价的评价主体之一。就评价主体而言,多元化原则要求素质教育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学生与老师互动评价等。其中,学生互评和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就是以小组为主体展开,通过成员间的“协商”达成评价结论。小组中成员互评并最终形成以小组为评价主体对成员的个体评价,使学生对评价过程能全面参与,使评价过程成为与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
可见,小组建设朝合作学习——协作管理——充分评价的综合型小组方向发展,有助于学生真正融入到班级之中,专注于学习之中,从而营造出一种彼此合作的、积极学习的班级气氛。
总之,真正的有效教学,必定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其封存的记忆,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其囚禁的情愫。有效课堂,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