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迫剥削下自由反抗精神的觉醒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tuzhm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到丹麦影片《征服者佩尔》中主人公佩尔最终离去的根本原因,会使观众不禁要联想那压迫剥削下的不平等社会,这是一种畸形的社会形态。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艾瑞克唤醒了主人公佩尔内心深处的自由平等精神,以父亲代表的广大穷苦人民的沉默和逆来顺受悲剧性命运的现实,使佩尔意识到要摆脱压抑沉闷的剥削专制的束缚,开始追寻平等之路。本文从影片《征服者佩尔》的结局——佩尔的最后离去出发,去追寻小主人公所经历的一条在压迫剥削下自由反抗精神的觉醒之路。
  关键词:压迫剥削;自由反抗;精神觉醒
  
  丹麦著名影片《征服者佩尔》曾获得过第四十一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第六十一届奥斯卡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这部影片以小男孩佩尔的视角为主,讲述了他从8岁到10岁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的发生在他身边的事情。在经历种种与年龄极不相称的磨难和挫折之后,在意识到充满压迫和剥削的社会不能给他自由平等的生活后,他少年老成。十岁的他选择了离去,毅然决定去远方找寻自己的梦。
  本片根据丹麦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丁·尼索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原小说描写了丹麦著名工会领袖佩尔的一生,而影片只节选了主角童年的一段经历而删掉了佩尔成为丹麦工会领袖之后的内容。故事背景大约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交接之际的北欧,由于灾荒等时局不好,那时候的丹麦成了是瑞典穷苦人心中的天堂。他们纷纷离开自己贫瘠的家园,带着家眷和孩子们,千里迢迢来到异乡丹麦。在移民大军的影响下,年迈的拉斯卡森带着年轻的失去了母亲的儿子佩尔,怀揣热烈的希望来到了梦中的天堂——丹麦。虽然那时候的他们的梦想很简单,只是希望能够过上每天早晨能有一杯热咖啡的生活。但是这样看似简单的梦想却难以实现。一踏入这雾气弥漫的大地,残酷的现实将他们的美梦一个个击的粉碎。最后,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小主人公佩尔最后选择了离开。
  笔者认为,小主人公佩尔之所以离开,大致有以下几条原因。
  首先,小主人公佩尔经历了封建农场里充满了种种非人的压迫和压榨。善良的劳动人民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脚踏实地和过度的劳累换来应得的报酬和尊重,而专制的统治阶级整天不务正业却作威作福过着病态畸形的生活。佩尔小小年纪就要从事艰苦的劳动,受到农场管理员的轻视与侮辱,受到同龄人的嘲笑和欺负。
  农场的现状更是黑暗混乱。一位瑞典女仆和富贵子弟的艰难爱情,受到了来自蛮横的专制的父亲和阶级的阻碍,看着浸泡在水里的死去的刚出生的婴儿,哭男青年最后受到心灵的谴责。葬身大海农场女主人带着全部家财嫁给男主人,让他从一无所有变成农场主,而农场主却终日贪恋女色,从没有给女主人爱和关心,甚至连自己的侄女都不放过,完全没有了道德的底线。女主人最终无法忍受,用残酷的阉割惩罚了男主人。男主人跟自己的太太没有一个孩子,却有好几个私生子,可怜的路德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是个生活中的小丑,背负着私生子的骂名,得不到父亲的认可,习惯了嘲笑和打骂。为了得到主人公佩尔的半克朗硬币,路德居然愿意被鞭打一百下,佩尔竟然因为半克朗而有了鞭打别人的权利。农场代表了当时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等级的森严无情,凡此种种,是让主人公佩尔毅然离去的根本原因。
  其次,梦想与现实在封建压迫下呈现出的巨大落差,是促使小主人公佩尔离去的重要原因。在宏大悲壮的音乐中,影片展现出了油画一样的阴沉画面,在雾气弥漫的早上,父子俩来到了丹麦的码头,这里到处都是和他们一样的穷苦人。儿子佩尔一遍遍的央求父亲“在给我讲一遍吧,爸爸”。又困又倦的老父亲机械的重复着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希望,“这个新国家可是大不一样啊。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往烤肉里放葡萄干,忘面包上放黄油……孩子们自由自在,可以不用工作,整天玩个不停”。对于年幼的佩尔来说,不用工作、自由自在就是他最大的梦想。然而,简单的梦想似乎在这曾经充满梦想的土地上难以实现。“你年纪太大了”“你太老,孩子又太小”把他们俩推向绝望的深渊。一个可以维持生计的工作,难以找寻,好不容易才在石头农庄当上马廊工人。当父亲与一个丈夫生死不明的“寡妇”即将带给他一个家时,“寡妇”的丈夫却突然归来,小佩尔也只能伤心而懊恼的将小拳头狠狠的在雪地上锤打。艾瑞克在他生日那天,唤醒了佩尔的对自由的渴求和对新生活的渴望。艾瑞克是佩尔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他说“我想要的是自由”“穿过这浩瀚的大洋,先去美国,再去中国……去全世界……”他们约定“两年后,当冰雪一融化就从这里出发,我们要去征服这个世界”。他们驾着马车经过一艘行驶在海上的帆船,又是一个希望。后来艾瑞克的反抗最终失败,被石头砸中成了呆子。梦想中的体面生活在黑暗剥削的封建社会中是难以实现的,但佩尔根植在剥削中的自由平等的梦想却不会抹去,他要去追寻。
  再次,忍辱负重的沉默父亲无法为他撑起一片有尊严和体面的人生,这对于年幼的小佩尔来说,无疑是一个悲惨的原因。年幼的佩尔跟着父亲来到陌生的丹麦,父亲给了他摆脱贫困生活的希望,他把高大的年老的父亲当作自己的保护神,结果父亲的懦弱、卑微、忍气吞声和出尔反尔使他一次次的伤心难过。在强权的压力下,父亲选择了屈服,佩尔倒在床上失声痛哭。父亲许给佩尔的美好生活彻底的化为泡影。佩尔心中的高大的父亲不是万能的,甚至不能保护好他自己和儿子。尽管如此,父亲竭尽他所能,给了他能给他的一切,尽管是那么的卑微渺小。在佩尔选择离开的时候,他佝偻的身躯破旧的棉袄手落着几只苍蝇,“我再也没有力气走下去了,我太老了,日子也不多了,你明白吗?”佩尔的父亲在艰辛与屈辱中生活着,只求平安,甚至没有了对尊严的要求,不去反抗,只是很沉默的坚韧的生活。佩尔的父亲是沉默的大多数,以他为代表的是广大贫困的被剥削劳动人民,忍受着剥削和压迫,过着饥寒交迫没有自由没有尊严的难以满足温饱的日子,却不敢反抗得过且过,懦弱而又善良。“也许我们再见的时候,你就有一个温馨的小家了”就这样,小佩尔带着父亲的嘱托,踏上了远去的征程。
  最后,唤醒他自由反抗意识的艾瑞克最后的痴呆及离去,或许是导致主人公佩尔离去的比较直接的原因。艾瑞克在畸形病态的农场里是个另类的青年,在沉闷压制的农场生活中,他始终不放弃反抗,渴望自由,正义,有梦想有爱心有才华,他勇于反抗,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平等,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渴望。他敢于对不公正的待遇挥动拳头,对凶恶的主子出言不逊,甚至敢于拿起铁叉带领众人公然反抗。他为佩尔解围,把欺负他的监工赶走。艾瑞克的存在使得农场黯淡单调的病态生活有了生气有了乐趣。但是,自己的孤身作战并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在反抗中,他被石头砸中,变成了呆子,痴呆后变的只听工头的话,天天望着大海。艾瑞克一直不向生活屈服,他的精神很大的影响了佩尔。艾瑞克却用自己的行动启蒙了小佩尔,让那种对自由平等的向往的火焰没有熄灭,反而越燃越旺。年幼的佩尔表现出了一个与他年龄不符的成熟与倔强。在熬过了无尽的苦难与痛苦后,他被任命为监工,取代了当年欺负他的崔尼的地位,意味着他可以穿着洁白的衣服和皮靴,再也不用干体力活了。但是,已经有着自由和反抗精神的佩尔,随着艾瑞克的离去,却选择离开这片压抑灰色的土地,飘洋过海去远方寻找自由。
  主人公佩尔最终离去的根本原因是压迫剥削下的严重畸形得的不平等社会。艾瑞克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自由平等精神,以父亲代表的广大穷苦人民的沉默和逆来顺受悲剧性命运的现实,使他意识到要摆脱压抑沉闷的剥削专制的束缚,开始追寻平等之路。
其他文献
摘 要:李斯特是19世纪最辉煌的钢琴演奏家,其音乐创作生涯几乎涵盖了整个浪漫主义音乐盛期。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启发在钢琴上创造出同样的奇迹。其改编创作的《帕格尼尼大练习曲》共六首,《狩猎》是其中第五首。在这首钢琴曲中,李斯特巧妙地将钢琴当作一个交响乐队来进行创作,运用丰富的音色对比,将钢琴作为乐器之王的丰富表现力发挥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很好的展现了李斯特钢琴音乐的那种自由洒脱、色调丰饶
期刊
摘 要:我国刑法关于聚众淫乱罪的规定过于简单、不严谨,理论上不周延,实践中面临不少挑战。在揭露聚众淫乱罪所面临的挑战和批判学界关于聚众淫乱罪的立法完善建议的基础上,主张区分公然性淫乱行为与隐秘性淫乱行为,对前者刑法要规制二人以上的公然淫乱行为,对后者刑法通过适用不告不理制度来规制,引诱未成年人参加聚众淫乱的从重处罚。  关键词:聚众淫乱罪;非罪化;淫乱罪;不告不理    一、引言  南京的“马尧海
期刊
摘 要:1911—2011辛亥革命已经有了100年的历史。辛亥时期革命党人在吉林这一清王朝所谓的“发祥地”,与封建势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对此史学界给予了一定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拟将这些研究成果加以总结综述,并尝试指出其欠缺。  关键词:吉林;辛亥革命;研究综述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的枪声震惊中外,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拉开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武昌起义成功后,
期刊
摘 要:简要阐述了“伪乐”理论,变音理论,以及他们的应用,为后来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伪乐”理论;变音理论;“伪乐”的应用;变音的应用    一、理论范畴  (一)“伪乐”理论  在欧洲14—15世纪左右,盛行一种在谱上大多未加标记而有演唱者或演奏者根据一定的规则或感觉作临时升高或降低半音的方法,因实际音响与谱上所记有差异,故称“伪乐”,因而“伪乐”亦指这些非自然音范围的临时变音。当
期刊
一、加工厂  太阳系是一个普通的星系,由太阳和九颗行星组成,在这九颗行星中包括地球——我们人类的家园,这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因为有生物链的存在。有时候我心里总会有这样的感觉:除了地球以外,像金星、水星、木星等星体,它们的存在是为了什么?它们是为什么存在的?它们的存在有什么价值呢?难道这只是为了让人们欣赏吗?假如要是某天没有了我们人类,茫茫太空又将会如何呢?它是否还会继续存在呢?还有外星人存在吗?
期刊
摘 要:家务劳动补偿权在现行婚姻法中仅存在于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前提之下,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6条中关于“贡献”一词的理解却导致了家务劳动补偿权扩张的倾向,笔者通过对家务劳动补偿权在夫妻法定财产制下适用将会导致危险的分析,得出应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该条做狭义理解,以限制家务劳动补偿权过分扩张,更好的维护男性合法权益的结论。  关键词:家务劳动补偿权;夫妻法定财产制;男性权益    家务劳动补偿请求权是基于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法国现代诗人亨利·米肖诗歌中有关中国的文学表征,从形象学及东方学的视角对其作品中的中国形象进行了界定。笔者认为,亨利·米肖秉持着背离西方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和对中国的倾慕态度,塑造了一个乌托邦中国形象的果实,其形象果实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则是米修自我流放和艺术“驱魔”的工具。  关键词:亨利·米修;乌托邦形象;自我流放;驱魔    引言  亨利·米修(Henry Michaux)是20
期刊
摘 要:留美与留欧教育同为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教育的主体,二者结局不一。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试从二者人才培养目标、留学生生源特点、教育契机的推动人及管理方式四方面的不同之处来探析二者不同结局的缘由。  关键词:洋务时期;留美与留欧教育;差异;结局    洋务留学教育是中国近代官派留学教育的开始。这一时期,洋务派先后遣送200余名学生赴美欧留学。然而,两次官派留学的结局不尽相同。留美肄业中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公路建设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对于施工企业既是机遇又是考验。如今公路施工建设中,机械化施工程度和机械成本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如何科学管理和经营工程机械,是提高工程机械的工作效能、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公路机械;设备管理;成本核算     工程机械是完成工程施工任务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手
期刊
摘 要:好的电影片名应给予观众一定的美学享受,更重要的是它能唤起观众走进影院来观看影片。论文从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所提出的互文性理论入手,研究如何更好给出出色的片名翻译,给予观众一定的美学享受,满足他们的内心情感诉求。  关键词:互文性理论;片名翻译;美学诉求;情感诉求    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互文性(intertextuality),首先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