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缺失,不完整的解读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小说《祝福》作为经典篇目,选入中学课本已经将近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对《祝福》中人物、主题等基本要素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解读。在现行的教参中,编写者给我们的教学提示大多集中于主人公祥林嫂形象的分析和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上,教师和学生的关注视野也大多集中于这些方面,而对于小说中重要人物“我”则分析很少,这种对“我”的分析的缺失造成了对小说主题的不完整的解读。
  “我’,一群林嫂悲剧的重要根源
  通常来说,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作者所创设的环境中,社会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物的命运。而社会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关系,那么祥林嫂周围都生活着哪些人呢?鲁四、四婶、柳妈、婆婆、短工、鲁镇的人们等等。我们把这些关系稍加整合,可以看到其中存在着三种基本的关系:亲人关系、乡邻关系和主雇关系。亲人关系集中体现在祥林嫂和婆婆、小叔子、大伯的关系上,在祥林嫂和丈夫的夫妻关系不存续之后,祥林嫂在亲人这里便得不到任何的温暖,相反是婆婆和小叔子合谋绑架她卖到贺家燠嫁给贺老六,结果是“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只花了五十千,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这样的做法在卫老婆子看来是“精明强干”的。大伯的收屋使得祥林嫂失去了生活的居所,再次面临生存的困境,只得再次来鲁镇。作为乡邻的柳妈、鲁镇的人们所给祥林嫂的除了嘲笑、讽刺、冷漠甚至是恐吓,还能有什么呢?作为雇主的鲁四老爷无疑是放纵了祥林嫂的婆婆和小叔子的绑架行为,同时对祥林嫂予以歧视甚至最后把她赶出家门,使她最终沦为乞丐。可见这三个不同的层面上的人物都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了“我”这个造成祥林嫂悲剧的重要因素。
  我们注意到小说的写作时间是1924年2月7日,应该说民主、科学这样的启蒙思想正在逐渐成为社会的主题,但是对于祥林嫂这样的生活在落后封闭中的“山里人”,谁又能成为她的思想启蒙者,帮助她走出生存和思想的困境呢?鲁四是封建社会缩影的鲁镇的思想文化的代表,他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他绝对不可能对祥林嫂进行思想启蒙。而婆婆和小叔子是为了聘礼把祥林嫂强行卖到了贺家填,也根本不可能对她有任何的思想启蒙。更加可悲的是和祥林嫂同属于一个阶层的柳妈、短工、鲁镇上的人们,他们对她只是嘲笑、讽刺甚至是恐吓。
  那么,最有可能对祥林嫂进行思想启蒙的就是小说中的“我”,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小说开篇“我”和祥林嫂的见面上。在祥林嫂眼中:“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的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可见小说中的“我”具备了作为思想启蒙者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识字”,文字是思想的重要载体,人要接触新的思想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阅读,识字是进行阅读的必要条件;同时仅仅有识字这个载体也不行,如果没有机会接触外面新鲜的世界,真正接触新思想和新文化,也没有办法获得新思想。“我”恰恰又具备了第二个重要条件“出门人,见识的多”。所以在整个小说中“我”是最有希望对祥林嫂进行思想启蒙的人,祥林嫂在生前把最后的希望也交给了“我”,希望在“我”这里得到关于灵魂问题的答案。祥林嫂在扮演思维求助者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扮演了灵魂审问者的角色,作为知识阶层的“我”在她的一再追问下,招供出了灵魂深处的浅薄与软弱。“我”的最后再离去,多少体现了对家乡现实逃避的性质。问题在于最有希望给她帮助、给她启蒙的人却如此的软弱、浅薄、幼稚、无所作为,从而使祥林嫂在面临生存困境的同时,也面临精神寄托的困境,丧失了最后求生的希望,最终沦为乞丐,在鲁镇祝福大典时寂然死去。
  
  “我”——者思想启蒙的主要对象
  
  小说存在着三个视点,即“我”、“祥林嫂”、“鲁镇”,从而构成了三重关系。“祥林嫂”与“鲁镇”的关系是读者普遍关注的,而读者往往忽视了“我与鲁镇”、“我和祥林嫂”的两个关系系统。在和“我”有关的两个视点中,恰恰体现了作者的思考,作者在对封建吃人本质批判的同时,更多的是新思想的启蒙。鲁迅的作品是充满批判的,但批判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思想启蒙。鲁迅小说的核心思想在于“立人”,鲁迅曾说:“说道为什么做小说,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祝福》当然是“吃人”主题的延续,但思想启蒙往往被老师、学生所忽视。那么《祝福》到底在对谁进行思想启蒙,这应该是摆在所有读者面前的重要命题。
  小说究竟写给谁来读呢?首先应该就是小说中的“我”。“我”在具备了对别人进行思想启蒙的条件的同时,也具备了被别人进行思想启蒙的条件。小说中的鲁四老爷为鲁镇封建文化的象征,读的书大都是《康熙字典》《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之类的,是不可能去读像《祝福》这类体现新思想的读物的。至于和祥林嫂同处于一个阶层的柳妈、短工、婆婆、卫老婆子、小叔子甚至是鲁镇的男人和女人们,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加之处于封闭、落后的鲁镇,很难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又没有思想启蒙,所以无法接触和理解体现启蒙思想的作品。而小说中的“我”,具备了新思想新文化,能够承担把新思想传播给大多数人的重要责任。所以“我”寄托了作者的期望。
  
  “我”——知识分子冷峻的自我反思
  
  “我”究竟是一个什么人呢?“我”“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的多”,是一个受到新思想启蒙的知识分子,但是这只是“我”的一个侧面。当“我”面对祥林嫂的三个问题时,却支支吾吾、语无伦次。“也许有罢,——我想。”“啊!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在祥林嫂的一再追问下。我的新思想几乎瞬间崩溃了,新的启蒙思想在祥林嫂的几个问题下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于是只能“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以“我”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新思想也许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在现实的问题面前表现得软弱无力。
  在“我和鲁镇”这个重要视点中,“我”和故乡的关系是“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鲁四老爷虽说是“四叔”,但是谈话总是不投机的。在见证了祥林嫂事件后,“我”从四叔俨然的脸上读到了自己也是一个“谬种”,于是决定明天离开鲁镇,进城去了。可见“我”并不是属于鲁镇的,“我”只是鲁镇上无所作为的匆匆过客,明知鲁镇落后却又无力改变现状,“我”注定是一个没有家园的“漂泊者”。这就是鲁迅小说中的“离去——归来——再离去”的结构模式。鲁迅的小说《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中也存在着相似的结构及情节模式,在“希望——绝望——离去”中完成人生的循环。鲁迅在小说《祝福》中通过“我”体现出的是一代知识分子对于自身弱点冷峻的、充满勇气的反思。
  总之,《祝福》中缺少“我”的教学无疑是不完整的教学,“我”不仅仅是小说的线索,也是体现作者思想的重要支点,是我们解读《祝福》的新视点。
其他文献
翻阅《语文教学之友》2011年第8期,一下子就被一个标题吸引住了,《千古,白璧说微瑕》(正文第30页)——居然有人敢在司马公头上动土!于是赶快翻到文本,一口气读完全文。待放下刊物,真的是感叹不已!太佩服江苏的这位吴老师了:既佩服其惊人的胆气——居然敢在有“史学之父”之誉的大文学家司马迁文章中找毛病,没有一点胆量是绝不敢如此干的,这充分说明了吴老师确实有敢于质疑一切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真性情;更佩服
言及《兰亭集序》的文脉,大家都会注意到文中各段的关键句,即“信可乐也”“岂不痛哉”“悲夫”,并进一步以“乐”“痛”“悲”三个字来概括之。但对于作者“乐”“痛”“悲”的内涵和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上却常见割裂、对立或讲述上的似是而非,这些皆由只见其外“象”而不知其内“气”导致。  “气”指作者心气,即隐含在文字中的作者心灵世界的本质。“象”指作者心象,是作者心灵世界在语言上的显性显现。  我们先看
国家发改委日前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部分。其中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这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对“中国智造”产生怎样的影响?通信网络加持 各行业“华丽变身
现在的天气预报中,除了“晴转多云”等气象术语外,还出现了一大串指数:空气质量指数、晨练指数、感冒指数、穿衣指数、紫外线指数……  空气质量指数  空气质量指数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数。其中,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sub/sub)、二氧化氮(NOsub/sub)、臭氧(Osub/sub)、一氧化碳(CO)等六项。  该指数共
2018年12月,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联合举办的“2018—2019中国经济年会”在京举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等著名专家在论坛上表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不能因为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就放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深入推进改革,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  杨伟民:全面深化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
《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良好开端。  近日,为进一步推进工作落实,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化了属地管理责任与部门监管职责、明确了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细化了政策标准、明晰了政策边界,并提出要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凝聚社会共识,共抓共治,确保2020年底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没有充足的词汇积累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据有关统计,很多优秀作家都有丰厚的词汇积累,鲁迅先生的词汇量在12000左右,莎士比亚15000左右,钱钟书等老一辈作家也有10000左右。这一统计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提高表达的水平,词汇量极为重要。  从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是相当薄弱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严重不足,导致作文中的词汇贫
中国的扶贫工作,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在资深中国问题专家、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库恩看来,“这能够代表真实的中国”。当然,也可以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来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治理结构及组织能力。英国导演柯文思认为,脱贫是中国的标志性成就之一,令千百万渴望改善生活的人们释放被贫困禁锢的能量、希望和梦想;同时,“它能充分体现中国人的精神”。  而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关注中国扶贫,
“文起八代之衰”是北宋大文人蘇东坡对上代前辈韩愈的赞誉,表彰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说的是他散文方面的成就。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是配得上这一赞誉的,单就散文方面的成就而言,他在当时算得上名副其实的文坛领袖。  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是在散文上,但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小觑,作为唐朝最有名的一种文学体裁,韩愈当然是既拿得起也放得下的,虽然他在诗歌上的成就或许比不了李白杜甫白居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9年首次出访,来到了欧洲。意大利、摩纳哥、法国。3月21日至26日,6天5夜,三国五城,出席40多场双多边活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同欧洲,赓续时间积淀的友谊,承载时代赋予的使命,为世界和平稳定,为全球发展繁荣,携手前行。  友谊篇  “欧洲是多极化世界的重要一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因此2019年首次出访,我选择了欧洲。”  新时代中国外交格局中,足见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