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例析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然而,有些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含糊不清、缺乏深度、单调乏味,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现举例做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引导性语言含糊不清
  案例: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教师这样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学生思考后,有的说:“今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有的说……可这些答案都被教师一一否定了。看到学生实在猜不出来,教师提示说:“今天是一个和老师有关的日子。”终于有一个学生说:“是老师的生日。”教师很高兴地说:“今天是老师的生日,老师收到了一个礼物。”教师出示一张贺卡后,问:“你们喜欢这张贺卡吗?把这张贺卡画下来,好不好?”
  分析:案例中,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但就是没有出现教师想要的答案,之所以会造成这一尴尬局面,是因为这个问题指向不明确,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尽管后来教师做了提示:今天是一个和老师有关的日子,但指向仍然不明朗。那个回答“是老师的生日”的同学,或许碰巧想到了这个答案,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想不到这个结果,尽管这个结果对本课的学习几乎毫无用处。
  对策:课前,教师对一节课的总目标和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分目标要洞若观火。这样,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才能紧扣目标。指向明确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提出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则能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如果在引入新课时教师直接提问:“老师今天带来一张贺卡,你们能用笔画出老师这张贺卡的形状吗?在动手画的过程中,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画的,看哪位同学画得好,说得更好!”那么学生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对长方形的周长就有了感性认识。
  二、追问性语言缺乏深度
  案例:在教学“乘加、乘减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了下面三组圆,让学生回答分别有多少个。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接着,教师让学生观察第三组的圆与前两组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前两组能直接列出乘法算式,而第三组不能直接列出乘法算式。教师顺势提问:那要怎么列式呢?学生思考后列出“3+3+3+2”“3×3+2”等算式,分别说出了每道算式表示的意义。这时,有学生说:“还可以把第4堆的2个○多看1个。”教师赶紧说:“可是图中并没有多呀!”学生还想继续说些什么,但教师很快进入了下一环节。
  分析:案例中,教师这句“可是图中并没有多呀”带有决定性的语言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实,只要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学生的新解法就会进发出来,教学也会因此有意外的收获。
  对策:教师的追问语言应以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基础,循循善诱。案例中,教师可围绕这位学生的想法展开教学,继续追问:“谁能明白他的意思?”让学生在理解这句话的过程中,明白“假设第四堆也是3个○,就是先求4个3是多少,然后再减去1列式是4×3-1=11”。这样的追问,能为学生学习乘加、乘减的应用题打好知识基础,也找准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三、评价性语言单调乏味
  案例: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让学生比较2/5和5/8的大小。学生独立思考后,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比较方法。為了表扬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都给予了及时评价。生1:我把两个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2/5=0.4,5/8=0.625,因为0.4<0.625,所以2/5<5/8。师:你回答得真好!生2:我把两个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来比较,2/5=16/40,5/8=25/40,因为:16/40<25/40,所以2/5<5/8。师:你真棒!……
  分析:案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看似真切,实则流于表面,缺乏真情实感,给人有口无心之嫌。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这种单调乏味的评价语言,犹如一支循环播放的催眠曲,容易让学生形成盲目乐观的心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十分不利。
  对策:马斯洛曾经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的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并非盖棺定论,而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的一种教育手段,意在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的评价不能走过场,而应点评到位,引导到位。
  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数学教师,要追求准确规范、严谨简要的教学语言,让数学的科学性体现出来;要追求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让数学的艺术性体现出来,最终达到数学语言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写作训练也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我认真学习了课程标准,借鉴了许多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认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抓住“一个基石、一个关键、一个技巧”,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一个基石:须加强语言基础知识训练  学生写作训练的基础阶段,从熟记名句、名段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成文的训练,使学生写出最简单的短文,为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每学完一篇文章后,
期刊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但单纯地靠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还必须让学生到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去自由驰骋。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阅读应该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该成为书籍的王国。”学生的第一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身保持下去。课外阅读究竟能使学生有哪些收益呢?我想应该有以下三点。  一、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阅读对知识起着扩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在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情感目标,同时新课程标准在评价中也提出:“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  那么什么是情感呢?所谓情感,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的意志品质、态度心情、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情感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课堂教学过程,是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组织学生的智力活动,完成接受和储存信息的任务,而且
期刊
【摘要】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 高一;数学;方法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
期刊
【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媒体是教学手段中的一类,是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现代科技为基础的教学媒体逐渐发展起来,先后出现了用于教学的电化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校园网等等。接下来我主要谈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兴起给小学数学教学所带来得一些便利。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媒体    小学数学教学媒体是教学手段中的一类,是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师生互
期刊
【摘要】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了许多方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几点尝试,它包括培养兴趣、指导方法、鼓励质疑、鼓励创新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数学教学;方法;能力    一、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
期刊
【摘要】 创新实践能力关乎民族的兴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创新要靠人才,而人才来源于良好的教育。对于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而言,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它有着多方面的功能,但其核心功能最终必须定位在促进学生创新,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生;能力    一、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
期刊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和提高学习质量,高效课堂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在不断探索和追求的路上,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会遇到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和事与愿违的情况.减负还要增效,看似矛盾的一组量,但这正是我们所期盼和追求的永恒的课题.新课程改革下,构建高效课堂是一大创新之举,特别是在当前减负增效的背景下,越发具有特殊的意义.但是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去
期刊
【摘要】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决定了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大脑智力因数、引导学生数学思维更要求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因而,师生互动也表现得更加突出。  【关键词】 数学教学;师生;互动    一、创设问题情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师生的合作与交流是“师生互动”的直接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随机”发生,而不一定要人为地设计出某个时间段老
期刊
【摘要】 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关键词】 高中;数学;创新意识    一、创新意识及其特征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