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qccqc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各种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人类的生存、进步和发展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为推动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普及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追求进步、可塑性强,在高校教育阶段开展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往往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將浅析高校开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当前现状并提出一些实施建议,希望能促进高校环境教育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教育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250-02
  引言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生活所需的空间、资源等必需因素的同时,人类却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工业革命后,随着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及污染物的大量产生及排放,生态环境已经不堪重负,雾霾、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物种锐减、泥石流等因人类的引发的灾难愈演愈烈,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来越大,也使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在开展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尤为重要。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决策者、组织者、参与者,在高校开展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教育,提高高校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管理技能以及环保创业能力,对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1.国内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现状
  1.1 高校普及型环保教育力度不足
  我国一些高校为了培养专业型的环境保护人才,开设了相关的环境专业。但是中国普及型环境保护教育的力度明显不足,相邻学科彼此独立,没有形成跨学科环保的整体思维,组织结构上整体性和集中性不强。环保专业属于近年来出现的专业,虽然得到较大发展,但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对于环保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还处于探索阶段,课程设置学科综合性不强,教学容较为单一,环保中涉及的其它科目的专业知识浅尝辄止,导致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效果不够理想。同时很多非环保专业的教职人员对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够重视,在日常教学中未能充分展现出学科知识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联性,选择环境相关的选修课的人相对较少。
  1.2高校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教育形式的开展缺乏影响力
  在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提出绿色大学理念,通过在教育、科研、校园示范工程等方面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和环保节能理念的方式开展“绿色校园”建设,在2007年同济大学开展节约型校园示范工程建设。而后得到大批院校的积极响应并与2011年成立中国绿色大学联盟。虽然全国近300所高校开展绿色校园建设,但是只有少数几所大学获得了国家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大部分高校缺乏政策和资金的驱动,在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影响有限,只是在示范工程中追求节能环保的理念,降低年度或人均的能源消耗,但是在日常教学、科研中并未对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深入的宣贯和执行,同时大量绿色示范工程并未造成持续性且广泛的社会影响,因此难以有效提高学生及社会环境保护意识。
  1.3专业师资人才严重短缺,教学模式单一
  我国不少高校虽然设置了环境保护相关的专业,但是从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研究的专业师资力量明显不足,长期从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教学的专业型人才主要集中在我国几所重点高校,一些高校从事环保教学的教师资质稍显不足,缺乏环保教学的教学经验、传授环保方面的专业知识深度不足,同时在教学中过多得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与实地考察的时间和机会偏少,导致学生很难深层次地实现知行合一,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难以引领学生并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专业水平。
  1.4 社会责任和意识的缺乏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不能仅着眼于当代,生态环境不仅和当代人密切相关,而且对子孙后代同样具有深远影响。同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不能仅局限于我国自身,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是全球性的重要课题之一。在高校传授环保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意识也尤为重要,只有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树立了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发展观、自然观、价值观,才能更有力的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进行。当前不仅一些高校的教职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意识,而且在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上明显忽视培养学生在环保领域的社会责任和意识。
  1.5制度保障不到位
  很多高校的环境保护专业除了尚未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和机制,还缺乏专业化的服务平台和信息平台,用于开展环保教学和研究的硬件环境也不完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管理视野受到极大限制。同时环境领域研究成果的转化率较低,市场激励机制尚不成熟,使高校在环境领域的研究积极性受到打击。
  2.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的几点建议
  2.1加强高校间环境领域的合作和沟通
  在高校加强建设高校示范工程,建立节能校园、绿色校园的同时,高校间应加强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学术交流,在扩展视野、互相提高环保学术水平的同时,将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的影响力尽可能扩大。不同高校处于不同的地域、面对不同的环境问题、拥有不同的技术优势,加强高校间在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可以使各高校间实现学术资源共享,开阔了各高校在环境教育领域的视野,特别是深受国家体制和经济扶助的重点院校,其研究和教育成果,可以通过示范作用,使其它大多数院校在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教育上受益匪浅,不仅通过交流获得更优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而且在教育和研究的规划和实施中得到具有极大价值的指点和帮助。而且通过成立绿色联盟、绿色发展研究基金、绿色校园发展论坛等,通过凝聚各高校间的优势,更容易获得更大的研究和教育成果,此外通过技术扶持和资金扶持,为各高校更好地开展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教育及研究工作提供了动力和帮助。这种众多高校的合作和交流往往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关注,对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促进环保科研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2.2高校通过多途径加强绿色教育,培养优秀人才
  为全面推动高校学生的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在对环境及资源专业的学生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也应通过选修课等形式进行适量的环境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或在各学科的基础课程教学中合理地融入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内容。通过整合相关资源,建立和推进 “环境科学”二级学科;利用各大学的综合性优势,发展环境社会和环境人文学科,为全面普及公共环境教育和提升可持续发展教育。
  为了提高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的教学效果,学校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进行传统的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环境相关专业的学生还应加强与环境及能源相关的学科知识的学习,通过跨学科教育的方式培养优秀的环境专业人才。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行研讨会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外时间对周围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调研和讨论。如当地雾霾的严重程度、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学校教学及生活区域节能现状及改进措施、校园垃圾处理优化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课外实践的研究课题。通过聚焦不同的环境热点问题和环保产业最新发展趋势,使高校学生的环保视野得到进一步扩展,通过学生的研究、分析,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
  同时学校应通过与环保组织、环保企业、政府组织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问题入手,以解决问题和方案优化为最终目标,以全新的视角探讨中国环境公共政策发展动向和改进途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提高了学生进行环境问题调研的能力,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精神。
  2.3促进环保影响力和研究成果转化
  高校在进行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研究的同時,应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研究成果不仅包括各种环境保护技术、环保装置、节能技术的专利和发明,还应包括优化后的环保理念、环保文化、评价机制等。
  进一步加强节能校园和绿色校园的试点,通过优化建设标准和评价监管机制,使学校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通过新技术等实现资源极大节约、污染减少的情况下,应重视环保效果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成果在社会和市场的影响力,倡导“环境技术市场化”,特别是加强设计理念、评价监督机制在高耗能企业、高污染企业、国家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推广和应用,通过高校的示范工程指导和推动节能环保工作,促进绿色产业链的形成。
  此外,对于高校在环境保护、能源节约方面的研究成果,高校应注重成果的市场化,使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不仅仅停留于理论和实验室,通过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先进成熟的新理念、新技术及时在现实中得到推广和应用,使更多的企业和设施既实现节能和环保,又不会承受较大的成本和负担,甚至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市场收益,以此形成良性循坏,以市场的手段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同时作为回报,使高校获得企业或政府的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帮助,进一步推动高校在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教育和研究工作。
  2.4提高环境意识,丰富校园绿色文化内涵
  在学校建设节能校园、绿色校园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和提高高校学生的环境意识,丰富校园的绿色文化内涵。倡导知行合一,将绿色生活的理念灌输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如提倡朴素简约的生活、鼓励学生低碳出行、绿色消费、注重节水节电及其它能源、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并通过社团宣传等手段,提升附近居民的环境意识。
  结语
  随着环境和能源危机的愈演愈烈,推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必然趋势,这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投身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潮中。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必须正视当前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中的诸多不足,积极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的环保理念和环境意识,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知行合一,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环境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箫童. 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综述[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05: 110-114.
  [2]张风娟. 推进环境教育应对环境调整[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05: 97
其他文献
【摘要】“课程即知识”的课程观导致了目前网络课程表现形式单一、利用率低、与课堂教学融合度不高和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本文透过斯滕豪斯“过程模式”的视角,结合对网络课程问题的剖析,提出了以校本微课为基本元素的网络课程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过程模式 网络课程 校本微课程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甘肃政法学院教改项目“校本课程开发理论视阈下的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立项号:G
期刊
【摘要】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儿童是以游戏为生命,为了满足幼儿教育的需要,他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本文试图通过对陈鹤琴儿童玩具观的深入思考,探求其玩具思想对我国现当代儿童玩具开发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陈鹤琴 游戏 玩具 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01-01  陈鹤琴先生作为我国现代幼教奠基人,怀着赤子之心一生为儿童教
期刊
【摘要】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选题和指导模式。通过以科研课题项目组为指导团队、以学生导师课题研究为导向、以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为导向、跨专业联合指导为导向、以校企联合形式为导向等模式,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实践证明,多元化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毕业设计 多元化 模式 质量  【中
期刊
【摘要】近年来幼小衔接引起了相关教育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的教育过程,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素质教育的宣传、实施、协调,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联系沟通,且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特点,密切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合作,使幼小衔接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育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文章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分析,以长沙师范学院2016年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为例,采取对比实验法,结合相关科学调研统计,对新模式的教学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对研究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线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微课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24
期刊
【摘要】为满足国家教育发展、学校少先队组织发展和队员个体的成长需要,以课程观为引领,把平等作为原则、体验作为核心、融合作为手段、形式作为载体、评价作为促进,建构“人人都是升旗手”校本国旗课程,是市桥实验小学对少先队升旗活动的优化转型。这一举措,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更有力的抓手,为实施“根教育”作出了有益探索,让队员的生命得以成长。  【关键词】主体 建构 课程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本论文基于英语专业本科生笔头“稚译”问题,研究广东省双语双方言现象与学生笔头“稚译”之间的深层关系,为探究教学过程中可能施行的去“稚”方略做研究准备,以利地道标准译文,规范并优化根植于双语双方言地区的各高校英語、商务英语及翻译专业翻译类课程的教与学,并为未来研究各地域双语双方言现象对地方院校笔译教学与学习的影响打下基础。  【关键词】双语双方言 笔译 稚译  【课题项目】广东科技学院201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中职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能够发现,我们在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程度还不够深,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才能逐渐弥补差距,本文在进行详细研究后,就目前一体化的现状以及进一步的研究做出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评价 兴趣 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31-02  理论一体化的教学理
期刊
【摘要】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我们党始终代表青年、赢得青年、依靠青年,始终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本文试着立足新时代大学生现实,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新理论、新信息、新思想、新观念,希望能寻找实施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44-01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学科能力培养是中学教学三大任务的中心环节,而思维能力培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学生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独立的学习历史知识并很好地运用历史知识。中学历史教学中提高思维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