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来源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CHD)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的改变,探讨PCI对CHD病人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PCI治疗单支病变的CHD病人80例(PCI组),30例经冠脉造影(CAG)证实冠状动脉正常的人作为非冠心病组.分别采用免疫浊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和TNF-α水平.结果:非冠心病组冠脉造影前后hsCRP、TNF-α水平无显著变化.与PCI前比较,PCI组术后血浆hsCRP[(1.49±0.45) μg/L比(1.97±0.52)μg/L]、TNF-α[(15.57±4.98) ng/ml比(19.87±5.24) ng/m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且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结论:冠脉介入治疗促进冠心病病人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升高.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也被称为生长分化因子15,既是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分支成员,也是系统性炎性反应的成员[1].MIC-1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因此也被称为
2009年9月,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学会(ESCMID)及国际感染与肿瘤化疗学会(ISC)共同公布了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的预防及诊治指南,该指南在以往专家
期刊
近年来由于新生儿急救水平的提高,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明显增加.慢性肺疾病(CLD)是目前国内外NICU早产儿死亡、致残和住院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各中心的发病率在3%~43%
期刊
期刊
临床上两种冠心病主要手术方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的相对益处对比研究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对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分析发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