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多媒体技术的优点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以往的信息加工、获取、传递方面的落后局面。教师能用图、文、声、像和动态视频等效果直观地把传统媒体技术条件下难以表述的a现象与过程生动而形象地显现出来;通过形象的手段来表达抽象的内容,引导学生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教育手段多样化,信息技术传递立体化,符合认知理论模型,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的认识误区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和认识误区。比如在理论上过于超前和乐观,把多媒体技术会带来的优质课堂教学可能性当成了必然性,同时片面地否定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多媒体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应有的优势,甚至起到了负面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1.多媒体至上论
有的学校和教师,一上公开课就必用多媒体,好像只有用多媒体才能上好课,才能代表教师的真实水平,完全抛弃了传统,有多媒体教学手段,绝不考虑传统教学手段。殊不知,“最好的技术” “最先进的理论”≠“最佳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虽然本身具有一些其它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良的特性,但是在带来优良特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局限。其实,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就是上好常规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粉笔课),只有在上好常规课的基础上才能利用多媒体技术锦上添花。我们常对学生说学习没有空中楼阁,要打好基础,对教师来说也是这样,教师必须扎扎实实搞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黑板搬家”
将多媒体技术作为黑板、课本的替代品,大包大揽,把传统课堂上的各个环节都纳入多媒体课件中,甚至把书上的习题都包括进去,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某些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板书的示范性、课本的思想性、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而这些恰恰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基础的培养途径。因此,我们要把多媒体手段和有特色功能的常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两者的共同作用。
3.“信息过载”
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信息时代了,就应该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信息,一味追求课堂容量,教师只管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或者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或者引用大量信息。大屏幕成了信息海洋,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造成“信息过载”,而对教育本身却淡化了。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能“满堂灌”,不能讲得天衣无缝,要使学生有自学、思考的余地。不给学生时间和机会思考,会使学生思想呈现惰性和依赖性,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和我们课改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最恰当的时机,展现最有效的信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辅助作用。
可见,教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而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比较匮乏,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三、多媒体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正确整合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多媒体进入日常课堂教学无疑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在课堂教学中之所以出现了一些不理想的情况,不是多媒体技术的问题,而是理念上、使用方法上的不当引起的。我们应将多媒体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抓住其切入点,扬长避短,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任何一阶段的教学活动都不能脱离教学理论的指导。所以,我们应首先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多媒体技术只能是教育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能也不可能是教育本身。目前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我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但是不是简单地应用与教学,而是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时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3.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主”模式。
四、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要求和常用软件
多媒体教学软件必须能正确表达学科的知识内容、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的功能。因此,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制作,需要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做好教学设计、系统结构模型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交互界面设计等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修改,才能使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符合教学规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还要注意面向不同使用者的通用性。软件的使用要符合一般人的使用习惯,必要时还要在软件中提供使用帮助说明。
五、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九十年代多媒体教学主要形式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多媒体组合教学为主。九十年代中后期,虽然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逐渐取代了以前的多种媒体的组合教学,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它还没有完全脱离单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九十年代的后期和跨入新世纪,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加上“双主”模式的教育思想的运用,一种全新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和迅速发展。但不管是多媒体教学还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它们都离不开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还在向积件的方向发展,利用积件,教师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有利于提高效率。
教学进步与技术发展相辅相成,“如虎添翼”是两者结合的最佳状态。“虎”,指的是教育教学本身;“翼”,指的是技术。“虎”本身一定要强,通过应用多媒体,课堂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如果只重视技术,忽视了教育教学本身,那技术就失去了发展的方向和价值。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以往的信息加工、获取、传递方面的落后局面。教师能用图、文、声、像和动态视频等效果直观地把传统媒体技术条件下难以表述的a现象与过程生动而形象地显现出来;通过形象的手段来表达抽象的内容,引导学生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教育手段多样化,信息技术传递立体化,符合认知理论模型,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的认识误区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和认识误区。比如在理论上过于超前和乐观,把多媒体技术会带来的优质课堂教学可能性当成了必然性,同时片面地否定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多媒体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应有的优势,甚至起到了负面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1.多媒体至上论
有的学校和教师,一上公开课就必用多媒体,好像只有用多媒体才能上好课,才能代表教师的真实水平,完全抛弃了传统,有多媒体教学手段,绝不考虑传统教学手段。殊不知,“最好的技术” “最先进的理论”≠“最佳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虽然本身具有一些其它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良的特性,但是在带来优良特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局限。其实,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就是上好常规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粉笔课),只有在上好常规课的基础上才能利用多媒体技术锦上添花。我们常对学生说学习没有空中楼阁,要打好基础,对教师来说也是这样,教师必须扎扎实实搞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2.“黑板搬家”
将多媒体技术作为黑板、课本的替代品,大包大揽,把传统课堂上的各个环节都纳入多媒体课件中,甚至把书上的习题都包括进去,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的某些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板书的示范性、课本的思想性、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而这些恰恰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基础的培养途径。因此,我们要把多媒体手段和有特色功能的常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两者的共同作用。
3.“信息过载”
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信息时代了,就应该给学生尽可能多的信息,一味追求课堂容量,教师只管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或者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或者引用大量信息。大屏幕成了信息海洋,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造成“信息过载”,而对教育本身却淡化了。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能“满堂灌”,不能讲得天衣无缝,要使学生有自学、思考的余地。不给学生时间和机会思考,会使学生思想呈现惰性和依赖性,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和我们课改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最恰当的时机,展现最有效的信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辅助作用。
可见,教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而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比较匮乏,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三、多媒体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正确整合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多媒体进入日常课堂教学无疑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在课堂教学中之所以出现了一些不理想的情况,不是多媒体技术的问题,而是理念上、使用方法上的不当引起的。我们应将多媒体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抓住其切入点,扬长避短,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任何一阶段的教学活动都不能脱离教学理论的指导。所以,我们应首先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多媒体技术只能是教育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能也不可能是教育本身。目前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我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但是不是简单地应用与教学,而是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时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3.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主”模式。
四、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要求和常用软件
多媒体教学软件必须能正确表达学科的知识内容、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的功能。因此,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制作,需要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做好教学设计、系统结构模型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交互界面设计等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修改,才能使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符合教学规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还要注意面向不同使用者的通用性。软件的使用要符合一般人的使用习惯,必要时还要在软件中提供使用帮助说明。
五、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九十年代多媒体教学主要形式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多媒体组合教学为主。九十年代中后期,虽然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逐渐取代了以前的多种媒体的组合教学,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它还没有完全脱离单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九十年代的后期和跨入新世纪,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加上“双主”模式的教育思想的运用,一种全新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和迅速发展。但不管是多媒体教学还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它们都离不开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还在向积件的方向发展,利用积件,教师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有利于提高效率。
教学进步与技术发展相辅相成,“如虎添翼”是两者结合的最佳状态。“虎”,指的是教育教学本身;“翼”,指的是技术。“虎”本身一定要强,通过应用多媒体,课堂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如果只重视技术,忽视了教育教学本身,那技术就失去了发展的方向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