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东,恐怕只是阿里北上路上不得不遭遇的对手,双方的交战只是一场“遭遇战”,而非“歼灭战”。阿里北上,有着更长远的战略考量。
在做足铺垫之后,阿里巴巴终于向外界宣布了自己的“北上”计划。9月24日,就在阿里巴巴的市值连续缩水之际,一则“天猫总部迁址北京”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当日早上,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启动“杭州 北京”双中心战略。至此,媒体有关天猫将进驻北京的传言终被证实。
阿里北上的时机
虽然阿里将“北上”的传言酝酿多时,市场对该利好也早已消化。但在阿里巴巴正式公布“北上”计划之后,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价随之止住下滑态势,迅速爬升,可见美国投资者对阿里巴巴北上的壮志还是高度认可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阿里巴巴宣布“北上”宣言之时,正是马云等中国企业家随习近平主席访美之际。从宣布“北上”的节点来看,阿里巴巴很精确地踩着了鼓点。
实际上,阿里此次北上能精准地踩准政策及市场的鼓点,离不开长期的精心“备战”。
不过,对京东而言,阿里巴巴北上却有点来者不善的意味。在IT界不少人士看来,阿里北上,如果长远考虑为的是将市场重心逐步向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偏移,但也不排除存有打压京东这个竞争对手的意图。数据显示,阿里虽然依旧是电商领域的老大,但阿里的盈利势头却在趋缓。2014年阿里实现盈利2.3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近40%。这一规模是排名第三京东2600亿元GMV的8倍有余,是位居第五苏宁258亿元的近百倍。但是,另一组数据却令阿里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来自京东的威胁。这一威胁从阿里与京东的财报对比也可窥见一二。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阿里基础电商业务增长已经疲软,2015年第一季度,阿里GMV6001亿元,同比增长40%;同一时期,京东GMV仅为878亿元,但同比增速却有99%。按照目前的势头与趋势来看,京东的增长无疑给了阿里压力。
同时,中国电商整体已经从过去的高增长进入正常增长,根据艾瑞的数据,整体电商在过去几个季度的增长已经下降到了20%左右的水平,其中网络购物已经出现趋势性放缓。电商趋势性放缓意味着市场份额与用户增长以及交易量的饱和。而另一方面,电商的市场竞争却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厂商正试图从中国庞大的电商市场分得一杯羹,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细分市场——从中国最大的化妆品特卖网站聚美优品、时尚用品特卖网站唯品会,再到综合网上购物中心一号店(该网站已在7月份被沃尔玛全资收购)。
业内据此认为,由于盘子就这么大,因此未来阿里的增长,必然要从压制京东的增长入手,这样才能确保阿里的独一无二的价值与行业至高话语权。
阿里北上的真正目标
从表面上看,阿里和京东两大电商的交战似乎越来越激烈。两大巨头之间的“骂战”,更是被网民们津津乐道。马云曾说京东商城“最终会成为悲剧”。京东则以监管部门对电商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大做文章。今年7月份,刘强东称,对于“看重正品和质量的消费者来说,京东就是他们首选的中国在线购物平台”。有些人将刘强东的这番话看作是拐弯抹角地嘲讽阿里巴巴。
阿里此番进京,京东的日子肯定不会特别好过。京东的货品结构、周转情况及供应商谈判策略势必遭受一定影响。然而,如果将打压京东视为阿里巴巴进驻北京的主要行动目标,则恐怕低估了马云的雄心。毕竟,对于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而言,仅仅围绕对手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而忽视了企业战略的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这样的战略难免导致企业走入歧途。 阿里巴巴进驻北京,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对京东形成压制。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阿里巴巴因应IT产业变化所做出的重要决定。
其一,是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正处于拐点阶段,且电子商务的重心在向商超偏移。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传统的服饰、3C等品类的零售业务已经处于成熟期,用户和交易额进入稳定增长期。而生鲜、日用品等商超品类则尚处于开发期,且属于高频购买的品类,营收的增长容易出现爆发。表面上看3C是争夺的激烈领域,但不过是在现有的盘子里面分蛋糕,商超所覆盖的品类才是大城市争夺的焦点。而阿里也在声明中毫不讳言地宣称,将通过对包括天猫电商服务、菜鸟物流服务,苏宁、银泰等合作伙伴的线上线下整合和雄厚的人财物资源等,以北京为核心,辐射整个北方市场,为百万商家提供数字经济平台,为超过4亿的中国北方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其二,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和中国的行政中心,在互联网巨头的战略版图中所处的地位越发重要。中国不少互联网公司都将重要部门设在京城。以腾讯举例,尽管腾讯总部在深圳,但腾讯网、腾讯微博以及腾讯视频等部门均在北京。尽管阿里总部杭州是民营企业的天堂,但作为二线城市,杭州的城市地位难以和北京、上海匹配。与杭州相比,北京在政策、人才、品牌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成为阿里不得不北上的重要原因。业内认为,阿里需要通过北京作为行政中心的特殊地位,更好地理解政策、接触政策,降低不可控风险。
其三,阿里巴巴进入京畿重地,有着更长远的战略考虑。在电商领域,阿里与京东的战争已经趋于白热化,但阿里的下一个目标却未必是战胜京东,而是有更长远的打算。比如,云计算便是阿里的下一个重要战略目标。阿里云近年来在技术领域的进步非常引人注目。一份阿里云的统计数据显示,阿里云ECS的可用率平均每月达到了99.996%以上,与亚马逊AWD的表现相差无几。阿里云在稳定性方面的出色表现,不但赢得了众多创业者的青睐,而且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关注。不久前,阿里云就得到了中央政府采购网的订单。正因此,马云打出“参与北京”的口号,实则意欲将北京定义成阿里“电子商务以外的互联网服务” 的大本营所在。马云表示,希望二十年以后,北京上空的天气能够像今天的洛杉矶、纽约、东京一样,“它们当年也污染过,这不仅需要环保部门的努力,更需要我们能够用更多的智慧,用计算机、用数据、用电子商务去创造更好的商业模式和经济模式。”
以上,才是阿里决定在北京集中部署全球生态系统的优质资源,不设上限地向北方市场投入的重要原因。京东,恐怕只是阿里北上路上不得不遭遇的对手,双方的交战只是一场“遭遇战”,而非“歼灭战”。阿里北上,有着更长远的战略考量。
在做足铺垫之后,阿里巴巴终于向外界宣布了自己的“北上”计划。9月24日,就在阿里巴巴的市值连续缩水之际,一则“天猫总部迁址北京”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当日早上,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启动“杭州 北京”双中心战略。至此,媒体有关天猫将进驻北京的传言终被证实。
阿里北上的时机
虽然阿里将“北上”的传言酝酿多时,市场对该利好也早已消化。但在阿里巴巴正式公布“北上”计划之后,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价随之止住下滑态势,迅速爬升,可见美国投资者对阿里巴巴北上的壮志还是高度认可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阿里巴巴宣布“北上”宣言之时,正是马云等中国企业家随习近平主席访美之际。从宣布“北上”的节点来看,阿里巴巴很精确地踩着了鼓点。
实际上,阿里此次北上能精准地踩准政策及市场的鼓点,离不开长期的精心“备战”。
不过,对京东而言,阿里巴巴北上却有点来者不善的意味。在IT界不少人士看来,阿里北上,如果长远考虑为的是将市场重心逐步向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偏移,但也不排除存有打压京东这个竞争对手的意图。数据显示,阿里虽然依旧是电商领域的老大,但阿里的盈利势头却在趋缓。2014年阿里实现盈利2.3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近40%。这一规模是排名第三京东2600亿元GMV的8倍有余,是位居第五苏宁258亿元的近百倍。但是,另一组数据却令阿里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来自京东的威胁。这一威胁从阿里与京东的财报对比也可窥见一二。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阿里基础电商业务增长已经疲软,2015年第一季度,阿里GMV6001亿元,同比增长40%;同一时期,京东GMV仅为878亿元,但同比增速却有99%。按照目前的势头与趋势来看,京东的增长无疑给了阿里压力。
同时,中国电商整体已经从过去的高增长进入正常增长,根据艾瑞的数据,整体电商在过去几个季度的增长已经下降到了20%左右的水平,其中网络购物已经出现趋势性放缓。电商趋势性放缓意味着市场份额与用户增长以及交易量的饱和。而另一方面,电商的市场竞争却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厂商正试图从中国庞大的电商市场分得一杯羹,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细分市场——从中国最大的化妆品特卖网站聚美优品、时尚用品特卖网站唯品会,再到综合网上购物中心一号店(该网站已在7月份被沃尔玛全资收购)。
业内据此认为,由于盘子就这么大,因此未来阿里的增长,必然要从压制京东的增长入手,这样才能确保阿里的独一无二的价值与行业至高话语权。
阿里北上的真正目标
从表面上看,阿里和京东两大电商的交战似乎越来越激烈。两大巨头之间的“骂战”,更是被网民们津津乐道。马云曾说京东商城“最终会成为悲剧”。京东则以监管部门对电商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大做文章。今年7月份,刘强东称,对于“看重正品和质量的消费者来说,京东就是他们首选的中国在线购物平台”。有些人将刘强东的这番话看作是拐弯抹角地嘲讽阿里巴巴。
阿里此番进京,京东的日子肯定不会特别好过。京东的货品结构、周转情况及供应商谈判策略势必遭受一定影响。然而,如果将打压京东视为阿里巴巴进驻北京的主要行动目标,则恐怕低估了马云的雄心。毕竟,对于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而言,仅仅围绕对手制定企业的竞争战略,而忽视了企业战略的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这样的战略难免导致企业走入歧途。 阿里巴巴进驻北京,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对京东形成压制。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则是阿里巴巴因应IT产业变化所做出的重要决定。
其一,是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正处于拐点阶段,且电子商务的重心在向商超偏移。分析人士认为,在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传统的服饰、3C等品类的零售业务已经处于成熟期,用户和交易额进入稳定增长期。而生鲜、日用品等商超品类则尚处于开发期,且属于高频购买的品类,营收的增长容易出现爆发。表面上看3C是争夺的激烈领域,但不过是在现有的盘子里面分蛋糕,商超所覆盖的品类才是大城市争夺的焦点。而阿里也在声明中毫不讳言地宣称,将通过对包括天猫电商服务、菜鸟物流服务,苏宁、银泰等合作伙伴的线上线下整合和雄厚的人财物资源等,以北京为核心,辐射整个北方市场,为百万商家提供数字经济平台,为超过4亿的中国北方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其二,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和中国的行政中心,在互联网巨头的战略版图中所处的地位越发重要。中国不少互联网公司都将重要部门设在京城。以腾讯举例,尽管腾讯总部在深圳,但腾讯网、腾讯微博以及腾讯视频等部门均在北京。尽管阿里总部杭州是民营企业的天堂,但作为二线城市,杭州的城市地位难以和北京、上海匹配。与杭州相比,北京在政策、人才、品牌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成为阿里不得不北上的重要原因。业内认为,阿里需要通过北京作为行政中心的特殊地位,更好地理解政策、接触政策,降低不可控风险。
其三,阿里巴巴进入京畿重地,有着更长远的战略考虑。在电商领域,阿里与京东的战争已经趋于白热化,但阿里的下一个目标却未必是战胜京东,而是有更长远的打算。比如,云计算便是阿里的下一个重要战略目标。阿里云近年来在技术领域的进步非常引人注目。一份阿里云的统计数据显示,阿里云ECS的可用率平均每月达到了99.996%以上,与亚马逊AWD的表现相差无几。阿里云在稳定性方面的出色表现,不但赢得了众多创业者的青睐,而且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关注。不久前,阿里云就得到了中央政府采购网的订单。正因此,马云打出“参与北京”的口号,实则意欲将北京定义成阿里“电子商务以外的互联网服务” 的大本营所在。马云表示,希望二十年以后,北京上空的天气能够像今天的洛杉矶、纽约、东京一样,“它们当年也污染过,这不仅需要环保部门的努力,更需要我们能够用更多的智慧,用计算机、用数据、用电子商务去创造更好的商业模式和经济模式。”
以上,才是阿里决定在北京集中部署全球生态系统的优质资源,不设上限地向北方市场投入的重要原因。京东,恐怕只是阿里北上路上不得不遭遇的对手,双方的交战只是一场“遭遇战”,而非“歼灭战”。阿里北上,有着更长远的战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