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数学合作学习的课堂特点,从让学生了解合作技巧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每项合作的技巧,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合作技巧,要坚持不懈地帮助学生学会合作技能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学生合作技能的准备,从教师对自己角色的理解准备,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等两个方面论述了教师的准备。有了这些准备工作以后,合作学习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合作学习 学习准备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下,竞争气氛相当浓厚,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合作也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大部分活动是需要合作的。随着科技、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相互理解和相互合作。对青少年来说,激发他们的创作动机,我们还必须注意培养与他人的合作精神。此外,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工作,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他们不需要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理论知识,应该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简单的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与人沟通,在未来的工作中学会合作。那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一、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
(一)让学生了解合作技巧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重点强调合作技巧的重要性。除了向学生介绍他们没有掌握的技能外,还要告诉他们不知道的合作技能。教师可以用讲解示范的方式告诉学生有哪些技能,然后让学生练习这些合作技能。
(二)让学生了解每项合作的技巧
教师要借助言语和示范动作来操作性地进行某一项技能,从而使学生知道怎样做才能掌握这项技能。然后,教师逐步示范并按步骤说明这一技能,直到学生彻底理解这一技能的言语行为。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合作技巧
首先,教师要安排一些活动角色来完成具体教学任务,使学生锻炼他的某项技能;其次,观察每个小组的学生运用合作技能的次数和效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最后,让小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展示该技能,定期对该技能进行提示和提醒。
(四)要坚持不懈地帮助学生学会合作技能
在教学活动中,重点设计合作技巧的运用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断练习,直到该技巧熟练内化,形成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
二、教师的准备
(一)教师对自己角色的理解准备
没有教师的参与,合作学习是不能实行的,没有教师的合作及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教师应该知道,在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师需要扮演多种角色,但这些角色都是教师这一复杂角色的一部分,而且这些角色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动态过程的关系框架。合作学习需要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主要有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帮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教师作为组织者的身份,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更是他们的合作伙伴。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更要关注师生之间的和谐、愉快的情绪和认知经验,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在一种平等、民主的愉快气氛之中。不管教师的角色怎样变化,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把组织和协调小组的活动作为自己工作的中心,这是小组活动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
在确定小组的规模时,要考虑具体的课程目标、学生的年龄、在小组中学生的经验、合作练习的时间、教学材料和教学设施等因素。小组的编排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学习成绩。把全班学习最好的学生、学习最差的学生和两个学习中等的学生分在第一小组内,由第二名以及倒数第二名和两个成绩中等的学生构成第二小组,以此类推,即确保同一合作小组内混合学习好、中、差的学生。一个好学生通过对学习内容的讲解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发展水平,通过参加小组活动,可以增加他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认同感;差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来自本组其他同学的帮助,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可以减少他们的焦虑感。
2.性别。在合作活动中,如果一个小组内的四个学生都是女生或男生,那就该对小组的成员进行微调,尽量使男女生数目搭配合理。因为在认知风格、性格特征等方面,不同性别的个体都存在差异,在小组中男女生混合可以发散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而多视角的形成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
3.专业能力。小组学习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每个人都有他的特点,小组成员的搭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各种任务,如一个小组内最好具备归纳力强的学生、表达力好的学生、记忆能力强的学生等。小组是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也让想得到提高的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研究表明,在组员背景和能力差别较大的小组内,组员才能更加深入的思考,激发出更多、更深入的见解和体验。
4.家庭背景。如果在某一组学生中家庭条件都较好或都较差,则容易引起学生潜在的优越感和自卑感,不利于完成学习任务,更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一些学习任务也会让家长参与,这时更要考虑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搭配,让学生接触到各种的信息。
总之,在数学合作学习中必须有一些准备工作。我们必须把合作准备作为学生学习的必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和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因此,合作准备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靳玉乐.合作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邵道生.学会生存[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责编 赵建荣)
关键词:数学课堂 合作学习 学习准备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下,竞争气氛相当浓厚,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合作也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大部分活动是需要合作的。随着科技、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相互理解和相互合作。对青少年来说,激发他们的创作动机,我们还必须注意培养与他人的合作精神。此外,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工作,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他们不需要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理论知识,应该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简单的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与人沟通,在未来的工作中学会合作。那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一、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合作技能
(一)让学生了解合作技巧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重点强调合作技巧的重要性。除了向学生介绍他们没有掌握的技能外,还要告诉他们不知道的合作技能。教师可以用讲解示范的方式告诉学生有哪些技能,然后让学生练习这些合作技能。
(二)让学生了解每项合作的技巧
教师要借助言语和示范动作来操作性地进行某一项技能,从而使学生知道怎样做才能掌握这项技能。然后,教师逐步示范并按步骤说明这一技能,直到学生彻底理解这一技能的言语行为。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合作技巧
首先,教师要安排一些活动角色来完成具体教学任务,使学生锻炼他的某项技能;其次,观察每个小组的学生运用合作技能的次数和效果,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最后,让小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展示该技能,定期对该技能进行提示和提醒。
(四)要坚持不懈地帮助学生学会合作技能
在教学活动中,重点设计合作技巧的运用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断练习,直到该技巧熟练内化,形成必要的合作学习技能。
二、教师的准备
(一)教师对自己角色的理解准备
没有教师的参与,合作学习是不能实行的,没有教师的合作及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教师应该知道,在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师需要扮演多种角色,但这些角色都是教师这一复杂角色的一部分,而且这些角色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动态过程的关系框架。合作学习需要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主要有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帮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教师作为组织者的身份,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更是他们的合作伙伴。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更要关注师生之间的和谐、愉快的情绪和认知经验,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在一种平等、民主的愉快气氛之中。不管教师的角色怎样变化,教师在教学中都要把组织和协调小组的活动作为自己工作的中心,这是小组活动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
在确定小组的规模时,要考虑具体的课程目标、学生的年龄、在小组中学生的经验、合作练习的时间、教学材料和教学设施等因素。小组的编排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学习成绩。把全班学习最好的学生、学习最差的学生和两个学习中等的学生分在第一小组内,由第二名以及倒数第二名和两个成绩中等的学生构成第二小组,以此类推,即确保同一合作小组内混合学习好、中、差的学生。一个好学生通过对学习内容的讲解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发展水平,通过参加小组活动,可以增加他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认同感;差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来自本组其他同学的帮助,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可以减少他们的焦虑感。
2.性别。在合作活动中,如果一个小组内的四个学生都是女生或男生,那就该对小组的成员进行微调,尽量使男女生数目搭配合理。因为在认知风格、性格特征等方面,不同性别的个体都存在差异,在小组中男女生混合可以发散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而多视角的形成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
3.专业能力。小组学习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每个人都有他的特点,小组成员的搭配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各种任务,如一个小组内最好具备归纳力强的学生、表达力好的学生、记忆能力强的学生等。小组是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也让想得到提高的学生找到自己学习的榜样。研究表明,在组员背景和能力差别较大的小组内,组员才能更加深入的思考,激发出更多、更深入的见解和体验。
4.家庭背景。如果在某一组学生中家庭条件都较好或都较差,则容易引起学生潜在的优越感和自卑感,不利于完成学习任务,更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一些学习任务也会让家长参与,这时更要考虑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搭配,让学生接触到各种的信息。
总之,在数学合作学习中必须有一些准备工作。我们必须把合作准备作为学生学习的必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和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因此,合作准备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靳玉乐.合作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邵道生.学会生存[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