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输式教学方法的理性审视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45518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灌输式教学方法在知识传授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其自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一方法受到人们广泛的质疑。灌输式教学法作为历史的产物,依然有其存在的实践基础,因此,应理性地对待它。在认识上,要厘清灌输并不等同于强制灌输,是属于方法论意义上的方法;在实践上,要找到其适用范围,坚持教授与启发、传递与疏导相结合。
  关键词:灌输;教学方法;内在机制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9A-0028-04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关于当前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发,素质教育便成为了新时期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而灌输式教学方法作为“应试教育”的“宠儿”,必然首当其冲地受到了批判。然而,在一片骂声中,灌输式教学方法却依然活跃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人们也仍未探索出更加适合当前教育发展阶段的教学方法。这一现象与人们没能正视灌输式教学方法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能否理性而客观地对待灌输的方法,跳出其认识和实践的误区,能否在反思灌输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出其实施的新路径,赋予其新的生机和活力,就成为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学研究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概述
  (一)灌输的概念辨析
  灌输一词在英文中是“inculcate”,源于拉丁文“inculcatus”,原指“用脚后跟踩进、压进、印进”,后引申为“通过强式劝告或不断地重复向一个人的头脑中压印(某种东西),特别是指强迫性地教授一个原则、观点或一种信念”。[1]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灌输则被解释为“把流水引到需要水份的地方”,引申为对思想和方法的输送。[2]可见,西方的灌输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强制性的特征,它更强调通过强制性的手段,让对方接受一种原则、观点或者信念。而在我国,人们对灌输的认识更多地侧重于思想和方法的输送过程。因此,就其概念来看,西方的灌输更偏重性质上的描述,表现出了明显的强制性,而在我国,人们对灌输的理解,更多地注重过程的描述而不是性质的限定。[3]然而,正是由于只注重过程的描述,使得人们在理解和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偏差,从而对灌输的理解和认识过于西方化,将其等同于强制灌输。[4]这也导致了“当前有一种德育立论,主张应从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三个层次上全面‘否弃’、‘拒斥’灌输”。[5]他们反对教育者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规范通过说服、规劝等方式转化为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反对、排斥与灌输内容不相容的德育内容,更是批判强制性的手段忽视了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学习的主动性。在他们看来,灌输教育的核心是强制和服从,而不是创造和自主,是一种无视学生主体和无视人的教育。[6]基于此种认识的灌输势必被认为是教学过程中的痼疾,从而屡遭批评。
  (二)灌输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分析
  1.操作的便捷性
  和其他教学方法相比,灌输式教学方法更多强调的是知识的习得。师生的互动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而学生向老师提问的反向互动则很少。教学过程中也不需要特殊的相关配套设施和教学环境。教师只要掌握了需要讲授的知识以及必要的言语表达能力就可以在普通的教室内完成教学活动,对教师能力的要求远没有其他教学方法的要求高。因此,这种教学方法操作起来十分便捷,这也是新手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传播的高效性
  灌输式教学方法之所以能够继续屹立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高效的课程效率。教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和其他教学方法不同,灌输式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和数量。因此,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系统地讲授所要学习的知识。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认真地听讲,尽量地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教师在讲授之后再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反应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适当的重复,之后仍没有掌握知识的学生既可以向教师、也可以向同学寻求帮助。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和整体性,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通过习题的练习来巩固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一般不会被打断。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很多知识。相对于其它教学方法来说,灌输法实现了知识传播的高效性。
  3.使用的广泛性
  灌输式教学方法自其产生之日起,已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趋向稳定和成熟。虽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但它取得的教学效果还是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因此现实中,灌输式教学方法并不像学界批评的那样毫无价值,反而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广泛地存在。这种广泛性不仅体现在学科上,也体现在学龄段上。无论是智育还是德育,也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灌输式教学方法仍以其显著的效果得到了相当大一部分教师的认可,甚至青睐。尤其是现如今的考评体制下,教师们不敢、也不愿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可以预见,在未来的若干年间,灌输式教学方法仍会活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二、灌输式教学方法屡遭质疑的原因探析
  近年来,灌输式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和质疑,这其中既有灌输法自身所固有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也有使用不当、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提高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一)内在因素分析
  1.忽视了教育实际发生的内在机制——同样的教育在不同的个体身上效果不同
  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智力方面,也表现在学习风格方面。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他们对教师教学方法以及风格的期望也不尽相同。并且,教师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同的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他们自身表达能力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同样的教育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灌输式教学方法则忽视了这一内在机制,它将整个学生群体当作教育的对象,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些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他们需要的是教师的及时指导、启发,而不是一味地接受“灌输”。长期的灌输不仅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兴趣,最终还会使这类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那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比较差的学生,灌输法则很容易使他们成为所谓的“差生”。因此,灌输式教学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灵活地使用教学方法。   2.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违背了学习的规律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虽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学习动机却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适当,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就好;相反,如果缺乏学习动机,那么势必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良好的学习行为,学习的效果也不会理想。并且,学习动机又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他们共同决定着学生是否能持续地学习知识,其中内在动机强烈的学生更具有好奇心、上进心,他们学习起来更加主动、积极、独立,往往能够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对挫折也保持积极的态度;而外在动机往往是为了达到某种外在的目的,其产生的动力没有内在动机持久、强劲。[7]可见,要想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不仅要给他们外部的刺激,使他们获得外部的动机,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内部的学习动机。学生在教师的灌输下,快速地掌握了大量知识,由此得到了教师的认可,产生了学习的成就感,从而获得了学习的外部动机。而要想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就必须关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然而,灌输式教学方法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缺乏学习的长效动机,一旦遇到“灌输”不成功的情况,就会产生厌学的状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使他们有学习的长效动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外在因素分析
  1.教师理解和使用的偏差
  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期他们朝着社会的要求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8]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变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教学智慧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方法的优劣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如果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规避其不足,从而发挥其最佳效能,则会赋予这种教学方法新的生命力。反之,则丧失了教学方法的内在优势,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而灌输式教学方法之所以广受诟病,与教师的认识和使用偏差不无关系。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一些教师将灌输理解为强制灌输。基于此种理解的教师,必然强调自己的绝对权威,在课堂上完全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制地向学生灌输思想和知识。这样就使得人们对灌输式教学方法产生误解,将其等同于强制灌输。
  2.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
  新世纪以来,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人才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对人才评判的标准也不再单单是掌握知识的多寡,而是要综合考察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迫切要求学校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的知识储备。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要满足这些要求,之前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在足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要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其中,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则是学生的核心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未来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为了实现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既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从而发挥不同方法的教育合力。
  三、 理性审视:总结与反思
  (一)灌输式教学方法的现实考量
  近年来,灌输式教学方法虽然饱受质疑,但是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却不乏其身影,究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两方面的因素:
  第一,灌输的方法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进入新世纪以后,素质教育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就现今的教育体制而言,其评价体系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依然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程度。而教师通过灌输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系统的知识。由此,不仅教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获得了较高的绩效,学生在考试中也获得了“理想”的成绩。这在应试教育依然明显的今天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以致许多学校、教师、家长,甚至是学生,都始终不愿放弃灌输式教学方法。
  第二,灌输的方法在道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价值多元的社会,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各种消极的价值观充斥着社会。而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都处于不成熟状态或者变动的状态之中,很容易被社会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从而误入歧途,甚至走向犯罪。因此,国家、学校、家庭都应该及早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早期的儿童,由于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制约,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教师和家长要通过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判断是非的标准和方法,来防止学生出现价值观混乱的情况。虽然灌输式教学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也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批评,但它仍然在家庭和学校的德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时代诉求
  灌输式教学方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教育过程中使用时间最长、最具影响力的教学方法之一。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对知识、儿童、教学的不同认识密切联系在一起。随着人们对知识、儿童以及教学认识的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也逐渐受到了人们广泛的批评。然而,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存在是有长期实践基础的。[9] 它不会因为人们的批判和否定而立刻改变或者消亡。因此,我们应当明确地认识到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维持或者废除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在于如何跳出灌输法的认识和实践误区。[10]
  在认识上,一方面,要厘清灌输并不等于强制的灌输,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我国,灌输指一种思想、观点以及价值观的输送。而强制灌输则是指教育者借助强制的、非理性的方法迫使学生无批判地接受某种特定的思想、观点以及价值观,以达到禁锢学生思想的目的的教育或教学。[11]另一方面,要明确灌输并不是指一种具体的方法,它更多的是一种指导思想、原则,是属于方法论意义上的方法。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传递、教授等同于灌输。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互联网这一方式来浏览和获取信息,而网站为了提升其自身的整体效益,其网页设计必须将满足用户的需求放在首位,让浏览者有良好的用
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综合经济部门,在反映经济社会建设等方面提供的数据具有权威性、客观性和说服力,是其他部门所不能代替的。统计部门除了及时提供统计数据外,更重要的是要搞好各
领导者领导经济工作,自身的发展意识,领导过程中的用人之道固然十分重要,但在情况发生变化时,迅速思考和确立适应形势的发展思路,则更显得棋高一着。而要确定明确的发展思路,
摘要:体验教育是以体验为中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论,它指向人的生命发展。基于体验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全面、协调发展,完善生命历程,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途径。基于体验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聚焦理财教育、规则教育、关爱教育三大研究领域,观察体验、想象体验、探究体验三种体验方式。  关键词:体验教育;校本课程;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我国重返关贸总协定已为时不远,国家的财税改革正是为“复关”做准各。苏南乡镇企业既已成为开放型经济的“主力军”,作为县(区)一级党委、政府,有贵任引导乡镇企业前瞻征程,
大学生发展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十分关注的问题.体育教学是大学素质教育的一种补充,体育教学保证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更好的进行知识学习.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身体素
剖宫产儿童中有不少孩子会出现视知觉缺陷,而视知觉发育不充分的儿童容易出现相关的学习障碍,如字母、数字混淆,读书跳字,看书跳行,平时学习注意力不集中,阅读时常会增字、漏
在约翰·穆勒看来,审美教育或者说情感教育、美感培养与智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一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对于人的完整性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历史地分析英国人和欧洲大陆
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是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内蒙古地区高校辅导员培训已经建立起了比较规范的培训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培训过程中也存在培训模式单-
口语水平是英语专业学生区别于非专业学生的最显著优势.然而,目前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教学策略仍不尽如人意.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研究者对该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对学生在口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