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我们的教育面临时代的急剧变化也遭遇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社会转型的浮躁影响着我们的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方式;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教师的权威受到极大的挑战;新课改的全面实施,给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等。面对这种种挑战,作为教师应该处变不惊,坚守人民教师的三项基本条件。
一是“道德”。教师作为道德的化身和传播、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人,必须以身示范,严守社会道德规范;必须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家长、学生着想,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必须追求崇高的理想,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必须奉献与牺牲,对教育怀有生命的执著和宗教般的情怀。教育的本质,就在于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领,让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美好的品德。因此教育是崇高的事业,也是崇高的理想。
二是“责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与责任”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教师存在的意义,就是通过自己的“爱与责任”,唤醒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和爱”。“爱与责任”不仅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对教育终极目标的一种新的解读方式。学校培养的人,首先要有“爱”,“爱”也是一种责任:爱自己,善待生命;爱家庭,孝敬父母;爱国家,承担责任。而“责任”也是一种“爱”,表现为对目标的坚持,对生命的坚守,对他人的关爱。其次,教师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既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教师必须谨言慎行,可能一句话一个细微的举动影响着一个孩子的一生。第三,教师的“责任”还要体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认真地备课、上课,耐心细致地辅导,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做学生的贴心人。
三是“艺术”。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魅力在于巧妙,在于润物无声。教育的艺术在于“对症下药”,能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教育的艺术在于“宽严相济”,能在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之间找到结合点,让学生既“敬”且“爱”。教育的艺术强调“可接受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的艺术还在于“依人性之自然施其教育”,根据学生的自然禀性因势利导,实施有差别的教育,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的多元智能。
“道德”“责任”“艺术”是做好一个人民教师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一生的信念去坚守,用一生的追求去达成。惟其如此,我们才能享受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荣耀。
(来源:《光明日报》)
一是“道德”。教师作为道德的化身和传播、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人,必须以身示范,严守社会道德规范;必须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家长、学生着想,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必须追求崇高的理想,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必须奉献与牺牲,对教育怀有生命的执著和宗教般的情怀。教育的本质,就在于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领,让学生具有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美好的品德。因此教育是崇高的事业,也是崇高的理想。
二是“责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与责任”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教师存在的意义,就是通过自己的“爱与责任”,唤醒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和爱”。“爱与责任”不仅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对教育终极目标的一种新的解读方式。学校培养的人,首先要有“爱”,“爱”也是一种责任:爱自己,善待生命;爱家庭,孝敬父母;爱国家,承担责任。而“责任”也是一种“爱”,表现为对目标的坚持,对生命的坚守,对他人的关爱。其次,教师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既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因此,教师必须谨言慎行,可能一句话一个细微的举动影响着一个孩子的一生。第三,教师的“责任”还要体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认真地备课、上课,耐心细致地辅导,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做学生的贴心人。
三是“艺术”。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魅力在于巧妙,在于润物无声。教育的艺术在于“对症下药”,能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教育的艺术在于“宽严相济”,能在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之间找到结合点,让学生既“敬”且“爱”。教育的艺术强调“可接受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教育的艺术还在于“依人性之自然施其教育”,根据学生的自然禀性因势利导,实施有差别的教育,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的多元智能。
“道德”“责任”“艺术”是做好一个人民教师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一生的信念去坚守,用一生的追求去达成。惟其如此,我们才能享受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的荣耀。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