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皮肤病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e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扰素是天然产生的抗病毒物质,有抗感染和增强免疫监视作用.天然干扰素和最新应用DNA重组技术获得的干扰素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皮肤病、皮肤肿瘤以及一些难治性皮肤病.虽然治疗某些皮肤肿瘤取得了成功,但对病毒性皮肤病的疗效却不甚理想.本文复习文献,就有关干扰素的毒性、临床应用和作用机理加以讨论.

其他文献
在婴儿或儿童中,如出现下列症状中至少两种主要症状和至少两种次要症状,而又无已知的免疫抑制病因(如癌症、严重营养不良或其它已知病因)时,可怀疑为儿童艾滋病.
利福平过量所致的中毒反应已有少数病例报告,除1例因剂量极大死亡外,其余结局均尚佳。本文作者报告欧洲首例红儿综合征。
期刊
为比较吡呋氨苄青毒素(pivampicillin,PVPC)与红霉素治疗女性生殖器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疗效,作者进行单盲性(研究者单盲)临床试验,将49例确诊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第1组26例(平均21岁),每次服用PVPC 700mg,每日2次,连续7天,第2组23例(平均21岁),每次服用红霉素50Omg,每日2次,连服7天,嘱病人服药期间避免性生活。
儿童慢性大疱病(CBDC)是一种获得性表皮下大疱病。以好发于会阴、皮损呈环状和对磺胺毗啶治疗效果好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者在青春期前皮损缓解。皮肤基底膜(BMZ)有线状IgA沉积,并常伴有对该病有诊断意义的抗基底膜IgA循环抗体。本病有几个同义名称:儿童疱疹样皮炎、大疱性疱疹样皮炎和儿童线状IgA发病。于1970年首次命名为儿童良性慢性大疱病。
期刊
低补体血症荨麻疹性血管炎不仅累及皮肤,亦累及其它器官.作者报道1患有这种罕见病变伴有严重肾脏受累的病例.患者男性,56岁,因双侧角膜混浊、复发性结膜炎、虹膜炎入院.入院前一年,全身曾出现斑丘疹及瘙痒性皮疹伴血尿、蛋白尿,入院前10天,胸背部出现类似荨麻疹样红色非疼痛性皮疹,双下肢圆形红色硬结.
先天性甲肥厚是一种罕见的伴发外胚叶缺陷的遗传性皮肤病,临床上可分两种主要类型:Jadassohn-Lewandowsky型是以甲肥厚为特征,伴有掌跖角化过度及多汗症,易患足跖摩擦性水疱、毛囊角化及口腔粘膜白斑病.Jackson-Lawler型少见,这两型相似,但后型缺乏口腔粘膜变化,有齿发育不良及皮肤囊肿.虽然先天性甲肥厚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近年来有报告以隐性遗传的方式遗传.
抗生索或其他化疗药的耐药性和副作用是其治疗淋病受到限制的主要因素,作者报告新的氨基糖甙类药乙基西梭霉素无这些副作用,其疗效已被1200名无并发症淋病患者所证实,尚未观察到耐药菌株.作者在4年间(1982~1985)研究了1200名无并发症的淋病患者(女690,男510)不包括咽部淋球菌感染.女病人从宫颈、尿道和直肠取材,男病人取尿道分泌物及从直肠取材,由涂片直接镜检及培养确诊.予单剂量乙基西梭霉素
期刊
作者为了研究单核细胞在淋巴细胞对麻风杆菌(ML)的增殖反应中的调节作用,利用表面FcR分离单核细胞.对9只接种ML的罗猴和3名正常麻风接触者进行了免疫学状态的研究.
本文对39例经过皮内试验和激发试验证明系由青霉素(PCs)或头孢菌素(CSs)引起的迟发型全身性药疹病人进行了皮试反应的评价。
期刊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是一种以表皮与粘膜的红斑及脱落为特征的疾病,死亡率高达30~100%。近来,对TEN的治疗有了新的探索,因其皮损与二度烧伤相似,因此考虑用治疗烧伤的方法治疗此病,即对无活力的皮肤作清创术后,用生物敷料覆盖,后者包括同种移植物尸体皮、猪皮、羊膜及合成聚硅氧膜。作者报告1例女孩,8岁,因治疗癫痫静脉注入苯妥英钠及安定后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