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探讨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影像学教学存在的不足,如基础知识薄弱,教学内容滞后,缺少实践教学以及师资人才匮乏等,同时给出适当的建议,如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拓宽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以及评价体系,增加人文教学等来提升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满足人才建设的需求。
【关键词】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教学
近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医学影像学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包括传统放射诊断学、超声成像、CT、MRI、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成像等诸多门类的综合性学科。它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形态学诊断,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其已[1]经发展成为诊断、治疗并重,着眼于功能研究的学科。医学影像学涉及的知识范围既包括臨床知识,又包括基础知识,但是,目前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存在学时偏少、内容较浅等不足,学生常常无法顾及如此繁多的知识,课时较少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只能粗略地讲解,学生也只能走马观花似地学习,从而认为医学影像真的是一门“辅助”学科,作者通过实践结合思考,做出以下的思考及建议。
1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存在的教学问题
1.1基础知识薄弱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医学影像学的知识范围既涉及临床各个学科,也涉及基础医学,包括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系统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等。比如在讲解肺结核这一章节时,教师往往需要从临床表现、结核的分类、病理生理基础以及解剖讲起,最后才会重点讲解各型结核的影像学表现,而这些基础医学的知识在前期应该由基础的教师重点讲过,但是由于当时学生缺少临床基础,对这些知识缺少形象的理解,从而死记硬背,到真正需要这些知识做铺垫时,部分学生会遗忘这些知识,所以需要教师进行重复地讲解,从而浪费了一些时间。而且,经笔者调查,绝大多数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并未开设断层解剖学这门课,从而使得学生在毕业后无论是直接从事影像科的工作还是继续攻读医学影像学的硕士研究生,都会感到吃力。
1.2教学内容滞后
现代的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以设备为例,平均4~5年换代一次,因此,我们的影像学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但是从课堂的所教授的内容来看,并没有及时跟上更新的“步伐”,随之产生的问题就是学生无法适应影像科的临床工作。比如在最新的第7版医学影像学教材中,有关能谱CT的一些新技术只是简略地提及,在第6版以及之前的教材中更是未涉及。有关肺结节的一些概念,比如磨玻璃密度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肺结节的密度的成分划分(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实性结节),教材中也未提及,但这些概念对于肺癌或者良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在临床上早已使用。
1.3实践教学不足
由于影像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影像学的飞速发展使得学生要花很多时间来进行专业学习,从而忽略了临床技能的培养,导致临床实际操作技能低下。我国的教学模式(基础、专业、实习)仍在影像学教学中使用,而欧美等国家的教学模式为基础、专业与实习,除基础课外,专业理论与专业实习课程的比例几乎是1:1,而国内是4:1,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读片的技能。笔者在国内的教学中发现,相当数量的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尚可,但一旦面对图像进行分析或者诊断,往往不知所措,说明我们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是脱节的,从我们的考试评价中也能发现,理论知识的考察占了很大的比重,而真正的“影像诊断”的考核是不足或者缺乏的。
1.4师资、人才力量匮乏
在师资力量方面,我们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主要表现为专业课任教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方面。以我院为例,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不足尚不足50%,还有相当部分中级职称的教师只具有本科学历,博硕士生导师占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的比例不足30%,总体来说,这样的师资力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飞速发展的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再者,我们的教师制度多为终身制,使教学改革缺少动力。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学本科的教育多为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在临床实习医院与指导教师的选择上,也有严格标准,正是基于这一严格的管理制度,才保证了优秀的影像学医师的培养。
相比临床其他学科,具有高学历的影像学人才数量明显不足。经笔者调研,以江苏省为例,具有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点数量的医科院校或者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屈指可数,其中超声专业的博导只有1名,至今为止尚无核医学专业的博导。这与飞速发展的医学影像学与对相关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显然不符。
2 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
2.1引入循证医学与PBL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的转变,一种全新的模式正在进入今天的医学领域,即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 )。EBM是临床医学与日益完善并走向实用化的信息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循证医学影像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imaging)是循证医学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具体实践,即根据EBM的理念进行医学影像学的诊断、介入治疗的试验设计和文献评估[4],将现代的科研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中,使科研与教学、医疗同步,从而更好地服务临床。临床医学的学生在进入影像实习阶段中,带教老师不仅仅要注重其基本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传统的影像教学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强调传授经验、知识和技能,而对影像学方法的真实性、可靠性缺少合理的评估,采用这种培养模式的学生可能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但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显然不足],对影像学的方法学也缺少理解。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也是当今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在1969年创立,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6],其特点是以临床或研究问题为中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以及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社交能力与相互协作技巧[1]。这样的理念比较适合运用于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充分掌握各个系统的知识后,分别通过思考后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等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而EBM和PBL模式的引入,可以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发现新的问题,以适应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 2.2拓宽基础学科,增加选修课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已经成为领头学科之一,这些学科的发展带动了医学从基础到临床,从诊断、治疗到预防的发展。而医学影像学涵盖知识面之广这一特点正符合了“转化医学”的要求,通过与基础医学院的专家共同探讨,增加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等新兴学科知识,并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增加临床与医学影像学密切相关的选修课,比如医学物理学、肿瘤学、医学网络应用、临床神经解剖学等。
2.3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系统教学
医学影像学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器官和组织,所以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融合性系统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避免重复教学或者课程之间无法形成有效衔接这些缺点,从某一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相关解剖、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表现、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真正做到从“预防—基础—临床”的有机结合,实现“转化医学”,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知识整合、创新的能力,也使得学生全面地了解人体疾病的进展,为后续的研究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关的考核方法也应该贴近临床,比如增加平时的读片作业,最终考核时将考核病例的影像做成幻灯片,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出诊断并给出鉴别诊断。
2.4增加医学人文教育,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
相对于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缺少一些放射防护学的知识,我们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涉及,医学人文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强化医学生的人文技能,而医学影像学检查中涉及X线,如果在诊治过程中不加分析地不合理使用涉及X线的检查,就有可能导致X线对人体产生不必要的损害,产生纠纷。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给学生灌输放射防护的知识,重视自己和患者的身体健康,正确进行放射操作;②定期检测所接收的剂量,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尽量使用“低剂量”;③尤其针对孕妇以及儿童的检查,应该使用无辐射的超声或者核磁共振;④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重点掌握各种检查的适应症以及禁忌症,以达到有利于患者方便、经济而不重复检查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用自己的良好言行影响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应该尽量使用病例教学法,而不是单纯机械地讲解某一个知识点,从而能保持学生的兴趣。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存在的不足和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建立合理的教学体质,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金涵弢, 董伟华, 摇于红, 等. 非影像专业的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探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11(23):1915—1916.
Jin Han-tao,Dong Wei-hua,Yao Yu-hong,et al. The medical imaging course construction of non-image-professional students[J].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2012,11(23):1915—1916.
[2]傅強, 赵宇.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促进我国医学影像学专业教育改革[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11(23):1915—1916.
Fu Qiang, Zhao Yu. Facilitating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reform in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ists in China with the experiences abroad[J]. Chin J Med Edu, 2012,11(23):1915—1916.
[3]王晨,庄惊奇. 对医学影像学研究生临床教育的几点建议[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7):205—206.
Wang Chen,Zhuang Jing-qi. Some Suggestions for clinical education of medical imaging postgraduate[J]. Chin J Mod Drug Appl,2009,3(17):205—206.
[4]高培毅,薛爱华. 重视和发展询证医学影像学[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8):565—566.
Gao Pei-yi, Xue Ai-hua. Attaching importance and developing evidence-based medical imaging[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2001,35(8):565—566.
[5]自芝兰,张晓娜,李敏,等. 询证医学在研究生医学影像学教育中的应用[J]. 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101—1102.
Bai Zhi-lan, Zhang Xiao-na, Li-min, et al.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Graduate Education of Medical Imageology[J]. Northwest Medical Education,2008,16(6):1101—1102.
【摘要】探讨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影像学教学存在的不足,如基础知识薄弱,教学内容滞后,缺少实践教学以及师资人才匮乏等,同时给出适当的建议,如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拓宽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以及评价体系,增加人文教学等来提升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满足人才建设的需求。
【关键词】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教学
近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医学影像学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包括传统放射诊断学、超声成像、CT、MRI、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成像等诸多门类的综合性学科。它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形态学诊断,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其已[1]经发展成为诊断、治疗并重,着眼于功能研究的学科。医学影像学涉及的知识范围既包括臨床知识,又包括基础知识,但是,目前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存在学时偏少、内容较浅等不足,学生常常无法顾及如此繁多的知识,课时较少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只能粗略地讲解,学生也只能走马观花似地学习,从而认为医学影像真的是一门“辅助”学科,作者通过实践结合思考,做出以下的思考及建议。
1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存在的教学问题
1.1基础知识薄弱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医学影像学的知识范围既涉及临床各个学科,也涉及基础医学,包括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系统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等。比如在讲解肺结核这一章节时,教师往往需要从临床表现、结核的分类、病理生理基础以及解剖讲起,最后才会重点讲解各型结核的影像学表现,而这些基础医学的知识在前期应该由基础的教师重点讲过,但是由于当时学生缺少临床基础,对这些知识缺少形象的理解,从而死记硬背,到真正需要这些知识做铺垫时,部分学生会遗忘这些知识,所以需要教师进行重复地讲解,从而浪费了一些时间。而且,经笔者调查,绝大多数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并未开设断层解剖学这门课,从而使得学生在毕业后无论是直接从事影像科的工作还是继续攻读医学影像学的硕士研究生,都会感到吃力。
1.2教学内容滞后
现代的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以设备为例,平均4~5年换代一次,因此,我们的影像学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但是从课堂的所教授的内容来看,并没有及时跟上更新的“步伐”,随之产生的问题就是学生无法适应影像科的临床工作。比如在最新的第7版医学影像学教材中,有关能谱CT的一些新技术只是简略地提及,在第6版以及之前的教材中更是未涉及。有关肺结节的一些概念,比如磨玻璃密度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肺结节的密度的成分划分(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混合磨玻璃密度结节,实性结节),教材中也未提及,但这些概念对于肺癌或者良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在临床上早已使用。
1.3实践教学不足
由于影像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影像学的飞速发展使得学生要花很多时间来进行专业学习,从而忽略了临床技能的培养,导致临床实际操作技能低下。我国的教学模式(基础、专业、实习)仍在影像学教学中使用,而欧美等国家的教学模式为基础、专业与实习,除基础课外,专业理论与专业实习课程的比例几乎是1:1,而国内是4:1,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读片的技能。笔者在国内的教学中发现,相当数量的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尚可,但一旦面对图像进行分析或者诊断,往往不知所措,说明我们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是脱节的,从我们的考试评价中也能发现,理论知识的考察占了很大的比重,而真正的“影像诊断”的考核是不足或者缺乏的。
1.4师资、人才力量匮乏
在师资力量方面,我们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主要表现为专业课任教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方面。以我院为例,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不足尚不足50%,还有相当部分中级职称的教师只具有本科学历,博硕士生导师占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的比例不足30%,总体来说,这样的师资力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飞速发展的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再者,我们的教师制度多为终身制,使教学改革缺少动力。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学本科的教育多为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在临床实习医院与指导教师的选择上,也有严格标准,正是基于这一严格的管理制度,才保证了优秀的影像学医师的培养。
相比临床其他学科,具有高学历的影像学人才数量明显不足。经笔者调研,以江苏省为例,具有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点数量的医科院校或者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屈指可数,其中超声专业的博导只有1名,至今为止尚无核医学专业的博导。这与飞速发展的医学影像学与对相关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显然不符。
2 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
2.1引入循证医学与PBL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的转变,一种全新的模式正在进入今天的医学领域,即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 )。EBM是临床医学与日益完善并走向实用化的信息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循证医学影像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imaging)是循证医学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具体实践,即根据EBM的理念进行医学影像学的诊断、介入治疗的试验设计和文献评估[4],将现代的科研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中,使科研与教学、医疗同步,从而更好地服务临床。临床医学的学生在进入影像实习阶段中,带教老师不仅仅要注重其基本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临床思维的培养,传统的影像教学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强调传授经验、知识和技能,而对影像学方法的真实性、可靠性缺少合理的评估,采用这种培养模式的学生可能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但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显然不足],对影像学的方法学也缺少理解。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也是当今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在1969年创立,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6],其特点是以临床或研究问题为中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以及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社交能力与相互协作技巧[1]。这样的理念比较适合运用于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充分掌握各个系统的知识后,分别通过思考后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等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而EBM和PBL模式的引入,可以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发现新的问题,以适应医学影像学的不断发展。 2.2拓宽基础学科,增加选修课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已经成为领头学科之一,这些学科的发展带动了医学从基础到临床,从诊断、治疗到预防的发展。而医学影像学涵盖知识面之广这一特点正符合了“转化医学”的要求,通过与基础医学院的专家共同探讨,增加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等新兴学科知识,并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增加临床与医学影像学密切相关的选修课,比如医学物理学、肿瘤学、医学网络应用、临床神经解剖学等。
2.3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系统教学
医学影像学涉及人体各个系统、器官和组织,所以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融合性系统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避免重复教学或者课程之间无法形成有效衔接这些缺点,从某一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相关解剖、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表现、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真正做到从“预防—基础—临床”的有机结合,实现“转化医学”,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知识整合、创新的能力,也使得学生全面地了解人体疾病的进展,为后续的研究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关的考核方法也应该贴近临床,比如增加平时的读片作业,最终考核时将考核病例的影像做成幻灯片,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出诊断并给出鉴别诊断。
2.4增加医学人文教育,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
相对于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缺少一些放射防护学的知识,我们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涉及,医学人文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强化医学生的人文技能,而医学影像学检查中涉及X线,如果在诊治过程中不加分析地不合理使用涉及X线的检查,就有可能导致X线对人体产生不必要的损害,产生纠纷。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给学生灌输放射防护的知识,重视自己和患者的身体健康,正确进行放射操作;②定期检测所接收的剂量,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尽量使用“低剂量”;③尤其针对孕妇以及儿童的检查,应该使用无辐射的超声或者核磁共振;④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重点掌握各种检查的适应症以及禁忌症,以达到有利于患者方便、经济而不重复检查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用自己的良好言行影响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应该尽量使用病例教学法,而不是单纯机械地讲解某一个知识点,从而能保持学生的兴趣。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存在的不足和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建立合理的教学体质,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金涵弢, 董伟华, 摇于红, 等. 非影像专业的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探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11(23):1915—1916.
Jin Han-tao,Dong Wei-hua,Yao Yu-hong,et al. The medical imaging course construction of non-image-professional students[J].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2012,11(23):1915—1916.
[2]傅強, 赵宇.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促进我国医学影像学专业教育改革[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11(23):1915—1916.
Fu Qiang, Zhao Yu. Facilitating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reform in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ists in China with the experiences abroad[J]. Chin J Med Edu, 2012,11(23):1915—1916.
[3]王晨,庄惊奇. 对医学影像学研究生临床教育的几点建议[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7):205—206.
Wang Chen,Zhuang Jing-qi. Some Suggestions for clinical education of medical imaging postgraduate[J]. Chin J Mod Drug Appl,2009,3(17):205—206.
[4]高培毅,薛爱华. 重视和发展询证医学影像学[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8):565—566.
Gao Pei-yi, Xue Ai-hua. Attaching importance and developing evidence-based medical imaging[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y,2001,35(8):565—566.
[5]自芝兰,张晓娜,李敏,等. 询证医学在研究生医学影像学教育中的应用[J]. 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101—1102.
Bai Zhi-lan, Zhang Xiao-na, Li-min, et al.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Graduate Education of Medical Imageology[J]. Northwest Medical Education,2008,16(6):11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