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资源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运行机制研究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23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国务院有关于资源城市的划分,基于陕北两个城市被划分为资源成长型城市的前提,以衰退型城市为鉴,结合陕北资源型产业的现状问题,提出陕北资源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随后构建了陕北资源型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从微观企业、中观工业园和宏观社会性的层面来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 "的循环经济模式,最后对陕北资源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对策建议,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支撑和政策体系三个方面来保证陕北资源型企业循环经济模式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产业结构
  一、引言
  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快转变当地经济发展方式,协调区域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2013年12月3日由国务院公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延安市和榆林市被归类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同时我国有67个城市由于自然资源趋于枯竭,经济发展滞后,民生问题突出,生态环境压力大,被列为衰退型城市,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和难点地区。面对将来资源的进一步减少,陕北地区将要面临的问题不容小视,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民族团结、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依据生物学中的优化利用"食物链"每个环节的排放物,实现经济活动组织中"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这样一个循环式生产流程,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程度的利用,依靠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降低排放,把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二、陕北资源型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循环经济必要性分析
  (一)陕北资源型产业现状问题
  1、资源型产业"一业独大"。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资源型产业"一业独大"的问题,当然作为成长型资源地区的陕北也不例外,陕北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型产业比重大,矿产资源开发的增加值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一倍左右。而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这样"一业独大"的产业格局,会产生"挤出效应",致使其他产业难以发展,一旦资源开发接近枯竭,缺乏接续替代产业,就会像资源枯竭型城市那样出现"矿竭城衰"的现象,导致经济发展停滞、就业难等问题。虽然陕北拥有丰腴的自然资源,但如若按照传统模式发展,必然会出现资源枯竭城市的问题,即转型发展内生动力不强,产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依然较强,采掘业占二次产业的比重超过20%,人才、资金等要素集聚能力弱,创新水平低,进一步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的支撑保障能力严重不足。
  2、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资源综合利用主要是指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液)、废气、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对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目前,陕北地区资源型产业的资源综合利用率极低,表现为:矿产资源利用率低,共伴生矿产综合回收率不足40%;综合利用矿山比例低,综合利用较高矿山仅占30%,完全没有进行综合利用的占40%;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综合利用产品档次低,附加值有限,经济效益不能完全体现。
  3、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目前陕北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在粗放式开采阶段,监管的不利和企业急功近利的行为,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该现象在偏远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一些还具有经济价值的废渣、废水、尾矿等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不仅被浪费,还成为了污染环境的元凶,更是影响了当地居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4、循环体系建设落后。传统的资源型产业依旧以初级加工品为主要最终产品,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走附加值低、利润流失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发展模式,不仅自身缺少可持续性,而且造成资源富集地区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单一落后等严重问题。产业内企业间的循环利用基本没有,更不用说区域内的社会整体循环,造成的现象就是大家共同开发、共同生产、共同污染,在产业链上没有形成企业间或者是产业间对于排放物的综合利用。
  (二)陕北资源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必要性
  1、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客观要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础是合理化,即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加强和关联水平提高的一个动态过程,只有供需合理的结构效益不断提高,才能推动高级化发展。资源型产业结构高级化要求产品收入弹性增高、生产率上升以及技术革新,并且群体间保持平衡发展。在结构比例中,第二产业占优比重应同时逐渐向第三产业占优比重演进,劳动密集型占优比重逐渐向资金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占优产业转移,初级产品制造的占优比重应向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制造的产业转移,要实现高附加值化、高技术化、高集约化和深度加工化。同时随着生产要素成本普遍上涨,客观上也要求资源型产业对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造,进一步走向循环经济模式。
  2、资源型地区的发展趋势。陕北地区有着矿产资源的比较优势,其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是围绕矿产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但都要面临资源枯竭带来的区域经济发展瓶颈问题。而要解决资源地经济发展"天花板"问题,就必须对资源型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与改造,构建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体系,只有资源型产业的循环发展才能避免资源使用率低下问题和"资源诅咒"现象的发生。
  3、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资源型产业循环体系,是实现陕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模式。发展具有陕北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是按照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国家宏观层面来看,是符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贯彻"五个统筹"和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实践。发展循环经济从地区层面来看,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具体体现,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壮大资源型产业、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三、陕北资源型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构建
  通过研究陕北资源型产业的问题现状和建立循环经济体的必要性分析,综合产业价值链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可以把资源型产业结构的循环经济模式构建定义为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为出发点,既对旧的资源型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又要开发新的关联产业,即实现资源型产业内各部门的平衡,又要融合不同产业间的相对优势,既满足科学利用开发资源产业,又要实现资源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而使资源型产业结构逐步走向合理化、高级化,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资源型产业机构应该构建一个"企业参与、市场导向、链条延伸、集群发展、多元共生"的层级递进式的循环经济模式,才能实现前述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循环经济模式
  本模式的形成思路是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上,基于上述几个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从微观角度来说,能源产业中最初级也是最低级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就是从微观企业层面建立循环系统,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的"点循环"或叫"小循环",如:在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时要严格遵循"3R"原则;在企业内部对员工进行循环经济相关技能培训;按照清洁生产标准,采用循环设计和先进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减小能耗与排放,实现企业自身经济发展中资源的阶梯和循环利用。只有实现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才是整个产业实现循环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从中观层面来看,区域范围内循环是指以微观企业为基础,根据企业间的相关联系,利用生态原理,拉长产业链,形成包含一个或多个行业企业的工业园区,在这个区域范围内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园区内资源与排放的循环利用和能量阶梯利用的最大化。无论是形成"线"上的梯级利用还是"中"等规模的循环体系,都需要管理部门在园区的形成过程中正确的引导,合理规划园区各企业主体的组成,使各个企业相互衔接: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可以为另一个企业加工生产所用,变废为宝,这样即减少了废料处理的费用,又创造了收入,同时也为下一家企业的生产提供了便利如:利用煤矸石发电后的灰渣制砖,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的生产模式,提高园区内资源的利用效率。宏观角度来看,社会区域性的"大"循环则覆盖更广,涉及到整个生态环境的长期持续性循环,关系到社会中的每一个经济个体,所以要从社会全局角度出发,立足长远,运用生态经济原理,在各行业、产业间建立生态联系,开展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形成社会性"大"循环,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居民、企业与环境之间和谐发展。
  四、资源型产业建立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成长型城市资源开发处于上升阶段,资源保障潜力大,经济社会发展后劲足,是我国能源资源的供给和后备基地。应着眼长远,科学规划,规范资源开发秩序,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基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稳定成熟的循环经济体系,实现绿色经济持续发展。
  第一,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强化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和冶炼废渣等综合利用工艺技术。在资源开发同时,以煤矸石、尾矿等产生量多、利用潜力大的矿山废弃物为重点,配套建设综合利用项目,努力做到边产生、边利用。要因地制宜发展综合利用产业,积极消纳遗存废弃物。提高林木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及废旧木质材料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林木资源的多环节加工增值。支持资源型产业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基地)。
  第二,建立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循环经济的形成需要技术支持,循环经济的运行建立在技术的基础上,并且对技术要求很高,主要是资源废弃物利用的技术。同时也需要循环经济思想的技术路线。未来我国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道路是以实现高效率、高收益、低消耗、第排放低污染为目标的新型化工业道路,资源型产业实现这些目标的前提就是要求产业链从开采、冶炼到回收利用阶段都采用最新的工艺技术,只有建立起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才能保证资源型产业内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以此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三,完善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循环经济政策是保证循环经济体系顺利运转的重要手段。陕北地区应完善关于循环经济的财政、税收和金融等政策制度。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鼓励政策;鼓励各企业发展内部小循环,对于在资源废弃物回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政府应作为中介,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企业积极引导金融投资机构进行资金支持。同时,政府也应当抓好监督工作,明确生产者责任,制定明晰的排污标准,提高资源产业的准入门槛,设立循环经济指标,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状况进行评估,及时提出完善指导意见,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情况。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陕北资源型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其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从微观企业层面、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带的角度,构建出一个层级递进的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模式,剖析不同层级阶段的循环经济的状况,将落脚点放在资源型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的构造上。在构建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模式构建的基础上,文章又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建立循环经济技术支持体系、完善经济政策体系这三个方面提出了资源型产业建立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希望能为陕北地区资源型产业循环经济的构建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于丽英,冯之浚.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中国软科学,2005,(12).
  [2]冯之浚.循环经济的范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8).
  [3]钟太洋,黄贤金,等.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06,(2).
  [4]黄和平,毕军.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J].资源科学,2006,06:20-27.
  [5]吕忠梅.循环经济立法之定位[J].法商研究,2007,(1).
  [6]冯之浚,刘燕华,等.我国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8,(4).
  [7]任勇,吴玉萍.中国循环经济内涵及有关理论问题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4).
  [8]任勇,陈燕平,周国梅,冯东方.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5).
  作者简介:惠九亮(1963.12-),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经济师。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几个小孩蹲在一起围观一只毛毛虫,看着毛毛虫在地上一拱一拱的很有趣,有个小男孩直接上手想抓,被在一旁看护的爸爸赶紧阻止了.rn看几个孩子已经围观一会了,怕孩子一不注意去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浙江省水文地质大队成立于1958年,该队以“技术精湛、管理严格”著称全国同行,持有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资质证书.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该队率先于全国同行走向市场,依托专业优势,
一、西方农业起源研究主要范例的变化rn农业起源作为人类学、民族学、生物学及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课题,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并且在20世纪,成为了考古学研究的最主要的课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近年来关于北方长城地带游牧业起源问题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1).中国学者已经开始在欧亚草原的大背景下讨论这一课题,而且开始注意借鉴西方学者的相关成果和理论方法.Thomas J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非常多的习惯,移动微型学习模式进入了学生的学习中,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一方面能够通过新型的学习方式刺激学生的
前言rn古代人类食谱研究是生物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际科技考古领域的研究前沿.重建古代先民食谱,不仅可望揭示他们的生活方式、探索古环境和人类迁徒活动,而且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