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把自身融入和谐的大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生命,追求低碳,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让我们的学生在大自然的熏陶下,追求人性的真善美。
生物课堂以人为本回归自然低碳生活课堂是现实生活和书本知识沟通的桥梁,课堂是学生情感交流的空间,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是学生提高能力的主渠道。学习不能脱离生活,尤其生物学科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逐步深入展开的,生物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把自身融入和谐的大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生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让我们的学生在大自然的熏陶之下,追求人性的真善美。新课改理念下,怎样上好生物课?是一个需要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做了一些尝试,每次尝试都以为着思考和进步,无论是成功或失败,对学生的学习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成功后需要总结,失败后需要反思。
一、通读教材,把握整体,整合资源,精心设计
生物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涉及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人本身。在开学初,首先,通读教材,理解各个单元之间知识的联系,把握整体和单元的关系,掌握编者的意图,把这本书作为一个知识体系去研究,因为生物圈中的动物、植物、人和环境之间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整体,生物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其次,搜集课程资源。根据课程章节内容,对所用资源进行规划,明确学校提供的实验资源(实物、挂图、模型)、多媒体资源、实地提前培养的资源(实验材料)等,对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做到心中有数。第三,精心设计导学案。根据当地资源,努力创设情景,设置学生活动的过程,从发现问题,到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反思交流等。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完成探究的全过程,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加深认识。
二、立足生活,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
随着教材的更新换代,生物课需要更多的鲜活的生物和视频资料,如何结合教材,立足生活?关键是引领学生(亲自带学生)探究自然的奥秘,在探究中学会观察,学会动手,学会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走进自然,走进科学,在探究中形成一种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求证。无论是学生种植花草,还是饲养小动物,都会在此过程中学到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如学会了观察和思考,学会了关爱小生命,学会了爱的表达等,同时,对不懂的问题,可通过网络查找原因,也可以找网友交流,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会抱着一种探究知识的科学态度,立足实际,解答发现的问题,在学生问、查、观、思中,孩子们“悟”出了更多知识,而不是教师“教”做能达到的。
三、以人为本,让学生回归自然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城市的学生,不认识小麦、玉米(实物)的大有人在,问题就在于他们很少看到一些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而生物科学所研究的都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个体,学生天生就对小动物感兴趣,一尾小鱼、一只飞雀,都会给孩子们带来极大的惊喜和快乐,所以,生物教学中要尽可能多让孩子回到自然环境中或是创设的情景中,观察、体验,同时,通过视频情景,如森林大火、鱼类死亡、干涸的大地、动物的眼泪……老师有意地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些问题:为什么强大的东北虎濒临灭绝,而弱小的蚂蚁却无处不在呢?为什么动物会哀鸣、森林会“哭泣”?把生命中的這份情感作为触动孩子心灵的切入点,培育学生心灵深处的那份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感染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命的美好愿望。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每一个生命仅仅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段行程,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不去爱护,即使是一个微小的生命,也有他的生存的权利和自由,我们虽然不是佛教信徒,但是任何环境都需要生命的美丽和和谐,让我们的学生通过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在拥抱自然、亲吻小草的过程中抒发自己生命中那一份最美丽的情感吧!
四、让学生自觉走进低碳生活
世界正不断走向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树木被无休止地砍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成了每家每户的交通工具,而汽车排放出的尾气也在不断使地球的气候发生改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着破坏,世界在呼救帮忙。如今,我们总能从报道中看到,世界的气候异常,有如夏天高温不断,台风肆虐,抑或冬日的寒潮不退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为了世界,地球的未来,我们开始提倡低碳生活,各国开始行动,我们也应开始与低碳同行,为地球的未来付出我们的力量,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保护地球环境,走进低碳生活,拥抱绿色未来。
在课堂里,我们要结合新闻中出现的“低碳”一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我们学生应该怎样去做等问题。让他们知道,低碳生活就在我们身边。“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低碳生活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资源的浪费、大气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使冰川不再消融。具体可以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炭排放、净化空气,保护煤炭资源,使红树林、海岸滩涂湿地、珊瑚礁等生态群得以生存,所以我们应该低碳生活。
让学生走进绿树成荫的校园,感受优雅环境的舒适的同时,理解低碳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试问同学们,你们做到了吗?班上的塑料垃圾袋是否换成了环保布袋,是否设立废品回收箱;是否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是否使用减少纸张的使用;充满后是否自觉拔下手机充电器或其他充电设备;当房间或办公室无人时,是否自觉地关掉电灯、电脑;上下学时是否是骑自习车等。这些都是生活中我们感受到,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带动一个家庭,感动一个社会,我坚信,只要人人心中有低碳理念,我们的环境将多一份温馨。
总之,人们需要了解周围生物的生活,更需要精心呵护周边的生物,去逐步认识他们,为此,才有了生物科学。现在,生物科学凸显出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如转基因型的农作物和动物的出现、哺乳动物的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制,低碳生活使我们的城市更加靓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这一切都源于生物科学。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生物课堂以人为本回归自然低碳生活课堂是现实生活和书本知识沟通的桥梁,课堂是学生情感交流的空间,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是学生提高能力的主渠道。学习不能脱离生活,尤其生物学科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逐步深入展开的,生物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把自身融入和谐的大自然,亲近自然,热爱生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让我们的学生在大自然的熏陶之下,追求人性的真善美。新课改理念下,怎样上好生物课?是一个需要思考、探索、研究和总结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做了一些尝试,每次尝试都以为着思考和进步,无论是成功或失败,对学生的学习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成功后需要总结,失败后需要反思。
一、通读教材,把握整体,整合资源,精心设计
生物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涉及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人本身。在开学初,首先,通读教材,理解各个单元之间知识的联系,把握整体和单元的关系,掌握编者的意图,把这本书作为一个知识体系去研究,因为生物圈中的动物、植物、人和环境之间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整体,生物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其次,搜集课程资源。根据课程章节内容,对所用资源进行规划,明确学校提供的实验资源(实物、挂图、模型)、多媒体资源、实地提前培养的资源(实验材料)等,对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做到心中有数。第三,精心设计导学案。根据当地资源,努力创设情景,设置学生活动的过程,从发现问题,到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反思交流等。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完成探究的全过程,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加深认识。
二、立足生活,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
随着教材的更新换代,生物课需要更多的鲜活的生物和视频资料,如何结合教材,立足生活?关键是引领学生(亲自带学生)探究自然的奥秘,在探究中学会观察,学会动手,学会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走进自然,走进科学,在探究中形成一种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求证。无论是学生种植花草,还是饲养小动物,都会在此过程中学到许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如学会了观察和思考,学会了关爱小生命,学会了爱的表达等,同时,对不懂的问题,可通过网络查找原因,也可以找网友交流,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会抱着一种探究知识的科学态度,立足实际,解答发现的问题,在学生问、查、观、思中,孩子们“悟”出了更多知识,而不是教师“教”做能达到的。
三、以人为本,让学生回归自然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城市的学生,不认识小麦、玉米(实物)的大有人在,问题就在于他们很少看到一些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而生物科学所研究的都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个体,学生天生就对小动物感兴趣,一尾小鱼、一只飞雀,都会给孩子们带来极大的惊喜和快乐,所以,生物教学中要尽可能多让孩子回到自然环境中或是创设的情景中,观察、体验,同时,通过视频情景,如森林大火、鱼类死亡、干涸的大地、动物的眼泪……老师有意地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些问题:为什么强大的东北虎濒临灭绝,而弱小的蚂蚁却无处不在呢?为什么动物会哀鸣、森林会“哭泣”?把生命中的這份情感作为触动孩子心灵的切入点,培育学生心灵深处的那份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感染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命的美好愿望。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每一个生命仅仅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段行程,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不去爱护,即使是一个微小的生命,也有他的生存的权利和自由,我们虽然不是佛教信徒,但是任何环境都需要生命的美丽和和谐,让我们的学生通过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在拥抱自然、亲吻小草的过程中抒发自己生命中那一份最美丽的情感吧!
四、让学生自觉走进低碳生活
世界正不断走向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树木被无休止地砍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成了每家每户的交通工具,而汽车排放出的尾气也在不断使地球的气候发生改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着破坏,世界在呼救帮忙。如今,我们总能从报道中看到,世界的气候异常,有如夏天高温不断,台风肆虐,抑或冬日的寒潮不退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为了世界,地球的未来,我们开始提倡低碳生活,各国开始行动,我们也应开始与低碳同行,为地球的未来付出我们的力量,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保护地球环境,走进低碳生活,拥抱绿色未来。
在课堂里,我们要结合新闻中出现的“低碳”一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我们学生应该怎样去做等问题。让他们知道,低碳生活就在我们身边。“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低碳生活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资源的浪费、大气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使冰川不再消融。具体可以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炭排放、净化空气,保护煤炭资源,使红树林、海岸滩涂湿地、珊瑚礁等生态群得以生存,所以我们应该低碳生活。
让学生走进绿树成荫的校园,感受优雅环境的舒适的同时,理解低碳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试问同学们,你们做到了吗?班上的塑料垃圾袋是否换成了环保布袋,是否设立废品回收箱;是否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是否使用减少纸张的使用;充满后是否自觉拔下手机充电器或其他充电设备;当房间或办公室无人时,是否自觉地关掉电灯、电脑;上下学时是否是骑自习车等。这些都是生活中我们感受到,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带动一个家庭,感动一个社会,我坚信,只要人人心中有低碳理念,我们的环境将多一份温馨。
总之,人们需要了解周围生物的生活,更需要精心呵护周边的生物,去逐步认识他们,为此,才有了生物科学。现在,生物科学凸显出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如转基因型的农作物和动物的出现、哺乳动物的细胞克隆的成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制,低碳生活使我们的城市更加靓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这一切都源于生物科学。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的贡献将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