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探究——定格数学课堂瞬间精彩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PV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课堂离不开学生的探究,在课堂教学关键环节进行局部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清楚了解到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相关知识的本质。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情境、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直观演示、预设合理化实际问题等都是实施局部探究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
  局部探究;数学;课堂;向量
  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是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重要桥梁。通过向量的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念,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实际教学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仍有不少教师重运用定理解题、轻概念定理认知,人为地造成向量概念、定理与解题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对向量定理模糊不清,对向量的运算性质一知半解,严重影响了后续学习。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如能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围绕某个问题,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方式进行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可以使学生更清楚了解到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相关知识的本质。笔者结合《向量的加法》新授课,谈谈如何进行局部探究教学。
  一、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通过局部探究理解向量加法的定义
  向量的加法是学习向量线性运算的起始内容,“为什么引入向量加法”,“如何建立向量加法法则”以及“向量加法法则建立后有何作用”,是学习向量加法必须弄清楚的问题。考虑到向量有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如能恰当地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分析,可以让学生归纳和抽象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样形成的新概念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也能激发学生更好地参与向量的后继学习。此前,学生已经接触了物理中和位移的求法,可以从这个点切入,设计如下问题情境:
  教师:“大家有没有遇到过上午的最后一节课是体育课的情形?”学生回答:“遇到过。”教师:“上完体育课后,有的同学直接从体育馆去食堂;有的同学先回教室拿饭卡,再去食堂用餐。请大家观察这两组位移“体育馆——教室——食堂”“体育馆——食堂”,利用向量的表示,这三个向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很自然,学生会说出答案,此时教师顺势导出向量加法的定义,很轻松地就为引出向量的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做了很好的铺垫,紧接着,教师提问:“对于任意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我们该如何求解它们的和呢?”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跃然而出!显然,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入数学概念,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不仅解了学生的“惑”,这种引入比较生动,有趣,自然,能激起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轻松地将学生由“好奇”带入“困惑”的状态,在解惑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快速根据关键特征感知、记忆概念,而且能更加深刻地从多个角度理解这个概念,并为后续学习做了一定铺垫。
  当然,向量加法的引入方式还可采取: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入概念,动手操作引入数学概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概念等。但不管何种引入方式,都要侧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剖析过程要体现概念的本质,蕴含概念发生的思维方法,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逐渐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二、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串,探究向量运算法则
  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的思维活动中产生的,而思维活动总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发现问题就成为解决问题的起点。遵循这一规律,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出系列问题,巧设悬念,层层深入,以此来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困惑、紧张、兴奋的情境中不仅了解学习的知识“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怎么想到的”等一系列问题。
  理解向量加法的定义后,自然就要探究三角形法则,可以设计以下探究环节:
  先介绍首尾相连的两向量的求和方法,设置问题情境,对于不共线的两向量,如何求其和向量?学生马上说出平移,利用三角形法则作图。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提出以下问题:
  思考1:向量[a]平移前后相等吗?为什么?
  思考2:平移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3:和向量的起点与终点是如何确定的?
  思考4:能否只平移其中的一个向量?若能,怎样平移?
  简单的4个问题,就把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的作图要点“首尾相连,连首尾”解释得清清楚楚。这样推导,不仅自然流畅,直观严谨,而且能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向量加法的实质(起点可以自由选择),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在经历向量加法法则的探究和应用过程,不仅能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还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类比、迁移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直观演示,轻松探究和向量模的范围
  数学学科高度抽象的特点,更需要学习者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过程,因此,“做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利器!用计算机软件或简单模型,设计妙趣横生、新颖独特的实践操作活动,可以提供给学生学习提供直接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操作者能直观地感觉数学知识,有利于加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共同动手实践中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合作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及科学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向量的和、差的模的取值范围是一个很容易让学生纠结不清的内容,学生已经通过学习,掌握了向量的概念、几何表示。笔者设计了以下探究片段:
  如图,给出非零向量[a],[b],令向量[OA=a],[AB=b],则[a b=OA AB=OB],借助几何画板给出如图动态的示意图,转动点B,观察向量[OB]的模的变化情况。
  [[OA]和[AB]不共线 [OA]和[AB]同向 [OA]和[AB]异向]
  问题1:在旋转过程中,向量[OB]的模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问题2:向量[OB]的模何时最大?它的取值与[a],[b]有何联系?
其他文献
2010年高考的硝烟早已散尽,反观本年度独立命题省份的历史卷,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大量史料。仅以江苏卷为例,20道选择题中,或文字、或图表、或地图的史料题就有15题之多。非选择题中除了第22题基本上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之外,其余均运用了大量史料。这不能不引起广大历史教师的理性思考,即日常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史料教学,真正做到用“历史”讲述历史。  所谓史料,就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在4~6年级教学负数提出的要求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根据这一教学标准,各种版本教材都在第二学段安排了基于现实生活的负数的初步认识。2005年以来,“认识负数”或“生活中的负数”在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多次登台亮相。如今,《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其修订为“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
摘 要:诗词是汉语言文化的精粹,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导入环节引入诗词,可以营造感情共鸣的氛围、搭建深层探究的桥梁、激发追根溯源的潜能,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更好地实现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诗词;初中历史教学;新课导入     歌德说过,“历史给我们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激起的热情”。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却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不少学生闲谈历史兴趣盎然,历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崭新的素质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参考、借鉴。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信息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刻不容缓的责任。我们要广泛吸取其他学科的相关经验,结合本学科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看、玩、练、赏、评”这五步曲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并且能熟练地进行运用。    1 看    通过“看”把抽象的
摘 要:本文结合“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并融合Web2.0技术的支持,探索、构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与有关学科教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问题探究式、在线式、课内活动式等形式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中小学有关学科教学效率,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创新的技能与应用。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个性化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指每人拥有一件数字化学习设备,并能够运用
摘 要:单项选择是目前高考英语试卷中采用的题型之一,主要考查考生对语法、词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对江苏省新课程改革以来6年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题的命题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解题对策和相应备考建议。  关键词:单项选择;命题特点;解题策略;备考建议  单项选择是高考英语重要题型之一,该类题型知识覆盖面广,用于考查学生对语法、词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它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灵活运用语
[技法指津]  一篇优秀的作文,要结构明朗,脉络清晰。设置小标题是使作文结构明朗,脉络清晰的实用的方法。那么如何设置小标题呢?  一、小标题要围绕中心,体现行文思路  小标题是文章每个组成板块的题目,因此应根据每个板块的内容进行提炼。比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是,就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我国包揽乒乓球项目全部冠军发表看法,优秀作文《对体育的思考》根据文章各个板块的内容提炼出了三个小标题:“思考一
[摘 要]  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足与课堂注意力不长久的现实情况,小学数学尝试推行课前预习工作,让小学生在课前知晓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堂中能更好地发挥主体性,从而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以中高年级推行课堂预习教学课改经验为例,探讨小学数学教学课前指导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课前预习;小学数学;教改措施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受“填鸭式”“一言堂”教学的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
一、教学分析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一课是以“固体和液体的认识”为基础,围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动手操作→交流展示→拓展运用”开展教学活动,体现了“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做”的教学理念。学生从观察的事物中发现并提出研究的问题,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或预测,在讨论中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和预测,在操作中收集证据,在汇报交流中依据事实作出合乎实际的推论,并应用结论解释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本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语言教学这一环节。数学语言教学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经过数学语言教学这一环节来实施。因此,数学语言教学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必须使学生学会数学语言,只有学会数学语言,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知识、表达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