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社会经济中的生产关系,也催生了生产力的变革。西方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角度,针对人工智能对生产关系各维度以及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未来前景的影响进行了新的分析和总结。这些研究成果表明: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可能引发的严重失业问题,尤其是技能劳动力被替代,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劳动力的整体工资占比会下降,而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当人工智能成为价值创造主体,劳动的异化会更严重;人工智能技术在对产出和生产力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对生产关系及资本主义发展前景的效应仍需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促进我国产品质量提升的企业责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5BJL02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AI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影响:海外前沿文献追踪”(项目编号:2020HW02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社会经济中的生产关系,也催生了生产力的变革。西方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角度,针对人工智能对生产关系各维度以及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未来前景的影响进行了新的分析和总结。这些研究成果表明: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可能引发的严重失业问题,尤其是技能劳动力被替代,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劳动力的整体工资占比会下降,而不同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当人工智能成为价值创造主体,劳动的异化会更严重;人工智能技术在对产出和生产力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对生产关系及资本主义发展前景的效应仍需
其他文献
在油气勘探评价阶段,评价试油井产量效果是试油目的之一,也是制定开发方案的重要依据。从影响油井产量的物性参数、压裂措施规模和流体性质三个方面对滴南15区块试油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影响该区试油井产量的关键因素为渗透率、有效厚度和压裂规模。该区油层有效厚度为5~10 m,压裂过程中,控制加砂比为15%左右,压裂规模越大,退液率越高,试油效果越好。
松北致密油储层非均质性强、横向不连续,同区块不同井钻遇差异大,常规增产改造方法无法实现储量的有效动用,且无法直接评价压裂参数与产能的相关规律。通过引入评价参数“无因次动用比”,利用不同区块水平井压裂数据开展适应性分析,评价不同压裂参数对压后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I类储层分段产能贡献比远高于II类储层,可达60%以上;小的裂缝间距更有利于储量动用,且单缝改造规模与累计产量呈较好的正相关性;体积压裂模式中凝胶压裂液模式(切割模式)效果优于大量滑溜水前置液+凝胶携砂压裂液模式(复杂缝网模式)。
水平井高含水或短期内含水迅速上升是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造成产能损失巨大。目前常用的堵剂类型有冻胶型、树脂型、凝胶型、沉淀型与分散体型等,而低渗油藏裂缝发育区水平井注入水量大,并无一种单一体系能够满足堵水要求。因此,本文以延长油田安塞区块低渗油藏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堵剂配方优化,设计了由“交联聚合物+柔性颗粒”共同组成的新型堵剂,并进行了堵剂的耐温性、耐盐性、抗剪切性和封堵率评价;优化现场注入工艺,确定了“先颗粒后凝胶堵剂”的注入方式与“0.5 PV颗粒堵剂+0.5 PV凝胶堵剂”的段塞组合方式封堵性
天然气开发中传统高压集输工艺和井下节流中低压集输工艺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引入井筒隔热技术进行现场试验评价,基于试验数据和模拟论证,评价了隔热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现场试验及研究论证表明,单井采用井筒隔热技术后能够提高井口温度近20℃,集气站所辖气井整体采用井筒隔热技术后,进站温度均提升10℃左右,对应水合物生成压力大于5.8 MPa,满足不注醇、不加热中压集气生产要求,能简化生产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开发效益。经济性论证表明,相比现有生产方式,2年可收回增加的投资,规模应用后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地层测试及取样技术是储层流体性质识别的重要手段,南海东部油田成功地采用新型模块式电缆地层测试及取样工具完成多口井的取样分析。实践证明,液压系统、双封隔器、大探针、泵抽系统、温压传感器可在井下搭建临时且完善的生产系统,获得关井状态下的压降测试和压力恢复测试数据,从而得到地层渗透率、泄油半径等参数。光学流体分析模块采用近红外光谱吸收和荧光谱测定技术,结合流体黏度和密度的测定,可以精确区分油气水的比例,从而取得完整的地层流体样品,为后续开发方案编制提供准确的数据。
利用地质与开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孤东油田馆上段45砂组薄层边际油藏的地质特征与开发特征开展了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开发技术对策。研究认为,在开发过程中,需要通过完善井网提高薄层整体动用,储层改造提高渗透能力,单层开采避免层间矛盾,分层注聚强化薄层注入,加强薄层水平井开发。通过以上“四项原则”,建立以水平井单层注采为主线,稠油薄层注汽吞吐、稀油薄层强化注水的开发政策,实施后获得了近千万吨的薄层边际油藏推广储量。
河南油田适合化学驱资源总量约1.75×108t,现场共实施30个化学驱项目,动用化学驱储量近8200×104t,累计增油约280×104t。聚合物驱技术已成为河南油田化学驱效益开发的主体技术;低度交联聚合物驱技术是河南油田自主研发的特色技术,应用于Ⅲ类高温油藏,在技术和经济上获得成功;弱碱三元复合驱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较好。但河南油田化学驱技术存在优质储量动用程度高、剩余储量接替难度大、化学驱产量递减快等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类型油藏化学驱剩余储
针对注水井常规酸化解堵措施中存在效率低、有效期短、二次沉淀或三次沉淀伤害以及作业程序复杂等问题,以“满足注水井连续注入、酸化、有效期长且酸化后无需返排,简化作业工序”为思路,通过将主剂由盐酸、氟硼酸、多元有机酸等进行复配,并加助剂螯合剂、缓蚀剂,开发出一种注水井在线酸化XYLS–1酸液体系。室内评价表明:相对常规土酸,该酸液体系具有良好的缓速、缓蚀、抑制二次沉淀的能力,在某高压欠注井进行现场应用,酸化后该井降压4.2 MPa,日增注16 m3,降压增注效果良好。
钻柱松扣技术对前期采用解卡措施后仍无法有效解卡的卡钻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卡钻事故发生诱因及其相应的解卡机理,研究反扣钻具倒扣、正扣钻具倒扣及爆炸松扣相关技术。结果表明,若前期解卡措施难以解卡,钻柱松扣技术是最有效的解卡措施;反扣钻具倒扣技术对井深、井斜及摩阻限制较小,但倒扣失败后脱手难度大;正扣钻具倒扣适用于井深浅、井斜和摩阻小的卡钻事故,能够迅速处理海上小型平台的卡钻事故,但对于大斜度井、井眼轨迹复杂的井风险较大;爆炸松扣技术适用于井斜和狗腿度大、井眼轨迹复杂的事故井。研究结果对高效地处理卡钻事故具有
电阻率曲线在测井解释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冀东油田钾盐体系钻井液施工井中,过量的钾盐会降低钻井液电阻率,影响测井曲线质量,盲目降低钾盐含量会导致钻井液性能的不稳定,进而影响钻井液质量及井身质量。因此,要做好钻井液电阻率的控制工作,并尽可能降低因钻井液电阻率控制给钻井液性能带来的影响。通过不断进行室内性能评价、滚动回收率等实验并结合现场实践,优选出钾盐及处理剂的最优配比,并优化性能维护及加盐技术措施,在保证测井解释合格的同时,保证了钻井液及井身质量,为同类型钻井液电阻率控制井的施工提供了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