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探索、主动发展的状态,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客观要求。让学生敢质疑、能质疑是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地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则能取得一种更生动活泼、更有益于掌握知识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质疑能力 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师无疑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提出的问题范围较广,内容较杂,往往缺乏典型性,这是由学生对教材不同的理解所决定的。鉴于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会怎样问有质量的问题,有意识地建立一种“提问”的课堂气氛,学生提出的问题,教是要能从中发现其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得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培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一课书读一两篇,大致了解了内容,就读不下去了。这种不良习惯不纠正,就会严重影响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引导学生在“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质疑,就是要指导学生耐心地一句一句地读书,一边读一边想,想不明白的地方就要问一个“为什么”,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位置上,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如:细读《难忘的一课》,就要引导学生发现如下几个主要问题:(1)年轻的台湾教师为什么要教孩子们一遍一遍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作者“崇高的敬意”是什么? (3)走进教室后孩子们本来发现了“我”,他们为什么没有感到意外? (4)课题是《难忘的一课》,为什么课文第三段写作者参观学校的小礼堂呢?
指导学生在“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质疑,关键要抓好三个环节。一要培养仔细读的习惯,要使学生既能坐得住,又能读得进去。要指导学生逐词、逐句地细读,不放过一个疑点;二要指导他们学会仔细想,学习从字、词、句、段、标点等各个要素中发现问题;三要培养对遇到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尝试解决,实在弄不懂再质疑的习惯。坚持在细读中质疑,既能克服学生读书时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读书时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习惯,还能使教师对学生学习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有更准确的了解,从而及时调控“最近发展区”,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质疑
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授课时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进行质疑。
质疑的途径很多,课文题目、文章内容、关键词句及反复、过渡甚至插图、关键标点等,都可以用来质疑。例如,启发他们根据不同类型题目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如以人命题的课文可问:文章写他(他们)什么,为什么写?以中心事件命题的课文,可问:“谁去做什么事,时间地点是什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提问往往出现多而杂的现象。这就要引导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归纳出主要问题,要求提问围绕中心,抓住要点,有思考价值。
又如,可以结合文章中的一些词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质疑,因为语文总是通过语言词句表达思想内容的。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含义,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如学习《古井》一文,有的学生提出:“我家门前的路面总是湿漉漉的,为什么说它‘像刚下过一场春雨’而不像秋雨、冬雨呢?”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质疑,还可以让学生多读课文,然后让他们思考文章写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写,给学生作示范性的提问。如学习《李时珍》这篇课文时,提出:李时珍到各地去采药,怎样不怕苦和累?并告诉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与体会李时珍崇高品质有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明白这样提问的原因。在反复训练中,学生渐渐学会这种方法,能够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注重讲评,提高质量
学生提出问题后,如果教师不加以重视,只是写个成绩走过场,那只能使学生越来越无心这项工作,学生质疑的热情及能力就会减弱,良好的学习品质难以形成。我想既然自己打算在这方面做一些研究,就必须舍得花时间,花精力。通过对学生问题的讲评,引导他们深入学习课文,逐步提高问题的质量。因此对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我都仔细批阅,觉得哪一个问题提得不错,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读懂并理解课文的,就在一旁注上一个小五角星,并将这些问题记录在提问纸上布置在提问栏里,每过一段时间,看看谁提的问题最多,谁就当选为“提问大王”。新课之前,我总是将打上五角星的问题读给孩子们听,并且赞扬提出这些问题的小朋友读书真仔细,真会开动脑筋,被表扬的小朋友成就感大增,质疑热情高涨,不大会提问的小朋友通过讲评也慢慢学会了怎样问。
其实,在批阅和讲评的同时,教师本身也获益匪浅,怎样才算得上有价值的问题呢?孩子们理解课文的难点究竟在哪呢?只有通过批改,教师方能了解学生的疑惑,才能逐步提高教师对问题质量高低的判断能力。
另外,我觉得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敢于议论问题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质疑的好习惯。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多赞扬、肯定和勉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激起提问的兴趣。总之,教師在教学上要始终把质疑这环节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乐学善问的学习习惯,养成这一良好习惯,学生将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刘银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0,(03)
[2]曲继红. 创新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 河南教育, 2005,(11)
[3]张晓玉.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J]. 新西部, 2007,(03)
[4]吴颖萍. 唤醒 发现 呵护——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 新课程(中学版), 2009,(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质疑能力 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师无疑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提出的问题范围较广,内容较杂,往往缺乏典型性,这是由学生对教材不同的理解所决定的。鉴于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会怎样问有质量的问题,有意识地建立一种“提问”的课堂气氛,学生提出的问题,教是要能从中发现其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得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培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
很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一课书读一两篇,大致了解了内容,就读不下去了。这种不良习惯不纠正,就会严重影响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引导学生在“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质疑,就是要指导学生耐心地一句一句地读书,一边读一边想,想不明白的地方就要问一个“为什么”,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位置上,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如:细读《难忘的一课》,就要引导学生发现如下几个主要问题:(1)年轻的台湾教师为什么要教孩子们一遍一遍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作者“崇高的敬意”是什么? (3)走进教室后孩子们本来发现了“我”,他们为什么没有感到意外? (4)课题是《难忘的一课》,为什么课文第三段写作者参观学校的小礼堂呢?
指导学生在“不懂”或“似懂非懂”的地方质疑,关键要抓好三个环节。一要培养仔细读的习惯,要使学生既能坐得住,又能读得进去。要指导学生逐词、逐句地细读,不放过一个疑点;二要指导他们学会仔细想,学习从字、词、句、段、标点等各个要素中发现问题;三要培养对遇到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尝试解决,实在弄不懂再质疑的习惯。坚持在细读中质疑,既能克服学生读书时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读书时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习惯,还能使教师对学生学习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有更准确的了解,从而及时调控“最近发展区”,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质疑
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授课时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进行质疑。
质疑的途径很多,课文题目、文章内容、关键词句及反复、过渡甚至插图、关键标点等,都可以用来质疑。例如,启发他们根据不同类型题目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如以人命题的课文可问:文章写他(他们)什么,为什么写?以中心事件命题的课文,可问:“谁去做什么事,时间地点是什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提问往往出现多而杂的现象。这就要引导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归纳出主要问题,要求提问围绕中心,抓住要点,有思考价值。
又如,可以结合文章中的一些词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质疑,因为语文总是通过语言词句表达思想内容的。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含义,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如学习《古井》一文,有的学生提出:“我家门前的路面总是湿漉漉的,为什么说它‘像刚下过一场春雨’而不像秋雨、冬雨呢?”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质疑,还可以让学生多读课文,然后让他们思考文章写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写,给学生作示范性的提问。如学习《李时珍》这篇课文时,提出:李时珍到各地去采药,怎样不怕苦和累?并告诉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与体会李时珍崇高品质有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明白这样提问的原因。在反复训练中,学生渐渐学会这种方法,能够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注重讲评,提高质量
学生提出问题后,如果教师不加以重视,只是写个成绩走过场,那只能使学生越来越无心这项工作,学生质疑的热情及能力就会减弱,良好的学习品质难以形成。我想既然自己打算在这方面做一些研究,就必须舍得花时间,花精力。通过对学生问题的讲评,引导他们深入学习课文,逐步提高问题的质量。因此对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我都仔细批阅,觉得哪一个问题提得不错,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读懂并理解课文的,就在一旁注上一个小五角星,并将这些问题记录在提问纸上布置在提问栏里,每过一段时间,看看谁提的问题最多,谁就当选为“提问大王”。新课之前,我总是将打上五角星的问题读给孩子们听,并且赞扬提出这些问题的小朋友读书真仔细,真会开动脑筋,被表扬的小朋友成就感大增,质疑热情高涨,不大会提问的小朋友通过讲评也慢慢学会了怎样问。
其实,在批阅和讲评的同时,教师本身也获益匪浅,怎样才算得上有价值的问题呢?孩子们理解课文的难点究竟在哪呢?只有通过批改,教师方能了解学生的疑惑,才能逐步提高教师对问题质量高低的判断能力。
另外,我觉得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敢于议论问题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质疑的好习惯。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多赞扬、肯定和勉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激起提问的兴趣。总之,教師在教学上要始终把质疑这环节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乐学善问的学习习惯,养成这一良好习惯,学生将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刘银平.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0,(03)
[2]曲继红. 创新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 河南教育, 2005,(11)
[3]张晓玉.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J]. 新西部, 2007,(03)
[4]吴颖萍. 唤醒 发现 呵护——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 新课程(中学版),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