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城市定位及发展对策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作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基于此,结合广州实际,将广州市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定位为创新创业宜居示范窗口,定位为粤港澳合作的纽带,定位为大湾区物流中心,定位为文化中心集聚地,定位为高等教育合作中心,并为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市;城市定位;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2-0109-03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7月,广东省和香港、澳门两个行政特别区于香港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按照所签协议,广东省和香港、澳门两地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以及领导下,共同打造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后的第四个国际湾区,打造国际科创中心,以促进内地和香港澳门两地的经济合作与交流。粤港澳大湾区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规划以及统筹的国家级发展战略,已被写入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九个城市组成的城市发展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以及参与全球化经济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香港、澳门、深圳、广州作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带动大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建设发展。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但由于粤港澳大湾区仍处于起步建设阶段,相对于港澳两地来说,广州不仅在市场化程度和产业构造与港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在人才流动和高校研究水平上与港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合作契机,全面思考广州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路径,找到广州市与港澳两个行政特别区与广东省其他八市相比所存在的短板,对广州在完成产业转型、协同发展方面提出较有建设性的建议,以更好地发挥广州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中心引领作用。要找到广州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发展对策,对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城市定位探究是必要的。
  二、广州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城市定位
  1.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近四十年不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商贸流通更加国际化,使得广州市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通过国家的政策鼓励支持,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能够充分适应大湾区的经商环境和体制变化,充分发挥在市场和国际中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优势、充分发挥国际商贸中心的优势,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充分发挥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的优势,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在广州投资,吸引高校人才在广州就业创业,带领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提高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大湾区的国际竞争力。
  2.定位为创新创业宜居的示范窗口。广州市作为全国商贸城市、综合实力强、经济具有活力,广州市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成长地区之一,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名片之一。广州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宜居环境,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地位,充分吸收大湾区不同产业优势,推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进一步推进广州成为依靠知识产业、高新技术科技产业立足和发展,依托广州独特的科技教育文化优势,依靠知识创造产生经济效益,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广州以创新为特色,用科技带动经济的方法不断使实体经济获得成倍的增长,让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大湾区建设发展中,广州要依托广州独特的高校聚集优势,充分有效利用广州创新创业的优良环境,不断整合创新资源,推进高校产学研发展,发展高新科学技术产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和新产业新技术的试验田,促进大湾区的建设发展。
  3.定位为粤港澳合作的纽带。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广州与港澳两地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内地与香港、澳门之间的共建项目越来越多。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能够充分利用大湾区建设的时机,积极引入港澳两地的国际先进行业标准和优秀的管理经验,加快推进广州与港澳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以提高大湾区的行业标准,促进大湾区的深度合作。广州与港澳两地要积极规划大湾区建设,提高湾区的空间资源配置效率,通过与港澳两地的深度合作,共建大湾区的产业生产链,提高大湾区的产业合作能力以及竞争力,促使大湾区强化自身的发展综合实力。
  4.定位为大湾区的物流中心。以广州市为中心能够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快速的交通保障,大湾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進一步加快,广州与佛山、深圳、中山、东莞、珠海等城市交通实现高效换乘,仅半个小时就能到达广州,换乘高速铁路至港澳地区,让大湾区居民的出行更加便捷,使大湾区完成城市化发展,建成大城市群。到2030年,交通一体化建成,大湾区区内居民能够以广州为中转站点,快速直达港澳,与珠三角其他城市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实现两小时互通,推动广州白云机场为大湾区区域枢纽机场以及快件物流转运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亚太地区最开放、交通方式最为便捷、乘车效率最为高效的物流以及客流中心,并以此为契机,辐射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形成“一小时通勤圈”。
  5.定位为文化中心集聚地。作为科教文化中心的广州,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民到广州学习、就业、定居,从而也使不同国家、不同省份的文化在这个城市碰撞,产生新的火花。港澳地区的本土文化和欧美商客所带来的商旅文化使得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在广州扎根,通过媒介的融合以及各地资源的共享使用,广州的第三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在粤港澳地区具有优势。正是由于广州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州涌现了一批优秀文化企业,使得广州领跑全国文创产业。广州能够融合外来文化,吸收来自不同地方的风俗文化的精髓,结合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的优秀经验,将其转变为符合岭南特色的本土文化,积极带领大湾区文化产业的建设,使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得到提高。   6.定位为高等教育合作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凭借自身在市场和企业中优异的表现,吸引了大批外来人才来广州求学、留广州就业,广州本地的高等教育水平发展水平与其自身创造的产值水平差距较小,具有众多高校和人才。广州可以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机遇,推动大湾区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大湾区产业的理论水平,集聚大湾区优质的高等资源,探索高等教育的发展新模式,不仅有利于加强大湾区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可以大力培养广州本地人才,为广州本地发展提供新动能。
  三、广州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发展对策
  1.坚持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提升市场化水平。广州要抓住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机遇,继续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以及绿色低碳为发展引领方向,加快速度建设现代化国际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科技创新走廊,坚持以知识创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学习深圳市的创新创业经验,不断丰富创新创业的制度优惠政策,吸引高新技术人才到广州创业。同时,广州市要积极扶持各行各业初露头角的“独角兽”公司,帮助其贴近市场,打造广州市的龙头企业,从而在大湾区建设中以广州品牌为首完善产业链,积极利用大湾区各成员的优势资源,不断探索并优化。提升市场化水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加强南沙自贸区建设,加大产业升级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南沙自贸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是广州市的出海口,具有极大的区位优势。广州要借鉴国际金融中心运用法律保障金融创新能力和现代服务业的经验,以南沙为新时代发展示范窗口,充分发挥跨境联运的优势,通过金融开放与创新打造香港、广州、深圳、澳门的共同资本市场,将金融这一竞争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之间实现自由流通。同时,广州要以南沙为发展试验田,勇于探索和改革,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南沙区的建设,通过片区的建设优势以及其传递效应,完善本地的产业升级力度,将其经验完善到广州其他监管区,以致扩大大湾区其他地区,服务大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升级,以带动大湾区的周边区域协同发展。
  3.充分利用交通设施和地理位置优势,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交通一体化的落实和广深港客运专线的开通,广州与大湾区各地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广州要抓住这一交通优势,稳固交通中心枢纽的地位。广州要加快推动和佛山、中山、珠海、深圳互联互通的建设速度,重点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此成为广州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纽带,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变成广州的发展腹地。届时,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一体化交通,广州可以以此为契机,最大限度推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畅通,实现与各地区的交通合作,实现与各地合作打造引领大湾区、辐射东南亚同时服务于“一带一路”发展的交通枢纽,将大湾区打造成具有“绿色、宜居、宜业”特色的世界级城市群。
  4.放宽与粤港澳两地的人才流动政策,提高共建项目合作效率。深港澳三地共建项目所雇用的人才因不同的雇佣背景容易导致三地人才在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方面有所不同。为提高共建项目的进程与三地人才工作待遇的满意度,广州可以学习香港和澳门的人才资源管理有效经验,放宽三地人才交流政策,为三地人才提供平等的经验学习机会。以香港、澳门、内地为前提,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交流政策,建立符合三地环境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政策”,提倡广州人才到港澳两地学习先进技术,吸引港澳人才到内地创业,以此推动与港澳两地合作领域的事项,促进大湾区人才无障碍流通。
  5.提高广州高校研究水平,为创新创业增强动力。首先,广州要提高本地高校的研究水平,提高院校对科研领域的研发经费预算,多创造与国内外优秀研究性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学习交流机会。其次,广州还要多发展高水平的科研研究机构,与大湾区区域内优秀高校建立科研知识分享平台,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支撑起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为创新创业新领域提供理论保障。同时,广州还要深化与各地的文化产业合作,学习巴黎、纽约等城市的文化建设经验,培养广州本地文创发展人才,提升广州市文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总结与建议
  为了更好地配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机遇,广州要抓准自身在大湾区的定位,不断完成经济社会转型,提升市场化水平。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要继续发挥这一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都市的建设速度,以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推进城市之间各要素的流通,进而提高大湾区的国际综合竞争力。广州作为大湾区的核心成员,在这一建设机遇中要发挥创新创业精神,进一步提升市场化水平,學习港澳两地的先进管理经验,通过粤港澳三地人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特色化、多元化的体系来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在保证经济发展建设的同时,抓住本土的文化建设,提高广州高校教育水平,以提高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真正发挥广州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引领作用,并为广州市未来发展和大湾区建设提供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  欧小军.“一国两制”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8,(9):17-22.
  [2]  吴佳艳,司文娟.粤港澳大湾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与对策初探[J].改革与战略,2018,(10):77-81.
  [3]  王枫云,任亚萍.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的城市定位[J].上海城市管理,2018,(2):30-38.
  [4]  杨明.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的发展与创新[J].新经济,2018,(9):8-19.
  [5]  何志均,刘智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人文价值链融合与大众认同机制的构建[J].特区经济,2018,(10):47-50.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我国有线电视事业有了巨大发展,主要体现在用户接入量增多、网络覆盖面扩大、网路建设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改善等方面。
人类即将进入信息化时代,以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信息制造、信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全面展开。信息时代的发展必须依靠传输网络的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传输
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鼓励激励、容错纠错和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
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公立医院预算编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公立医院全面预算、部门预算虽然有区别,但也存在着互为关联、密不可分的关系。公立医院应在充分理解两者区别和关联
总结2例夫精人工授精术后宫内孕合并宫外孕患者的护理经验。在手术前后做好知情同意和健康宣教,按时检查是早期诊断宫内外同时妊娠的关键。与患者和家属做好心理沟通、做好手
目的探讨食管曲张静脉套扎联合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食管肖底静脉曲张患者分2种方法治疗:①套扎+组织胶注射1次完成52例;②套扎与组织胶注射分次完
由于外界诸多不良环境因素(如紫外线、温度、湿度、尘埃等)的干扰,再加上都市生活的繁重压力以及不规律作息的影响,肌肤在25岁以后,细胞中的活性成分分泌逐年减少。由于肌肤细胞的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心肌酶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受检者血清样本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肌酸激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及检测结果的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51.2±4.9)min。手术过程平稳,未见剧烈血压波动。住院时间3~6 d,失血量平均(66.3±7.1) mL。术中未见肝胆、肠道、脾脏等脏器损伤,术后未见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