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dney Harman七十年消费电子路

来源 :Twice消费电子商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多少人能以Sidney Harman来看消费电子行业,更没有多少人能站在他的角度对这个行业发表评论,这位美国消费电子协会名人堂的成员,已经在这个行业中走过了差不多七十年。
  今年7月1日,Harman从Harman Industries主席的位置上宣布退休,即将离开这家他一手创建的公司。12月3日,他将彻底离开公司的管理层,仅仅保有—个荣誉主席的身份。 在他临别的时候,和TWICE进行了一次访谈,一起讨论这个行业的发展和潜力,也是一个对他七十年岁月的总结发言。
  他提到1939年他消费电子生涯开始的时候,那时候他是个刚刚毕业的学生,进入了David Bogen的工程部门,这家公司位于曼哈顿,是一家公共广播设备的供应商。1953年,他和别人联合成立了Harman/Kardon(H/K)公司,主营业务是Hi-Fi设备,在此后的几年里,他们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家庭音频接收机,并且在1958年推出了世界第一台立体声接收机。
  今后的几十年里,Harman的事业逐步发展,从五十年代在各种展销会上用H/K设备播放流行爵士乐招揽顾客开始,直到建立Harman International,一家世界级的大型企业,拥有1万1千名员工,2007年6月结束的财年里,销售收入达到36亿美元。
  Harman的家庭音响及电子产品以及汽车音响和工业专业音响扩展的相当大,拥有包括AKG,Audioaccess、Becker、BSS、Crown、DBX、DOD、Harman/Kardon、Infinity、JBL、Lexicon、QNX Software Systems、Revel、Soundcraft和Studer等品牌。在上个财年中,大约有70%的销售来自于Harman/Becker品牌,这个品牌主要致力于音响和信息化娱乐产品的OEM生产,剩下的30%收入几乎是被家用与专业产品均分。
  在访谈中,Harman认为业界拥有这么一个“历史性”的机会,简直是“上天赐福”。厂商们源源不断地推出各种音频和视频产品,而且都能从中获得不俗的收益。但是同时,他也提醒说,能笑到最后的厂商永远是那些可以准确扑捉消费者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佼佼者,这些赢家同时也是那些能够驾驭技术,通过透明以及直觉的方式达成理想结果的企业。
  他同时也认为,家用音响行业仍然充满活力,因为业界已经为家庭提供了各种角度的产品,包括那些iPod相关配件。当然,家庭音响行业中的音响组件不会再重复当年的辉煌,毕竟这个行业的门槛越来越低。但是,得益于iPod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享受音乐,同时这也给家庭音响行业带来了机会,寻求高品质音响效果的消费者就在其中。
  
  以下几个分专题整理自这次访谈
  
  吸取的经验教训  编辑部
  TWICE:今年来,消费电子行业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又有什么经验教训没有吸取到?
  有一点非常明确,在近半个世纪内都没有改变过,那就是,机会和回报永远属于天才的创新。在许多产品上,这几乎是取得成功的唯—条件。行业中许多的企业致力于视觉或者声音信号的改善,无论是声音还是图片还是对音乐的热情,这一切都造就了整个行业的机会。透过历史来看,每种文化都有其所热爱的音乐,并且反过来可以通过这些音乐来区分文化本身。音乐本身会改变,也一直在改变,几个世纪以来从未停止过,无论在哪种文化或者哪个国家都是如此,但是,音乐是不朽的。我几乎可以把音乐看作一种文化赖以生存的氧气。因此,音像行业的机会就在于把不断提升音频与视频作为行业发展的最根本问题来重视,这是整个行业的本质,正如那些香水行业的企业一直在做同样的事。
  创新所带来的回报一直被不断地证明,从我创业的早期就开始了,当时我们决定和其他先行者一样,认为三管AC/DC收音机没有前途,无法带来机会。人们在听到他们所熟悉的音乐的时候,通常都会被这种音响的表现能力所惊呆,当然,他们听到的不是斯特劳斯和查拉图斯特拉的音乐,而是Frankie的歌声。当他们听到通过我们的设备所播放出来的音乐时,这是一种完全无法从他们的小收音机或者更大一点的收音机(这玩意和三管AC/DC收音机也没什么区别)上所获得的体验,听众在早期消费电子展上,在我们的视听室感到震惊之余最常问的问题是:“这歌手藏在什么地方?”,从历史上来看,当第一台留声机被发明时,人们也问了许多同样类似的问题。
  对于iPod,回答会有所不同,但是,机会是永远存在的。重视创新,就是顺应人们对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这一需求也是永远存在的,而且我认为它会永远存在下去。
  现在的我能够对这个行业做个评论,而且是我认为对整个行业最为重要的评论,至少在我的心目中,它所排的位置是第一的。那就是:在市场营销中,你所需要的人才是人类学家,那些能够解读消费者生活方式的人。没有人能决定谁去怎样生活,但是人类学家们能够理解人们对于改变生活方式以及改变所需的需求,同时,这些人类学家也能提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的改进来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而那些单方面做决定的公司,或者是从工程角度做决定的公司——他们常常会说,我们是专家,我们知道怎样去做,消费者应该跟着我们走——通常都会面临可怕的失败。
  看来,我已经说了好几件事,其中之—就是,这个行业是何其幸运,能够拥有—个历史性的机会和一个确保成功的机会。从这个行业的历史中,不难发现创新总会获得回报,而且创新的机会永远存在。这一点对于行业中的任何公司来说都极为重要,创新需要这些公司放下它自认为专家的虚荣心,放下自己的私心,放下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从头审视顾客的需求并以之为公司的导向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那些做到这一点的公司和产品通常就是那些越来越接近成功的公司和产品,显然,他们比其他人更清楚如何提高成功的几率。
  TWICE:您认为推出了iPod的苹果公司是以您听说的“人类学家的角度”看问题的公司吗?
  当然,看看他们的产品,看看他们的产品推出的时间,再去看看消费者们的反映。我认为他们非常擅长于将这成功的模式不断复制到每一个产品。
  TWICE:在您的书里,《关心你自己的生意》,您曾经提到那些整体音响的生产商,他们将收音机、音箱以及播放器等等整合在一起,不愿意与Hi-Fi行业融合。这些厂商漠视不断变化的行业,最终得到了恐龙的下场。这样的故事是否还在消费电子行业上演?您能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吗?
  我不认为我应该去点谁的名字,历史已经记录的很清楚了。我成长在这样一个时代,难以简单地用几句话去做出总结,那么多曾经叱诧风云的品牌类似Capehart、Admiral、 Stromberg-Carlson、RCA,他们已经消失了。在高保真行业中,类似Fisher和Scott这样的名字也消失了,或者正在消失。部分的原因在于简单的经济问题,有些公司被收购了,另外一部分原因也在于他们的管理层没有实现我认为最为核心的东西。
  TWICE:在您的书中,您也提到创建和保持一个成功的品牌非常之难。那么,为什么这么难呢?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同时也是极其复杂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成功往往孕育着失败,因为成功太容易导致自满。成功往往会使得你认为自己可以一直成功下去,如果这个世界是静止的,那么你以某种方式成功了,就可以用这种方式不断成功下去。
  但是,当你停留在你所成功的地方的时候,世界仍然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也在改变,如果你不能对应这些改变,你就不能一直保持成功。现在来说,这一点不难想象,也不难认识到。只要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你自己的公司也能获得成功。但是,成功并不是只有—个答案,当你通过某种方式获得了成功并且因为这是唯一途径的话,那就是毁灭之路的开始。
  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成功滋生失败这个概念,比如,当一家公司成长的时候,它通常都会规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果这是一家上市公司,那么就必须表现出良好的财政状况,这一切的压力都会迫使你将自己陷入一条固定好的道路上:不断追求漂亮的数字。试着想一下,在技术或者工程领域,你建立了一家公司,运营的不错。你将大量的收入投入到技术开发上,但是有意思的是,公司运营的越好,你就必须投入更多的资金到技术开发上,实际上,这些资金可以挪去干别的。你极力想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但是驱动技术创新的实际是现在看来是空中楼阁的技术。那么,划时代意义的新技术到底怎么才能到来呢?
  一个持续成功公司并不是不可能的,你提到的苹果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但是你也能看到,为什么一个持续成功的公司面临的挑战要比一个新兴公司要大得多,因为新兴公司没有过去的荣耀没有过去的成功,同时也就没有由这些成功与荣耀带来的历史包袱。
  
  保持简单  编辑部
  TWICE:在您的书中,您反复强调的只有一点,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技术必须为消费者服务。是这种思路驱使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推出第一台单声道接收机和第一台立体声接收机吗?
  是的……其实我觉得这里面有着非常深刻的教训,无论是不是它驱使Harman/Kardon开发了第一台接收机。这个教训是非常复杂的,呃,而且对我来说,这个教训非常重要。最基本的一条的是,技术是用来服务客户的,而不是用来吓唬客户的,更不是让客户来崇拜技术的。这一条非常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如果你的管理层和工程师们是为了炫耀他们有多聪明而设计的产品,你就会发现这玩意将复杂的把每个消费者都吓跑。对于管理者来说,必须要确保某种技术能带来魔术般的效果,同时用户根本没在意到这项技术是怎样工作的,因为你必须要提供一种简便直观的操作方式,同时,提供各种不同的产品型号来适应不同的消费者。我不是为技术工作的,相反,技术是为我工作的。我是技术的主体,而不是客体,这是第一个要记住的事情。
  这一点也影响到我对员工角色的理解,它也告诉我,技术是无止境的,而且永远不可能替代人类。其中蕴含的最大的机会就是把技术与人链接在一起,尊重公司里的每一个员工,哪怕是对生产线上的最基础员工也是如此,是他们支持了一个健康、具有创新性公司的持续发展。
  TWICE:消费电子行业是否留意到了这条“技术服务客户”的宗旨呢?
  在消费电子行业中,就现在来说,大家做的都很好,都非常好,行业里到处都是这样的例子。
  几年前,一个公司开发了一款车,可以对使用者发出语音信息并且可以接受使用者的口头指示,结果每个消费者被这个新功能折磨的发狂。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创新以失败收场的例子,因为开发者没考虑到这项技术是不是真的能为消费者带来方便,如果过工程师真正考虑到了,那么我想用户是会喜欢的。
  几个月前我见到了一款小产品,一款数码摄像机,和一盒烟差不多大,叫做Flip。这个产品在某些方面的设计非常合我意,在我看来几乎是消费电子设计的典范。它并不贵,体积小重量轻,用起来也很简便,一个键就能完成所有的功能,而且尽管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外形设计显得很优雅,这是一个相当好的成功案例。
  
  家用音响的前景  编辑部
  TWICE:是否家用音响行业还能达到它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巅峰时刻?
  其实,这个行业从来就没从巅峰上下来,如果你算上所有那些音响产品包括iPod类型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话。如果你指的家用音响是那种体积巨大,高保真音效产品的话,这个问题的回答就不那么乐观了。我不认为它会回到巅峰时刻,但是同时我必须说明,这类产品也不会从此消亡。这类产品有多种系列,实际都在回应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在的消费者移动的更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大改变,他们需要随时从手里或者口袋里的小玩意上获得音乐。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意味着人类的音乐生活就可以被“移动”这—个词所概括,所有这一切改变不过在提醒我们,我们为用户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必须适应人们的生活而已。
  TWICE:您是否认为许多家用音响品牌未能满足这一点?
  怎么说呢,据我所知是这样,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
  TWICE:是否类似于iPod兼容音响系统或者网络音响产品可以帮助某些品牌生存下去?
  是的,当然,如果它们能将这个产品同人们的音乐生活无缝地连接在一起,并且毫不费力地就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这样的产品正是市场所需要的。
  TWICE:是不是某些品牌对年轻人的关注程度不够?这些年轻人一直认为ipod就是—切中的一切。
  这是一个很好压轴问题。十多年前,有个很著名的作家H.L.Mencken,他说:“对于所有复制的问题,有一种唯一的、简单的解决方案,然而,这个解决方案是错的。”
  iPod有它的局限性,你知道那是什么。数字技术也有它的局限性,你也知道我指的是什么。但是这并不能否认所有这些数字世界的产品反映了一种人们的生活方式,满足了无障碍音乐这一需求。业界中无论是谁都会同意说,这是种非常好的产品,不是吗?
  越来越多人开始对音乐感兴趣,越来越多人开始贪婪地听音乐,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但是,现场的音乐并没有消失,目前在美国的音乐厅也是历史上最多的,而且巡回演出一个接一个。这是不是一个市场?当然是。这些产品无疑是成倍地扩大了市场,这同样意味着需求高效果音效的人群也随之增加了。
  是的,毫无疑问,你不可能看到街道的每个角落都有一家高保真音响店,很明显,需求这些产品的人在整体消费者中只占很小的一个百分比。但是,对于高效果音效的渴望与需求依然存在,并且随着市场的扩大,这一百分比虽然还是很小,但是总额却在增加。
  简单地说,很少有人把ipod当作一种发烧级产品来看,更多的只是—种通用产品,市场需要它,于是它诞生了。随之而来的是,ipod的成功带来了更多音乐消费者,他们在任何时间、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在听音乐。这—趋势同样推动了整体音乐消费市场的增长,更多的发烧友也在其中诞生,那么,对于高保真音响来说,机会就在这里。
其他文献
D&M董事会已经同意贝恩投资提出的价值4亿4千2百90万美元的收购案。D&M的最大股东,RHJ国际集团,也已同意这一收购案,RHJ拥有4530万股,占未摊薄股份总额的48.5%。此次提到的美元收购价格,是按照107.5日元对1美元的汇率计算的。  一旦收购行为开始启动,贝恩投资透露说它打算收购D&M控股公司的100%股权,飞利浦是D&M的第二大股东,拥有约12%的股权。其他的10个大股东,包括日本
期刊
在缴清1.35亿竞买款后,国美的关系企业战圣投资待完成股权过户后将成为三联商社的第二大股东。  至此,历经半年多的股权纷争终于告一段落。但随之而来新的悬疑渐次浮出水面——国美是否将重组上市公司、三联商社未进入上市公司的其他业务资产包括三联品牌将最终何去何从,以及上市公司高管团队面临怎样的境遇?    重组路径    近日,国美重组三联商社的传闻不胫而走。有消息称,国美拟将收购来的大中电器装入上市公
期刊
自北京正式开通地面数字电视频道之后,按照国家广电总局的部署,青岛、秦皇岛、大连、上海、沈阳这5个奥运城市以及广州、深圳两地也都在6月底开通了地面数字广播,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全国37个一、二级城市的覆盖工作,这样的发展速度不可为不迅猛。与之相对应的,是具有直接接收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信号的数字一体机的走俏市场。本期我们将要为读者介绍的就是数字电视一体机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款产品——东芝46ZF500C
期刊
自从今年年4月1日,中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TD-SCDMA网络正式开始试商用和社会化测试以来,众多国内外厂商都开始涉足这—领域。作为国产手机中老资格的中兴,自然不甘人后,在第一时间就推出了自家的TD-SCDMA手机,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近期,中兴中兴再接再厉,推出了新款的TD手机——U85。  一般说来,国产品牌手机产品的工业设计风格往往商务色彩比较浓郁,U85不例外,塑料和金属混合搭配材质打造
期刊
随着平板电视的不断普及,大尺寸液晶电视俨然已经成为客厅的主宰。但从实际使用方便的角度而言,卧室才是更需要液晶电视的地方,因为很多人都喜欢躺在床上看电视。不过由于卧室的空间比较狭小,大尺寸的电视显示不适合,这时候小尺寸液晶电视就派上用场了。本期我们将向读者介绍的NX1932w-G就是优派为迎合目前卧室液晶电视的旺盛需求而在近期推出了新系列的尺寸液晶电视。    璀璨外观    NX1932w-G最突
期刊
在显示器领域,三星所占地位可谓举足轻重。特别是提升品牌形象的高端产品上,从来都一丝不苟,不仅性能参数领先,在外观工业设计方面更是独领风骚。其旗下的173P+、971P、226BW、2253BW等都是具有超强外观工业设计的经典产品,特别是今年新上市的“绝·色”系列,更是将高性能与时尚外观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甫一上市便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下面这款T200就是“绝·色”系列中的20英寸版本。    工业设
期刊
一般来说,液晶显示器的屏幕都比较脆弱,很容易受到意外划花、撞击等损伤,加上手渍、油污等,因而往往会在使用不长的一段时间后变得比较肮脏。特别是在诸如网吧这样比较嘈杂的环境中,这种情况更是屡见不鲜。近期,长城针对这一部分用户的需求推出了一款21.6英寸“晶钢系列”液晶显示器——G227,该产品配备了厚度为2.8mm的钢化玻璃,毫不畏惧刀刮和火烫,充分展现了钢之本色。  G227采的外观设计秉承了长城产
期刊
佳能无疑是当下数码相机市场中的大哥大级别厂商,无论是在单反领域还是卡片机市场,也无论是准专业长焦机型还是入门级家用机型,佳能都有涉足且成绩斐然。这其中,铺天盖地的广告和莫文蔚个胜代言让IXUS系列成为佳能家族中最广为人知的产品系列。  今年上市的IXUS85 IS就秉承IXUS系列一贯具有的品质感设计,同时具备1000万有效像素的高画质,并耳配备了佳能IS光学防抖镜头,让IXUS系列的“光荣传统”
期刊
在消费电子领域,特别是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通讯产品和数码产品中,外资品牌凭借创新的产品理念、领先的研发水平、深厚的品牌建设和新颖的营销手段在中国的国内市场拥有大量消费者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国内消费电子市场的发展法相。在众多涉足中国市场的消费电子外资品牌中,哪些是更加受到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品牌呢?  根据近三个月的市场调查和消费者反馈,TWICE China最终推出22家“中国消费者喜爱的候选外
期刊
在通讯手机领域,一个曾经的热点话题便是日系品牌的集体退市,无论是松下、三菱,还是NEC、东芝都在国内市场经历了一个寒冷的冬天。事实上,在我们的调查经常发现许多老资格的消费者对日系产品还是情有独钟的,从三菱小菲到NEC N8系列,都曾经受到过广泛的好评,日系品牌的退市也因而显得格外遗憾。  不过古人有言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于在本土市场已经发展了多年,无论在具体产品还是品牌认知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