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房保障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研究生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_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保障始终是国家职能的重要内容,目前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宪法住房权和具体制度两大方向,却忽视了住房保障的法律性质。保障公民适足住房权是解决住房问题的关键。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主要存在定位不准,欠缺立法保障,实体规定不科学,给予程序不规范以及救济制度缺失等五方面问题,应确立城乡统筹的住房保障总体目标,完善行政经付理论。并且,应从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实体法律制度、程序法律制度和行政给付救济制度三个方面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法律制度。 Housing security is alway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ate functions.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is issue mainly focuses on the two main directions of the constitutional housing rights and specific systems, but neglects the legal nature of housing security. Ensuring the right of citizens to adequate housing is the key to solving the housing problem. China’s housing security system exists mainly in five aspects: positioning is not allowed, the lack of legislative protection, the unscientific provisions, the non-standard procedures and the absence of the relief system should establish the overall goal of urban and rural housing security and improve the theory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nd, we should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of housing security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aspects of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legal system of housing security entities, the procedural legal system and the administrative remedy system.
其他文献
用化学反应速率描述浇筑温度对混凝土绝热温升的影响,研究混凝土连续墙模型在不同浇筑温度和不同边界(热交换边界和绝热边界)条件下中心点的温升过程.应用基于等效时间的非线性热
2003年SARS事件借助于大众传媒的“高调亮相”,标志着大众媒体大规模介入到公共危机治理中,这一点在其后的2004年禽流感,2008年“5·12”大地震和三鹿奶粉事件、2009年新疆
引言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注意力渐渐开始从GDP增幅的数字移向社会生活中的不和谐之音,“跳楼讨薪”、“山西矿难”、“黑心砖窑”等词汇相继出现在各种媒体的报
由于水沙作用机理和演进规律以及河道形态变化的复杂性,泥沙预报一直是洪水预报的难点.本文将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复杂河网洪水水沙预报中,并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确定径
权利总是主体间法律关系的反映,其实质内容是一方主体所享有的特定利益。自步入法治国时代后,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就为法律所规制,形成了区别于平等主体之间私法关系的公法
在总结国内外加糙消力池水力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给出密排加糙消力池的共轭水深和水跃长度的计算方法.根据W.S.Hughes等对密排加糙消力池共轭水深和水跃长度的试验资料,利用量纲和谐
设计思维的培养在广告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专业划分造成的误区以及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和课程设置的局限性,如何在设计基础课程中加强培养广告专业学生的
复行为犯是指由法律规定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非独立成罪的要素行为相结合而组成的规范的实行行为所构成的犯罪,它具有复数性、规范性、实行性、有机性、异质性等特征。复行为犯
本篇论文是在读《互联网使用和社会影响:上网、参与与互动》的基础上的一篇书评。本文结合书中对美国互联网发展情况以及中国互联网的状况,讨论了该书中所提及的“双面计划”以
近年来,司法实务中不时发生不具有间接正犯性质的教唆、帮助自杀的案件。尽管司法实践中将其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但关于此行为应否予以刑法规范之否定评价及其相应理论依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