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吸附和活化法抑制光催化还原CO2过程中析氢反应的研究

来源 :广州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say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催化还原CO2作为缓解温室效应和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光催化还原CO2的效率依旧较低。原因之一是光催化还原CO2与H2O还原析氢之间的竞争反应。抑制光催化还原CO2过程中的析氢反应,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基于光催化还原CO2与H2O还原之间存在的竞争反应,从催化剂比表面积、金属离子杂化、晶面选择、疏水界面构建及金属助催化剂等方面对增大CO
其他文献
依据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大型危化企业应建有企业专职应急救援队伍,以确保企业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有效处置,以尽可能降低事故影响。因各企业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受到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的制约,其能力水平差距较大。从队伍资金投入、人员数量、专业技能、培训和训练状况、装备设施配置等方面入手,对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能力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大型危化企业专职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相应的能力提升措施和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有助于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构建了一个含地上建筑环境、地下S形城市隧道、地上丁字形机动车道等几何结构的三维城市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方式,首先数值分析了整体计算域流场及污染物分布特性,进而探究了环境风向及风速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开口贯通处对缓解下方S形隧道内污染作用明显,经南开口贯通处后污染降低约60%,但上方建筑环境则因此污染加重,西南区受影响较为突出,且在北偏东NbE=60°时将受到最大程度的渗透及污染影响,约为最低值NbE=30°时的3.5倍;随风速增加建筑环境整体污染呈下降趋势,但风速增至2.5 m/s及以上时,污染降
高放废物是一种特殊废物,对其最终处置存在非常大的难度。我国核能工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累积了大量高放废物尚未得到地质处置。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与探讨,深入研究论述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综述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进展及其安全性能评价的特性,旨在为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安全评价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与参考。
近年来,由糠醛催化转化为2-甲基呋喃的反应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很多新颖的催化剂体系及研究成果脱颖而出。本文从贵金属(如Pd-,Pt-,Ru-等)催化体系和非贵金属(如Cu-和Ni-)催化体系的角度来综述生物质基糠醛制备2-甲基呋喃反应体系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我国矿井涌水量常用计算预测方法分为确定性和非确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并没有体现,导致预测误差偏大。通过梳理矿井涌水量主要影响因素,评价预测方法的特点及其局限性,明确勘探阶段、井巷开拓阶段、采掘阶段3个阶段预测方法的选取,构建矿井涌水量预测遵循的原则及预测过程框架体系,做到精准化预测,降低管理部门水资源论证审批风险,有助于实现矿井水变废为宝,完善企业矿井水综合利用管理,实现非常规水资源纳入水源统一配置,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区域水资源配置效率。
吡啶并[3′,2′:4,5]噻吩并[3,2-d]嘧啶类衍生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多元杂环原子,类似于天然产物稠杂环生物碱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较低生物毒性,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本文通过嘧啶环上2、3、4位和其他类型取代衍生物进行分类,改变不同位置的取代基团,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尤其在抗肿瘤方面能够显著提高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概述了吡啶并[3′,2′:4,5]噻吩并[3,2-d]嘧啶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和生物活性的研究,展望了稠杂环药物分子的设计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对于《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铬酸钡分光光度法》(HJ/T 342—2007),采取四点改进步骤:一是酸性铬酸钡代替铬酸钡悬浊液;二是以悬浊液定容,上清液用0.45μm滤膜过滤代替慢速滤纸过滤再定容操作;三是两次煮沸过程用超声加热代替;四是对大体积水样采用蒸发浓缩处理。对改进后的方法进行了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到0.9999;若样品不浓缩按照改进后方式进行测定,检出限为0.47 mg/L、测定下限为1.88 mg/L、相对误差为0.12%~1.25%;样品10倍浓缩
热脱附技术主要用于含汞和有机污染场地修复项目中。通常将热脱附分为原位热脱附和异位热脱附。原位热脱附包含热传导加热、射频加热、电阻加热、蒸汽/热气注入和玻璃化5种类型。异位热脱附又分为直接热脱附和间接热脱附。异位热脱附具有修复周期短、运行成本低且在短期内能够实现土地周转等优点,是环境修复领域发展的重点。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臭氧和二次气溶胶的主要前体物,危害着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国内外对VOCs排放浓度限值日趋严格,针对不同的VOCs排放源,采取适宜的后处理技术降低其排放浓度已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对VOCs的定义、危害和来源的理解,详细阐述了目前常用的VOCs末端处理技术(冷凝技术、膜分离技术、吸附技术、吸收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燃烧法、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法)的优缺点.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fluid properties near the critical point are highly variable and complicate the design process for compressors operating in this reg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