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愿将一生献宏谋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s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月9日,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于敏颁发获奖证书,紧握老科学家的手,温暖赤子报国的心。
  1926年出生的于敏,坐在轮椅上,华发稀疏,一脸属于老科学家的谦逊与纯粹……
  中国传统文化涵养出的本土核物理学家,究竟能迸发多么灼热的能量与光芒?
  男儿何不带吴钩
  1926年,于敏出生于天津,青少年时代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崇拜诸葛亮、岳飞和杨家将等英雄人物,把为国纾困的希望寄托在这些人物身上。在高中时,于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纾困之路——内向好静思,不喜交际,喜欢动脑不喜欢动手,这样的自己适合学习科学。当朗诵起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时,于敏想到,他的“吴钩”就是科学,他要用科学收取“关山五十州”。
  1945年高中毕业后,于敏考取了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后转至理学院物理系。在物理系,于敏的学号1234013常年排在成绩排行榜的第一名。1949年,于敏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并考取研究生。1951年研究生毕业后,被我国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器重,调入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于敏的研究对于中国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他很快就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站在了国际前沿。
  与同时期从事核武器研制的大多数同仁不同,于敏不曾出国留学或进修。他对此有些许遗憾。“如果生在现在,重新上大学,我当然会留学。”他说,“土专家”不足为法,科学需要开放交流和广阔视野,但留学后须“回国再给国家做点事儿”,而且“不要到老了才回来,落叶归根只能起点肥料作用,应该开花结果的时候回来”。
  三十余年后,当自己唯一的博士研究生蓝可即将毕业时,于敏并没要求她留在身边做研究。“于老师希望我出国留学,完成他的‘留学梦’。”蓝可说。
  “但是,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强调献身祖国。”蓝可说,“于老师建议我出国两年,开过眼界后就回国作贡献。”
  了却君王天下事
  1960年12月,我国作出部署,由核武器研究院集中攻关,突破原子弹,同时,原子能研究所先行一步对氢弹做理论探索。
  1961年1月12日,于敏被叫到了钱三强的办公室。钱三强告诉他,经研究批准,决定让他作为副组长领导“轻核理论组”,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工作。自此,于敏走上了氢弹等核武器研制的道路,他愿“了却君王天下事”,但并不为了“赢得身前身后名”。
  于敏的身影在这条道路上渐行渐远,消失于公众的视野。他的夫人孙玉芹甚至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工作,20多年后才恍然,“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1965年1月,于敏率领“轻核理论组”携带所有资料和科研成果,奉命调入二机部第九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
  1965年9月底,于敏率领研究人员赶在国庆节前夕奔赴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在上海的近百个日夜,于敏形成了一套从氢弹初级到能量传输到氢弹次级的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方案。
  当于敏将整理出来的方案再一次向大家报告时,同志们群情激奋,高呼“老于请客!”请客的还有另外一人。当氢弹原理的方案传到北京后,邓稼先第二天即飞到上海,听完于敏的汇报后十分兴奋,请大家吃了一顿螃蟹。
  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第四个掌握氢弹原理和制造技术的国家。
  但在试验现场的于敏,看着蘑菇云翻滚而上,仍不觉得圆满,直至听到测试队报来的测试结果时,脱口而出:“与理论预估的结果完全一样!”
  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成功进行了全威力氢弹的空投爆炸试验。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中国的速度为世界之最。美国用时7年3个月,苏联为6年3个月,英国为4年7个月,法国为8年6个月,而我国仅用了2年8个月。
  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并不接受。“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他说。
  更看谋略称筹幄
  于敏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20世纪80年代,在原子弹、氢弹等技术相继突破后,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黄祖洽、秦元勋等曾经共同奋战在核武器研制一线的骨干相继离开九院。
  昔日群星闪耀,如今只剩下于敏、周毓麟、何桂莲三人。于敏知道,第一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必须发展第二代核武器。于是,他留了下来,突破第二代核武器技术和中子弹技术。
  在那些日子,于敏会常常想起诸葛亮,矢志不渝,六出祁山。不过,不同于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以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于敏的事业是“可为”的,而且凡事大多“逆见”。这次试验很成功,为我国掌握中子弹技术奠定了基础。
  1986年,于敏对世界核武器发展趋势做了深刻分析,认为美国核战斗部的设计水平已接近极限,为了保持自己的核优势,限制别人发展,他们很可能会加快核裁军谈判进程,全面禁止核试验。倘若那时我国该做的热核试验还没做,该掌握的数据还未得到,核武器事业可能功亏一篑。
  于敏向邓稼先表达了自己的忧虑,邓稼先也有同感。于敏建议上书中央。于是,由于敏起草、邓稼先修改、胡思得执笔,向中央递交报告,希望加快热核试验进程。
  后面发生的事果然如于敏所料。1992年,美国提出进行全面禁止核试验的谈判。1996年,全面禁核试条约签署。那次上书为我国争取了10年的热核试验时间。
  “这次上书建议可以与原子弹和氢弹技术突破相提并论。不然,我国的核武器水平会相当低。”胡思得直言。
  正如宋朝诗人吕声之诗中所言:“更看谋略称筹幄,会见精神坐折冲。”于敏的谋略,“折”掉了美国的阴谋。因此,于敏又被视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战略家。
  除专业外,于敏还爱诗,诗词艺术带给于敏的是在核武器事业上不断寻求突破的远志广学,是一生致力于为国谋策的鞠躬尽瘁。在73岁那年,他以一首《抒怀》为题的七言律诗总结了自己沉默而又轰轰烈烈的一生:
  忆昔峥嵘岁月稠,
  朋辈同心方案求,
  亲历新旧两时代,
  愿将一生献宏谋;
  身为一叶无轻重,
  众志成城镇贼酋,
  喜看中华振兴日,
  百家争鸣竞风流。
  于敏,绝大多数时候在这个世上“沉默无闻”,是“无轻重”的一叶,但他从未拋弃“献宏谋”的一片丹心。
其他文献
熊召政潜心写作《张居正》的那几年,他的老母亲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只要看见儿子坐在书房里写作,她会一整天都坐在客厅里那个能望得见儿子背影的沙发上,默默地陪伴着儿子。熊召政写累了,就到客厅里陪母亲说会儿话,这时,母亲就会讲述英山老家的一些旧事。《张居正》就是这样在老母亲的视线里,一卷一卷地写着。  当《张居正》写到最后一卷时,出版社催促得紧,熊召政的夫人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工作很忙,儿子又在国外念书。熊召
争议最多的苹果产品  说Apple Watch是自发布以来受到最多争议的一款苹果产品应该不过分,就算从Apple Watch在2014年秋天亮相的时候起,智能穿戴设备已经算是发展得如火如荼,但真正能让世界满意的产品却没有几款。因此,所有人、整个业界都在期待着,期待苹果能站出来主持大局,能为整个智能穿戴产业树立一个新的标杆。当2014年那段关于Apple Watch的华丽视频播出之后,关于这块表的争
很久很久以前,西藏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他一生气就跑回家去,然后绕着自己的房子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地也越来越广。   而他一生气,仍要绕着房子、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   爱地巴老了,走路已经要拄拐杖了,他生气时还是坚持绕着土地和房子转三圈。   一次,孙子问他:“阿公!您生气就绕着土地和房子跑,为什么?”   爱地巴对孙子说:“年轻时,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时就绕着
她们,曾生活在中国最富有的男人们身边。在这些男人创造财富和一掷千金的岁月中,她们扮演着各自独特的角色。而当这些曾被光环笼罩的富豪颓然倒下,这些女人的命运与抉择也不尽相同:她们或是成为继任掌门人;或是从此淡出舞台:或是身受牵连,受到警方调查。  她们是“问题富豪”的妻子。黄光裕之妻杜鹃  “中国首富”国美董事局主席黄光裕身陷囹圄后,其妻杜鹃也被调查了。  2009年1月8日,北京公安局证实,之前传言
2018年9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这一次,古特雷斯是来北京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习近平指出,联合国是多边主义的旗帜。当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冲击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世界比以往更加需要多边主义,更加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联合国。古特雷斯说,非洲事务一直是联合国工作的重中之重。他这次与会就是要體现联合国对非洲和中非合作的支持。感谢中国始终关心和重视非洲
很久很久以前,在寂静的海底躺着两粒沙。他们相距两尺。一粒沙爱上了另外一粒沙。他凝视着两尺开外的意中沙,平安幸福地过了好多年。水下风平浪静,沙粒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他知道有自己爱的沙可以让自己凝视,不用管水面上的台风暴雨,沧海桑田。  海底的世界很静,很美。海水很蓝,很清,他总是默默地流过这两粒沙,默默地关心着他们。而另一粒沙望着相距两尺的那粒沙,心中总是涌起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她忽然发现自己爱上了
礼物  甲:我上次暗示男朋友,女人喜欢能长久保存的东西,结果第二天我就收到了一枚钻戒。你也可以对你的男朋友如法炮制呀。  乙:这个方法我早试过了,结果第二天我收到了一包防腐剂。    醉拳  一个说话有浓重口音的老师提问学生:“50 9=?”  学生想了半天才答:“武术 酒=醉拳。”    醉汉驾车   两个醉汉驾着汽车狂奔。   甲:“小心点!前面是急转弯。”   乙:“什么?不是你在开车吗?”
星期六下午,文迪和太太若英准备出门去散步。  文迪的工作一直很忙,但是他知道太太一定很寂寞,就尽可能在星期六下午停下工作,一心陪伴太太,让她多说些话。对文迪来说,这个下午对他很重要,不希望有任何琐事来干扰。他看太太已经换好了装,就温和地说:“我们走吧!”  电话铃响了。文迪压抑着“是谁在这个时候来电话的愠意,走过去接听。”  打电话来的是文迪的老友“斯礼”。斯礼说:“我大病一场,前天出院,现在身体
动能定理是可以通过牛顿定律推导出来的,原则上讲用动能定理能解决的物理问题都可以用牛顿定律解决,但是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如果利用牛顿定律求解则必须求出加速度,如果有多个过程,则求解过程将是相当繁琐的。但是如果利用动能定理求解就比较简单。因为利用动能定理解题不但简便,而且能很好地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特别受命题人的青睐。下面就动能定理的应用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首先要明确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
美国人的名字很简单,虽号称3500多个,但实际常用的,女性不过500个,男性约800个。美国父母为孩子取名,一般照着《圣经》选一个满意的就行了。   相比之下,倒是美国人的“姓”极其复杂。世界各色人种带来各自的姓氏,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美国姓氏之杂,居全球之冠,让人大开眼界。例如,有人姓苹果、橘子,有人姓大米、小麦等,还有人姓熏猪肉、火腿、咳嗽、狼、狐狸、毒药、公鸡、鸟等。   美国有人姓胳膊粗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