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斯拉夫兄弟”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k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克兰画家斯捷潘·科列斯尼科夫描绘的斯拉夫国家风情

  在仲夏七月,波兰东部弗沃达瓦县依然凉风阵阵。站在这里的小山坡上,能看到对面绿油油的一片田野,而不远处就是另外两个斯拉夫国家—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国界。三个斯拉夫“兄弟”国家,在这里形成了“金三角”。
  波兰这一边的边陲小镇弗沃达瓦,仿佛是波兰东部的一个桥头堡。波兰人作为西斯拉夫民族,在这里与两个东斯拉夫国家隔着河水对望。在三国交界处的小山坡上,有一座巨型的波兰天主教堂,其圣母像所面对着的,即是主要信仰为东正教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在面积不大的东欧,这种不同民族国界线带来的冲击感,让笔者思虑万千。从整体格局上粗略地看,欧洲的语言可以划分为三大语族:拉丁语族(分布在法意西葡罗等国)、日耳曼语族(分布在英德荷瑞丹等国)和斯拉夫语族(分布在东欧多数国家)。而在一战结束百年之后回头看,斯拉夫国家之间谈不上有多亲善,更多的是地缘政治上的尔虞我诈。

三大分支


  冷战结束后,能够称为“斯拉夫”的国家多达13个。从地理上看,除了波罗的海三国、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少数例外,大东欧地区的国家基本上都是斯拉夫国家;从人口上看,以斯拉夫语为母语的人口已经是欧洲第一,可以说占据了欧洲的半壁江山。
  然而,斯拉夫世界内部远非铁板一块;相反,这是一个异常丰富多元,甚至是矛盾重重的小世界。
位于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的圣母升天大教堂

  这个在地理上不完全连贯的斯拉夫世界,通常被划分为东斯拉夫(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西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南斯拉夫(此处是民族-文化概念,不仅指曾隶属于“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羅地亚、波斯尼亚、马其顿、黑山6国,还包括主体民族有保加尔人成分的保加利亚)三大分支。
  相传在罗马帝国灭亡后的黑暗岁月里,欧洲中部有三个牧民兄弟决定分道扬镳,各寻各的地盘。一个兄弟往南走,一个兄弟往东走,第三个兄弟则跟随空中一头白鹰往西北方向走,来到维斯瓦河定居下来。
  往南走的兄弟成为了捷克人的祖先,往东走的兄弟成为了俄罗斯人的祖先,而跟随白鹰走的兄弟则成了波兰人的祖先。这就是关于斯拉夫部落“开枝散叶”的传说了。这个传说的不足在于,它没有包含南斯拉夫诸民族。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外来民族和文化,对不同地区的斯拉夫产生各自的影响,因此千差万别的语言、地域特征和宗教世界观,让这个斯拉夫文化圈看起来好像万花筒那样,令人迷乱。

渐行渐远


  在中世纪,同根同源的斯拉夫部族在语言上,是可以勉强互通的,而到了现在,一个波兰人说波兰语,也许俄罗斯人只能猜出一半的意思。
  要追踪斯拉夫最古老的文字,可以前往亚得里亚海边的前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国克罗地亚。
  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圣母升天大教堂是整个下城区最显眼的地标式建筑。在高达十多米的大理石墙壁上,刻满了各种奇怪的字母符号。格拉哥里字母(Glagolitic)是中世纪前期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斯拉夫文字,最初供传教士们把《圣经》翻译为古斯拉夫语使用。
  格拉哥里字母曾经在保加利亚王国、波西米亚地区和古克罗地亚流行,之后经历了不断的衰退,只能在一些克罗地亚的教堂里看到。在如今的克罗地亚,格拉哥里字母成为了一种宣扬民族独特性的符号。甚至纪念品商店里,也会出售印有格拉哥里字母的T恤和仿古字母雕刻。
  南斯拉夫解体后,前加盟共和国各民族的主体性回归,是冷战结束后的首要政治工程。在萨格勒布369公里以外的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民族风貌截然不同。在贝尔格莱德的大学生广场上,竖立着两个巨大的铜像:圣西里尔和圣美多德。
  在公元9世纪末,被天主教廷驱逐的东正教传教士西里尔和美多德,根据格拉哥里字母创作出适合在斯拉夫民族普及东正教的书写载体。也正因此,西里尔字母成为了东正教世界的一面重要语言旗帜。到如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马其顿和黑山这四个南部斯拉夫民族,以及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有中亚地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都使用西里尔字母。
  自从南斯拉夫解体后,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可以说真的是“各奔东西”了:主体信仰为天主教的克罗地亚往西看,以东正教为核心的塞尔维亚则与东方大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两个南斯拉夫民族尽管在语言上可以互相沟通,但在文化与政治上却渐行渐远。
  在萨格勒布读语言学的克罗地亚90后学生Mislav这样对笔者说:“作为90后,重新看60年代南斯拉夫的电视节目真的很魔幻。来自萨格勒布的人,跟来自贝尔格莱德的人,用标准的南部斯拉夫语言对话,而这种标准的语言在今天看来感觉很老套过时。”两国年轻人的日常用语已经有很大不同,就好像波兰与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的边界一样,斯拉夫国家更加强调的是各自的主体性,而不是共性。

泛斯拉夫主义


  在欧洲版图的演化过程中,中世纪曾经出现的一系列斯拉夫王国,到了18世纪所剩无几,几乎全部被欧洲列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到了1878年,欧洲只剩下三个独立的斯拉夫国家:沙俄帝国、塞尔维亚王国和黑山公国。
  曾经在中世纪是欧洲最大内陆国的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已经被沙俄帝国、奥地利(奥匈帝国)和普鲁士(德意志帝国)瓜分。在当时的奥匈帝国,足足有46%的人口是斯拉夫人。南部斯拉夫民族则多数是奥斯曼帝国的臣民。   作为斯拉夫世界的“领头羊”,沙俄帝国祭起“泛斯拉夫主义”的大旗,试图在其他帝国的境内激起民族主义思潮。在巴尔干半岛,沙俄帝国一直支持南部斯拉夫民族的独立运动,比如1908年的保加利亚独立,就是沙俄帝国在巴尔干半岛长期削弱奥斯曼势力的一次战略胜利。通过扶植南部斯拉夫民族独立,沙俄帝国企图让自身势力长驱直入地中海。
  1912年,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黑山结成“巴尔干联盟”,在沙俄帝国的扶持下取得节节胜利,最终把奥斯曼帝国赶出欧洲主体部分。俄罗斯扶植南部斯拉夫国家试图打通“通往地中海之路”的行动,似乎已经成功在望。然而,在沙俄保护伞下的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却在赶走了奥斯曼帝国之后有了各自的小算盘,从奥斯曼帝国手中抢回来的地区—特别是马其顿地区,成为了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两个南部斯拉夫国家结下世仇的导火索。
  1918年一战结束前后,欧洲东部三个帝国宣告覆灭,欧洲地图上一下子多出了十来个国家,历史上已经消失了的众多斯拉夫国家重新回到国际舞台。新成立的波兰第二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王国(1929年之前国名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的斯拉夫国家,成为老牌帝国灭亡后的最大受益者。
保加利亚海滨城市瓦尔纳,昔日的村民

  在一战中收获最多的要数塞尔维亚。在塞族主导下,三个南斯拉夫民族结合成南斯拉夫王国。然而在王国内部,信仰天主教的克罗地亚族与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一直没有融洽相处;占少数地位的斯洛文尼亚族和克罗地亚族,一直对占主导地位的塞尔维亚族充满警惕。
  1928年,克罗地亚一贯反对塞尔维亚主导地位的重要政治家、人民农民党领袖斯捷潘·拉迪奇,遭到塞爾维亚激进分子暗杀。两个斯拉夫民族之间的关系急转直下,为日后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收拾旧山河


  新的国际秩序和战后动荡的经济环境,让一些地缘政治赌徒感觉到有机可乘。
  在波兰东部城市卢布林,市政厅的大堂里保留着一份流传自1569年的古老文件。在这份挂满印章的文件上,写明了当时的波兰王国与立陶宛大公国合并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在这个欧洲中世纪幅员最辽阔的准内陆国里,居住着波兰人、立陶宛人、犹太人、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在波兰被瓜分了123年的岁月里,这份证明了波兰与立陶宛合并的文件静静地躺在历史尘堆里,直到世事变迁,波兰的名字重新出现在欧洲的地图上。
  波兰第二共和国军政府领袖毕苏斯基元帅,在复国之初就许下宏愿,要全面复辟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的辽阔版图。也就是说,毕苏斯基元帅心中的那个波兰,绝不仅仅是一个只有波兰民族的单一民族国家,而是一个多元民族联邦国家。这个国家覆盖乌克兰西部,往南一直抵达黑海,往北涵盖立陶宛,直达波罗的海东岸。
  正是出于这种“收复昔日失地”的思维,波兰军政府悍然进攻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并且声称这是一座在波兰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刚刚恢复元气还尚未谈得上富强的波兰,与南部邻居捷克斯洛伐克、背面邻国立陶宛,以及东线乌克兰全面开战,东欧的土地上硝烟四起。
  在一战后二战前,民族国家之间不断争夺“生存空间”的逻辑下,这种通过军事手段实现国界线变更的现象在欧洲很普遍。在21世纪的当下,波兰执政的右翼政府提出“三海战略”,试图打通波罗的海、亚得里亚海和黑海的能源输送渠道,也有昔日毕苏斯基的大波兰主义灵魂在里面。
  1918年至今,波兰的志向并不在于回归“斯拉夫”国家的定位。波兰作为与俄罗斯有多重怨恨的国家,一直警惕俄罗斯再次利用“泛斯拉夫主义”在东欧施加影响力;相比之下,国力弱小得多的捷克共和国,对“泛斯拉夫主义”更加热情。
1948年,一对夫妇走在贝尔格莱德的一个拱道里

  “泛斯拉夫主义”在今时今日,更加注重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交流。在欧洲互联网上兴起的斯拉夫文化论坛和社交媒体账号,更多的是利用多个斯拉夫民族的民间服饰、歌曲、舞蹈和古老习俗进行交流和比较,维系几乎1000多年前那种古老的纽带。
  一些网络爱好者用斯拉夫的元素,去包装一些互联网品牌和表情包,顶多算是一种民间亚文化的产出。“泛斯拉夫主义”目前没有任何机构性的组织整合和运作。经历冷战后,各个斯拉夫国家似乎向着不同的方向前进。
  克罗地亚语言学学生Mislav很坚定地认为,克罗地亚的归宿在欧盟,然而这并不妨碍斯拉夫文化之间保持某种联系,两者并无结构性矛盾。他说:“今时今日我们(斯拉夫民族之间)更加应该相互学习了解,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重复历史过错。”
其他文献
英国女作家J.K.罗琳直接通过自己的网站出售哈利·波特系列图书的电子版本  《甄嬛传》、《步步惊心》、《琅琊榜》、《他来了,请闭眼》、《花千骨》……近些年,一系列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大热荧屏、银幕,让原本一直挣扎于温饱线的网络小说写手也一举成了热门行业,网络写手们从寂寂无名一跃成为高收入群体。但大多数国内网文作者处于九成人没钱拿,日更新近万字的状态,想成名既要勤勉又要多方运作。  网文席卷流行文
丑但是很温柔  去年12月,美国西海岸地区最知名的精品潮牌连锁店“凯特森”(Kitson)正式全线关门大吉。2000年,第一家凯特森在好莱坞比佛利山庄旁的罗宾逊大道开出,迅速成为名流大咖们热衷的购物地。在珍妮弗·安妮斯顿、布拉德·皮特以及安吉丽娜·茱莉三角恋占据八卦头条的新世纪头几年,凯特森里最爆款的产品是印有“我支持安妮斯顿”或“我支持茱莉”的文化衫。  像帕丽斯·希尔顿、林赛·罗韩和“小甜甜”
“日本全面支持越南对抗中国!”进入2014年5月以来,越南的大小媒体纷纷发布了这样一则“重大喜讯”,力图说明日本与越南正在进入一个“蜜月期”。  5月30日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安全会议上发表讲演,声称围绕南海地区的岛屿主权之争,日本要不惜一切代价支援东盟国家,并宣布要向越南出口先进的海上巡逻船,便于后者对抗中国。6月1日,正在新加坡出席亚洲安全会议的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与越南国防部
“脱欧”公投一年之际,英国选民又再度搞出了“大新闻”:6月8日举行的提前大选中,执政的保守党遭遇惨败,丢掉了原本拥有的议会绝对多数;而在野的工党则超水平发挥,大大增加了在议会的话语权。  此外,由于没有一个党派拿下议会过半席次、形成绝对多数,英国政坛产生了2010年大選以来第二次“悬浮议会”局面,未来政局走向陷入不确定性中。受此利空影响,英镑再度下挫到去年11月的最低点。更有评级机构警告要下调英国
令万千网友搓手期待的奥巴马版《名人荒野求生》(Running Wild with Bear Grylls)终于于拍摄完成近4个月后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播出。这集由史上最大牌嘉宾参演的真人秀节目虽然噱头够大、排场够高,最后也的确给NBC带来了显著的收视提升,但实际的娱乐效果却并没有大家之前想象的那么好。  出于安保的原因,节目不但没有出现网友之前脑补的“奥巴马喝尿”以及“奥巴马徒手杀熊”这类
26年前,前南斯拉夫联盟解体时,马其顿共和国宣布独立。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希腊坚决反对这个新邻国使用“马其顿”一词,于是马其顿一直没有正式的、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国名。在这段时间里,有一个人一直努力寻求马其顿国名问题的解决方案。23年国名之争  虽然马修·尼米兹开玩笑说,“我可没有每时每刻都在思考这事”,不过他在过去 23 年一直在为马其顿国名一事奔波。  “我的确考虑得比谁都多,包括对马其
戴口罩防PM2.5作用有限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银厂近日在采访中说,人们在雾霾天气戴口罩,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会像一些厂家宣传的那样,起到那么大的作用。连日的雾霾带动了口罩的热销。对于目前热卖的一款“PM2.5口罩”,据商家描述,“对PM2.5级的空气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大于99%”。但冯银厂说,PM2.5非常细小,一般的口罩对它的作用不会太大,有些专业性的口罩会有效果,但是戴上后
在西班牙这个美女帅哥扎堆的国家,平日看电视剧男女主角转换频繁,不过我发现也有一位地位非常坚挺的男明星,无论你转换哪个电视台都能看到他主演的电视剧,他就是西班牙电视界近10年来最红的明星罗道尔佛·桑丘(Rodolfo Sancho)。能在西班牙电视界稳坐一哥地位,当然是实力非凡的演员。我也无法抵抗他的魅力,成为他的影迷。现年37岁的罗道尔佛·桑丘,是西班牙国家电视台TVE长期的一号男主角。TVE的运
这种意大利面做起来不仅难而且特别耗时,因此300年来只有一个撒丁岛家庭的女人会制作它。  除了蔚蓝海洋,撒丁岛的崎岖内陆还有众多幽深峡谷和难以穿越的丛山,宛若曲折的迷宫。借着这般天然的与世隔绝环境,这里保存着一些欧洲最古老的传统。帕乌拉·阿布莱尼,62岁,每天早上7点醒来开始制作意大利面  这里的居民仍然说着萨丁尼亚语,这是现在仍在使用的语言中最接近拉丁语的一种古老语言。老奶奶们从绣花面纱下小心翼
古巴美女安娜·德·阿瑪斯曾与基努·里维斯合作过低成本惊悚片《敲敲门》和《曝光》,但最后口碑和票房都十分惨淡。如今,作为女主角加入好莱坞大片《银翼杀手2049》号称颜值与演技共存的演员阵容,是她的一次重要的机会,希望这次不是她负责颜值,别人负责演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