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生物安全重要论述探析

来源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an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世界百年大变局和世纪大疫情跌宕交织的时空场域,在深刻分析和把握国内外生物安全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我国生物安全工作的制度安排、根本要求、核心保障、重要依托、关键支撑和必要条件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深刻回答.习近平关于生物安全的重要论述,不仅创造性地拓宽了国家安全的理论领域,凸显其深刻的学理性特征,还为国家生物安全治理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为维护全球生物安全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其深远的现实性价值.
其他文献
法治评估发展至今,早已展现出多元实践形态,为其类型化研究提供了实证空间.且法治评估的类型研究有助于明晰法治第三方评估的准确定位,解除各类评估间形成合力的障碍,并避免资源的重复投放与浪费.运用文本分析方法梳理我国地方法治评估的典型案例发现,以评估执行者与评价者为变项,法治评估可典型划分为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各自特性鲜明,但也存在不足.通过两者的结合以扬长避短是为良策,但需寻找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结合的基础,并在实践中在搭建沟通平台、开放空间、强化评估过程的相互配合、促使评估结果的即时循证与循环应用等方面实现实
党的自我革命是开展社会革命的前提和手段,社会革命是自我革命的目的 和方向.协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历程的经验结晶,是解决新时代党的建设现实问题的需要,也是推进“四个伟大”的迫切需要.坚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是靠自我革命锻造出来的,党的百年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党的自我革命史.在新时代下,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革故鼎新、守正出新,刀刃向内、刮骨疗毒,更好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习近平生态整体性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生态为核心的“五位一体”思想、“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治理思想、从建设美丽中国到形成美丽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种生态整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情怀要深”是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情感基础条件.对于从事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事业的思政课教师来讲,应当怀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先进的时代情怀、执着的教育情怀和真挚的仁爱情怀这四种基本情怀.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思政课教师养成“情怀要深”,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教书育人的坚守中和春风化雨的教导中不断深化,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在人之生存需要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坚持两点论,一方面,主张须同时满足具有一定冲突性的生态与物质双重需要;另一方面,又强调要根据需要的紧迫性对二者予以偏重.此外,两种需要之间的冲突关系并非是本质性的,可以通过特定机制实现并行不悖的良好关系.习近平的“两山论”不仅借鉴吸收了马克思关于人之生存需求理论的精髓,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生动诠释.“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确认了人民群众的生态与物质的双重需要,“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阐明了当今时代条件下生态需要相对于物质需要的优先性,“绿水青山就
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顶层设计与实践经验,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土化、民族化特色的海洋话语体系.然而,中国海洋话语传播效果不佳且缺乏战略统筹,弱化了中国海洋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并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频频受到西方海洋联盟国家的污名化,陷入“有理难言”的困境.中国应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对象(受众)和信息反馈等角度出发,系统探究海洋话语传播过程中的不足,进而提出优化对策,形成科学严谨、前后呼应以及“一地一策”“一事一策”的海洋话语对外传播大战略.
新一轮科技革命拉开帷幕,打开了世人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扇新的大门.如同历次科技革命一样,本轮科技革命不但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给国际政治环境带来巨大冲击,重塑国际产业分工和政治生态.在此背景下,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与国家安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历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一方面,新兴科技将在安全领域给主导国带来绝对领先的优势地位,各国以发展求安全,国家安全成为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本轮科技革命对“安全”的依赖程度前所未有,国家安全也是本轮科技革命能够顺
为应对恐怖主义威胁,英国反恐斗争的重点是实行一系列去极端化政策,该政策推行的背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英国多元文化主义实践的失败,制造了穆斯林少数族群与英国主流社会之间的“平行社会”,使穆斯林少数族群不断被边缘化,面临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因伊斯兰极端主义兴起而出现的伊斯兰恐惧症,使英国社会产生了对穆斯林的偏见,反过来又加速了英国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兴起,伊斯兰解放党在此过程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国际恐怖主义组织重点袭击、“独狼”式恐袭防不胜防、错误的军事干预别国外交政策,使英国反恐陷入越反越恐的窘境.
菲律宾本土宗教极端主义恐怖组织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相较于贫困、腐败、宗教冲突等菲国内因素,近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作为外部因素对菲国内宗教极端主义恐怖组织的产生起到了更突出的作用.在菲国内活动的宗教极端主义恐怖组织既包括菲律宾本土恐怖组织也包括国际恐怖组织在菲分支.菲律宾本土宗教极端主义恐怖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双重性质”和“内外联系复杂”等特点;“9·11”事件发生前,“基地”组织在菲活动较为频繁,2014年“伊斯兰国”建立后,菲国内一些恐怖组织宣誓效忠“伊斯兰国”领导人,此后这些恐怖组织便以“伊
2017年以来,随着国际多方力量对“伊斯兰国”取得决定性军事胜利,作为准国家形态存在的“伊斯兰国”已经不复存在,国际社会从形态上已经进入“后伊斯兰国”时期.新背景下,深受其影响的东南亚各国的极端主义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活动态势:长期性、复杂性特点没有明显改变,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环境变化不大,公开活动转入地下活动,更具隐蔽性和不可预防性,以及外部势力的推波助澜.为此,东南亚各国反极端主义行动应分类施策,加强思想引导;发挥正常宗教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宗教教义的正本清源;加大管网治网力度,切断网络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