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以当前初中作文教学来看,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写得疲惫,学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果差、效率低。作文难写,作文课难教,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和中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
一、当前作文教学的弊端及其原因
“高耗低效”,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最为薄弱的一环。面对学生作文,许多教师会不自觉地从文章写作的各个方面进行完美审视,对于学生的习作从各个方面进行事无巨细的批改,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存在的问题肯定不少,如布局不合理、命题不新等。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的作文评语千篇一律,如思想中心明确,语言恰当等,毫无创意。这样一来,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和不屑心理。在作文的评讲环节,大多数教师还是以自己讲为主,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也缺乏互动。
功利化的教育价值取向,使考试分数成为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唯一标准,追求考试分数,成为学生、家长、教师与学校的共同目标。但是,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不可能像数理化等学科那样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学生喜欢走捷径,到作文选、作文大全中去找素材,寻章摘句,拼拼凑凑。作文缺乏个性,千篇一律,脱离生活,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教师也由于功利的需要,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让学生为中考背范文、抄袭或套写他人的佳作。于是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说谎现象非常普遍,以至于产生“人文分离”的现象。
二、作文教学的课内因素
首先,要提供宽松的环境。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为学生写作提供尽可能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氛围,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表现空间,不要用过于严格的标准,否则会限制他们的发挥。
当学生想起老师的严格评价,当他们写作时先考虑写得好不好和对不对时,消极情绪就会下意识地产生。初中生写作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情况,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放心大胆地写,只要他们敢写、想写、能写、喜欢写,就会产生兴趣,并能亲自感受到写作带给他们的愉悦。
其次,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作文评改以鼓励为主。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初中生,希望得到别人评价和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以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对学生作文不要要求太高,不要因为学生作文不符合所谓的标准就给予否定,这样会打击他们的写作热情。在作文讲评时,要多讲优点,多讲成绩。如果是比较优秀的作文,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朗读。对于那些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即使只是一个好的段落、一个好句子、一个好词,也应给他们机会展示自己的进步。哪怕学生的作文还有某些问题,但只要达成了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也都可以给高分。所给的评语也要具体,有鼓励性、建议性,要让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存在什么问题及怎样修改。
总之,要让学生们感到作文并不难,让他们看到写好作文的希望。一个学生的作文如果得到了教师、家长或者同学的肯定,他会得到成功的体验,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喜欢作文。反之,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会受挫。
再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一定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欲望,要让这种动机和欲望形成稳固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从内心热爱和喜欢写作,从根本治愈其恐惧作文的病症,转变原来扎根于单纯地为作文而写作的思想,牢牢建立为快乐写作的观点来发展学生写作的兴趣。兴趣的激发有很多方式,如举办有关的语文课外活动:成语接龙、讲故事、办黑板报、作文竞赛等。另外给学生作文展示的机会,在学校办校报可刊登学生稿件中的优秀稿件,也可在班级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借助其他媒体作为平台发表学生的文章。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发表作品,发表不仅指学生作文的正规、公开的刊登、出版,还有学生作文在学校张贴、油印传阅、作为范文宣读、出黑板报、上传网络等。人人都有展现自己的欲望,如果这一欲望得到现实地满足,就会产生“成就感”、“喜悦感”,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三、作文教学的课外因素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阅读是积累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学生打好写作基础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计划涉猎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借鉴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充实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此外,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阅读时文。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从初一开始就有计划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方面:一个学期阅读一部名著,我们是从《西游记》开始的,并从中挑选出一些经典的章节,师生共享。时文方面:组织学生订阅杂志,每星期抽出一节课进行心得交流。我还在班内建立“图书角”,书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供,每周一篇读书笔记 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建立写作信息库。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学生也积累了不少的语言材料,比如好词、佳句、格言等等,但是要写作文了,还是抓耳挠腮,积累的东西没用。这就需要我们对写作素材进行梳理。就像有的工厂车间、仓库一样,里面装了很多零件,什么零件都有,但用的时候却拿不到。所以在阅读、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帮助学生进行材料的梳理,建立一个“写作信息库”。
学生的直接生活感受,可以用日记、周记、随笔等多种形式写下来,平时从各种渠道获取的有用的信息资料,可以用剪贴、摘录的方式储存下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动笔,随手记下有启迪的事件、现象以及自己的思考,以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及文化底蕴。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将认识范围内的一些问题,如社会热点问题、同学之间的交往问题、家庭问题等,分门别类,列出专题,如理想与人生价值、道德规范与精神文明、爱国主义与时代精神、现代科技与环境保护、同学与班级荣誉等,概括地整理出认识要点,写在专门的笔记本中,使之成为“半成品”状态,作为日后写作的重要资源。这样,作文就有了丰富生动的材料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学生的积累在写作中真正派上用场,他们的写作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写作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总之,初中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依赖于教师的认真授课态度,依赖于老师对教学的认真钻研,依赖于老师不断地总结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也依赖于老师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乃至写作方法的培养。但是,老师只是教的主体,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只有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老师和学生的双重结合才会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写作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225400)
一、当前作文教学的弊端及其原因
“高耗低效”,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最为薄弱的一环。面对学生作文,许多教师会不自觉地从文章写作的各个方面进行完美审视,对于学生的习作从各个方面进行事无巨细的批改,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存在的问题肯定不少,如布局不合理、命题不新等。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的作文评语千篇一律,如思想中心明确,语言恰当等,毫无创意。这样一来,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和不屑心理。在作文的评讲环节,大多数教师还是以自己讲为主,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也缺乏互动。
功利化的教育价值取向,使考试分数成为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唯一标准,追求考试分数,成为学生、家长、教师与学校的共同目标。但是,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不可能像数理化等学科那样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学生喜欢走捷径,到作文选、作文大全中去找素材,寻章摘句,拼拼凑凑。作文缺乏个性,千篇一律,脱离生活,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教师也由于功利的需要,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让学生为中考背范文、抄袭或套写他人的佳作。于是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说谎现象非常普遍,以至于产生“人文分离”的现象。
二、作文教学的课内因素
首先,要提供宽松的环境。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为学生写作提供尽可能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氛围,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表现空间,不要用过于严格的标准,否则会限制他们的发挥。
当学生想起老师的严格评价,当他们写作时先考虑写得好不好和对不对时,消极情绪就会下意识地产生。初中生写作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情况,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放心大胆地写,只要他们敢写、想写、能写、喜欢写,就会产生兴趣,并能亲自感受到写作带给他们的愉悦。
其次,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作文评改以鼓励为主。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初中生,希望得到别人评价和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以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对学生作文不要要求太高,不要因为学生作文不符合所谓的标准就给予否定,这样会打击他们的写作热情。在作文讲评时,要多讲优点,多讲成绩。如果是比较优秀的作文,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朗读。对于那些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即使只是一个好的段落、一个好句子、一个好词,也应给他们机会展示自己的进步。哪怕学生的作文还有某些问题,但只要达成了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也都可以给高分。所给的评语也要具体,有鼓励性、建议性,要让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存在什么问题及怎样修改。
总之,要让学生们感到作文并不难,让他们看到写好作文的希望。一个学生的作文如果得到了教师、家长或者同学的肯定,他会得到成功的体验,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喜欢作文。反之,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会受挫。
再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一定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欲望,要让这种动机和欲望形成稳固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从内心热爱和喜欢写作,从根本治愈其恐惧作文的病症,转变原来扎根于单纯地为作文而写作的思想,牢牢建立为快乐写作的观点来发展学生写作的兴趣。兴趣的激发有很多方式,如举办有关的语文课外活动:成语接龙、讲故事、办黑板报、作文竞赛等。另外给学生作文展示的机会,在学校办校报可刊登学生稿件中的优秀稿件,也可在班级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借助其他媒体作为平台发表学生的文章。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发表作品,发表不仅指学生作文的正规、公开的刊登、出版,还有学生作文在学校张贴、油印传阅、作为范文宣读、出黑板报、上传网络等。人人都有展现自己的欲望,如果这一欲望得到现实地满足,就会产生“成就感”、“喜悦感”,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三、作文教学的课外因素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阅读是积累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学生打好写作基础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计划涉猎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借鉴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充实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此外,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阅读时文。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从初一开始就有计划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方面:一个学期阅读一部名著,我们是从《西游记》开始的,并从中挑选出一些经典的章节,师生共享。时文方面:组织学生订阅杂志,每星期抽出一节课进行心得交流。我还在班内建立“图书角”,书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供,每周一篇读书笔记 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建立写作信息库。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学生也积累了不少的语言材料,比如好词、佳句、格言等等,但是要写作文了,还是抓耳挠腮,积累的东西没用。这就需要我们对写作素材进行梳理。就像有的工厂车间、仓库一样,里面装了很多零件,什么零件都有,但用的时候却拿不到。所以在阅读、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帮助学生进行材料的梳理,建立一个“写作信息库”。
学生的直接生活感受,可以用日记、周记、随笔等多种形式写下来,平时从各种渠道获取的有用的信息资料,可以用剪贴、摘录的方式储存下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动笔,随手记下有启迪的事件、现象以及自己的思考,以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及文化底蕴。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将认识范围内的一些问题,如社会热点问题、同学之间的交往问题、家庭问题等,分门别类,列出专题,如理想与人生价值、道德规范与精神文明、爱国主义与时代精神、现代科技与环境保护、同学与班级荣誉等,概括地整理出认识要点,写在专门的笔记本中,使之成为“半成品”状态,作为日后写作的重要资源。这样,作文就有了丰富生动的材料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学生的积累在写作中真正派上用场,他们的写作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写作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总之,初中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依赖于教师的认真授课态度,依赖于老师对教学的认真钻研,依赖于老师不断地总结写作教学过程中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也依赖于老师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乃至写作方法的培养。但是,老师只是教的主体,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只有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老师和学生的双重结合才会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写作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22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