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意》:相忘的相知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ri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华美的意象,繁复的阐释,都是我们哄抬出来的。这种哄抬,让那个最初的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远,让细草繁花,竟有了古意。幸而《<诗经>别意》幽幽地、没有什么阻碍地,贴近了这种古意,有对那个质朴但却深广的世界的全部体谅。
  
  对《诗经》的解读,好像是很有一些版本,木心有《(诗经)演》。他依据《诗经》创造性地注入现代内容,写成的《(诗经>演》,每首十四行,整整三百首。傅斯年的《(诗经>讲义稿》,是其课堂讲义,也是近现代研究《诗经》的重要文献。扬之水有《诗经别裁》,且扬的别树一帜之处在于:一、以情心去体会,二、或正面赞美,或侧面反证,重现了《诗经》时代初民天地的美好。至于《诗经》的注疏就更多了,余冠英、周振甫、闻一多、顾随等等都有,但看来看去,都觉得不甚如意,不是他们的学问不够好,而是缺少一点点新意。
  在我看来,通过繁琐的考证,再把有意思的东西呈现出来。那才算得上完美。比如扬之水关于《诗经》就出过《(诗经)名物新证》和《(诗经)别裁》两个版本(后一个版本更令人赏心悦目一些)。而钱红丽的《(诗经>别意》,也能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
  钱红丽的书,写得很随意,不是简单的随意,而是能让人在轻松中感知到一种温暖。她的别意,有点孤独,有点唯美。尽管它们是日常生活中些许柴米油盐的细碎,看上去世俗一些。却能让人体味到人间冷暖,经得起我们一读再读。或许,这别意。正是文字的魅力所在,它给人一种力量,让人在这平凡的生活当中,找到乐趣。
  这么说难以说出它的好来,因为文字之美,在于不经意中,带来一些些意外的享受。还是引车前子在名为《红线穿》序言中的话:我觉得一种“线写作”是好久不见了(我说的不是“线性结构”这类东西),它有透彻与单纯的美。事实上,我们对于经典的阅读越来越缺乏想象力了,也许是再三的解读,不过是古文今译罢了,这样的书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亦不在少数,尽管它们以这样那样的面目出现,但它们的价值叉在哪里,实在是不得而知。但钱红丽的《(诗经>别意》却远远超越了简单的翻译,有着更深厚的人文内涵,比如,她在《爱在一粥一饭间》一文中说:被催促起早,原本是很懊恼的事情。可是,这个女子深谙妻子之道,一番枕边风吹拂,不仅没把夫君激怒,反而说得他心潮起伏,竟出人意料地送了自己一件礼物,这种你情我愿的小插曲来得多么精湛呢,还是多多益善的好。
  你看,就这样的场景,多了一层人世间的温馨和情意。可见,解读诗歌是好玩的事,至少不是那么紧张乏味的吧,也许这些小情趣,正好就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类似这样的解读,你不能用小资或小知来形容,或者说,它在某些时候超越了阶层,以及身份、财富,就是人情世故,简单、朴素,能一下子抵达人的内心深处。
  钱红丽说,《诗经》的好,说不尽,它的简洁不芜,它的隐而不发,似乎一开始便是合腰的姿态。她又说,我总愿意把写作看做一场男女间的缘分,是“秋天当窗,叹生前缘轻缘重,寂寥处寸心相知”的恬淡从容。我不喜欢“春雨凭栏,念日后花开花落,红尘里谁人与共”的自怜自苦。后者的格局要小得多,前者是一种旷达到相忘的相知。
  这样一层意思,被作家韩松落概括为,钱红丽在文字的灰墙上开了一道门,然后朝我们招招手。走出去,外面果然是细草繁花。《诗经》本就是带着植物清香的书,钱红丽的《(诗经)别意》就是刻录这种清香的黑匣子。所有华美的意象,繁复的阐释,都是我们哄抬出来的。这种哄抬,让那个最初的世界离我们越来越远,让细草繁花,竞有了古意。幸而《<诗经)别意》幽幽地、没有什么阻碍地,贴近了这种古意,有对那个质朴但却深广的世界的全部体谅。
  我猜想不管读多少遍,总能在《诗经》里寻求到一种广大到相忘的相知,至少对我来说,也会从这里顿悟出些许诸如“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样的趣味,也能看出人世间的冷暖不在于如何伟岸高大,而是在也许是轻易就能被遗忘的小情小趣当中。
其他文献
对于国有的“兼并”,对于民营的“收编”,走向市场操作的集团的一步步“强大”,让人不得不面对一个“资本说话”从而两极急剧分化的中国出版新时代。    120多万人次参与、超过51亿订货码洋、30多万种精品出版物、8.6万平方米的展馆面积、4000多个展位、1600多家出版单位、200多项精彩纷呈的读者活动、100多位明星大腕云集……  参展展位和参展出版物最多、民营书业首次进入主会场与国有出版单位同
期刊
出版企业上市,一则可以通过融资为出版传媒上市公司并购中小企业、联合重组组建合资企业等行为提供金融支持,二则出版企业上市“从某种意义上为出版行业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可能性”,上市后的出版集团可以通过交换股权等方式和其他行业合作,既有助于规避政策、行业、地域等壁垒,又能以较低成本实现出版集团的迅速壮大和立体化发展。    2009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
期刊
吴伟的“有书”,是意义深刻的“有书”,包括了30多年读书、教书、编书、写书、出书和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优秀图书。一生为书几乎是她生活、工作和职业生涯的主体,也是她执著的信念和追求。    先贤们曾教导我们,人生“不亦乐乎”之事有三:一日耕种,二日读书,三日交友。这其实代表了农耕时代中华文明进步的人生追求、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谛。读了吴伟同志给我的书稿,从中看到了她“有朋”、“有书”的感悟,其情其境其书其论
期刊
2月1日这天,书展涌进13万人次,写下单日最高纪录,6天的展期参观总人数突破52万人次,创下新高。数字是抽象枯燥的,本届书展给我的印象,却是生动鲜活的。台北国际书展正在以其创新、丰富、多元和用心成为不输于任何大规模国际书展的盛会,成为华语出版圈的一面旗帜。    作为一个出版人,参观同是华语文化圈的台北国际书展是一直心向往之的。台北归来,朋友问起对这个城市的印象,脑海中浮现的满是士林夜市的热闹亲切
期刊
我们要加强心理学领域的出版工作积极发挥出版的导向功能,推动形成“多出原创书、多写原创书、多读原创书”的社会氛围,同时要引进真正优秀的国外著作,把心理学领域的出版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在我国,与别的学科相比,心理学显得“势单力薄”。在发达国家,每10万人中有500名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也能达到100名,而在中国每10万人中只有3名。时下,冠以“心理学”的书卖得热闹。这从一定意义
期刊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读书,是万事之基,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读书是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增强,“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频繁增加,我曾有机会参加过世界著名的国际图书博览会,沉浸于五彩斑澜国际文化活动中,不仅了解到世界的出版和网
期刊
积极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实施资本运作,有助于重塑出版企业社会形象,重建出版企业的运行机制,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和创新活力,使出版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超l万亿元,在GDP中的占比达到近3%,由此可见,包括新闻出版在内的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突显,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较小,因此,在抵御金融危机负面影响的“保增长”方面,功不
期刊
出版社涉足数字图书出版领域应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致力于图书内容的生产,而将出版社不擅长的、数字出版产业链中所涉及到的数字制作技术交由专门的企业完成,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更好地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数字图书出版进入实质性的探索实践,大概起于本世纪与上个世纪之交,已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国内外已有多家出版社加入到图书数字出版的行列,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运行良好、能够盈利
期刊
在“奔奔族”理财书的提升和拓展过程中,阅读重心应从一夜暴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速成主义,向拿来就能用,用了就了灵的实际、实用、实战的阅读取向转变。“奔奔族”读者更渴望的是具备大财富时代的洞察力、解释力、行动力和财智能力。    这年头,把理财不当作自己事的人,落伍了。  众所周知,“奔奔族”(奔奔族:指的是生于1975-1985这10年间的一代人,也是目前中国社会压力最大、最热爱玩乐却最玩命工作
期刊
丛书的出版,集中展示了我国经济学研究者们60年来的优秀研究成果及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贡献,其实也是对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一切矢志不移、孜孜不倦地投身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创新与发展的研究者的贡献的肯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砸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创新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这其中,我国的经济学家们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他们在人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