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的命运之门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ony2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毕飞宇小说《玉米》里面三个女人不同形式的悲剧命运,在她们身上是不同的选择:玉米是两难选择,玉秀是没有选择,而玉秧是有新的选择。她们都跳不出命运的怪圈,在对命运的抗争中显示出个人心理原因、历史时代原因及社会转变原因。
  关键词:女人 命运 选择 抗争
  引言
  如同一篇评论文章的题目《另类的毕飞宇与毕飞宇的另类》,毕飞宇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晚生代作家中是如此的与众不同。穿越先锋文学的迷雾,超越新生代小说物欲、性欲、金钱欲的欲望化写作,毕飞宇的叙事显得相对明朗与清晰。尤其是读他的中篇,那些失意的找不到自己的女人们,那些在城市和乡村间苦苦挣扎的女人们和那些在命运之神的大手摆布下无处可逃的男人们,个个在毕飞宇的笔下鲜活呈现。毕飞宇那么用功地去描述一个人的生活与命运,而对生命却又是那么的无可奈何。最后成为一个无力的问号——明天遥遥无期?如果明天遥遥无期,那么今天的女人们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才是毕飞宇关注的重点。
  现实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无论是当下,还是20世纪70年代平原上的王家庄,敘述的永远都是现实的事,而观照的却是历史,是在历史的重重迷雾之中寻找现实,寻找对现实产生影响的某些东西:文化、伦理、历史。于是命运悲剧成为毕飞宇小说的一个母题。尤其是女人的命运悲剧与历史相照,与现实成影,更进一步地显示出一种平淡中的苍凉意味,一如在日初的地平线上,回望身后的荒原,亘古的朔风吹过遍地石砾飞沙的荒原,在阳光下的视野里,变得灼热而沉重。
  看《玉米》的时候,眼前不由得出现了大平原上一望无垠的玉米地。那种浓密的植物如铜墙铁壁一样矗立在平原之上。从列车上望去,如同一座座城墙。平原上的村庄淹没在这些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秋天,场地上堆满着黄澄澄的发着金光的玉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发出清香的味道。等这些高秆植物像列兵一样整齐地卧倒在平原上时,人便浮出水面,一点点地显示在我们的视野里,一点点高大丰满起来。带着乡村的泥土的气息,迎面扑来,那兴奋、欢乐、悲哀让人猝不及防。
  《玉米》里,毕飞宇是精心地选择这种北方常见的植物参照主人公的命运,一种朴实的常见的植物,荒年可以充饥,丰年可以成为农民的经济来源,所以它可以作为故事的主角,可以成为生活的陪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被遗忘,最后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而毕飞宇描写乡村小说中的女子,无论是玉米、玉秀,还是柳香粉们,都成为不同的佐料来滋养男人这口欲望的大井。这在《平原》中,红粉、端方妈、三丫等女子也一样,一个个都能找到自身的参照。有的上得厅堂,有的落入猪槽,有的烧为灰烬,有的随风飘散,有的变作粪池里的一堆农肥,也有的变成工艺品展览在都市的大厅之上,出现在现代人的头上脚下。命运的捉弄使她们面目全非,而落入权力场中的女人,更见面目狰狞,可憎之中又带着可怜。
  一、权力之争:两难选择的玉米
  玉米无疑是《玉米》系列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她年轻,漂亮,有心机,原本是纯朴的乡村少女,具有乡村少女特有的情怀。她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中,从当支书的父亲身上,她看到的是无往不利的权力对人的支配。然而,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玉米和所有的村民一样无知地在权力的淫威之下变得唯唯诺诺、小心翼翼之时,玉米也深切体会到了权力对自己及家庭带来的伤害。她和她的母亲施桂芳不得不面对无耻父亲王连方在村中的丑恶行为。她不得不面对父亲与其他女人之间的龌龊性事。少女玉米同情母亲,又恨母亲无所作为。王连方权力带给她最大的意外莫过于与飞行员彭国梁的短命的爱情,但权力并不是总能带给她温情。权力带给玉米的温情如建筑在沙滩上的城堡,一夜之间倒塌,并倾覆了玉米的爱情与梦想。王连方的倒台和随之而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一齐涌来,使玉米无从招架。先是父亲的出走,玉米无奈之下撑起家庭;后是爱情幻灭,再是两个妹妹被恶意强奸。生活以迅急的速度将灾难倾覆在少女玉米的头上。如果说,权力的罪恶是加在玉米身上的魔鬼,那么这个魔鬼的潘多拉盒子打开的起源则是对权力的欲望。生活的一系列突变使玉米认识到权力的重要性,她需要选择一种方式来平衡生活的倾斜。玉米迅速地选择了最快的方式:婚姻,以身体换取权力,以权力重振王家在王家庄的地位。“不幸的女人都有一个标志,她们的婚姻都是突如其来的。”{1}毕飞宇认为,婚姻是玉米不幸的一个源头。其实,玉米的不幸应该是王家庄里人与鬼的争斗,玉米心中的鬼终于把自己仅存的那些纯真吞噬。玉米对王连方说:“给我说个男人。”“不管怎么样,只有一条,手里要有权,要不然我宁可不嫁。”{2}
  玉米嫁了,嫁给了死了老婆的革委会副主任郭家兴。她成功地走进了魔鬼设下的圈套。这个圈套从此封了她的青春、梦想和少女的清纯。一个庸俗的乡镇女人从此诞生。她曲意迎合丈夫,讨好继女,难为妹妹,一系列的生活场景纷纷上演。毕飞宇说:“我们身上一直有一个鬼,这个鬼就叫‘人在人上’,它成了我们最基本、最日常的梦。这个鬼不仅仅依附于权势,同样依附在平民、大众、下层、大多数、民间、弱势群体乃至‘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身上。”{3}“鬼”占据了心,“在人上”的鬼占据了玉米的灵魂,罪恶的是社会、男人,还是人性?无论是什么,背负这个悲剧命运的是女人,是这些原本叶饱汁满的女人们。
  不难看出,在《玉米》中,毕飞宇希望通过对权力的思考来反思在官本位的情况下对权力的一味追求对人性的摧残。社会对人的压迫是多方面的,对玉米而言,在生活的一系列变化面前,她面临不同选择,来对抗既定的命运,是以婚姻换取权力或者漠视权力。这是一个两难选择的命题。如果她不选择,她会和柳香粉、三丫等人一样,被肆意侮辱,被草菅人命,被淹没,被遗忘。她选择了权力,则成为权力欲望之下的牺牲品。当她放弃自己的婚姻作为权力的交换,表面上鬼占据了心,事实上,权力对玉米而言是生存权。玉米的选择可以看作是她对命运不公的一个无声的呐喊,是想要发声的欲望,是被囿的女人的生存突围的一种方式。选择一条自己的路,走出普通农村女人的生活常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味追求权力造成的罪恶通过玉米反映出来的则是乡村女性的一种无意识的自觉抗争。
其他文献
摘 要:20世纪以来,中国的悬疑推理小说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出版、互联网和影视行业的推动下,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悬疑推理小说作品,《法医秦明》系列小说自连载以来,便收获无数好评,其走红的原因值得思考。本文试从题材、价值传递、创作手法等方面分析《法医秦明》系列小说作为悬疑推理小说中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法医秦明》系列小说 悬疑 专业书写 人性的追问  近年来,视频网站的快速发展促成了网络剧的兴起与发
摘要:乔治·艾略特的前期创作主要是以英国乡村为背景,以普通人的命运为题材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就是一大代表。该作品以英国的一个普通小镇为背景,其对当地风俗的描写展现了相关人物的生活状态,暗示了文章情节的走向,蕴含着一定的生命哲思。本文将以“风俗”作为切入点,从风俗的概念、风俗在小说中的表现和特征、风俗书写的功能,以及作家对风俗的态度这几个方面入手,来深度探讨该小说中的风俗书写。  关键词:风俗
摘 要: 民俗事象是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中非常重要的表现场域,研读现代皖籍作家台静农创作的乡土小说集《地之子》发现台静农在其乡土小说中所呈现的民俗事象多是与女性有关的民俗,主要表现在对女子有诸多约束的婚俗以及涉及女性称谓、衣饰民俗。这些女性民俗在塑造人物形象,构建艺术情节,营造作品环境等方面都发挥着一定作用,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  关键词:台静农 乡土小说 女性民俗 审美意义  “女性民俗”是女性在自
【摘 要】近些年来,体育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越发得到广泛的重视。具体来说,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和大脑的生长发育,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减轻学生在学习中的压力,促使他们最终成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需的全能型人才。然而当今体育教学,特别是农村体育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体育;存在问题;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提到赵一曼大家都不陌生,她是每个当下中国人心目中的抗日英雄,哈尔滨的一曼街就是为了纪念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而命名的,并且还有赵一曼的雕像。她与敌人斗智斗勇,具有顽强的毅力与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在阿成笔下的《赵一曼女士》中我们可以看出赵一曼性格的丰富多彩,她的斗争智慧和性情的刚与柔,超乎寻常,令人感叹。  阿成的《赵一曼女士》是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在小说中,叙事者先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
摘 要:本文基于情感教学角度,以初中音乐学科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初中学生的情感发育水平,为其全面综合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音乐 情感教学 应用策略 渗透  教学实践表明,情感教学对任何学科的教育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初中这一学生情感水平发展的关键阶段,则更是如此。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强调以情感渗透初中音乐课
在一般人看来,散文家梁遇春确实堪称才子。虽然他在二十六岁时即因患急性猩红热猝然离世,但是在其短短六年的创作生涯中,就给世间留下了两部虽然并不厚重但却极有才气的集子——《春醪集》《泪与笑》,另外还有大量的外文译著面世。这足以让人在痛悼其英年早逝之余,发出赞叹。然而令人颇感意外的是,他生前的一些好友却并不太欣赏他。《泪与笑》是他去世后朋友们为他结集出版的,废名在该书的序中曾对他有这样的评价:  他并没
摘 要: 薇拉·凯瑟是20 世纪初期美国著名的女性作家,《我的安东尼亚》是她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拓荒作品。不少学者从生态主义、生态女性主义进行分析,而本文从他者视域入手,旨在解读和探索《我的安东尼亚》中的身份构建,体会作者如何揭示自我身份构建下的乡村“他者”、男权社会下的女性“他者”以及美国民族身份构建下的殖民“他者”。从而进一步了解美国文化,体会和理解作品的深度主题与语言艺术。  关键词:《我的安
摘 要:东方蝃蝀,20世纪中期被誉为“四十年代男版张爱玲”,凭借短篇小说集《绅士淑女图》而被公认为海派传人,在搁笔近半个世纪后发表中篇小说《伤心碧》和长篇小说《名门闺秀》,东方蝃蝀通过精湛而深厚的叙事笔触,展现老上海日常生活下的家族没落和人事变迁。笔者依据叙事学理论,对东方蝃蝀小说中涉及的叙事技巧进行探讨,从叙事结构、叙事语言和叙事时间等方面对其小说叙事艺术进行深入挖掘。从文本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对
摘 要: “酸了”是新出现的表达个人主观情感的网络流行语,它借助隐喻机制在网络语境中丰富和发展了自身的语义内涵,其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也得到了发展更新。“酸了”走红的原因与语言系统内部、多模态话语形式和社会心理需求等方面有关。  关键词:“酸了” 网络流行语 隐喻 走红原因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从2019年2月起,微博、贴吧、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众多自媒体乃至传统网站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