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关键是有效提高课堂效果,而问题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问题的设计要讲究策略和技巧,要明确设计的目标,设计的层次要清晰,要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条理性;问题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体现重点,突出要点,问题设计的难度要适当而且设计的角度要新颖,使学生喜闻乐见答。
关键词:明确;针对性;新颖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有效提高课堂45分钟效果,而问题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因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古语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其探欲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问题设计的目标要明确
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研究问题设计的目标。备课时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本课的需要,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也可用征集问题的方法来发现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和疑点,有的放矢地设计问题。在处理重点词汇时,如be ready to do sth,learn to do sth,teach sb to do sth,可通过设计问题引出重点词汇。如:
1.What are they ready to learn to do?(引出重点be ready to do sth 和learn to do sth)
2.Who teaches Michael to play basketball?(引出teach sb to do sth)
这样,通过有明确目标的问题设计,学生可以很轻松地进入新课,掌握本课的重点单词和短语。
二、问题设计的层次要清晰
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按照教学程序,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条理性,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假如在一节课上,一次性地通过提问把新知识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普遍感到回答困难,这样的课收效甚微,达不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新知识要通过巧妙的提问,循序渐进地展现给学生。如:
(1)Who washes the dishes in your home?(呈现词组wash the dishes)
(2)Do you usually help your mother wash the dishes?
(3)What else do you do at home?
这样的提问,学生会用不同的答案回答:如Clean my bedroom, make my lunch, do my homework,listen to the music…,这样分层地呈现一个个新的短语,学生掌握得非常轻松。
三、问题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凌两可。教学如果不掌握重点,就不能有真正的教学质量,对课堂问题设计尤为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才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设计问题,一不要面面俱到、主次不分;二不要频繁烦琐,这样才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创造最佳的效果。
四、问题设计的难度要适当
课堂问题设计必须做到难易适度,尤其是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以旧导新、从易到难的小问题,使学生通过问题解答,逐步突破难点,把握要领,掌握规律。要力戒那些答案过于简单的问题,但问题也不可太难。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与此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视其具体情况而把握难易分寸,使全体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享受到获取新知识的欢愉和乐趣。
在复习现在完成时中的“have/has gone to…”“have/has been to…” “have/has been in…”这三个句型时,我首先设计一种真实或半真实的情境,通过提问引出句型,再让学生置身其中,在特定的情景中掌握句型,培养英语交际能力。首先导入:I have been to a big city.It’s the capital of our country.问 What city is it?引出“北京”,并在黑板画出北京天安门的简图,然后问学生:
T: Look,This is Beijing.I have been to Beijing many times.Have you ever been to Beijing?
SA: No,I haven’t.
T: Would you like to go now?
SA: I’d love to.(叫SA站在黑板附近,且正走向北京)。
T: Is SA here?
SB: No,he isn’t.
T: Where is he?
SB: He has gone to Beijing.
T: Yes.(板书“He’s gone to Beijing.”并领读两遍)SA is in Beijing now. Can you call him and ask him some questions?
SC: Yes,I can.
(SC与SA打电话,通过电话内容我们了解到SA已在北京呆了一个星期)
T: How long has he been in Beijing?
SD: He has been in Beijing for a week.
T: (板书句型“He has been in Beijing for a week.”并领读两遍,让SA回到学生中间)Now SA has come back. Have you ever been to Guangzhou,SA?
SA: No, I haven’t.
T: Where have you been?
SA: I have been to Beijing.
这样,教师通过设计情景和适时适度的提问,把句型化难为易,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句型。
总之,问题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师生交流的最主要的手段,是发掘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内莞中学 517100 )
关键词:明确;针对性;新颖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有效提高课堂45分钟效果,而问题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因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古语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其探欲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问题设计的目标要明确
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研究问题设计的目标。备课时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本课的需要,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也可用征集问题的方法来发现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和疑点,有的放矢地设计问题。在处理重点词汇时,如be ready to do sth,learn to do sth,teach sb to do sth,可通过设计问题引出重点词汇。如:
1.What are they ready to learn to do?(引出重点be ready to do sth 和learn to do sth)
2.Who teaches Michael to play basketball?(引出teach sb to do sth)
这样,通过有明确目标的问题设计,学生可以很轻松地进入新课,掌握本课的重点单词和短语。
二、问题设计的层次要清晰
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按照教学程序,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条理性,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假如在一节课上,一次性地通过提问把新知识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普遍感到回答困难,这样的课收效甚微,达不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新知识要通过巧妙的提问,循序渐进地展现给学生。如:
(1)Who washes the dishes in your home?(呈现词组wash the dishes)
(2)Do you usually help your mother wash the dishes?
(3)What else do you do at home?
这样的提问,学生会用不同的答案回答:如Clean my bedroom, make my lunch, do my homework,listen to the music…,这样分层地呈现一个个新的短语,学生掌握得非常轻松。
三、问题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凌两可。教学如果不掌握重点,就不能有真正的教学质量,对课堂问题设计尤为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才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设计问题,一不要面面俱到、主次不分;二不要频繁烦琐,这样才能够以最短的时间创造最佳的效果。
四、问题设计的难度要适当
课堂问题设计必须做到难易适度,尤其是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以旧导新、从易到难的小问题,使学生通过问题解答,逐步突破难点,把握要领,掌握规律。要力戒那些答案过于简单的问题,但问题也不可太难。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与此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视其具体情况而把握难易分寸,使全体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享受到获取新知识的欢愉和乐趣。
在复习现在完成时中的“have/has gone to…”“have/has been to…” “have/has been in…”这三个句型时,我首先设计一种真实或半真实的情境,通过提问引出句型,再让学生置身其中,在特定的情景中掌握句型,培养英语交际能力。首先导入:I have been to a big city.It’s the capital of our country.问 What city is it?引出“北京”,并在黑板画出北京天安门的简图,然后问学生:
T: Look,This is Beijing.I have been to Beijing many times.Have you ever been to Beijing?
SA: No,I haven’t.
T: Would you like to go now?
SA: I’d love to.(叫SA站在黑板附近,且正走向北京)。
T: Is SA here?
SB: No,he isn’t.
T: Where is he?
SB: He has gone to Beijing.
T: Yes.(板书“He’s gone to Beijing.”并领读两遍)SA is in Beijing now. Can you call him and ask him some questions?
SC: Yes,I can.
(SC与SA打电话,通过电话内容我们了解到SA已在北京呆了一个星期)
T: How long has he been in Beijing?
SD: He has been in Beijing for a week.
T: (板书句型“He has been in Beijing for a week.”并领读两遍,让SA回到学生中间)Now SA has come back. Have you ever been to Guangzhou,SA?
SA: No, I haven’t.
T: Where have you been?
SA: I have been to Beijing.
这样,教师通过设计情景和适时适度的提问,把句型化难为易,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句型。
总之,问题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师生交流的最主要的手段,是发掘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内莞中学 517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