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给儿童以鲜活的课程资源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8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要运用鲜活的课程资源来激发儿童的情感和兴趣,引导儿童自觉主动参与到每一个主题活动之中,从而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进行生活实践,育心育德,育智育能,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灵活地用好教材资源
  
  教材本身就是一个内容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库,是编者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出来的,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权威性。教材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文本,虽然融入了儿童的经验,但就每一本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来说,它提出的话题、范例决不可能涵盖所面对的每一个地区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儿童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一种新的教材观,摒弃那种“教教材”的课程生活。教材不是不可更改的静态文本,它本身就包含了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空间。教师要由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教材使用的决策者、建设者。用好教材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要遵循课程标准,领会和尊重编者主题设计的意图,保证活动目标的更好实现。二要对教材进行再创造,适度增减其活动的内容。如《粮食来得真不容易》这一主题活动,教材编写的是水稻生长及其收获的过程,对以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地区的儿童来说,无疑是十分生疏的,教师就有必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简单介绍水稻,然后增加并侧重让学生了解玉米种植、生长及收获的过程,从中感受农民生产劳动的艰辛,真切地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爱惜粮食的情感体验可能油然而生。三要不拘泥于教材所呈现的活动形式。教师应根据自身教学风格、班级特点和学生的喜好,创设主题活动的情景和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利用身边资源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二、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用好教材固然十分重要,但如果教师和儿童仅仅受制于教材,活动内容必然会单调乏味,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对《品德与生活》这一综合性课程,应该说其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果教师能留心发现,对教材以外的那些更生动更鲜活的课程资源进行必要开发和利用,就能够引起儿童的更多关注,主题活动就可能生动而有趣味,获得的情感体验会更深刻。
   1.校园里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首先,儿童自身就是最鲜活的课程资源,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结构、品德修养、个性特长、主动精神、内在潜质以及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或困惑等,都是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学会发现和欣赏儿童群体的一些潜在的资源,并巧妙地引进主题活动之中。其次,教师是最直接的课程资源。教师是课程的构建者,不仅仅要开发外在的课程资源,而且要把自身的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言行举止、个人的能力和特长,在组织活动中加以必要彰显,或是精彩的演讲,或是动听的歌声……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第三,校园文化是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校园环境、教育设施、规章制度、人际关系、校风、教风、学风等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品德形成,生活、学习经验的积累,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不同的主题活动教学中可以有选择地运用这些资源。
  2.家庭与社区隐含着不竭的课程资源。家庭和社区是儿童生活的地方,那里的人文环境,包括社区和家庭环境、服务机构、公共设施、人际关系、市民或家庭成员的素养等等,对儿童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品德的形成,会产生更深刻的影响。如果我们把这些资源适当地运用于相应的主题活动之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二年级《我爱我生活的地方》这一单元的四个主题活动,都可以而且应该组织学生 深入社区,到那里参观、考察、访问、体验,通过亲身实践活动去感受自己生活的地方美丽景色、便利的条件,温暖的人际关系,激发他们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道德情感。
  3.大自然充满着神奇的课程资源。大自然千姿百态,那里的山水林田牧,无一不对孩子的情感有着陶冶的作用,无一不给孩子以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对孩子来说,即使是简单的了解,肤浅的认识,低水平的感悟,在他们的心目中也是新奇的。《春天来了》中的几个主题活动,要让孩子们到大自然里去,观察春天的景色,了解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认识春天的相关知识,真正体验到春天的美、春天的乐趣,激发其探究的欲望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还有许多,诸如声像、网络等。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本课程开放性的特点,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将学习视野从教科书拓展到儿童的整个生活空间。积极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拓宽活动领域,以最贴近儿童生活的动态、开放、多元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享受到真实的、多样的、开放的、广泛的、充满情趣的感知材料,丰富生活经验,健全人格,升华道德情感。
其他文献
摘要:开展创新教育,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是数学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无疑是主渠道。必须从传统型教学、改良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转变,才能完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  关键词:教学;课堂教学;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开展创新教育,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尤其应当注重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
历经三载,由杨昭光、张俊彪任修编委员会主任,张俊彪、郭久麟主编的《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史》和《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简史》,近日由江苏人民出版社精装面世。
2006年6~12月,我们采用阿魏酸钠辅助治疗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8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男53例,女32例;年龄40~73岁,平均64岁。合并
文章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应用于莆田市的滑坡敏感性填图工作,并进行验证。利用莆田市滑坡现状图,得出导致滑坡灾害发生的5个影响因子,采用这些影响因子和识别出的滑坡,计算各
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却忽视了历史的趣味性;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他们习惯于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历史,却不懂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再现历史。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历史长卷便成了年代、数字、概念和规律的堆砌,传道者头头是道,受业者却索然无味。这一现象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忽视了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
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是众所周知的,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广大教师正在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作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追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广大初中语文
针对传统重金属监测实时性差、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基于Zig-Bee、GPRS和Internet的重金属无线监测预警系统。给出了系统结构、主要功能模块硬件设计和节
随着大电网互联和大容量、远距离输电系统的发展,电网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超高压线路中可控并联电抗器已成为系统稳定必要的设备,因此对可控并联电抗器录波回放系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不仅是目前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能够独立学习、创造性工作的需要。
〔关键词〕 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沟通;责任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8—0026—01  农村初中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都存在基础薄弱的问题。因此,切实抓好农村初中义务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班主任工作,又将面临怎样的新挑战?笔者在此结合自身经验谈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