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中年级学生中只有一少部分爱读课外书,懂得了不少的知识;其他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看看画面,不读文字,收效不大。原因主要是他们孤立地读书,有一定的阅读障碍,缺少了同伴间的相互“切磋”、相互合作。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着力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阅读,以便提高阅读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33.3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098-02
据智力测试,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智商无显著的差别,但学生的学前教育的充分程度差异颇大,学生的智力类型、认知风格及个性性格也会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某些差异。而这些有差异的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往往是全方位的,较少心理障碍,其力度有时还胜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在共同的学习目标下和有组织的小组合作活动中更能实现。心理学家马斯洛在《成长心理学》中指出:学生生而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不需要教师刻意教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小组合作起来,自由选择、自行决定,他们就会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显示出充分的互动作用。
中年级学生中只有一少部分爱读课外书,懂得了不少的知识;其他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看看画面,不读文字,收效不大。原因主要是他们孤立地读书,有一定的阅读障碍,缺少了同伴间的相互“切磋”、相互合作。针对这一情况,我着力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阅读,以便提高阅读效果。
一合理组合成员
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面及兴趣爱好,同时考虑性格、性别诸因素,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配合相应的注音读物,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如:几位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读了不少的童话故事,我把他们编成一个小组,叫“童话故事”小组,这是同质组合;而另一小组,又是异质组合,几个理解能力、知识面、读书兴趣悬殊大的学生在一起,这样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精心培养组长
鸟无头不飞。缺少有能力的组长的组织指挥,小组只是形式上的凑合,组员要么我行我素,各读各的书,要么迟疑不动,这样就无合作可言,达不到合作的效果。因此,我首先对每组中的1号(综合素质强的)进行组长要求中的一项培训;一段时间后,对每组中的2号进行培训,先巩固1号的要求,再训练新的项目;然后培训每组中的3号……这样轮番培训,复习、巩固、新授。较长一个时期后,读书小组的每个组员基本上都能担当读书组长了,均能达到以下五项要求:(1)尊重每个组员;(2)每个组员都是主人,尽其发挥所长;(3)以身作则,组员互帮互助;(4)能够将组内的读书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5)读书成果的评价和奖励以小组总体成绩为准,必须是所有组员的努力。
三教给读书方法
真正读懂一本书,三年级的学生是有难度的,但在小组合作中读,效果要好一些。我先以指导童话故事小组合作读书来给其他几个小组进行示范,其过程有以下四步:
1.小组合作读顺读通。
读顺读通是理解文章的前提。如:一位同学读童话故事“虎大王”中的一个片断时不会断词断句,其他组员帮忙,直到组内每个成员都读顺读通了这个故事,才算完成了这一节。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组长组织每个成员进行交流、讨论。交流讨论的成效取决于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作用,这种互动越充分,小组成效就越显著。因此,我要求每一小组的成员必须做到:在态度上要相互尊重,在认知上要集思广益,在情感上要彼此支持。
在我的指导下,童话小组交流情况如下。
生(1):读完“虎大王”这则故事,我学会了几个成语:……我来讲给大家听,请大家写在摘录本上。
生(2):“……”这一句写得多美啊!请跟我读。
生(3):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可不能……。
生(4):我与他的看法不同,我觉得……。
生(5):你们说得都不错。
生(6):你们看,这个字(嗯)怎么读啊?还有(──)这一长横是什么意思?六个组员互相讨论后,大胆发挥,不懂的问题,教师稍加点拨。
这一合作过程使学生努力调动自己的知识库存,把已有的知识重新组合、迁移,在认知的道路上开拓前进,直至悟出规律。一旦有所突破,则会欣喜若狂。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所描绘的理解的学习模式:“学生很主动地去寻找知识。解释困难,贡献他所学的知识。先生不过站在旁边的地方略加指点而已……”
3.小组合作归纳汇报。
组长把本小组交流的体会总结归纳后向全班同学汇报,组员补充,其它小组补充相关意见。六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大家共同享受,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拓宽了每位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交流是合作阅读的重要环节,它本身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合作方式。它的意义在于,交流形成共享,使合作阅读的成果的扩展成为可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小组阅读的不足,又整体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教學实践中,除了合作阅读过程中的交流,我们还特别看重合作阅读活动结束后的交流。因为我们觉得,一个合作阅读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阅读思维的终结,学生应该充分利用阅读思维的“惯性”,在整理提升自己的阅读收获上再努力多走一段路。
四建立成长档案
评估的过程实质是再学习的过程,通过评估,学生正确地认识他人,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读书行为。教师组织全体学生根据小组每个组员的读书态度、合作情况、获取知识程度进行评估,坚持鼓励、扶持为主,同时提出希望。最后,将每组的读书量、学会的词语、明白的事理等建立档案,及时奖励。一学期下来,每个孩子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阅读量。如第二小组一学期读懂了35篇文章,六个组员共记录了200多个词语、100多个句子,解决了160多个问题。
以上四步做到循序渐进、循环往复,长期坚持不懈地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形成了阅读能力,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对课堂合作阅读表现得更专注、更投入,读得更认真、更有成效;越来越多的课堂合作阅读的收获又被学生带回家中,形成新的家庭阅读交流,这是令人可喜的成绩。合作阅读中的良性循环,给学生带来不尽的甜蜜,让学生们觉得“合作阅读是一种享受”,我们教师愿意不断地努力让学生的这种“享受”保持长久。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33.3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098-02
据智力测试,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智商无显著的差别,但学生的学前教育的充分程度差异颇大,学生的智力类型、认知风格及个性性格也会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某些差异。而这些有差异的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往往是全方位的,较少心理障碍,其力度有时还胜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在共同的学习目标下和有组织的小组合作活动中更能实现。心理学家马斯洛在《成长心理学》中指出:学生生而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不需要教师刻意教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置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小组合作起来,自由选择、自行决定,他们就会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显示出充分的互动作用。
中年级学生中只有一少部分爱读课外书,懂得了不少的知识;其他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看看画面,不读文字,收效不大。原因主要是他们孤立地读书,有一定的阅读障碍,缺少了同伴间的相互“切磋”、相互合作。针对这一情况,我着力指导学生学会小组合作阅读,以便提高阅读效果。
一合理组合成员
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面及兴趣爱好,同时考虑性格、性别诸因素,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配合相应的注音读物,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如:几位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读了不少的童话故事,我把他们编成一个小组,叫“童话故事”小组,这是同质组合;而另一小组,又是异质组合,几个理解能力、知识面、读书兴趣悬殊大的学生在一起,这样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精心培养组长
鸟无头不飞。缺少有能力的组长的组织指挥,小组只是形式上的凑合,组员要么我行我素,各读各的书,要么迟疑不动,这样就无合作可言,达不到合作的效果。因此,我首先对每组中的1号(综合素质强的)进行组长要求中的一项培训;一段时间后,对每组中的2号进行培训,先巩固1号的要求,再训练新的项目;然后培训每组中的3号……这样轮番培训,复习、巩固、新授。较长一个时期后,读书小组的每个组员基本上都能担当读书组长了,均能达到以下五项要求:(1)尊重每个组员;(2)每个组员都是主人,尽其发挥所长;(3)以身作则,组员互帮互助;(4)能够将组内的读书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5)读书成果的评价和奖励以小组总体成绩为准,必须是所有组员的努力。
三教给读书方法
真正读懂一本书,三年级的学生是有难度的,但在小组合作中读,效果要好一些。我先以指导童话故事小组合作读书来给其他几个小组进行示范,其过程有以下四步:
1.小组合作读顺读通。
读顺读通是理解文章的前提。如:一位同学读童话故事“虎大王”中的一个片断时不会断词断句,其他组员帮忙,直到组内每个成员都读顺读通了这个故事,才算完成了这一节。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组长组织每个成员进行交流、讨论。交流讨论的成效取决于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作用,这种互动越充分,小组成效就越显著。因此,我要求每一小组的成员必须做到:在态度上要相互尊重,在认知上要集思广益,在情感上要彼此支持。
在我的指导下,童话小组交流情况如下。
生(1):读完“虎大王”这则故事,我学会了几个成语:……我来讲给大家听,请大家写在摘录本上。
生(2):“……”这一句写得多美啊!请跟我读。
生(3):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可不能……。
生(4):我与他的看法不同,我觉得……。
生(5):你们说得都不错。
生(6):你们看,这个字(嗯)怎么读啊?还有(──)这一长横是什么意思?六个组员互相讨论后,大胆发挥,不懂的问题,教师稍加点拨。
这一合作过程使学生努力调动自己的知识库存,把已有的知识重新组合、迁移,在认知的道路上开拓前进,直至悟出规律。一旦有所突破,则会欣喜若狂。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所描绘的理解的学习模式:“学生很主动地去寻找知识。解释困难,贡献他所学的知识。先生不过站在旁边的地方略加指点而已……”
3.小组合作归纳汇报。
组长把本小组交流的体会总结归纳后向全班同学汇报,组员补充,其它小组补充相关意见。六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大家共同享受,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拓宽了每位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交流是合作阅读的重要环节,它本身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合作方式。它的意义在于,交流形成共享,使合作阅读的成果的扩展成为可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小组阅读的不足,又整体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教學实践中,除了合作阅读过程中的交流,我们还特别看重合作阅读活动结束后的交流。因为我们觉得,一个合作阅读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阅读思维的终结,学生应该充分利用阅读思维的“惯性”,在整理提升自己的阅读收获上再努力多走一段路。
四建立成长档案
评估的过程实质是再学习的过程,通过评估,学生正确地认识他人,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读书行为。教师组织全体学生根据小组每个组员的读书态度、合作情况、获取知识程度进行评估,坚持鼓励、扶持为主,同时提出希望。最后,将每组的读书量、学会的词语、明白的事理等建立档案,及时奖励。一学期下来,每个孩子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阅读量。如第二小组一学期读懂了35篇文章,六个组员共记录了200多个词语、100多个句子,解决了160多个问题。
以上四步做到循序渐进、循环往复,长期坚持不懈地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形成了阅读能力,为孩子们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对课堂合作阅读表现得更专注、更投入,读得更认真、更有成效;越来越多的课堂合作阅读的收获又被学生带回家中,形成新的家庭阅读交流,这是令人可喜的成绩。合作阅读中的良性循环,给学生带来不尽的甜蜜,让学生们觉得“合作阅读是一种享受”,我们教师愿意不断地努力让学生的这种“享受”保持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