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喧嚣中的孤独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yche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心里头除了希望宁静,希望朴素,意存感恩之外,我可能说不出更多的话。”
  
  “出《于丹<论语>心得》的时候,我处在混沌无知的状态,对出版一无所知。可以说,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面经历了很多从未经历过的命题。现在我除了心里头希望宁静,希望朴素,意存感恩之心,我可能说不出更多的话。”
  
  


  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
  
  无论如何我不希望自己变成一个技术力量。我不希望用一种技巧,或者过分外在的东西替代我内心原有的东西。
  
  《小康》:这个“感悟”能和“心得”划等号吗?
  于丹:基本上可以。因为心得是心有所得,感和悟这俩儿字都有一颗“心”在。所以我觉得是换个说法,其实是一个意思。心得也罢,感悟也罢,不是从学理的内部进行研究,而是站在外部进行一个生命体验的关照。这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但是,会有自己的心在。就是你感受到什么,这和心得基本上是一样的。
  记者:如果“心得”和“感悟”可以划等号,那么两本书是一种什么关系?
  《小康》:“心得”本讲了七个“之道”,“感悟”讲了另七个不同的“之道”。《心得》中的七个“之道”更大众化,但是不够系统。因为是第一次讲,我挑的是最好讲的,大家喜闻乐见的就直接讲了。讲《心得》的时候,绝没想到再讲“感悟”。因为“心得”被大家接受让我始料未及,后来,百家讲坛说,《论语》是很严肃的,我们应该对它做一个很系统的梳理,有些没有讲到的东西必须讲到,像忠恕之道,仁爱之道,诚信之道等等。
  
  孤独是在喧嚣中的一种失落
  
  让我内心孤独的,恰恰是那种喧嚣。那种喧嚣有的时候是一种热情,一种善意,你会觉得是一种深深的托付。但有的时候,会让你觉得是一种困扰。
  
  《小康》:你和张越对话时说到,每天都要收到大量来信,大半来信都是些杂七杂八的事。而且,这一年多以来你非常忙碌,你是否有一种“过分喧嚣的孤独”?
  于丹:你用的这个词非常准确。因为真正的孤独不是你静默独处的时候,孤独是在喧嚣中的一种失落,就是无法沟通。我昨天在泰山日程那么紧,拍完以后我还跟他们说,让我自己待一会儿。我静静的看着泰山,看着那儿的云彩,看着夕阳的时分,我不会孤独。让我内心孤独的,恰恰是那种喧嚣。那种喧嚣有的时候是一种热情,一种善意,你会觉得是一种深深的托付。但有的时候,会让你觉得是一种困扰,甚至有好多东西会产生极大的误读。这种误读有时候甚至是刻意而为的。
  《小康》:经历过这些之后你对自己的生活规划有改变吗?
  于丹:我不是一个公众符号,不过就是读本书,说说我心里的感受。我还得坚持干好我的本职。从本科到博士,我自己还带着那么多的学生。曾发生过的恶意炒作,就是他们觉得,这个人来了,不拿她做点文章的话就亏了。你面对这件事情怎么办呢?沮丧吗?愤怒吗?或者说,不再干什么吗?我一直在想,看看我在喧嚣中还有没有一种坦然:就是按照自己的心愿这么走下去,好好地做一个大学老师。
  我现在最幸福快乐的时候,就是让我好好当一个大学老师。面对学生的时候,我坦然。我从他们那儿能够得到的东西很多很多。所以我真是不喜欢这喧嚣。
  
  文化有一种普世性,能够穿越时空
  
  我们的文化为什么能够在日本如此受欢迎?这是因为他们不仅把它当作一种学问,而是当作一种为人处世,让内心温暖,内心有所依托的依据。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化的共通性,这种东西让我心里头觉得踏实。
  
  《小康》:你对孔孟或者国学书升温的现象怎么看?
  于丹:我相信,在一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时候,作为每一个生命个体,他需要完成的,首先是自我内心的确认。也就是说,大家都在想,我现在能够找到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坐标,我生活里最缺的是什么,我跟它的关系怎么协调怎么相处。那么,这个坐标由什么来确定?是人云亦云,还是跟随一个潮流?我觉得,儒学就是我们的一个参照系,从这里能够找到有哪些亘古不变的东西,能够让我们今天觉得朴素、温暖,让我们觉得有一种依据。文化有一种普世性,能够穿越历史积淀下来。
  我去日本,有一个素不相识的朋友佐佐木,是个商人,他从丘田到东京接我。我们在丘田玩了一天,很高兴。第二天我要去冲绳。他们夫妇俩把我送到机场,佐佐木对我说,在冲绳,我的儿子会等你。佐佐木的儿子是一个出国留学回来的小伙子,二十出头,是一个外企的小白领。这个孩子专门从市内赶到机场,见到我以后,他给我鞠了一个躬,递了一张名片,说我父亲让我来接您,您有什么事就找我。我这次是公务安排,冲绳还有俩议员等着我,我就和两位议员一起走了。第二天我去东京,这孩子又从市内赶到了机场,他说我代表我父亲来送您。其实他也就跟我说了那么一两分钟的话,我就又走了。
  这件事让我感慨很深,我们现在还有几个父母能这么使得动孩子啊?一方面,日本的现代化发展得很好;另一方面,它接人待物的传统没有变。
  后来我见到福田首相的时候,他跟我打招呼,用的是中文。在那里,没有人叫我于丹老师或于丹女士,所有人都称我“于丹先生”。福田首相坐下来就说,我们这些人是读着《论语》长大的。然后我才知道,他们打小学就读过《论语》、《孟子》,到中学时读《中庸》和《大学》。这就是一种文化的根基。我们的文化为什么能够在日本如此受欢迎?这是因为他们不仅把它当作一种学问,而是当作一种为人处世,让内心温暖,内心有所依托的依据。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化的共通性,这种东西让我心里头觉得踏实。
  
  


  给我们以生命的根
  
  一个社会越发达,境遇越充分,物质生活越喧嚣的文明时代中,内心的朴素、坦然,为人的真诚、磊落,能够给我们以生命的根。
  
  《小康》: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国学为什么会复兴?
  于丹:我认为,停留在文字上、书籍上,那只是一种表象。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内心有一种行为上的需要。我为什么说到“感悟”、“心得”这两个词呢?因为我觉得在不同的年龄段读《论语》感悟特别不同。我在十几二十岁的时候背的《论语》的句子,全都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军可以夺帅不可以夺志”这样一些掷地有声的话。三四十岁自己有老有小以后,会喜欢什么话呢?我在讲《论语》感悟的时候,就特别讲到这样一些话,孔子跟他的学生说自己的人格理想,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话在我年轻的时候一点感觉都没有,觉得这哪是圣人的理想,不就是普通人的事吗?后来发现,就是这点理想,却是我们每个普通人最难做到的。“老者安之”,让我的老人全部都安顿;“朋友信之”,不管你有钱没钱,有地位没地位,但是你有信誉,朋友能信得过;“少者怀之”,还能让年轻的孩子经常想起这个人来。一个人这一辈子,对生我养我的父母长辈,我生我养的儿女晚辈,一辈子相陪相伴的朋友,能有了这样的交待,我觉得离圣人就不远了。这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吗?一个人拿出履历表来辉煌显赫,在世界上建功立业,但最后一看最对不起的就是这几个人,我们的心会踏实吗?所以学生问孔子,什么叫君子?他就回答了四个字,不忧不惧。学生不以为然又问,这就是君子?那意思就是说,你不干点什么呀?孔子又说,内心不疚,复何忧何惧?一个人反躬自省的时候,内心了无愧疚,何来那么些忧思,那么些恐惧?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叫坦然。
  《小康》:这种心境可能古今一样。
  于丹:所以我觉得,在一个社会越发达,境遇越充分,物质生活越喧嚣的文明时代中,内心的朴素、坦然,为人的真诚、磊落,能够给我们以生命的根。这就是我一年多的感悟。我觉得,这东西会越讲越朴素,包括《论语》心得里面没有触及到的很多东西。比如说“忠恕之道”,我当时觉得哪些东西已经过时,因为我们经常会说愚忠。但是,这次我认真看了一些关于《论语》研究的典籍,我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曾子说,夫子之道,一以贯之,忠恕。朱熹先生解说这俩字非常好,他说中心为忠,如心为恕。真正的忠诚,不是你忠于一个制度,一个皇帝,外在的标准。真正的忠诚在你的内心,就是你忠于内心良知的表现,看见你的心中了,这就叫中心为忠;当凡事凡物,他人心如我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的时候,你自然就宽恕了。
  
  文而化之,化成天下
  
  把古代的东西用今天的观点读懂了,融在生命里,这才是“化成天下”。所以,文而化之,就是一个文化生态的理解。
  
  《小康》:我觉得由你引发的《论语》热包括三个层面,一个是学术层面,比如中华书局再版了杨伯峻的研究著作。还有一个就是文化层面,比如大家都来讲《论语》。再有就是大众层面,你的著作的销量就是他们的证明。你如何看这三个层面的热?
  于丹:从大众层面来讲,这是一种外延。这种外延是说我们从多个地方吸收力量,不光是《论语》。你在机场看见什么,那一定是大家喜欢的。比如现代的生活智慧,还有现代的经营管理,还有瑜珈、家庭保健等图书,这些书也在热销,其实这是大众在提升他的生活。他从锻炼、到食谱,到他心灵上需要的东西,他觉得有用,就会投它一票。所以并不能说它是一个国学热,而应该说在一个更宽容的文明当中,大家对自己的生命状态更负责任。说到出了很多和我的书类似的东西,应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和角度。如果说,前两个层面是站在外部进行拓展,那么学术层面就是在内部进行伸延。文化总会有一个核心价值依赖这种严谨的研究传承下去,我小时候,我父亲带着我读《论语》,最早的就是杨伯峻先生的那一本。如果这些书能够让更多的人读到,像我小时候那样,那就太好了。因为它每一个地方都深入浅出,非常精准,但是又不晦涩艰深,而且很薄。孩子如果读这个是一件幸事。
  《小康》:传统经典热跟你的推动有很大关系,但你同时又强调反对迷信国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考虑?
  于丹:我觉得,我们应该用一种含有情感,带有理性的态度去对待国学,而不要让情感泛滥。国学既不是我可以迷信膜拜,救赎我们的神灵,同时也不应该是我们怒视批判,踏上一万只脚的僵尸。采取任何一种偏激的态度,实际上都只是看到他的一个点,一个面。
  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应该是多元的共荣共存。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古典文化跟现代文化,经营文化跟流行文化,所有的东西只要能够文而化之,那么你的心也可以融化。
  《小康》:这是否意味着,国学的作用是有限的?
  于丹:确实如此。我们不要过多地夸大了伦理和道德的力量。不要说我做不到,就是孔子在世给他上一课也做不到。我觉得,我们现在对国学确实有迷信的成分。
  国学不是万能的救赎,你还不如坦坦然然地在长大的过程中,把它当成一种有用的成分去吸收。现在有些家长把孩子关起来,说我们孩子不光背下了《论语》,连《中庸》也背下来了。我说你还不如用背的时间带他出去多做两次公益活动,多爬两次山, 我觉得,我们应该有一种能够从自然里面吸收养分的生命顽力,让我们从身到心都健康起来。把它当作一个元素就差不多了。
其他文献
<正>《明皇避暑宫图》,轴,绢本,水墨,纵161.5厘米,横105.6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是宋元之际画家所作的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的摹本。郭忠恕(?-977年),五代宋初画家,河
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实现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目标的需要。研究这一理论,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科学本质、思想渊源、实践基础
研究了激光辐照CCD图象传感器局部时,CCD工作性能的变化;测量了连续波激光辐照下CCD的饱和阈值(分别对1060nm和632.8nm)及脉冲激光辐照下的破坏阈值;分析了造成饱和及破坏的机理;用一维绝热边界条件热模型
有个朋友开玩笑说,她和她的朋友们在休息日,不是在相亲,就是在去相亲的路上。相亲,现在几乎成为所有年轻男女们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在网上看过了不少关于相亲的帖子,少数的
挽救香港影业并不取决于好作品的出现香港作为亚洲大都会的文化辐射力已经下降而是更大的经济格局决定了这种衰落周边地区的娱乐业发展已日趋成熟。
保定是我国著名的体育之乡,几十位世界级冠军从这里培养出来,前体操冠军范红斌、游泳冠军钱红、跳水冠军郭晶晶都是保定人。如今,我国已步入后奥运会时期,全民健身运动在全国的普
目的 :探讨MSCT及CTA对颈动脉体瘤(CB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MSCT疑诊为CBT的影像学资料,12例均行CTA,其中2例行CT平扫,8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经病理或DSA证实,
“30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从未经历过当前发生的经济困难局面,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也是一次重新洗牌、获得新生的机遇。”这个时候,信心最重要。
大众永不餍足的窥私欲,让他们最终成了无孔不入的偷拍王与隐私贩卖者    50年前,有个叫塔齐奥塞克齐亚洛里(Tazio Secchiaroli)的意大利摄影师,整日骑着他的Vespa摩托车游荡于威尼托大街,费尽心力地用相机偷拍下罗马名流贵族、大牌明星们的绯闻情事。他曾以达官贵人喜欢光顾的罗马著名茶座ViaVeneto为主要拍摄地点。在这里,成功拍得被逐埃及国王法鲁克推翻桌子的照片,并在同一天晚上,
借助对古典诗词的品味和赏析,不难体味一种久违的情韵——它在时空上和我们相隔遥远,却在精神上和我们血脉相连。我们的灵魂可否在那里诗意的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