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班主任难当,这主要是当代高中班主任角色富有丰富多元的内涵,班主任没能及时找准自己的位置,因此,认清自己的角色内涵,找准工作支点,高中班主任工作才会符合学生的要求,紧跟时代的脚步!班主任才会无愧于学生和他们所任教的班级。
【关键词】好伙伴 领头雁 大法官
如果说学校的领导机构是学校的“神经中枢”的话,那么班主任就是学校的神经末梢,是直接指挥学校最细微的细胞——学生的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钻地洞。”又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狐狸学妖精。”这就是说,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有什么样性格、心态,就可能会有相应心态性格的学生,但是班主任的内涵,绝不仅仅是上述俗话说的那点内容,当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的内涵应该是丰富多元的:不再仅仅是“管理专家”,而且还是“学生的好伙伴”“班级团队的领头雁”“基层的大法官”。
作为学校的“神经末梢”,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关系最密切的人。班主任的言行、思维都会对学生群体产生最直接而又具有无可替代作用的影响。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在社会现实中乃至在班主任队伍里,班主任这一岗位一直被定位为班级的管理者,这种观念忽视了班主任管理对象——学生是“成长中的人”的特殊群体,这就使得班主任工作常常在低效、浅层甚至粗暴的境地里徘徊!
当代班主任角色丰富多元的内涵,要求我们要为班主任角色重新定位。认清自己的角色内涵,找准工作支点,我们的工作才会符合学生的要求,紧跟时代的脚步!我们才无愧于学生和时代。
一、“学生的好伙伴”。
不少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威,漠视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友善交流的时代要求,学生对班主任当然也就敬而远之,高中生在这方面表现得更见突出,并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的弊端呈越演越烈的趋势。
教育是一项人与人打交道的行业,某个学生在班级中,对我们高中年级的班主任来说可能就只是四十分之一或五十分之一,可是我们要知道这个学生在他的家庭中,在他的父母眼里就是百分之百!我们成人都渴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关注、信任和赏识,学生就更其如此了!在生活中,我们唯有拿出真心才能换取别人的真心,作为班主任只有纡尊降贵,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好伙伴,才有可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
只要我们敢于放下教师的架子,只要我们有一颗长期坚持的爱心,就能成为学生的好伙伴。这就要求我们有学生思维和孩子立场,学会换位思考,用心接纳,学生自然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亲切和真诚,也就愿意接近班主任了,他们愿意向你敞开心扉,探讨他们的困惑迷茫,你就成了他们的倾诉对象,他们希望你能为他们排忧解难,换言之也就是良师益友。
二、团队的领头雁
雁无头不飞,领头雁就是责任和义务,有人说,教育就是爱,但我认为光有爱,是不会产生有效的教育的。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教育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在班级团队中,班主任就是团队的“领头雁”!班主任的责任就是为这个团队的成员树立明确的、共同的目标,并带领这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围绕这个目标奋斗。为此,班主任需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从常规的工作中跳出来,思考如何让团队拧成一股绳,如何引领团队实现既定目标。学生是团队里的主要成员,而作为人生中重要的成长阶段,高中学生是需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友谊,班主任的义务就是引导学生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安慰、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班主任如果能够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他的团队就是一个成功的团队,他手下的学生就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健全的人格。
我在起始年级接班担任班主任之初,都要依据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点,拟定班级的文化主体规划,和学生一起定出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级标志等,通过班级文化影响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打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南京师大班主任研究中心齐学红老师说:“去除田间杂草的方法就是播撒作物的种子,解除学生心中的迷茫,就是在学生心中点燃希望之灯。”而我们就是要播撒文化种子、点燃希望之灯的园丁,有园丁的辛勤耕耘,文化的种子一定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长成一片生机勃勃、姹紫嫣红的苗圃。
三、基层大法官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组织,就要有组织原则、组织纪律和组织章程,就需要组织内的成员遵守组织纪律。仅仅用文化规范学生的行为,那是远远不够的,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约束机制,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团队要想实现他们的目标,就得一切行动听指挥,但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遵章守纪方面自觉性也是有差距的,甚至会有学生主动触犯校纪班规!这时候,班主任就是“大法官”了,要对学生进行公正的评判,要责令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成员限期改正,面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就要以双重身份出现了,一是学生的好伙伴;一是威严的法官,我们既要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又不能让学生因此而产生畏惧甚至萌生出一走了之的心理,处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记住一条,没有哪一个学生一到学校来就是要诚心跟老师过不去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这样,处理问题才能秉公持正,并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眼中的学生就还是一群天真善良的孩子,他们偶尔会犯错误,但他们正在努力的用自己稚嫩的心灵去体会和衡量这个世界,他们对同学间的关系有着各自不同的是非标准。要知道在他们的眼中,我们班主任是成人社会的代表,更是社会公正的代表、社会公平的化身!这就要求我们的裁断能体现社会的正义和良知!这就是 “大法官”所要遵循的原则。诚如是,学生的成长必定是健康的,向上的。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愿我们都能够成为唤醒学生灵魂的一个灵魂,用灵魂和学生的灵魂进行交流、感悟学生的感悟、快乐学生的快乐、幸福学生的幸福,成为学生成长的甘泉。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出版,2011.7.
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四中学)
【关键词】好伙伴 领头雁 大法官
如果说学校的领导机构是学校的“神经中枢”的话,那么班主任就是学校的神经末梢,是直接指挥学校最细微的细胞——学生的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钻地洞。”又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狐狸学妖精。”这就是说,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生,有什么样性格、心态,就可能会有相应心态性格的学生,但是班主任的内涵,绝不仅仅是上述俗话说的那点内容,当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的内涵应该是丰富多元的:不再仅仅是“管理专家”,而且还是“学生的好伙伴”“班级团队的领头雁”“基层的大法官”。
作为学校的“神经末梢”,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关系最密切的人。班主任的言行、思维都会对学生群体产生最直接而又具有无可替代作用的影响。但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在社会现实中乃至在班主任队伍里,班主任这一岗位一直被定位为班级的管理者,这种观念忽视了班主任管理对象——学生是“成长中的人”的特殊群体,这就使得班主任工作常常在低效、浅层甚至粗暴的境地里徘徊!
当代班主任角色丰富多元的内涵,要求我们要为班主任角色重新定位。认清自己的角色内涵,找准工作支点,我们的工作才会符合学生的要求,紧跟时代的脚步!我们才无愧于学生和时代。
一、“学生的好伙伴”。
不少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威,漠视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友善交流的时代要求,学生对班主任当然也就敬而远之,高中生在这方面表现得更见突出,并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的弊端呈越演越烈的趋势。
教育是一项人与人打交道的行业,某个学生在班级中,对我们高中年级的班主任来说可能就只是四十分之一或五十分之一,可是我们要知道这个学生在他的家庭中,在他的父母眼里就是百分之百!我们成人都渴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关注、信任和赏识,学生就更其如此了!在生活中,我们唯有拿出真心才能换取别人的真心,作为班主任只有纡尊降贵,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好伙伴,才有可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
只要我们敢于放下教师的架子,只要我们有一颗长期坚持的爱心,就能成为学生的好伙伴。这就要求我们有学生思维和孩子立场,学会换位思考,用心接纳,学生自然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亲切和真诚,也就愿意接近班主任了,他们愿意向你敞开心扉,探讨他们的困惑迷茫,你就成了他们的倾诉对象,他们希望你能为他们排忧解难,换言之也就是良师益友。
二、团队的领头雁
雁无头不飞,领头雁就是责任和义务,有人说,教育就是爱,但我认为光有爱,是不会产生有效的教育的。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教育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在班级团队中,班主任就是团队的“领头雁”!班主任的责任就是为这个团队的成员树立明确的、共同的目标,并带领这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围绕这个目标奋斗。为此,班主任需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从常规的工作中跳出来,思考如何让团队拧成一股绳,如何引领团队实现既定目标。学生是团队里的主要成员,而作为人生中重要的成长阶段,高中学生是需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友谊,班主任的义务就是引导学生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安慰、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班主任如果能够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他的团队就是一个成功的团队,他手下的学生就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健全的人格。
我在起始年级接班担任班主任之初,都要依据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点,拟定班级的文化主体规划,和学生一起定出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级标志等,通过班级文化影响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打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南京师大班主任研究中心齐学红老师说:“去除田间杂草的方法就是播撒作物的种子,解除学生心中的迷茫,就是在学生心中点燃希望之灯。”而我们就是要播撒文化种子、点燃希望之灯的园丁,有园丁的辛勤耕耘,文化的种子一定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长成一片生机勃勃、姹紫嫣红的苗圃。
三、基层大法官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组织,就要有组织原则、组织纪律和组织章程,就需要组织内的成员遵守组织纪律。仅仅用文化规范学生的行为,那是远远不够的,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约束机制,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团队要想实现他们的目标,就得一切行动听指挥,但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他们在遵章守纪方面自觉性也是有差距的,甚至会有学生主动触犯校纪班规!这时候,班主任就是“大法官”了,要对学生进行公正的评判,要责令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成员限期改正,面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就要以双重身份出现了,一是学生的好伙伴;一是威严的法官,我们既要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又不能让学生因此而产生畏惧甚至萌生出一走了之的心理,处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记住一条,没有哪一个学生一到学校来就是要诚心跟老师过不去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这样,处理问题才能秉公持正,并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眼中的学生就还是一群天真善良的孩子,他们偶尔会犯错误,但他们正在努力的用自己稚嫩的心灵去体会和衡量这个世界,他们对同学间的关系有着各自不同的是非标准。要知道在他们的眼中,我们班主任是成人社会的代表,更是社会公正的代表、社会公平的化身!这就要求我们的裁断能体现社会的正义和良知!这就是 “大法官”所要遵循的原则。诚如是,学生的成长必定是健康的,向上的。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愿我们都能够成为唤醒学生灵魂的一个灵魂,用灵魂和学生的灵魂进行交流、感悟学生的感悟、快乐学生的快乐、幸福学生的幸福,成为学生成长的甘泉。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出版,2011.7.
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