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节子图像增强的小波变换与双三次插值融合方法

来源 :西北林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53d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木材节子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针对木材节子图像的边缘特征,以木材活节和死节图像为对象,研究小波变换与双三次插值融合的木材节子图像增强算法。结果表明,本方法增强后的木材活节和死节图像在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指数分别为22.994 8、32.054 1和0.928 9、0.919 2,均显著高于直方图均衡化和双三次插值方法,这表明本增强方法具有更好的去除噪声效果和图像保真性能。此外,增强后的木材活节和死节图像的平滑指数为2.934 2、3.889 3,显著优于直方图均衡化和双三次插值方法,这表明该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性治疗后异时性寡转移患者所有转移灶放疗(全覆盖放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1年10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41例根治性治疗后寡转移(转移灶≤5处)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放疗时中位年龄68(57~81)岁。40例(98%)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HSPC)28例,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13例。初始最高PSA中位值2
为探讨疏穗对葡萄酒类黄酮物质含量的影响,以‘赤霞珠’为试验材料,在果实豌豆粒大小时期进行疏穗处理,葡萄藤负载量分别为22(CK)、16穗·株-1(C1)和10穗·株-1(C2)。采收成熟葡萄果实酿造干红葡萄酒,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分析酒样中类黄酮物质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疏穗提高了葡萄酒中单体花色苷和黄烷醇的含量,降低了黄酮醇的含量。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3种疏穗处理下‘赤霞珠’葡萄酒品质具有差异性。表明在山西乡宁地区,适度疏穗可以提高‘赤
通过建立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从生态敏感性角度,研究区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56.50 hm2和773.58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北部和中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土壤侵蚀强度,其次为距水源距离;2)从生态恢复力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77.71 hm2和676.73 hm
以4种菊科宿根花卉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进行自然干旱胁迫处理,对形态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并测定4种菊科宿根花卉的土壤容积含水量、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丙二醛(MDA)及过氧化物酶(POD)等生理生化指标,由此揭示4种菊科宿根花卉对干旱胁迫的生理适应性,并综合分析评价其抗旱性,为日后生态节水型园林建设应用提供更加客观的理论试验依据。结果表明,4种宿根花卉在抵御干旱胁迫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通过隶属函数法分析评价发现,4种菊科宿根花卉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夏菊>千
以裸露砒砂岩区鲍家沟小流域为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典型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裸露砒砂岩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空间自相关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以鲍家沟小流域为代表的裸露砒砂岩区典型流域,流域内的优势景观为裸露基岩景观,其次为连片的人工植被景观。2)各斑块类型的破碎程度呈草地>山杏林>柠条林>油松林>沙棘林>裸露基岩的排列顺序。3)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流域植被景观格局具有零散和形状复杂的斑块特征,坡度和地表切割深度是导致植被景观破碎并决定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研究
为探究楸树生长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选择古楸树无性繁殖材料,对不同年龄及部位的楸树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随楸树年龄增加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SOD活性及POD活性随年龄增加不断上升。300年生冠部较3年生冠部叶绿素减少了23.89%,可溶性蛋白减少了72.81%,可溶性糖减少了58.71%,SOD活性增加了26.82%,POD活性增加了139.69%。2)位置效应方面
以菩提树扦插苗为试验材料,以园土、蛭石、珍珠岩、育苗土为基质,按照一定比例配置成9种基质,研究基质理化性质对菩提树容器苗生长的影响,为菩提树容器苗生长基质配方的优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9种基质配比的容重范围在0.47~0.87 g·cm-3,总孔隙度范围65.60%~78.20%,pH 7.07~7.77,电导率范围216~318μS·cm-1,有机质含量范围41.5~149.0 g·kg-1,全N 1.92~3.37 g·kg-1,速效P 13.7~
大气沉降是微量元素进入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但森林生态系统穿透雨中微量元素的研究还很缺乏。以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天涝池流域为研究区,以2018年夏季13次降雨事件样品中微量元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祁连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穿透雨中Cu和Cd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内穿透雨量(1.0~24.8 mm)大于林外降雨量(0.1~23.2 mm),林冠对降雨呈现负截留现象,雨水的pH整体呈中性或弱酸性。青海云杉林内穿透雨中Cu(5.97~12.05μg·L-1)和Cd
以氮气为介质,采用160℃、180℃、200℃3种不同温度,2、4、6 h 3种不同时间分别对樟子松木材进行热处理改性,分析热处理前后樟子松材色、尺寸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并采用FTIR及XRD手段分析了其变化机理。结果表明,樟子松木材色差随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增大而增大,而明度随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增大逐渐降低,处理材红绿色品指数a*值和黄蓝色品指数b*值均大于未处理材。樟子松木材平衡含水率随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增大逐渐减小,ASE和吸湿滞后现象随温度的增大逐渐增大。樟子松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及
研究香椿人工林在不同坡位的生长差异,为香椿人工林的培育生产提供参考。以32~39年生香椿人工林为对象,按照不同坡位(上、中、下)设置样地,测定样地内的香椿生长指标;使用Weibull函数对不同坡位林分直径分布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林木分级统计并分析各样地林分特征;解析不同坡位香椿人工林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试验区香椿人工林呈中高度郁闭,下坡位香椿平均树高为13.71 m,胸径为21.32 cm,南北冠幅为5.29 m,均显著最高,而上坡对应各生长指标显著最低。不同坡位香椿人工林径阶分布的Weibull模型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