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湾打入式隔水导管承载力CPT设计方法

来源 :中国海上油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钻井隔水导管承载力和下入深度设计对井口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静力触探试验(CPT)的单桩承载力计算理论,研究了砂土密实程度、隔水导管下深对隔水导管摩阻力及承载力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隔水导管下深增大,桩侧单位摩阻力出现退化,与密实砂土相比,中等密实砂土摩擦疲劳效应显著;与CPT法相比,API法计算密实砂土中隔水导管承载力偏低,计算中等密实砂土中隔水导管承载力偏高,导管下深50m时高估幅度达134.8%。结合北部湾工程实际,验证了CPT法计算承载力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隔水导管承载力计算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互联网+”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服务与现代网络学习、智慧管理、教育技术深度融合的一种线上教育模式。基于此,学校运用“互联网+”平台,创新大学生学习实践方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在网络学习方面依托新媒体矩阵,创新理论学习。学校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创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党建APP、QQ群等“微阵地”,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高校主流媒体“新媒体矩阵”,共享教育资源;开展“学习天天见”“
陵水17-2气田平均作业水深约1500 m,其钻完井作业面临着因复杂地质条件、较大水深等带来的浅层地质灾害、海底低温、压力窗口窄、井控风险高等难题。通过分析陵水17-2在钻完井作业面临的挑战,探索出了以深水表层规模化批钻技术、上下部完井一体化作业技术等安全高效建井技术,创建了深水井筒环空压力安全管控技术,形成了深水井控安全屏障体系,建立了一套深水高产井高效安全测试技术。工程实践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深水钻完井关键技术成功支撑了陵水17-2气田的安全高效钻完井作业,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本文主要通过井壁心观察、薄片鉴定分析、粒度分析,结合测录井资料及三维地震资料,对陆丰13东洼走向斜坡带文二段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沉积作用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走向斜坡控制下,文二段沉积受东部物源影响最大,主要发育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相,其中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是油气成藏有利位置,储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与河口坝砂体,砂岩岩性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具有较高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文二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及席状砂常与三角洲平原泥、沼泽泥、
提液是注水开发油田有效的剩余油挖潜措施,但是目前关于提液效果评价的研究较少。以渤海S油田为例,综合考虑提液效果强度、维持时间、开发效果、经济效果及提液控水效果等方面建立了6个评价指标:增产幅度、无因次增产幅度、提液维持时间、单井提液累计增油量、单位提液累计增油量、提液前后含水率差值。根据S油田实际提液表现设置最优提液井,并确定各个指标值对应权重,选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出各样本井与最优提液井之间的灰色加权关联度,关联度越大,提液效果越好。利用本文评价方法,对S油田提液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提液措施有效率为73
贵州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前身系创建于1978年的贵州教育学院,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3年,获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2016年,学校入选为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Fetkovich油气两相气油比预测方程式反映出当储层反凝析油饱和度达不到流动条件时,生产气油比取决于储层凝析油的含量;而凝析气PVT等容衰竭实验也是在保持凝析油始终不排出条件下测定的。基于这两点认识,本文对衰竭式开发的定容凝析气藏提出了采用实际生产气油比拟合实验气油比曲线,确定天然气动储量的简单方法(以下称简易新方法)。为明确简易新方法的适用条件,推导出新的凝析油饱和度计算公式,并联立Walsh广义物质平衡方程式和Fetkovich油气两相气油比预测方程式,形成了考虑凝析油流动的定容凝析气藏动态预测方法
聚合物驱增油效果评价是实施油田聚合物驱决策的重要工作。常用的聚合物驱增油效果评价方法所需参数较多、效率低、成本高。本文基于实际生产数据计算得到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联立广适水驱特征曲线,并综合考虑海上平台液处理能力限制,建立了液油联合产量预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定量化评价出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增油效果及预测未来生产动态,做出符合工程设施现状的评价决策。以渤海X油田为例进行了方法应用,结果表明,预测得到的聚合物驱前后增油量、含水率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方法操作简单、预测精度高,能够作为油田
南海莺琼盆地超高温高压区域存在“三超高、一极窄”的苛刻地质环境,气田开发钻完井技术面临巨大挑战。以L气田为例,依次从钻井极限、井身结构、控压钻井、完井工具等方面建立了超高温高压开发钻完井技术可行性评估思路,提出了开发井安全压力窗口预测、薄弱层预判与随钻前视、关键套管下深及井身结构优化、控压钻井技术适用性改造、主动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管材防腐与高密度无固相完井液协同、超高温高压完井工具分析等7项关键技术,并在L气田钻完井方案设计中取得良好应用成效。展望了超高温高压开发钻完井技术未来发展与研究趋势,以期为深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实验平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南区中国海油科技园区,总面积1.7万平方米。根据技术专业方向划分为岩石物理、化学驱、稠油热采、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深水多相流动安全保障、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模拟等六大专业实验室/平台。目前实验室拥有各类设备230余台(套),具备基础物性分析、药剂研发及评价、工艺模拟、工业级别多相流试验评价等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科研实验、检验及测试分析能力。
多档位液控阀是井下智能分采技术的核心关键工具,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分采井产能。分析并优选了智能井多档位液控阀的直接液力控制、微型液力解码器控制和数字液力解码器控制3种液控方案,优化液控阀换档控制机构及密封方式,最后通过高温高压井况模拟试验,验证智能井多档位液控阀在实际井况下的工具性能。结果表明:数字液力解码器控制阀可在有限空间内实现较少管线对多目标层位的有效控制,且具有操作简单、作业风险低的优势;液控阀换档控制机构从直线型设计优化为旋转换档型设计,可实现对排量的精细调控;采用不祼T形密封结构,可有效降低井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