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技能的培养对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为企业输送专业能力强、素质过硬的技术型人才,而不是过去的企业流水线操作工。职业教育正在朝着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上升阶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为中职教育指明了人才培养方向。本文就中职学生专业技能到工匠的精神的培养进行探究,提出培养中职学生的技能工匠能力,应关注专业课程教学,加强学校德育教育,提升专业技能训练质量,搭建校企合作学校提供学生实践的平台。
关键词:中职学生;技能训练;工匠技能;培养方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引起了全国职业教育的重视,给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和培养的目标。如何让中职学生技能走向企业工匠能手,是每位中职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工匠就是对技能和加工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提升。剖析现状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如何把中职学生打造成能工巧匠,培养成社会现代化的合格型技能人才,是教师对中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方法和探究。
一、 关注专业课程教学,加强技能训练
中职学生在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主要通过教师指导学习专业课程获得。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专业技能的高低都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层次和特点进行分组教学,难易程度逐步进行。了解企业工匠实践操作手册,树立学生工匠能力意识,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技能训练的提高,探索学校与周边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引领企业高技术型人才走进中职课堂,把企业技能规范操作和文化特点融入中职课堂,针对中职学生的学情与特点,制定中职学校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计划和目标,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课程还要理解企业工匠技能的精髓,在专业技能训练操作时严格按照流程规范操作,使职业学校教材与企业工匠操作步骤完美结合,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专业课程建设。让教师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专业理论课程和技能实践实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成为企业工匠的技术型能手。
二、 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教师是学生受教育的引路人,大多数教师上课还是教师讲、学生听,还属于“填鸭式”教学,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知识乏味,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匮乏,教师大多来源于普通高校,对企业里的能工巧匠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刻,缺少系统的专业实践锻炼和示范能力的指导,加上中职学校软、硬件教学资源的缺乏,很难培养出中职学生的工匠能力。解决师资困难问题,个人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灵活办学把社会实践引入课堂,从企业聘请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工匠能手到职业学校任教,把企业文化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企业工匠熟练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操作本领,能够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与工匠师傅学习、交流企业生产产品的流程,了解传承优良品质和企业文化素养。二是加强对职业技能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规范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态度。应该加强教师的学习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年轻教师走出去,利用假期期间到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去学习实践,去学习企业的文化知识素养和工匠能手的操作技能。学校定期开展讲座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建立教师职业素养标准和评价体系,规范教师队伍和双师型教师优化结构,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素质文化高的技能型学生。
三、 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特别是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工作重点是德育工作,德育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非常重要,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对中职学生技能操作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中职学生属于普通型技能人才,操作技术能力不是太强,大多数中职学生毕业后会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其思想品德直接反映学生的素质高低。从目前中职学生就业现象来看出,他们专业技能不精湛,缺乏刻苦钻研的优良品质。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需要把企业工匠精神的优良作风引入学校德育教学过程中来。如何把这些“工匠精神”的优良作风传授给我们的学生,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实现专业技术过硬的基础。要使中职学生德育工作有所改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要组织活动,树立良好的品德意识。通过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体验团队的合作意识。(2)制定制度,养习惯。通过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让学生体会到精细化管理,借用企业文化宣传标语来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念意识,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3)强化榜样的作用,当一个人感觉到周围的人向他学习,用羡慕的眼光看待他的时候,这个时候榜样的力量也会带动更多的人积极向上,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同时,开展多种多样的有关德育活动,邀请企业名匠进课堂、引用名师名言之典故,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人生阅历。开展爱国、敬业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精神品质。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对大工匠精神的内涵认识和自己成长历程。
四、 校企合作,让学生走进企业
目前中职学校培养学生技能的方法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教育就是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就像企业产品一样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有所收获。校企合作让学生走进企业,真切地体会企业工匠技能操作的本领和劳动丰收的成果,感受企业文化追求卓越、崇尚荣誉的工匠敬业精神。通过企业实践让学生扮演工匠角色来培养工匠精神的方式,是新时代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通过学校理论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教师、学生的课堂模拟情景教学方式,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有利于学生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技能。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熟练运用,在企业工匠精神的熏陶下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培养学生具备工匠技能品质和优良作风。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语,2014(22).
[2]徐军.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2014(11).
[3]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14(10).
[4]王壽斌.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工匠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6-03-11(02).
作者简介:
丁同朝,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市职业中专。
关键词:中职学生;技能训练;工匠技能;培养方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引起了全国职业教育的重视,给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和培养的目标。如何让中职学生技能走向企业工匠能手,是每位中职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工匠就是对技能和加工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提升。剖析现状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如何把中职学生打造成能工巧匠,培养成社会现代化的合格型技能人才,是教师对中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方法和探究。
一、 关注专业课程教学,加强技能训练
中职学生在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主要通过教师指导学习专业课程获得。由于学生层次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一样。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专业技能的高低都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层次和特点进行分组教学,难易程度逐步进行。了解企业工匠实践操作手册,树立学生工匠能力意识,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要加强技能训练的提高,探索学校与周边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引领企业高技术型人才走进中职课堂,把企业技能规范操作和文化特点融入中职课堂,针对中职学生的学情与特点,制定中职学校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计划和目标,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仅要学习专业理论课程还要理解企业工匠技能的精髓,在专业技能训练操作时严格按照流程规范操作,使职业学校教材与企业工匠操作步骤完美结合,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专业课程建设。让教师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专业理论课程和技能实践实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成为企业工匠的技术型能手。
二、 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教师是学生受教育的引路人,大多数教师上课还是教师讲、学生听,还属于“填鸭式”教学,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知识乏味,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匮乏,教师大多来源于普通高校,对企业里的能工巧匠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刻,缺少系统的专业实践锻炼和示范能力的指导,加上中职学校软、硬件教学资源的缺乏,很难培养出中职学生的工匠能力。解决师资困难问题,个人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灵活办学把社会实践引入课堂,从企业聘请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工匠能手到职业学校任教,把企业文化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企业工匠熟练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操作本领,能够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与工匠师傅学习、交流企业生产产品的流程,了解传承优良品质和企业文化素养。二是加强对职业技能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规范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和态度。应该加强教师的学习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年轻教师走出去,利用假期期间到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去学习实践,去学习企业的文化知识素养和工匠能手的操作技能。学校定期开展讲座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建立教师职业素养标准和评价体系,规范教师队伍和双师型教师优化结构,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素质文化高的技能型学生。
三、 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特别是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工作重点是德育工作,德育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非常重要,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对中职学生技能操作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中职学生属于普通型技能人才,操作技术能力不是太强,大多数中职学生毕业后会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其思想品德直接反映学生的素质高低。从目前中职学生就业现象来看出,他们专业技能不精湛,缺乏刻苦钻研的优良品质。中职学校要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需要把企业工匠精神的优良作风引入学校德育教学过程中来。如何把这些“工匠精神”的优良作风传授给我们的学生,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实现专业技术过硬的基础。要使中职学生德育工作有所改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要组织活动,树立良好的品德意识。通过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体验团队的合作意识。(2)制定制度,养习惯。通过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让学生体会到精细化管理,借用企业文化宣传标语来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念意识,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3)强化榜样的作用,当一个人感觉到周围的人向他学习,用羡慕的眼光看待他的时候,这个时候榜样的力量也会带动更多的人积极向上,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同时,开展多种多样的有关德育活动,邀请企业名匠进课堂、引用名师名言之典故,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人生阅历。开展爱国、敬业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精神品质。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对大工匠精神的内涵认识和自己成长历程。
四、 校企合作,让学生走进企业
目前中职学校培养学生技能的方法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教育就是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就像企业产品一样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有所收获。校企合作让学生走进企业,真切地体会企业工匠技能操作的本领和劳动丰收的成果,感受企业文化追求卓越、崇尚荣誉的工匠敬业精神。通过企业实践让学生扮演工匠角色来培养工匠精神的方式,是新时代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通过学校理论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教师、学生的课堂模拟情景教学方式,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有利于学生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技能。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熟练运用,在企业工匠精神的熏陶下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才能更好地指导和培养学生具备工匠技能品质和优良作风。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语,2014(22).
[2]徐军.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2014(11).
[3]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14(10).
[4]王壽斌.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工匠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6-03-11(02).
作者简介:
丁同朝,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市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