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教授回乡十余年“种文化”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w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家书屋办学就是‘种文化’,让中老年人学时事政策和现代知识,让孩子们有个‘第二课堂’。”夏昭炎说,“乡村之美主要在于自然,但诗意的美离不开文化。”
  今年85岁的夏昭炎,是全国道德模范、湖南科技大学原文艺学教授。退休后,夏昭炎回到老家——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居住。十多年来,他与老伴儿杨莲金在家乡崇文兴教、涵育乡风、反哺桑梓。他们拿出自己仅有的积蓄,创立书屋、开办学校、成立活动中心。在当地,夏昭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热心人、新观念的倡导者和新乡贤的代言人。
  创办农家书屋传播文化知识
  2004年,夏昭炎退休回到家乡。他们夫妇发现,农闲时,乡亲们吃完早饭就呼朋引伴,围坐在牌桌旁打牌,一打一整天,还有不少留守儿童凑在牌桌旁。
  为此,夏昭炎决定创办农家书屋,他要让乡亲们从牌桌前回到书桌前。
  夏昭炎是文艺学教授,几十年来从事文艺美学研究,尤其对“意境”这一美学范畴研究颇深。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夏昭炎就在高校任教。他潜心学术,撰著学术论文60余篇,其学术专著《意境概说》被湖南省教育主管部门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专著《意境》被学术界誉为“在意境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
  “意境”强调美的氛围。夏昭炎说:“乡村的自然美当然好,但若没有文化的滋养,不去除人心的浮躁,哪会有诗意的美呀。”
  村里祠堂边有一处闲置多年的旧房子。夏昭炎将房子买下来,修缮一新,再搬来一些桌子、板凳和家里的书籍、报纸。2009年4月,书屋开张了。老伴儿杨莲金挨家挨户邀请:“明天都到书屋来看书吧。”第二天,陆陆续续来了十多位村民。大家挤在一起,翻书看报。看到这一幕,夏昭炎夫妇心里十分高兴:“我们就是想让乡亲们多读书,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乡村外面的生活。”
  慢慢地,来看书的村民越来越多,房子空间不够了,夏昭炎继续修葺老屋,搭建风雨棚,设立阅览室、学习室和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并发动学生亲友为书屋捐赠书籍。目前,书屋藏书上万册。书屋里一摞摞厚厚的借阅记录本写得密密麻麻,村民借还书籍八千余册。
  攸县是有名的劳务输出大县,村里留守儿童多。2010年暑假,夫妇俩决定在村里办一所少儿假期学校,把孩子们组织起来看书、学习,并开设古典文学、音乐、美术、益智游戏等课程。假期学校特别受欢迎,名气也越来越大,不仅吸引了附近中小学教师来义务上课,还有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前来支教。
  传递科学知识引领健康生活
  回乡居住后,夏昭炎发现,乡亲们缺乏医疗保健知识,很多人生活方式不是很健康。
  他和老伴儿商量:“我们可以带领大家健身、搞锻炼,开设老年保健知识课,教大家穴位按摩和保健操。”杨莲金是湘潭市卫生局的退休职工,懂得不少专业的医疗保健知识,她非常支持这个想法。说干就干,老两口决定在村里办“老年学校”,重点讲养生保健知识。
  2011年5月18日,杨莲金主讲的“保健讲‘做’”课程开课。课堂上,杨莲金边讲边做,示范如何做保健按摩,台下几十位老人听得十分认真。如今,村民一些常见的小伤小痛都能自己解决。
  后来,夫妇俩教村民医疗保健操、太极拳,发动大家跳广场舞,成立文体队、军鼓队,参加全县展示、表演、比赛。现在村民做操、打太极拳、跳广场舞,天天如此,风雨无阻。村民们都说:“现在我们经常在一起蹦蹦跳跳,锻炼身体,生活得很快乐,病痛少了,邻里关系也更好了。”
  开设道德讲堂涵养文明乡风
  夏昭炎以书屋为依托,在村里开办道德讲堂,经常给大家讲孝道、传统美德、时事政治、法律法规等内容。夏昭炎是文艺学教授,解析汉字是他的所长,他经常把一些做人处世道理与字形字义结合起来,用生动方式讲给大家听。比如,讲“仁”字,他说:“两个人在一起就叫仁,两个人心不好的话,就搞不到一起,就会不仁不义。”讲“信”字,他说:“‘信’字是人旁言,言而有信方为人……”
  回到村里十多年,村民早已把这位“大教授”当作自己人,村里有什么事,谁家有个家长里短,都愿来找他,都愿听他的。一方面,夏昭炎德望高、没私心,村里修路、种树、捐钱他都做在前头;另一方面,他学问深,讲道理生动、透彻,大家一听就懂。
  在夏昭炎这位“新乡贤”的感染下,当地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風淳朴,一股向上向善的力量在凝聚。村民见贤思齐,在当地掀起一股学乡贤、敬乡贤、崇乡贤、当乡贤的热潮。
  家乡面貌一天天改变,越来越接近夏昭炎想象中的诗意境界。
  “让农村到处飘散文化气息,让农民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夏昭炎说,“这是一个老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
  短评:一颗繁荣乡村文化的种子
  湖南科技大学退休教授夏昭炎,十多年前回到家乡养老。他不顾身患重病、年事已高,和老伴儿杨莲金一起拿出积蓄,带领乡亲们建起文化活动中心,开办老年学校和少儿假期学校并免费授课,为寒门学子设立奖学基金,使家乡的文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心人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村庄是传统中国的根脉所系。很多漂泊在外的人,只要想起记忆中的那个村落,都会魂牵梦绕。然而,近年来,大批农民纷纷举家迁出,寄居城市边缘,农村“空心化”正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又一令人担忧的现象。
  相对于物质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更加任重道远。而夏昭炎之所以毅然决然地选择这样“难啃的骨头”,是因为他坚信读书改变命运、文化促进发展。他说:“我就是要做一颗文化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夏昭炎曾在日记《永远的家园》一文中写道:“回到老家是我一生中最无悔的抉择。是的,我终于找回了自己,找回了我的生活,找回了我的家园。”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夯实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需要更多的夏昭炎,也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
  责编:何建娇
其他文献
作家姜戎在写出《狼图腾》这部歌颂信念与勇气的奇迹小说之后,沉淀16年,终于写完自己的第二部长篇作品《天鹅图腾》于近期出版。作为“原始游牧生活的亲历者”,他见证了天鹅在水草丰饶的乌珠穆沁草原生息繁衍。当地牧民间流传的许许多多的爱情故事、天鹅传说素材以及诗歌残存片段,在经历近半个世纪的沉淀后,缓慢生长成其笔下的一个传奇。  他在介绍这部作品时说:  “狼图腾是黑色的,天鹅图腾是白色的。狼图腾象征着自由
期刊
清代掌故遗闻汇编《清稗类钞》,记载了一个名叫陶铸禹的人,善说风趣话,还曾经作了三首诗,称之为“嘲世歪诗”。  其一:  狮子大开口,胡言不怕羞。  一等大滑头,吹牛。  其二:  到处乱唱喏,逢迎太肉麻。  轻轻两手叉,拍马。  其三:  遇事善营谋,削尖和尚头。  运动称老手,钻狗。  上述三首诗,语言幽默谐趣,滑稽俚俗,含有讥讽之意。尤为特别的是,虽为五言诗,但最后一句却只有两个字。  这种诗
期刊
与古人自有心灵相通之处  我写文章,不止一次提到《庄子·齐物论》所说的“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现在觉得好像还有些话可讲,可以放在我的随笔集《云集》的起首。常听人提起“古典范儿”,但若只是穿汉服招摇过市之类,则岂止是皮毛,简直有点可笑了。我想假如真有古典范儿这码事,大概也是《庄子》这番话所说的意思。我们尽管生活在当下,吃汉堡包,坐地铁,用iphone,发微信,但与遥远的古代还
期刊
无法实现的遗愿  1971年,原本敌对的中美关系开始融冰。“乒乓外交”将两国关系带入了一个新阶段。  一位79岁的美国老人向尼克松总统求助,希望能回到眷恋已久的故乡——中国。  她,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  此前老作家接二连三地给中国发电报,渴望得到一份邀请和入境签证,但都杳无音讯。这次,总统给了她希望。  1972年,在一番焦急的等待之后,老人终于收到中国使馆的来信,可是信的内容却让人始料
期刊
艾伦·麦克法兰是英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做剑桥大学教务长达34年。老教授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会与一棵柳树结下不解之缘,并由此和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徐志摩成为了“好朋友”。  在劍桥大学国王学院康桥边上的一块草地上,长着一棵郁郁葱葱的柳树,这本没什么大惊小怪,而就在艾伦·麦克法兰任教长后不久,却围绕着那棵柳树发生了一场大争论:有人以柳树年期已久为由,提出要砍掉它,以别的树种来替代;
期刊
我喜欢观察古今中外带有文化趣味的情事,领会个中寓意,然后回过头来斟酌眼前的文化现象以及这些现象牵出来的语文课题。  这篇文章中所收的这些小品,正是我的一点观察、一点领会;走笔之时,往往动了真情,有笑声,也有泪影。  人心是肉做的。我相信文字也是。  ——董桥  01文字减价战  中文报纸终于揭开了减价战的序幕,市场力量把文化事业推进更激烈的竞争森林里去,一起接受适者生存的考验。文字产品在惊涛骇浪中
期刊
偶然的机会加入了微信读书共读训练营,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同行们共读了于洁老师的《我就想做班主任》一书。  开始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很是诧异,怎么还有人那么喜欢做班主任呢?而且从教20多年一直没有厌倦。带着疑惑,我开始读这本书。  当读到“教育很美好,道路很艰难”这一章节时,被题记中的话,深深地吸引了。题记是这样写的: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教育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记得当时看到这句话时,我毫
期刊
一、“多读习惯”训练要点  按我理解,此书著者断定一个人关于阅读的习惯状态,要么是多读,要么是不读,事实上不存在中间状态“少读”。  请注意此书所讲“多读习惯”,不是同类读物泛泛而论的“阅读习惯”。这本书指导读者通过多读训练,达到每月阅读量二十本以上,而且每本书尽可能当天读完。  为何与“多读”相对的状态是“不读”,而不是“少读”?按照此书分析,真正养成读书习惯的人,兴趣趋向不断扩展——叠加——再
期刊
《只想遇见你的人生》,是一封写了32年的饮食情书,138道菜书写女儿的成长点滴。身为两个女儿的父亲,普普通通,却又情深似海。  著名美食家、作家焦桐,以半辈子的烹煮实践,呵护生命中的女人,用最细的刻度记录爱与成长。  01  阿珊出生时,焦妻和我都供职于台湾《中国时报》,只好让珊寄养在新屋外婆家,我们夫妻固定周末晚上下班后,驾车去乡下看她。  也许是为了排遣日益深刻的思念,我开始给阿珊写信,本来打
期刊
人年纪大了总会有点宿命,有时还迷信预感。  庚子年国庆中秋重迭,假期长,很早就有同事兴奋地规划出游,问到我,人就很木。30号下班还好好的,回家就感觉不适,挺到1号中午熬不住了,由妻弟送回荆州住进了中医院。在这里住院原因有二:一是1999年国家对医院进行分级管理,他们申报三甲成功我出过力,创作电视片《杏林春晓》,其主题歌还作了医院的院歌;二是离我的“书房”近。我知道除开头一二夜外,像我这种慢性病是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