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是教学中培养的重点,也是难点。有很多文章,特别是一些写得过于朦胧,主旨表达不是很明确的散文,在阅读时,存在很大的困难,这时,我们可以分五步来概括文章。
第一步,重视阅读中第一印象
碰到难以理解的文章时,首先要静下心来,然后通读全文,感受文章的种种材料。抓住对读物文本内容的“第一印象”,也就是“直觉”或“初感”,去寻找那最打动和刺激心灵的那一点。这种初感印象,就可能是文章的主要特征,从而获得对文章的整体认识和把握。捕捉“初感”印象,是深入探寻文章主旨的基础和前提。如高尔基的《海燕》,在读完全篇后,第一印象是文章写得热烈奔放,场面波澜壮阔。作者着力展示自然环境的恶劣,使我们仿佛看到作品中的“海燕”在一片阴风怒号,波浪涛天的天地中进行着勇敢的搏击。让我们感受到了海燕的顽强,无畏,英勇,自信。这就是读这篇文章的“初感”。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刻画这样一只海燕?它为什么对暴风雨如此渴望?……这些问题就可在初感之后,进一步去探寻。
第二步,弄清文章的主体形象,抓住其特点
主体形象往往是一篇文章整体营构的焦点,凡是高明的作家,对文章的布局营构,大都是先立主体,然后穿插,构成大局,进而造成烘云托月、万山拥主之势。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朦胧月色下的荷塘为主体形象,在表现主体形象之前,先交待游荷塘前的心情“颇不宁静”,然后又写了小煤屑路上那些阴森森的树,为荷塘这一主体形象做了层层铺设,如果抹去那几层穿插,文章势必显得主体孤出单薄。同时通过分析可得出主体形象幽静、淡雅、朦胧的特点,自然而然可以得出作者的感情是淡淡的。
第三步,注意把握文章的基调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基本的情感色彩,也就是基调。基调是统摄文章的灵魂,是蕴藏在文章中的感情潜流,是贯通文章整体的主旋律。它不是作者对某一个别事物的具体的感情形态,而是对文章中反映出来的所有现实关系的总的感情倾向,同时它又消融在具体的感情形态中,随着具体的感情形态遍布在整个文章里。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文中的“秋花”、“秋雨”、“秋光”、“秋声”……等这些景物具有清闲、幽远、幽静、落寞、衰弱、萧条的特点。作者身处的时代,在作家的内心投下了深远的忧虑和孤独冷落之感的阴影,作者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就笼上一层淡淡的忧郁色彩。一种忧伤的,悲凉的心情贯穿了全篇,流荡在字里行间。这种贯通整体的忧伤、悲凉的抒情主旋律,也就构成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在阅读时把握这种情感基调,显然有助于整体地认识文章,整体地感知文章的主旨。
第四步,分段理解,把握篇章结构
即将文章整体分解成若干部分再分别加以探究。文章整体,就其存在形式看,是一个由许多自然段落构成的篇章整体。因此,对于篇章结构整体的分解,常常是从划分段落或层次入手,通过分析文章布局经营达到对内容和结构的深入理解 。分解文章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有利于弄清作者思路,然后让学生在感知作品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感悟去解释作品,把握主旨。
第五步,探究“为什么写”
以上所述都只是在回答“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属于浅层阅读,要想真正的深入理解文章,还必须回答“为什么写”这一问题。为什么写是要认识作者所写事物背后所要表达的某一人生体验和表达这种人生体验的艺术方式,它是对文章的整体的提升,探寻作品的真正奥秘。如在读完台湾著名散文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后,可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处在人间仙境中的小屋?其所写景物的内在精神是什么?作者真正要抒发的感情又是什么?通过探究自然可以想到小屋是作者的世外桃源,是在污浊现实世界中的一方净土。
第一步,重视阅读中第一印象
碰到难以理解的文章时,首先要静下心来,然后通读全文,感受文章的种种材料。抓住对读物文本内容的“第一印象”,也就是“直觉”或“初感”,去寻找那最打动和刺激心灵的那一点。这种初感印象,就可能是文章的主要特征,从而获得对文章的整体认识和把握。捕捉“初感”印象,是深入探寻文章主旨的基础和前提。如高尔基的《海燕》,在读完全篇后,第一印象是文章写得热烈奔放,场面波澜壮阔。作者着力展示自然环境的恶劣,使我们仿佛看到作品中的“海燕”在一片阴风怒号,波浪涛天的天地中进行着勇敢的搏击。让我们感受到了海燕的顽强,无畏,英勇,自信。这就是读这篇文章的“初感”。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刻画这样一只海燕?它为什么对暴风雨如此渴望?……这些问题就可在初感之后,进一步去探寻。
第二步,弄清文章的主体形象,抓住其特点
主体形象往往是一篇文章整体营构的焦点,凡是高明的作家,对文章的布局营构,大都是先立主体,然后穿插,构成大局,进而造成烘云托月、万山拥主之势。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朦胧月色下的荷塘为主体形象,在表现主体形象之前,先交待游荷塘前的心情“颇不宁静”,然后又写了小煤屑路上那些阴森森的树,为荷塘这一主体形象做了层层铺设,如果抹去那几层穿插,文章势必显得主体孤出单薄。同时通过分析可得出主体形象幽静、淡雅、朦胧的特点,自然而然可以得出作者的感情是淡淡的。
第三步,注意把握文章的基调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基本的情感色彩,也就是基调。基调是统摄文章的灵魂,是蕴藏在文章中的感情潜流,是贯通文章整体的主旋律。它不是作者对某一个别事物的具体的感情形态,而是对文章中反映出来的所有现实关系的总的感情倾向,同时它又消融在具体的感情形态中,随着具体的感情形态遍布在整个文章里。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文中的“秋花”、“秋雨”、“秋光”、“秋声”……等这些景物具有清闲、幽远、幽静、落寞、衰弱、萧条的特点。作者身处的时代,在作家的内心投下了深远的忧虑和孤独冷落之感的阴影,作者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就笼上一层淡淡的忧郁色彩。一种忧伤的,悲凉的心情贯穿了全篇,流荡在字里行间。这种贯通整体的忧伤、悲凉的抒情主旋律,也就构成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在阅读时把握这种情感基调,显然有助于整体地认识文章,整体地感知文章的主旨。
第四步,分段理解,把握篇章结构
即将文章整体分解成若干部分再分别加以探究。文章整体,就其存在形式看,是一个由许多自然段落构成的篇章整体。因此,对于篇章结构整体的分解,常常是从划分段落或层次入手,通过分析文章布局经营达到对内容和结构的深入理解 。分解文章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有利于弄清作者思路,然后让学生在感知作品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感悟去解释作品,把握主旨。
第五步,探究“为什么写”
以上所述都只是在回答“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属于浅层阅读,要想真正的深入理解文章,还必须回答“为什么写”这一问题。为什么写是要认识作者所写事物背后所要表达的某一人生体验和表达这种人生体验的艺术方式,它是对文章的整体的提升,探寻作品的真正奥秘。如在读完台湾著名散文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后,可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处在人间仙境中的小屋?其所写景物的内在精神是什么?作者真正要抒发的感情又是什么?通过探究自然可以想到小屋是作者的世外桃源,是在污浊现实世界中的一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