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将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一些重要的考试,如高考、中考等纷纷进行了时间或内容上的调整。据悉,4月9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返校开学时间及部分教育考试安排确定》,宣布“取消”中考体育统一测试,相应成绩按满分15分计入总分;4月16日浙江省教育厅宣布取消2020年中考體育测试,体育分不计入中考总分,这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是否应该取消中考体育统考测试的讨论。
一些人认为,当前境外防疫压力持续加大,应该尽可能保证考生安全。一些地区中考体育科目多为30~40分,而大多数考生都可以达到或接近满分,对考生总分高低差异影响有限,因此在特殊时期取消体育中考统考影响不大。还有些人认为,从现在的疫情防控形势看,若进行中考体育统一测试也会在五六月份举行,很可能导致考生中暑。再加上居家抗疫期间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很多学生运动能力下滑,长跑考试中出现意外的风险增加。
但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实施中考体育测试的难度并不比其他科目更大。从防疫的角度而言,体育考试往往在户外,比在教室里高密度聚集风险更低。如果现在就宣布取消或暂停中考体育测试,初三学生的体育锻炼可能会大打折扣,对体质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经常进行运动锻炼的学生也难免会觉得不公平。国家日益重视学生体育锻炼,特别是江西、云南、河南等中考体育分值较高的地方,如果暂停体育统测,对学生、家长、学校的影响会很大。
客观地说,特殊时期组织统一测试的确存在困难,但这也是考查学生个体体育学习过程和锻炼自觉性的好时机。学校应科学指导学生将居家锻炼和学校体育锻炼相结合,科学、安全地开展体育课教学和学校体育活动,降低体育考试过程中的运动伤害风险。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中考体育测试的组织实施和应急预案。如果个别项目的确因天热等原因存在运动风险,可对项目做出适当调整,不宜一推了之。如果一味地考虑客观困难,对体育测试“一刀切”,那野蛮体魄和健全人格又从何谈起?对于中考体育测试的利弊如果还拿不准,可以延缓、待定,视疫情发展情况再下定论,也可以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开展测试。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东湖新城社区与志愿者座谈时,特别叮嘱大学生谢小玉“回校以后要好好上体育课”。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老县镇中心小学考察时亲切询问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指出:“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2020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么,“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就要靠执行和实践层面的积极探索。和语数外等其他学科一样,考试、测试都是手段,不是目的。同样,体育测试也只是手段,根本上是为了促进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实际上,根据2016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体育和语文、数学、外语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科目。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健康第一”是教育理念,更是体育实践。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印发,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再次将学校体育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但现实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趋势没有根本改变,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于2018年发布的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小学四年级不能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学校高达44.3%。学业压力更大的初中高中,体育课的开设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因为疫情取消中考体育统一考试,搞“一刀切”,会进一步弱化体育学科的地位,对遏制学生体质下滑是不利的。
近日,江苏、四川、广东等教育管理部门纷纷表态,明确中考体育统一考试不会取消。这些省份一方面充分考虑疫情的影响和复学后学生身体情况,另一方面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确定考试项目、考试时间和考试地点。有些地方将考试项目、方式作了调整,如取消长跑统考等,确保2020年中考体育各项工作安全、平稳、有序推进。
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把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整合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统称“中考”),其考试成绩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主要依据。中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整个中考都推迟了,推迟体育测试也应该是顺理成章和情理之中的。总之,面对疫情,中考体育统一考试实施的确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充分准备并非没有开展的可能,未必需要搞“特殊化”暂停或取消。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合作供稿)
一些人认为,当前境外防疫压力持续加大,应该尽可能保证考生安全。一些地区中考体育科目多为30~40分,而大多数考生都可以达到或接近满分,对考生总分高低差异影响有限,因此在特殊时期取消体育中考统考影响不大。还有些人认为,从现在的疫情防控形势看,若进行中考体育统一测试也会在五六月份举行,很可能导致考生中暑。再加上居家抗疫期间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很多学生运动能力下滑,长跑考试中出现意外的风险增加。
但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实施中考体育测试的难度并不比其他科目更大。从防疫的角度而言,体育考试往往在户外,比在教室里高密度聚集风险更低。如果现在就宣布取消或暂停中考体育测试,初三学生的体育锻炼可能会大打折扣,对体质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经常进行运动锻炼的学生也难免会觉得不公平。国家日益重视学生体育锻炼,特别是江西、云南、河南等中考体育分值较高的地方,如果暂停体育统测,对学生、家长、学校的影响会很大。
客观地说,特殊时期组织统一测试的确存在困难,但这也是考查学生个体体育学习过程和锻炼自觉性的好时机。学校应科学指导学生将居家锻炼和学校体育锻炼相结合,科学、安全地开展体育课教学和学校体育活动,降低体育考试过程中的运动伤害风险。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中考体育测试的组织实施和应急预案。如果个别项目的确因天热等原因存在运动风险,可对项目做出适当调整,不宜一推了之。如果一味地考虑客观困难,对体育测试“一刀切”,那野蛮体魄和健全人格又从何谈起?对于中考体育测试的利弊如果还拿不准,可以延缓、待定,视疫情发展情况再下定论,也可以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开展测试。
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东湖新城社区与志愿者座谈时,特别叮嘱大学生谢小玉“回校以后要好好上体育课”。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老县镇中心小学考察时亲切询问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指出:“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2020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么,“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就要靠执行和实践层面的积极探索。和语数外等其他学科一样,考试、测试都是手段,不是目的。同样,体育测试也只是手段,根本上是为了促进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实际上,根据2016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体育和语文、数学、外语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科目。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健康第一”是教育理念,更是体育实践。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印发,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再次将学校体育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但现实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趋势没有根本改变,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于2018年发布的我国首份《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小学四年级不能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学校高达44.3%。学业压力更大的初中高中,体育课的开设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因为疫情取消中考体育统一考试,搞“一刀切”,会进一步弱化体育学科的地位,对遏制学生体质下滑是不利的。
近日,江苏、四川、广东等教育管理部门纷纷表态,明确中考体育统一考试不会取消。这些省份一方面充分考虑疫情的影响和复学后学生身体情况,另一方面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确定考试项目、考试时间和考试地点。有些地方将考试项目、方式作了调整,如取消长跑统考等,确保2020年中考体育各项工作安全、平稳、有序推进。
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把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整合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统称“中考”),其考试成绩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主要依据。中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整个中考都推迟了,推迟体育测试也应该是顺理成章和情理之中的。总之,面对疫情,中考体育统一考试实施的确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充分准备并非没有开展的可能,未必需要搞“特殊化”暂停或取消。
(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合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