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宽容、多元的文化政策一直是蒙市乃至魁北克省的基石
倔强的魁北克
从机场出来,我们穿着一袭夏装,踏上了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土地,这里气候比我们想象的要寒冷很多。不过也说不好,加拿大气候多变,一会艳阳高照,一会阴雨连绵,一会又阴风阵阵。你最好习惯这种生活,所以最保险的服装配置是——帽衫外套、中裤加人字凉拖。
俯视着著名的圣劳伦斯河,加拿大法裔区的灵魂和心脏——魁北克城就坐落在戴蒙特海角的悬崖上。魁北克省是加拿大最大的一个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法语区,这里700万人口忠实地捍卫着他们法裔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美语言和悠久文化。蒙特利尔是魁省最大的城市,而魁北克城则是魁省的首府,也是北美唯一一个保存着城墙的城市。
在到酒店的途中我们先经过了这个城市最古老的一部分,叫做“巴斯威 (Basse-Ville)”,或者叫做“下城”,这里在上世纪念70年代被重新修复,它那些蜿蜒曲回的台阶路和各色的店面、餐厅、酒吧及咖啡馆吸引着人们。
魁北克原是印第安语,意思是大河变窄的地方。在十六世纪的时候“魁北克”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1608年被法国探险者发现。路易十四将一船船的法国男女运送到这个小镇,雄心勃勃地要建设起一个“新法兰西”。就在法国人建城以后,英国人也觊觎起了魁北克。一个半世纪后的1759年,就在城墙外阿布拉汉姆平原的战场上,英国人和法国人展开了一场厮杀,据说是一场20分钟的战役结束了法国人的统治,但法国人至今不肯认输:“当时我们按战争惯例,排成一行行,敲着锣鼓向前迈步,可英国人却不按规矩办事,他们用炮火轰。归根究底,我们无法和这些不懂礼貌的英国佬作战。”
魁北克人至今拒绝说英文,一提起当年的英法大战就气不打一处来。魁省有法律明文规定:在公共场所,法语不能比英语写得小;所有在魁省销售的商品,可以只写法语,但不能光有英语。甚至还设有“法语质量监督办公室”,及时将互联网上出现的新词翻成法文。
酒店 Le Priori的两个服务员生的精灵古怪,面部表情丰富得不得了。一个黑发,一个金发。金头发那个有个很爱她的男朋友,有的时候会出现在前台的地方。导游和我们讲解行程,他就在一边插嘴,有的时候还在导游身后翻个跟头什么的。我们频频点头,然后私下互相打听:“刚才导游身后那个男的是谁啊?”导游说:“啊?”
在金发美女男朋友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魁北克市的香槟街。其实街道很小,也没多长,除了人只能走马车。街两边是毗连的两三层小楼,底层全部是各式各样的商店。门前、窗台、墙上到处挂满了美丽的鲜花。商店经营的大多是工艺品店,还有皮草、服装、鞋帽等,有许多是法国式的服饰,价格也不算十分昂贵。在其他地方比较难见到的要属印第安人的那种小店,我问过他们其中的一些人,他们大部分在外面上学,在城市里定居,也习惯了现代生活。由于政策原因,印第安人开的特色店也都是免税的,所以还是很受游客欢迎。不过正如导游所说的,几百年前白人抢了他们的家园,现在的回报就是一家免税店。
太阳马戏团
逛完街,是一顿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冗长晚宴。如果在国内我们会和服务生翻脸,但是在西方你要是催菜人家会很奇怪——你要是忙去吃三明治,干嘛来吃西餐啊。西餐就是要慢慢吃才有意思。何况魁北克人吃饭要配红酒,不是大口干,是一口口品,再加上谈谈政治,说说艺术——这些都是西餐厅必备的话题,那么吃个两三小时是再正常不过了。不过一个前菜沙拉加一个主菜加一个蛋糕吃三个小时在我们看来还真是奢侈,一包烟都抽尽了。也许你要说了,干嘛这么着急?因为我们等着要看太阳马戏团。
来魁北克,不能不看的就是太阳马戏团的马戏表演。太阳马戏团是在1980年初创立的。当时,一个在街上表演吞火踩高跷的小伙子,梦想组建马戏团,却连续被50家银行嗤之以鼻。直到魁北克政府出钱支持,才有了“太阳马戏团”,顶着国际表演舞台最闪亮的光环,征服了全世界。“太阳马戏团”最能表达蒙特利尔的创意:它一方面传承了法国工艺技法的琢磨,另一方面又学习了英美传播营销的操作,再加上好莱坞式灯光、舞台、剧情的效果,结合英、法、北美的长处,形成一股让人吃惊的创造力。
本以为我们要提早过去,排队买票。谁知道就直接被带到一个高架桥的下面。原来这个桥墩子下面就是太阳马戏团的演出场地,没有观众席,只有一个主舞台。四周被几百盏大灯打得亮如白昼,从高架桥上直到地面是一面硕大无朋的幕布,上面投影出各种各样的人脸,不停变化。这时候烟雾起来了,红色的、绿色的。现场的几个小的副台上已经站满了演员,他们有的穿着如同《指环王》电影中的精灵族服装,还有的穿着一袭黑袍看不到脸,手中举着一张面具,以手代目四处探望,同时伴随着音乐变化出各种舞蹈动作。
一队人马踩着高跷缓缓走入场地,台子上的演员纷纷向这队人躬身致敬。金色舞台先亮起来,人潮如水,几千人呼啦啦围了起来。首先是一个女歌手现场开唱,对面是一个钢梯,一个杂技演员就在上面伴随着女歌手的音乐做出高难度动作,接下来的竟然是抖空竹,背景音乐也换上了富有东方韵味的音乐,在做最后一个动作的时候演员似乎出了一点小偏差,即便观众给了他热烈的掌声,他还是执意再来了一次,所有人的心都替他悬着,幸好最后完美成功。
我不知道太阳马戏团的杂技演员技术是不是最好的,但是我敢肯定他们的现场包装和细节是做得最完美的。所有音乐都是乐队现场演奏,几百个演员随时随地全身都是戏,当主舞台有人在演奏的时候下面有小丑在窜来窜去,和人插科打诨,或者吓唬一下老太太什么的。不知道那个抖空竹的仁兄要是和北京杂技团的pk一下会是什么结果,但是在营造出的那种氛围下,那种音乐的烘托下,还有周围群众演员渲染的气氛中,你会觉得,这,就是世界最棒。
同性恋者的天堂
蒙特利尔市被称为“北美小巴黎”。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是法裔区,更因为这里是加拿大的文化艺术中心。这里的人继承了法国人对生活的品位,对吃的相当讲究。这里红酒销量极好,是加拿大最大的红酒消费区。喜欢音乐和艺术,基本上一年到头节日不断,活动不断。 尤其从五月到九月是高潮。电影节、戏剧节、爵士乐节、国际烟花比赛、搞笑节、同性恋大游行、F1赛车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一个同性恋大游行能驱动整个城市的70万人上街观看。在北美地区,蒙特利尔以她对待同性恋者的宽容态度、政策和环境所知名。很多全世界各地的同性恋者不仅到此旅游,共度“蜜月”,甚至有来自全世界的“同志”们处心积虑地移民此地,就为了和自己的伴侣生活在此,过“正常人的生活”。在蒙特利尔的大街上,地铁里,公车内,可以轻易看到同性情侣手拉手,市中心人来攘往的GUY-CONCORDIA大街附近,更时有见到同性情侣过往。
想想倒也是,蒙特利尔作为法裔居民的聚居地,保持了法国人盛行浪漫的特点,其文化风俗在加拿大所有城市中可谓独树一帜。其次,魁北克作为加拿大多元文化的一个重镇,较之其他省份有着更优惠的移民政策和福利条件吸引着全世界不同民族的移民者。因此,宽容、多元的文化政策一直是蒙市乃至魁北克省的基石。
Information Center
在大多数的北美城市,尤其是旅游城市,他们的“信息服务中心”(Information Center)总会设在市中心或不远的地方,如果你自己开车,循着路上那种画着大大问号的路标就可以找到。因为根据我们多次的旅行经验,如果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短时间逗留,又想尽可能地领略这里的风情,一个比较捷径的办法是找到信息服务中心,索取直观的景点地图或者游客步行图,那里的服务人员会耐心地回答你的问题,比如说“我的车应该停在哪里?”“从这里步行去市政大厦要多长时间?”“今天美术馆开门吗?”“市中心附近最便宜的旅店是哪一家?”或者,“从这里回蒙特利尔应该选择哪条公路?”因此,初来乍到的一定别忘记去信息中心咨询一下。
在穿梭于城市的汽车上,发现真正能体现其独特风情的,是在其纵横交错的老式住宅区里那一排排带户外楼梯的民宅。那些两三层的普通民宅,无论是涂饰得五颜六色的平顶砖房,还是带阁楼和优雅楣饰的石头房屋,虽然设计上各有千秋,却无一例外地全部在建筑的正面外挂铸铁楼梯,据说目的是为了防止火灾。
一向受游客所喜爱的蒙特利尔旧城区,其独特的氛围也是当地的一道古老风景。畅游街道曲折狭窄的旧城区,最舒适的方式便是安步当车。早期蒙特利尔以皮货和木材的交易起家,旧港口是最早的发迹地,许多古老的建筑都在港口附近。
街道上有许多餐厅和咖啡座,在夏天满天星斗的夜晚,这里常是高朋满座,灯光辉煌,一派安祥、轻松的氛围让人流连忘返。但是如果是冬天,平均气温会降低到零下二十度左右,并且伴随着长达六个月的雪季,蒙特利尔为此建筑了地下街,供居民冬季活动。在地下街内有长达十八英里的购物、小吃、电影等街区,只怕会眼花缭乱。地下街打佯时间约晚上六、七点左右,周末的话会提早到五点。地下街也有旅客服务中心,随时可以为迷路的游客指点迷津,相当方便。
蒙特利尔最著名的景点当数英雄广场和蒙特利尔圣母院,这里有专业的导游解说。圣母院是早年完全由当地人以手工完成的大教堂,目前的建筑是在一次火灾后重建的,内有20吨黄金雕刻墙,金碧辉煌的彩绘玻璃,后面还有结婚小教堂,要预约婚礼的话至少要一年以上,所以有人说在这段等待的时间内,新人们可以反悔,当然这是个笑话。
我们去的那天,正好是一对华人夫妇结婚,可不是在那个小教堂,而是大手笔地把整个大教堂包了下来。从11点教堂就开始把游客疏散出去,我们询问了几个工作人员,回答都是讳莫如深的微笑。12点钟声敲响,几个穿旗袍的中年华人簇拥着一位身着白色婚纱的新娘子走进教堂,周围 看热闹的人纷纷鼓掌祝贺,我们也都暗自开心,看来华人势力在西方世界已相当庞大,我们也自觉颜面有光。
倔强的魁北克
从机场出来,我们穿着一袭夏装,踏上了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土地,这里气候比我们想象的要寒冷很多。不过也说不好,加拿大气候多变,一会艳阳高照,一会阴雨连绵,一会又阴风阵阵。你最好习惯这种生活,所以最保险的服装配置是——帽衫外套、中裤加人字凉拖。
俯视着著名的圣劳伦斯河,加拿大法裔区的灵魂和心脏——魁北克城就坐落在戴蒙特海角的悬崖上。魁北克省是加拿大最大的一个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法语区,这里700万人口忠实地捍卫着他们法裔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美语言和悠久文化。蒙特利尔是魁省最大的城市,而魁北克城则是魁省的首府,也是北美唯一一个保存着城墙的城市。
在到酒店的途中我们先经过了这个城市最古老的一部分,叫做“巴斯威 (Basse-Ville)”,或者叫做“下城”,这里在上世纪念70年代被重新修复,它那些蜿蜒曲回的台阶路和各色的店面、餐厅、酒吧及咖啡馆吸引着人们。
魁北克原是印第安语,意思是大河变窄的地方。在十六世纪的时候“魁北克”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1608年被法国探险者发现。路易十四将一船船的法国男女运送到这个小镇,雄心勃勃地要建设起一个“新法兰西”。就在法国人建城以后,英国人也觊觎起了魁北克。一个半世纪后的1759年,就在城墙外阿布拉汉姆平原的战场上,英国人和法国人展开了一场厮杀,据说是一场20分钟的战役结束了法国人的统治,但法国人至今不肯认输:“当时我们按战争惯例,排成一行行,敲着锣鼓向前迈步,可英国人却不按规矩办事,他们用炮火轰。归根究底,我们无法和这些不懂礼貌的英国佬作战。”
魁北克人至今拒绝说英文,一提起当年的英法大战就气不打一处来。魁省有法律明文规定:在公共场所,法语不能比英语写得小;所有在魁省销售的商品,可以只写法语,但不能光有英语。甚至还设有“法语质量监督办公室”,及时将互联网上出现的新词翻成法文。
酒店 Le Priori的两个服务员生的精灵古怪,面部表情丰富得不得了。一个黑发,一个金发。金头发那个有个很爱她的男朋友,有的时候会出现在前台的地方。导游和我们讲解行程,他就在一边插嘴,有的时候还在导游身后翻个跟头什么的。我们频频点头,然后私下互相打听:“刚才导游身后那个男的是谁啊?”导游说:“啊?”
在金发美女男朋友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魁北克市的香槟街。其实街道很小,也没多长,除了人只能走马车。街两边是毗连的两三层小楼,底层全部是各式各样的商店。门前、窗台、墙上到处挂满了美丽的鲜花。商店经营的大多是工艺品店,还有皮草、服装、鞋帽等,有许多是法国式的服饰,价格也不算十分昂贵。在其他地方比较难见到的要属印第安人的那种小店,我问过他们其中的一些人,他们大部分在外面上学,在城市里定居,也习惯了现代生活。由于政策原因,印第安人开的特色店也都是免税的,所以还是很受游客欢迎。不过正如导游所说的,几百年前白人抢了他们的家园,现在的回报就是一家免税店。
太阳马戏团
逛完街,是一顿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冗长晚宴。如果在国内我们会和服务生翻脸,但是在西方你要是催菜人家会很奇怪——你要是忙去吃三明治,干嘛来吃西餐啊。西餐就是要慢慢吃才有意思。何况魁北克人吃饭要配红酒,不是大口干,是一口口品,再加上谈谈政治,说说艺术——这些都是西餐厅必备的话题,那么吃个两三小时是再正常不过了。不过一个前菜沙拉加一个主菜加一个蛋糕吃三个小时在我们看来还真是奢侈,一包烟都抽尽了。也许你要说了,干嘛这么着急?因为我们等着要看太阳马戏团。
来魁北克,不能不看的就是太阳马戏团的马戏表演。太阳马戏团是在1980年初创立的。当时,一个在街上表演吞火踩高跷的小伙子,梦想组建马戏团,却连续被50家银行嗤之以鼻。直到魁北克政府出钱支持,才有了“太阳马戏团”,顶着国际表演舞台最闪亮的光环,征服了全世界。“太阳马戏团”最能表达蒙特利尔的创意:它一方面传承了法国工艺技法的琢磨,另一方面又学习了英美传播营销的操作,再加上好莱坞式灯光、舞台、剧情的效果,结合英、法、北美的长处,形成一股让人吃惊的创造力。
本以为我们要提早过去,排队买票。谁知道就直接被带到一个高架桥的下面。原来这个桥墩子下面就是太阳马戏团的演出场地,没有观众席,只有一个主舞台。四周被几百盏大灯打得亮如白昼,从高架桥上直到地面是一面硕大无朋的幕布,上面投影出各种各样的人脸,不停变化。这时候烟雾起来了,红色的、绿色的。现场的几个小的副台上已经站满了演员,他们有的穿着如同《指环王》电影中的精灵族服装,还有的穿着一袭黑袍看不到脸,手中举着一张面具,以手代目四处探望,同时伴随着音乐变化出各种舞蹈动作。
一队人马踩着高跷缓缓走入场地,台子上的演员纷纷向这队人躬身致敬。金色舞台先亮起来,人潮如水,几千人呼啦啦围了起来。首先是一个女歌手现场开唱,对面是一个钢梯,一个杂技演员就在上面伴随着女歌手的音乐做出高难度动作,接下来的竟然是抖空竹,背景音乐也换上了富有东方韵味的音乐,在做最后一个动作的时候演员似乎出了一点小偏差,即便观众给了他热烈的掌声,他还是执意再来了一次,所有人的心都替他悬着,幸好最后完美成功。
我不知道太阳马戏团的杂技演员技术是不是最好的,但是我敢肯定他们的现场包装和细节是做得最完美的。所有音乐都是乐队现场演奏,几百个演员随时随地全身都是戏,当主舞台有人在演奏的时候下面有小丑在窜来窜去,和人插科打诨,或者吓唬一下老太太什么的。不知道那个抖空竹的仁兄要是和北京杂技团的pk一下会是什么结果,但是在营造出的那种氛围下,那种音乐的烘托下,还有周围群众演员渲染的气氛中,你会觉得,这,就是世界最棒。
同性恋者的天堂
蒙特利尔市被称为“北美小巴黎”。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是法裔区,更因为这里是加拿大的文化艺术中心。这里的人继承了法国人对生活的品位,对吃的相当讲究。这里红酒销量极好,是加拿大最大的红酒消费区。喜欢音乐和艺术,基本上一年到头节日不断,活动不断。 尤其从五月到九月是高潮。电影节、戏剧节、爵士乐节、国际烟花比赛、搞笑节、同性恋大游行、F1赛车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一个同性恋大游行能驱动整个城市的70万人上街观看。在北美地区,蒙特利尔以她对待同性恋者的宽容态度、政策和环境所知名。很多全世界各地的同性恋者不仅到此旅游,共度“蜜月”,甚至有来自全世界的“同志”们处心积虑地移民此地,就为了和自己的伴侣生活在此,过“正常人的生活”。在蒙特利尔的大街上,地铁里,公车内,可以轻易看到同性情侣手拉手,市中心人来攘往的GUY-CONCORDIA大街附近,更时有见到同性情侣过往。
想想倒也是,蒙特利尔作为法裔居民的聚居地,保持了法国人盛行浪漫的特点,其文化风俗在加拿大所有城市中可谓独树一帜。其次,魁北克作为加拿大多元文化的一个重镇,较之其他省份有着更优惠的移民政策和福利条件吸引着全世界不同民族的移民者。因此,宽容、多元的文化政策一直是蒙市乃至魁北克省的基石。
Information Center
在大多数的北美城市,尤其是旅游城市,他们的“信息服务中心”(Information Center)总会设在市中心或不远的地方,如果你自己开车,循着路上那种画着大大问号的路标就可以找到。因为根据我们多次的旅行经验,如果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短时间逗留,又想尽可能地领略这里的风情,一个比较捷径的办法是找到信息服务中心,索取直观的景点地图或者游客步行图,那里的服务人员会耐心地回答你的问题,比如说“我的车应该停在哪里?”“从这里步行去市政大厦要多长时间?”“今天美术馆开门吗?”“市中心附近最便宜的旅店是哪一家?”或者,“从这里回蒙特利尔应该选择哪条公路?”因此,初来乍到的一定别忘记去信息中心咨询一下。
在穿梭于城市的汽车上,发现真正能体现其独特风情的,是在其纵横交错的老式住宅区里那一排排带户外楼梯的民宅。那些两三层的普通民宅,无论是涂饰得五颜六色的平顶砖房,还是带阁楼和优雅楣饰的石头房屋,虽然设计上各有千秋,却无一例外地全部在建筑的正面外挂铸铁楼梯,据说目的是为了防止火灾。
一向受游客所喜爱的蒙特利尔旧城区,其独特的氛围也是当地的一道古老风景。畅游街道曲折狭窄的旧城区,最舒适的方式便是安步当车。早期蒙特利尔以皮货和木材的交易起家,旧港口是最早的发迹地,许多古老的建筑都在港口附近。
街道上有许多餐厅和咖啡座,在夏天满天星斗的夜晚,这里常是高朋满座,灯光辉煌,一派安祥、轻松的氛围让人流连忘返。但是如果是冬天,平均气温会降低到零下二十度左右,并且伴随着长达六个月的雪季,蒙特利尔为此建筑了地下街,供居民冬季活动。在地下街内有长达十八英里的购物、小吃、电影等街区,只怕会眼花缭乱。地下街打佯时间约晚上六、七点左右,周末的话会提早到五点。地下街也有旅客服务中心,随时可以为迷路的游客指点迷津,相当方便。
蒙特利尔最著名的景点当数英雄广场和蒙特利尔圣母院,这里有专业的导游解说。圣母院是早年完全由当地人以手工完成的大教堂,目前的建筑是在一次火灾后重建的,内有20吨黄金雕刻墙,金碧辉煌的彩绘玻璃,后面还有结婚小教堂,要预约婚礼的话至少要一年以上,所以有人说在这段等待的时间内,新人们可以反悔,当然这是个笑话。
我们去的那天,正好是一对华人夫妇结婚,可不是在那个小教堂,而是大手笔地把整个大教堂包了下来。从11点教堂就开始把游客疏散出去,我们询问了几个工作人员,回答都是讳莫如深的微笑。12点钟声敲响,几个穿旗袍的中年华人簇拥着一位身着白色婚纱的新娘子走进教堂,周围 看热闹的人纷纷鼓掌祝贺,我们也都暗自开心,看来华人势力在西方世界已相当庞大,我们也自觉颜面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