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伪天才”现象的心理学解析

来源 :无线互联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AA7越来越重视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但过度的重视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都培养成众人眼中的“天才”。于是各种所谓的天才教育机构应运而生。针对这种情况,文章提出了“伪天才”教育模式的概念,并对这一模式的危害,产生原因进行了心理学分析。
  关键词:天才;“伪天才”教育;天才崇拜;早期家庭教育
  当代的年轻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每个父母都希望通过早期教育培养出一个不同寻常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比其他还是都优秀。因为家长有这方面的需求而绝大多数家长又缺乏早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所以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早教机构也就应需而生,从胎教到6岁前各个阶段的教育机构应有尽有,只要家长有需要,社会培训机构就能满足。客观地说,天才即超常儿童在社会中是存在的。据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施建农介绍,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发展超常的人在儿童中的比例是1%~3%。据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有2亿2246万名14岁以下的儿童。如果按1%的比例计算,中国超常儿童约有220万;如果按3%的比例计算,约有智力超常少儿近660万。有国外、国内的学者把音乐、美术、体育、绘画等特殊才能也考虑进去,超常儿童的比例要占整个儿童数理的15%。但就是这样对于绝大多数儿童来说,他们也都是正常的普通的孩子,所以他们各自的成长道路、结果相差不大。但是近年来,媒体对天才的偏爱以及天才给家庭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家长们开始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希望把自己的孩子也打造成“天才”,达到“名利双收”的结果。
  1、“伪天才”教育模式概念的提出
  应该说,中国是个历来重视教育的国家,对于整个民族来说“天才情结”已达千年之久。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口号,并把它当作一项基本国策长期稳定下来。陆学艺先生在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中指出,目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是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趋于一致,各社会阶层的受教育年限与他们社会地位的高低成正比。在当代中国社会,虽然先赋性因素还在继续影响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但是自致性因素对社会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主要因素。一个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是有机会向上流动的,农村孩子可以参加高考上大学来改变自己的身份,而城市居民则有更多的机会来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受教育,参与就业竞争,从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增大,媒体的积极宣传,这些都是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为了迎合这种社会现实,于是便出现了“伪天才”现象。所谓的“伪天才”,笔者指的是这样的一群儿童,他们拥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却接受了家长们安排的超出他们正常智力发展范围之外的教育训练,使得他们的智力发展呈现出“天才”的特点,但这些特点优势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泯然众人矣”。即这些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天才”特征只是暂时的,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智力或其它方面超常儿童。家长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这是好事。但有的家长在早期教育中出现了一些偏差,进入了误区,片面地认为“早期教育越早越好”,于是在全社会尤其在城镇中出现了任意超越儿童年龄阶段的超前教育现象,甚至出现了“掠夺性的强制性的”智力、能力开发情况。比如孩子刚会说话就让他们识字,学外语,或者让学龄前儿童学习小学知识等。家长之所以这样做的内在动机,无非是让孩子在进入小学时,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但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在孩子生理、心理都在成长发育的关键过程中,超出其承受能力的过度早期教育是十分不科学的,甚至会带来无法挽回的恶劣后果。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默顿认为:动机不能被视为结果,他创造性地使用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的概念来说明社会行为的主观动机与客观社会后果之间的关系。默顿指出:“显性功能是有助于系统的调整和适应的客观后果,这种适应和调整是系统中参与者所预料、所认可的;反之,隐性功能是没有被预料、没有被认可的。”家长们希望通过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以实现对其的早期智力、能力开发,但他们却忽视了这样做的诸多隐患。
  2、“伪天才”教育模式的危害
  过度地早期家庭、社会培训教育实际上缩短了人的成长过程,违背他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地智力、能力发展,片面地强调学习成绩、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对孩子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了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魏永康,这个为国人所熟悉的天才,13岁读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却因只会学习生活不能自理,无法与同学、老师正常沟通等诸多原因最终被迫退学。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据了解现在不管什么层次的大学里(包括社会公认的最好的学校)每年都会有一些学生因无法完成规定的学业而最终被退学,这些孩子有很多就是性格中缺乏自制力、自我管理能力,父母只注重学习成绩的结果。所以,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认为,任意剥夺孩子的自我成长时间、过早的教育投入无异于给孩子带上了沉重的镣铐,弊大于利。
  第一,这种教育模式伤害了儿童最起码的身体素质。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部分省市小学生龋齿患病率多达50%以上,有的地区和年龄组高达80%;中小学生贫血及营养不良率高达20%以上;报考高等院校的考生中,体格完全合格的仅占15%左右,近85%的考生因身体素质不合格或健康原因而受到专业的限制。另据有关省市视力监测点的监测结果表明,中小学在校生近视率高达40%,其中小学为8%,初中为46%,高中为68%。这些数字还有变大的趋势,这不禁让我们震惊。试问,身体素质如此差的“接班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如何管理好自己?
  第二,儿童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心理负担沉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没有错,但是过大的压力会给孩子造成了一种逆反心理,反而会导致孩子厌学,超负荷的学习使得孩子的心理恐惧与日俱增。同时以“天才”为代表的优等生小群体成长在师长赞赏、家长褒奖、同学羡慕的氛围中,造成他们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一遇到挫折、失败往往就会六神无主、手足无措,故而逃避者、自暴自弃者、精神崩溃者甚至自戕者亦有之。试想他们的肩膀上承载着学校声誉、师长荣誉、家长期许、自身前程的重负,心理负担自然很重。研究数据表明:“天才”的结局并不都看好,他们中好些还不如正常儿童,其心理压力过大心理问题未及时疏导是重要原因。   第三,这种教育模式往往会给儿童带来人际交往、人际沟通等方面的障碍。早期教育不断强化的甚至惟一的目标就是“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致使孩子囿于学业围城,生活不能自理,自律能力差,不懂与人相处,不识社会现实,有的对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感情冷漠、甚至憎恶。这样的特征长期下去就会内化为一个人的性格,以后哪怕有机会改变也会非常的困难。想像一下,如果二十年后中国社会的主体是这样的一群人,那整个社会将如何运转下去?
  第四,这种教育模式折射出中国家长在儿童教育方面正进入“伪教育时代”。家长们对早期教育的迷恋再加其自身能力的不足,使早期教育已演变成商家获取利益的中介,而有些培训机构只要能获取利润,什么违反教育规律的“新生事物”都会出现。这种“伪教育现象”不仅危害了教育的整体风气,腐蚀上大批教。育工作者,而且直接危害了的教育对象,使得孩子们本该有的生活变成了噩梦,制造了虚幻的“大跃进式的教育梦”。
  虽然,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家长们的危机感是可以理解的,但还没有研究证明有必要把这种竞争过分地提前到学龄前阶段。因为儿童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根据孩子身心的具体客观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孩子才能正真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儿童教育的问题上急功近利的想法是错误的,非常不可取的。有研究表明,灵长类动物的脑容量、智商、情商与幼儿期的玩耍量呈同步增长。据此教育专家认为,给学龄前儿童创造—个无忧无虑、宽松活泼的生活环境,无疑将产生积极的远期效应。尤其是相对没有羁束的游戏和玩耍,更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大脑发育,有助于健全的心理养成,而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产生父母梦寐以求的事半功倍的结果。
  3、“伪天才”教育模式背后的推动因素
  18世纪教育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教育不能今天预支明天,必须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尊重儿童特有的观察、思考、运动和感觉的特殊性。切莫为了节省时间,而最终要用更多的时间。他的这个观点现在已是教育学中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对早期教育如此地迷恋呢?究其原因,那些隐藏在这种教育模式背后的社会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家长们的功利目的和人文精神的缺失。中国人比较喜欢互相攀比,作为父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会这个会那个,便不管自己的孩子兴趣、基础、天赋,强制性地让孩子也学这个那个。所谓的兴趣班最后就变成了“家长的兴趣,孩子们的班”。同时,受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特别是“面子”文化的影响,社会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有着“光宗耀祖”及“官本位”的思想,要而实现这个目的,受教育是一个最有效途径。因此很多家长都会不惜血本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
  第二、巨大的经济利益。在国家教育政策及社会的指引下,受教育成本不断增长。于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家长们积极地对孩子进行早期家庭教育。正常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是19年,而如果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孩子上学后跳级的话,可以在培养子女方面节省一大笔成本,就像文章开始提到的张圻炀一样(当然会跳几级因人而异)。保守地估计,小学跳两级,初中高中各跳一级,这样就可以节省四年的学费。另外,家长普遍认为,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孩子上学后成绩一般都比较好,即便不用跳级,孩子也可以较轻松地考入一个好的大学或者是一个好专业,这样又可以节省一笔学费或者是“择校费”。其次,正如刚才所说,—所好的大学,一个好的专业意味着将来可以有一份较好的职业。特别是目前中国正处在转型期,社会结构的转变导致就业形势日益严重,“文凭主义”的出现又加剧了教育的神话,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过分重视的心态。
  第三、学校的应试要求。在现如今强大的中考、高考压力面前,学校为了生存与发展,教师为了晋级评优,校长为了学校的脸面自己的升职,众多家长、教师、校长们与一起堕入了“分数囚笼”中,—起沦为“分数的囚徒”。在这样的环境下天才就成了块宝,非天才就成了根草。什么是好孩子?在中国的家长、教师乃至孩子心中,标准只有5个字:学习成绩好。难道衡量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标准仅仅只是学习成绩好吗?如果是,在这样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生产”出来的只能是—批批只会学习的考试机器,充其量只能算是“伪天才”。这对孩子、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只能是一个悲剧。
  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在这种不惜本钱的“赌博”中,极少数家长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家学背景,因而他们对孩子的家庭早期教育只能是对个别成功案例的生硬地复制。对这样的孩子来说早期教育不过是把中餐、晚餐桌上的食品一起摆到了早餐桌上,最后落个消化不良的“厌食症”。
  4、“伪天才”教育模式应该摒弃
  “天才”的形成,要有良好生长环境和教育也要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机制,而后者,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国外曾有过这样的报道:通过解剖发现,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大脑结构,是与众不同的。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地承认和正视这一点,可以这样说:天才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能复制的。
  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成长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学习,一个是成熟。而在两者之间,他更看重成熟。他认为,儿童心理成长是儿童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学习关系较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在他的著名的实验“双生子学习爬楼梯”中,格塞尔得出的结论是:不成熟就很难产生理想中的学习效果,学习最多能起到的是对成熟有一种促进作用。这个实验表明,儿童的发展是受个体的成熟机制影响的,不同的年龄段就会自然获得相对应的能力,人为地任意提前学习,会给儿童带来心理负担,可能会影响到儿童对学习的兴趣。我国传统教育一直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过早家庭教育的暂时成功是以孩子生理、智力和心理的发展不和谐为代价的。智力可以通过训练得以开发,但孩子的生理、心理以及审美观、价值观等方面却是需要时间的磨练才能成熟的。所谓的“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养功夫兴味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长不是短跑,而是长跑。奉劝那些还在做着“天才梦”的家长,要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和天方夜谭式的幻想,破除对“天才教育”的迷信,赶快从美梦中醒来,哪怕自己的孩子表现出过人之处,也应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普普通通的孩子,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训练。不能在急功近利的思想驱使下,硬是拔苗助长“赶着鸭子上架”,而应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切切实实地做好基础性的培养工作。家长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既要重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又不能相信“教育万能论”、“环境决定论”无限夸大教育和环境的作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颗平常心是最重要的,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更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天才”。
其他文献
遗传算法是一种借鉴于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进化机制发展起来的高度并行、自适应的随机搜索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NP完全的组合问题的方法。排课问题是一个有约束的、多目标
中共党史类图书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图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在于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中共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历史与国家的历史围绕着“党”字的一种历史性展开。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因此,中共党史与政治的关系就极为密切。中共中央领导人常常强调的“党史无小事”,中共十六大报告要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必须坚持正确导向”,道理也就在这里。中共党史自身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中共党史类图书编辑工作有别于其他社会科学类图书编辑工作,其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必须严把“三关”和注重“三性”。
资本与资本市场,是商品与市场经济存在的社会环境中不可或缺、不能回避的经济范畴。本文从三个方面回顾与评析了陈云利用国内外资本和资本市场搞工业化、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
老友毛秉华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之始,就扎根井冈山,研究井冈山,撰写井冈山,宣传井冈山的历史和精神。我曾读过《天下第一山》第4版,近日又仔细读了该书的第20版(2010年7月,江西人民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相关教育因为受到计算机技术改变的影响较大,所以在相关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理论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起步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等教育要蓬勃发展离不开优质师资力量的支撑。本文从民
用投影寻踪回归技术,对棉花高产栽培二次通用旋转试验的二次项回归系数bjj>0的'无效'试验数据进行建模和仿真研究,寻找出内在的客观规律,使'无效'试验数据变
本文通过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研究,阐述在中职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义,并对中职英语德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再以听说读写教学为例,探求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
在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贡献上,计算机网络是功不可没的。当下,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医院也不例外。很多医疗单位都已经建立了局域网,实现了信息化管
对安徽淮北棉田棉铃虫的空间分布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在棉田聚集程度基本上是随发生代次而逐渐增强的,发现不同代次虫口密度相近时理论抽样数明显不同,提出了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