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匠人的“成功学”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那里,人们追求的所谓“成功”,就是把手头上的每一件事情、每一项工作做到自己认为最完美的境界。至于它能不能产生商业价值,能够产生多大的商业价值,或者更简单地说吧,能给自己赚得多少名利,那是将一项工作做到极致之后的一种自然结果,并非刻意追求的目标本身,至少不是唯一目标。

一个德国老工匠


  2016年8月份,我有一半时间在欧洲度假,站在苍老落伍的欧亚大陆桥的彼端,别有一番滋味。
  我的中学同学一家居住在慕尼黑的一条宁静幽深的小巷,那条小巷里面有一家寂寥的首饰店,店主是一个看起来古稀出头的德国老头。沿着巷子再往前走200米,就是举世闻名的安联保险公司。
  每次经过老同学家门口,同行的女士总不免被橱窗里那些闪耀着诱人光泽的珠宝饰品吸引而驻足。店堂里除了几个玻璃展示柜,堆满了打造各种贵金属和宝石的手工和电动工具,甚至还有化学烧瓶之类。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一家售卖昂贵奢侈品的珠光宝气的店铺,就像我们在中国街头常见的那种;倒像是一家凝结着老人一生心血的作品陈列馆。
  饱受成功学熏陶的当代中国人眼下信奉的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一类的鸡汤式励志格言,这使得他们的追求目标永远是外在的,也就是那些所谓“人生赢家”。
  我在踏上欧陆行程之前,曾看见朋友圈里疯转的一篇批评挖苦腾讯内容部门员工的文章。按照那位狷狂作者的说法,他的前同事们蝇营狗苟、不思进取,只知“兢兢业业”地打好一份工,却不知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的一日千里。我回国后不久,又看见另一则朋友圈里疯转的帖子。内容是中国的一位首富在电视屏幕上面对全国观众说:“……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说我先挣它一个亿。”
  不管那两位成功人士说的那些具体问题究竟有没有道理,总之他们的话语背后传递了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所谓成功,就是比别人赚多得多的钱、出大得多的名……自然,不以比别人更加成功为目标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但在迄今为止各方面都比他们更加“成功”的西欧,我感受到的却是迥然不同的另一种价值取向。在那里,人们追求的所谓“成功”,就是把手头上的每一件事情、每一项工作做到自己认为最完美的境界。至于它能不能产生商业价值,能够产生多大的商业价值,或者更简单地说吧,能给自己赚得多少名利,那是将一项工作做到极致之后的一种自然结果,并非刻意追求的目标本身,至少不是唯一目标。
  这种人生追求目标是内向的。就像我们看到的,慕尼黑小巷子里的老金匠拉着我们唠叨他的那些得意之作,更多地是在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为了从我们钱包里挖出尽可能多的欧元,就像北京上海大街上那些售楼小姐那样。
  我非常认同当局在当下这个历史节点上对“工匠精神”的倡导,但要使这种倡导不沦为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之类的空洞宣传,最根本的是要营造这样一种社会生态——在所有人心目中,那个慕尼黑寂寥小巷里的寂寞老匠人与隔壁安联保险公司的那些有权有势的CEO、CFO们拥有同等的尊严。
  我相信,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而非耍小聪明的山寨,也建立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之上。
  在欧洲,不同的民族特性塑造了色彩缤纷的品牌特性——
  高傲的英国人制作出了登喜路的庄重尊贵,浪漫的法国人设计出了夏奈尔的奢华绚丽,热情的意大利人创造出了阿玛尼的时髦前卫,严谨的瑞士人打磨出了劳力士的优质精密……
其他文献
在夜店蒲终需要潮,职场上的中年大叔稳重格在此不吃香,夜晚的酒吧除了要释放灵魂,还要有型,穿着有朝气,不需要言语,迷妹自然来。  如果不懂就看看当下最受欢迎的Bigbang主唱太阳(Taeyang),他的外装与眼神就是扑倒妹子的必杀技。之前来广州便引爆了整个夜店气氛,你看妹们一个个为之呼叫呐喊,一入店已经昏倒。夜店着装文化  抛弃你的西装革履与衬衫领带吧,这些意味着教条保守,要不就是和传销挂钩,夜店
无论是想象的文明,还是最熟悉的异乡;  无论是另一个我们,还是有意义的他者。  台湾,就在那头。    对于这个经济停滞了20年的岛屿,面对维持了多年的22000新台币(约合4000人民币)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点,很多台湾年轻人大学毕业后选择开小店或返乡务农,如郭台铭所说的“台湾很多年轻人以开咖啡店为满足”。这种沉迷于“小确幸”的内缩视观,让大约占了台湾十分之一的人口选择在大陆营商工作,这200万人
玛嘉烈和大卫因出租车结缘,拍拖三年。一个本来想说:“不如我们分手吧。”另一个却先说出:“不如我们同居吧。”于是,这对男女住到一起,经历各种芝麻绿豆大的庸常琐事,直到将一段关系消磨殆尽。  如果你对港剧的认知还是一股浓烈俗气的TVB腔,那或许会被《玛嘉烈与大卫·绿豆》的文艺脱俗味呛到,感觉到大大的不适应。无论叙事、台词、色调、节奏、构图,这部剧都打破了旧框框,大约吸引的是那些把家布置成性冷淡风,讲究
碳与钻石的关系,就好比人与天才。碳的结晶体经高压、高温炙炼,再切割打磨成钻,凝结旷世价值。《爆裂鼓手》就讲述了一个处于半成品状态的天才鼓手的炙炼、打磨之路。别误会这是一部热血励志片,实际上片如其名,暴烈得很。  八零后哈佛导演以初生牛犊的姿态,将音乐片拍成了暴力美学的动作片,高频、快速、激烈的节奏击碎了情节,击打观众的神经,无论台词还是作为筋骨撑起影片的音乐,都有饱涨到爆裂的感觉。虽然对“极致”的
“他是谁?”  在李银河的笔下,他是把她从失去王小波的悲痛中拯救了出来的勇士,他是会给她写热情洋溢的 “情诗”的诗人,他是照顾她的生活的伴侣,但他仍是他,没有名字。在采访中她提到这是他阻止的结果,因为他不愿意自己的名字曝光。  这十七年来,许多公开半公开的场合,他都会出现,李银河会淡淡地介绍这是她的经纪人“Z老师”,当他是李银河经纪人的时候,他通常是很沉默的,面无表情,戴着墨镜或不戴,都能感觉到他
蔡志忠,15岁只身来到台北,成为一名职业漫画家。尔后,他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庄子说》《老子说》等中国经典诸子百家思想漫画。不仅如此,他还闭关十年,研究数学和物理学,并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四卷本《东方宇宙》,探索时间、空间、物质的真相。果然如他的本家蔡澜先生所说:“他不是地球人,他来自外星。”    蔡志忠  台湾著名漫画家。著有《庄子说》《老子说》《列子说》等100多部作品,在45个国家和地区以多种语
很悲剧,《摩天大楼》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抖森近乎全裸的身体和大长腿。  去年王小帅曾抱怨,大概意思是说如今电影市场虽然空前红火,但全都是商业片、粉丝电影,没有他那样追求高逼格电影人的立锥之地。其实,国外同行们早就给出过解决方案,用拥有众多粉丝的偶像来演观众少的文艺片。年轻偶像们需要提升逼格,文艺片需要市场票房,还培养和提升了年轻影迷的观影水平,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促成这个局面的关键点在于,偶
瓦伦蒂娜·萨基波克正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边的隔离区疾走,穿越一片森林,记者和一个拍摄团队跟在她身后。他们在拍一部关于这位老妇人的纪录片。1986年,因为核泄漏,30万人被迫离撤离,但还有少数老妇以“半合法”的状态住回她们的老房子里。  萨基波克曾是个护士,60多岁退休,现在的她头发灰白,戴着栗色头巾,快步走着,时而跑起,其他人只能跌跌撞撞地跟上。她在沼泽上摘起了几个肥大的黄蘑菇,将记者带到一株松树
2014年12月15日,备受关注的呼格吉勒图案做出再审判决,呼格吉勒图被判无罪。等了18年,正义终于姗姗而来。  1996年4月9日,呼和浩特卷烟厂工人呼格吉勒图向警方报案,称在公共厕所发现女尸。两天以后,警方认定呼格吉勒图杀人。一个月以后,内蒙古高院二审核准死刑。1996年6月10日,18岁的呼格吉勒图被枪决。2005年10月,连环杀手赵志红落网,主动交代卷烟厂公厕杀人案系自己所为。  从发现呼
落水新贵 徕卡 X-U Typ 113  玩过水下摄影的人都知道,购置防水壳的费用不输一个机身。这次徕卡带来的X-U Typ 113,拥有手动调焦环,内置闪光灯,最高感度为ISO 12500,搭配等效35mm的f1.7大光圈镜头,配上了水中专用设置按钮以及闪光快门,15米深的防水性能与1.22米防震,不能说不强大。  CNY 20880  环保背负 FREITAG背包  想拥有一款防水又轻便,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