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随着国家产业不断的升级转型,社会急需大量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对经济的提升发展作用突显。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应用技术大学无不以实用性的工科专业作为主体,作为我国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必须大力发展应用型工科专业,才能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工科应用型人才,提升人才培养的竞争力。
[关键词]工科;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3 — 0125 — 02
当前,随着我国产业不断的升级转型,社会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質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对经济的提升发展作用突显。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中如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法国的高等专业学校、美国的社区和技术学院等,这些应用技术型大学无不以实用性的工科专业为主体,专门培养面向行业、地方或者技术型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与这些国家相同层次的大学相比,作为我国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的特色不够鲜明,距离成熟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还有差距。因此,独立学院要改变办学以来文理科专业偏多的状况,着力发展应用型工科专业,才能特色化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工科应用型人才,提升人才培养的竞争力。
一、优化专业设置、强化工科专业建设
专业是高等学校实现其办学功能的重要组织载体,专业设置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对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现阶段许多依托母体设立的独立学院,其专业的设置一般都是沿革大校举办的专业。但随着高校竞争的日趋激烈,独立学院如何设置专业,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培养出竞争力强的人才成为首要问题。
2003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指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必须有着良好的定位,办学目标应该定位在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着眼于当地政府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产业,增强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如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根据学院所在地域实际和当地政府扶植的产业,在十三五规划中着力发展以机械、建筑、汽车及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特色工科专业,突出发挥应用型大学服务地方产业的作用。
相较于文理科,工科专业相关的新技术、新方向层出不穷,这迫使独立学院在工科专业的设置上要体现适应性。因此独立学院必须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了解专业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动态,及时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同时独立学院在机制上相较于普通高校更为灵活,教育主管部门也较支持独立学院的创新发展,可以在专业的设上可以灵活处置,适当超前,加强和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中大型企业合作,开办市场前景好的新兴专业,抢占教育的新高地,发挥后发优势。
二、培养独立师资、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注重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工科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当前独立学院的自有教师一般是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硕、博士等年轻教师,他们与企业结合不紧密,或者基本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如何培养一支高效精干兼具实践背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成为独立学院培养高质量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因此独立学院首先必须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他们参与各类学术交流、出国培训、企业实践,参加工矿企业、科研单位的项目开发,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借助产学研合作的良好运行机等方式,聘请企业、科研院所等多年从事一线设计制造的工程师、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来壮大教师队伍。当外聘师资队伍成熟后,可采用“导师制”形式,让年轻教师参与“导师”的培养,反补现有年轻教师队伍,加速自有“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
其次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和职务层次。教学经验不足、实践能力缺乏的年轻教师很难满足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工科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要创造条件加强高学历、高职务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也要加大对本校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去外校攻读博士来提高学历层次,加强与国内兄弟院校以及合作企业的合作交流,选派青年教师参加访学、进修、合作科研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科研及教学能力。
三、调整专业课程、提高实用课程比重
工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工科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关键。首先要提高实践课程比重,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逐步建立起基础实践以校内为主、前沿技术实践以校外为主的实践体系。同时扎实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社会共同培的作用,吸收企业及行业专家的加入,促成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联合共建实践就业基地、创新实验室、产学研平台,让学生在体验企业工程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企业、行业关注的问题与需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形成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局面。
其次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群。目前工科专业普遍采取一个专业下细分专业方向的模式。课程设置时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选择4-5门专业方向课程核心课程群,以适应各方向的培养特点和特色。在安排好专业基础课的同时,专业方向课程至少有1门具备实践应用能力。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群应该紧跟行业发展、充分了解市场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状况,使设置的专业方向课程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某项技术的熟练掌握,快速提升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再次引入职业标准课程。当前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在独立学院文凭还不是过硬的情况下,让学生多掌握就业技能,多拿职业资格证书,是争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的不二之选。独立学院必须明确各专业的职业资格培训内容、引进具有职业技能考核资格的教师、明确相关教材等三方面着手;也可以直接和第三方的培训机构合作,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立职业证书培训点,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双结合。
四、创新教学载体,保障教学实效 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能。首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该鼓励教师大胆探索,提倡实践体验、调查研究、举办交流研讨等体验式教学,倡导“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互动性,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互动研讨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授课的内容必须应该在生产实践中广为使用、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新内容,让学生知道该课程与行业新技术是相互渗透与融合的,提升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
其次要优化教材选用。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优秀教材不但能在教师传授过程中发挥知识传输功能,而且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独立学院应用型工科教育实践中,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已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选编写教材时应本着多样化、实用化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重组教材结构,突出应用实践环节。如我院在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中,将《工程制图》这一重要的基础课程进行编写,压缩了部分理论课时,加入了计算机二维、三维以及软件应用,大大增强了课程的应用性。
再次要借助在线网络课程等新兴媒体手段。近些年来,微课、MOOC及带来“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大受追捧。在应用教学中可以利用MOOC作教学的辅助,针对实践教学环节而开发工程实训模块,设置感受体验工程职业的实践场景,让学生不进实验室就可以完成课程实验,或者利用第三方虚拟生产平台进行“工厂”实习,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工程职业行为。另外,这些手段还可以用在公选课及基础课程中,我院公选课全部选用尔雅网络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开阔培养思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高质量的工科应用型人才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知识、较高的创新思维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当前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大量的工作岗位,不仅需要具有专门知识及极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相比较而言,独立学院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创新的方向应注重于工艺、技术和过程管理的创新。因此独立学院应该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科知识竞赛、学术讲座等创新活动,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拓展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高质量的工科应用型人才离不开人文教育,这是普遍的共识。独立学院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应用文写作、中国传统文化、管理学等纳入到选修或必修课程,鼓励工科学生积极选修人文课程。二是要求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穿擦人文教育内容,如介绍相关学科中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的生平事迹、高尚人格道德,树立人生榜样和健康价值观。三是组织参加人文知识竞赛。近几年来,我院一直组织工科专业学生参加江苏省理工科人文知识竞赛,效果明显,成绩喜人,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再次要关注工程职业道德。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包括职业道德的养成、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这其中良好的职业道德应成为优秀应用型人才的必备素质。加强工程职业道德教育也是世界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许多国家正在把道德标准加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去。当前,我国教育已经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教育,因此独立学院在培养工科应用型人才时,必须加入这一重要指标。
六、关注发展前沿,主动对接工程专业认证
当前,工程教育领域的专业认证引领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改革,既有利于激发师生、企业界共同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深化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建设,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要求,所以专业认证制度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这将对我国高等学校的工程教育产生巨大的潜在影响,国内公办应用型本科专业都积极适应这项要求。
因此,独立学院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要主动对接工程领域的认证制度,这既是追赶和学习公办学校的方向,也是独立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变,促进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契机。独立学院对照认证标准,既认识到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又可以看到问题与劣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建设,改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独立学院主动对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最终受益的必然是学生。学生主动参与高校层面开展的培训认证活动,提高自身专业基础和项目实践能力,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拓展国际化视野,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成为专业知识丰富、解决问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技术人才。
〔参 考 文 献〕
〔1〕余志卫.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1,(05).
〔2〕张雯雪,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构建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潜在影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12).
〔3〕孔繁敏,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关键词]工科;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3 — 0125 — 02
当前,随着我国产业不断的升级转型,社会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質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对经济的提升发展作用突显。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中如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法国的高等专业学校、美国的社区和技术学院等,这些应用技术型大学无不以实用性的工科专业为主体,专门培养面向行业、地方或者技术型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与这些国家相同层次的大学相比,作为我国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的特色不够鲜明,距离成熟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还有差距。因此,独立学院要改变办学以来文理科专业偏多的状况,着力发展应用型工科专业,才能特色化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工科应用型人才,提升人才培养的竞争力。
一、优化专业设置、强化工科专业建设
专业是高等学校实现其办学功能的重要组织载体,专业设置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对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现阶段许多依托母体设立的独立学院,其专业的设置一般都是沿革大校举办的专业。但随着高校竞争的日趋激烈,独立学院如何设置专业,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培养出竞争力强的人才成为首要问题。
2003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指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必须有着良好的定位,办学目标应该定位在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着眼于当地政府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产业,增强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如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根据学院所在地域实际和当地政府扶植的产业,在十三五规划中着力发展以机械、建筑、汽车及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特色工科专业,突出发挥应用型大学服务地方产业的作用。
相较于文理科,工科专业相关的新技术、新方向层出不穷,这迫使独立学院在工科专业的设置上要体现适应性。因此独立学院必须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了解专业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动态,及时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同时独立学院在机制上相较于普通高校更为灵活,教育主管部门也较支持独立学院的创新发展,可以在专业的设上可以灵活处置,适当超前,加强和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中大型企业合作,开办市场前景好的新兴专业,抢占教育的新高地,发挥后发优势。
二、培养独立师资、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注重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工科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当前独立学院的自有教师一般是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硕、博士等年轻教师,他们与企业结合不紧密,或者基本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如何培养一支高效精干兼具实践背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成为独立学院培养高质量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因此独立学院首先必须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他们参与各类学术交流、出国培训、企业实践,参加工矿企业、科研单位的项目开发,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借助产学研合作的良好运行机等方式,聘请企业、科研院所等多年从事一线设计制造的工程师、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来壮大教师队伍。当外聘师资队伍成熟后,可采用“导师制”形式,让年轻教师参与“导师”的培养,反补现有年轻教师队伍,加速自有“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
其次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和职务层次。教学经验不足、实践能力缺乏的年轻教师很难满足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工科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要创造条件加强高学历、高职务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也要加大对本校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去外校攻读博士来提高学历层次,加强与国内兄弟院校以及合作企业的合作交流,选派青年教师参加访学、进修、合作科研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科研及教学能力。
三、调整专业课程、提高实用课程比重
工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工科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关键。首先要提高实践课程比重,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逐步建立起基础实践以校内为主、前沿技术实践以校外为主的实践体系。同时扎实推进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政府、高校、社会共同培的作用,吸收企业及行业专家的加入,促成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联合共建实践就业基地、创新实验室、产学研平台,让学生在体验企业工程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企业、行业关注的问题与需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形成学校和企业的“双赢”局面。
其次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群。目前工科专业普遍采取一个专业下细分专业方向的模式。课程设置时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选择4-5门专业方向课程核心课程群,以适应各方向的培养特点和特色。在安排好专业基础课的同时,专业方向课程至少有1门具备实践应用能力。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群应该紧跟行业发展、充分了解市场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状况,使设置的专业方向课程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某项技术的熟练掌握,快速提升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再次引入职业标准课程。当前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在独立学院文凭还不是过硬的情况下,让学生多掌握就业技能,多拿职业资格证书,是争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竞争力的不二之选。独立学院必须明确各专业的职业资格培训内容、引进具有职业技能考核资格的教师、明确相关教材等三方面着手;也可以直接和第三方的培训机构合作,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设立职业证书培训点,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的双结合。
四、创新教学载体,保障教学实效 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能。首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该鼓励教师大胆探索,提倡实践体验、调查研究、举办交流研讨等体验式教学,倡导“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互动性,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互动研讨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授课的内容必须应该在生产实践中广为使用、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新内容,让学生知道该课程与行业新技术是相互渗透与融合的,提升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
其次要优化教材选用。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优秀教材不但能在教师传授过程中发挥知识传输功能,而且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独立学院应用型工科教育实践中,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已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选编写教材时应本着多样化、实用化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重组教材结构,突出应用实践环节。如我院在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中,将《工程制图》这一重要的基础课程进行编写,压缩了部分理论课时,加入了计算机二维、三维以及软件应用,大大增强了课程的应用性。
再次要借助在线网络课程等新兴媒体手段。近些年来,微课、MOOC及带来“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大受追捧。在应用教学中可以利用MOOC作教学的辅助,针对实践教学环节而开发工程实训模块,设置感受体验工程职业的实践场景,让学生不进实验室就可以完成课程实验,或者利用第三方虚拟生产平台进行“工厂”实习,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工程职业行为。另外,这些手段还可以用在公选课及基础课程中,我院公选课全部选用尔雅网络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开阔培养思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高质量的工科应用型人才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知识、较高的创新思维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当前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大量的工作岗位,不仅需要具有专门知识及极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相比较而言,独立学院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创新的方向应注重于工艺、技术和过程管理的创新。因此独立学院应该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科知识竞赛、学术讲座等创新活动,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拓展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高质量的工科应用型人才离不开人文教育,这是普遍的共识。独立学院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应用文写作、中国传统文化、管理学等纳入到选修或必修课程,鼓励工科学生积极选修人文课程。二是要求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穿擦人文教育内容,如介绍相关学科中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的生平事迹、高尚人格道德,树立人生榜样和健康价值观。三是组织参加人文知识竞赛。近几年来,我院一直组织工科专业学生参加江苏省理工科人文知识竞赛,效果明显,成绩喜人,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再次要关注工程职业道德。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包括职业道德的养成、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这其中良好的职业道德应成为优秀应用型人才的必备素质。加强工程职业道德教育也是世界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许多国家正在把道德标准加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去。当前,我国教育已经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教育,因此独立学院在培养工科应用型人才时,必须加入这一重要指标。
六、关注发展前沿,主动对接工程专业认证
当前,工程教育领域的专业认证引领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改革,既有利于激发师生、企业界共同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深化应用型大学的内涵建设,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要求,所以专业认证制度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这将对我国高等学校的工程教育产生巨大的潜在影响,国内公办应用型本科专业都积极适应这项要求。
因此,独立学院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要主动对接工程领域的认证制度,这既是追赶和学习公办学校的方向,也是独立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变,促进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契机。独立学院对照认证标准,既认识到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又可以看到问题与劣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建设,改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独立学院主动对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最终受益的必然是学生。学生主动参与高校层面开展的培训认证活动,提高自身专业基础和项目实践能力,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拓展国际化视野,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成为专业知识丰富、解决问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技术人才。
〔参 考 文 献〕
〔1〕余志卫.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1,(05).
〔2〕张雯雪,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构建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潜在影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12).
〔3〕孔繁敏,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