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风貌区形成于二十世纪上半叶,4.3平方公里内分布着103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是上海中心城内规模最大、优秀历史建筑数量最多的历史文化风貌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加快,历史风貌区内建筑老化、功能老化、人口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今年5月19日,市委书记韩正亲临徐汇区调研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保护工作时,明确要求把历史建筑、历史风貌保护工作纳入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延续城市文脉、保存城市记忆、改善环境品质成为徐汇区委、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届徐汇区人大常委会自成立以来,就秉着风貌区保护“可看、可用、可居、可传承”的理念,持续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推进徐汇进一步探索历史街区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新模式,打造更多面向市民的公共空间。
推动风貌区城市更新
衡复历史风貌区内的二级以下旧里零星分散,旧区改造成本较高,改造速度相对滞后。早在2013年,区人大常委会就提出了全区旧改成片与零星“两手抓”,特别是将风貌区零星旧改与区域功能开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城市更新工作统筹考虑的思路,得到了区政府的积极响应,其旧改思路逐渐从偏重“土地收储”转变为注重“风貌保护、城市更新”,从偏重“单纯经济利益”转为更注重“环境利益、人文利益”,从以“拆”为主转为“拆、改、留”并举,从对风貌区的旧改(包括保护)以“单栋、一般性保护”转为“成片成街坊保护”,并对具有建筑特色、人文价值且遭到破坏性使用的历史建筑进行抢救性收储,全力推进包括16块风貌区零星地块在内的全区零星旧改工作,力争“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
注重改善居民生活
衡复历史风貌区内的房屋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建筑超负荷使用,失养失管情况普遍存在,居民生活环境不尽人如意。区人大常委会在推动二级以下旧里改造的同时,还持续组织人大代表就风貌区内旧住房综合改造开展视察调研,推动政府加快修缮老旧危房,改善居民生活环境。2013年至今,政府已完成7.6万平方米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和63万平方米风貌区内直管公房厨卫等综合改造,同时注重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建设便民生活设施,让居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呼吁风貌区文化传承
2012年本届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之初,就开展了风貌区文化遗产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调研,邀请相关领域区人大代表一同参与,呼吁政府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维修和建设一批面向群众的开放性城市文化空间。近两年,风貌区内名人故居修缮开放不断提速。去年,张乐平、柯灵故居以及徐家汇大修道院同时对外开放。今明两年,夏衍故居和草婴书房也将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同时,区政府还引入了与风貌区相匹配的城市文化功能,建立小型文创园区和众创空间,活化城市街区,提升风貌区魅力。
助推“五违”综合整治
在衡复历史风貌区内,擅自居改非、违法搭建、无证证照经营等现象屡禁不止,破坏了人文景观和环境品质。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对历史风貌区内“五违”现象开展集中整治。区人大常委会自我加压,及时调整年度工作计划,开展风貌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督查与情况调研,实地查看区域内10条重点整治道路,并到相关委办局和街道走访座谈,在加油鼓劲的同时,形成了一份详尽的调研报告,特别就整治中及整治后开展工作、完善机制、建立管理制度等提出意见建议,得到区委主要领导的认可和批示。区政府积极采纳相关建议,截止至7月31日,共完成计划整治453户中的近9成,并将逐步向周边道路和街道复制推广整治经验。
推动风貌区条例修订
今年7月,徐汇区人大常委会就徐汇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及执行《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并作出明确、肯定的批示。通过召开多场部门、街道及相关专家的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意见建议,区人大常委会就完善徐汇区风貌区管理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提出了7大类15条建议,同时就《条例》中的具体条款提出了12条具体修改意见,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为今后的法规修订贡献来自基层一线的思考。
推动风貌区城市更新
衡复历史风貌区内的二级以下旧里零星分散,旧区改造成本较高,改造速度相对滞后。早在2013年,区人大常委会就提出了全区旧改成片与零星“两手抓”,特别是将风貌区零星旧改与区域功能开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城市更新工作统筹考虑的思路,得到了区政府的积极响应,其旧改思路逐渐从偏重“土地收储”转变为注重“风貌保护、城市更新”,从偏重“单纯经济利益”转为更注重“环境利益、人文利益”,从以“拆”为主转为“拆、改、留”并举,从对风貌区的旧改(包括保护)以“单栋、一般性保护”转为“成片成街坊保护”,并对具有建筑特色、人文价值且遭到破坏性使用的历史建筑进行抢救性收储,全力推进包括16块风貌区零星地块在内的全区零星旧改工作,力争“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
注重改善居民生活
衡复历史风貌区内的房屋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建筑超负荷使用,失养失管情况普遍存在,居民生活环境不尽人如意。区人大常委会在推动二级以下旧里改造的同时,还持续组织人大代表就风貌区内旧住房综合改造开展视察调研,推动政府加快修缮老旧危房,改善居民生活环境。2013年至今,政府已完成7.6万平方米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和63万平方米风貌区内直管公房厨卫等综合改造,同时注重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建设便民生活设施,让居民生活得到很大改善。
呼吁风貌区文化传承
2012年本届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之初,就开展了风貌区文化遗产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调研,邀请相关领域区人大代表一同参与,呼吁政府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维修和建设一批面向群众的开放性城市文化空间。近两年,风貌区内名人故居修缮开放不断提速。去年,张乐平、柯灵故居以及徐家汇大修道院同时对外开放。今明两年,夏衍故居和草婴书房也将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同时,区政府还引入了与风貌区相匹配的城市文化功能,建立小型文创园区和众创空间,活化城市街区,提升风貌区魅力。
助推“五违”综合整治
在衡复历史风貌区内,擅自居改非、违法搭建、无证证照经营等现象屡禁不止,破坏了人文景观和环境品质。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对历史风貌区内“五违”现象开展集中整治。区人大常委会自我加压,及时调整年度工作计划,开展风貌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督查与情况调研,实地查看区域内10条重点整治道路,并到相关委办局和街道走访座谈,在加油鼓劲的同时,形成了一份详尽的调研报告,特别就整治中及整治后开展工作、完善机制、建立管理制度等提出意见建议,得到区委主要领导的认可和批示。区政府积极采纳相关建议,截止至7月31日,共完成计划整治453户中的近9成,并将逐步向周边道路和街道复制推广整治经验。
推动风貌区条例修订
今年7月,徐汇区人大常委会就徐汇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及执行《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并作出明确、肯定的批示。通过召开多场部门、街道及相关专家的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意见建议,区人大常委会就完善徐汇区风貌区管理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提出了7大类15条建议,同时就《条例》中的具体条款提出了12条具体修改意见,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为今后的法规修订贡献来自基层一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