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野性的呼唤》中,作者杰克?伦敦通过描写雪橇犬巴克从一只狗到一只狼的转变,展现了巴克对自由的追求。康德的自由理论中对自由的追求包括两个层面:自然事实层面上的外在自由和价值层面的内在自由,而从巴克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巴克对自由的追求正符合康德的这一观点。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分析巴克的自由,分别是:对康德自由理论的介绍,巴克对外在自由的追求,巴克对内在自由的追求。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巴克在它不同的时期追求不同的自由。当巴克是雪橇犬的时候,它主要追求外在自由。然而,当巴克听从来自森林深处神秘的野性的呼唤而成为狼的时候,它主要追求内在自由。
关键词:《野性的呼唤》;杰克?伦敦;康德;外在自由;内在自由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7-0000-00
1 简介
杰克·伦敦是一位杰出的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在美国很有名气,而且在世界各地也很受欢迎。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机会上学。虽然他在童年和青年时期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但是他仍然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毅力自学。他最著名的三部小说是《野性的呼唤》、《热爱生命》和《迷失的脸》。其中,最具有独特风格的小说是《野性的呼唤》。这部小说对喜欢养宠物狗或爱狼的人很有吸引力。从这本小说中不难看出狼的野性,以及自由对于一只不寻常的宠物狗的重要性。
伊曼努尔·康德是一位著名的德国哲学家,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旨在将理性与经验结合起来,超越他所认为的传统哲学和形而上学的失败。他希望结束一个投机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经验之外的事物被用来支持他认为是无用的理论,反对笛卡尔、伯克利和休谟等思想家的怀疑论。他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世界上许多思想家。直到现在,他的影响仍然激励着今天的哲学工作。
自由,许多人总是认为是一个人可以做任何事情,没有任何限制。事实上,自由是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可以避免恐惧、奴役、伤害和满足自己的欲望,实现自我价值。自由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自律,另一个是他律。自律意味着一个人在内心道德的范围内可以做任何他认为是正确的事情。然而,他律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做任何超出法律范围的事情。
2 康德的自由观
康德曾经说过,“自由是唯一的概念,我们可能知道它的可能性,但我们可能在所有的思辨概念中看不到它。”许多哲学家都认为自由是如此抽象,解释它并不容易。康德对自由的觀点表明,自由应该考虑到两个层次的自由。一个在事实层面上是自然的,另一个在价值层面上。康德说:“在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影响人类的不是物体,而是人类。构建现实世界的是人。在这个过程中,人比物体更重要。”
外部自由主要是指人们如何善用自然,改造人类社会,使更少的人脱离自然和社会的束缚。这一层次更可能与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享受以及人类的局限有关。追求外在的自由,使人类发展科学技术,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但由于人的贪婪,很难保证人的道德,实现人的最高价值。因此,显而易见地,人们应该更加关注内心的自由。内在自由是指人们如何超越必然性的局限,在终极理想的层面上寻求最终的价值。
可以肯定的是,在自然事实层面上的外在自由和在价值层面上的内在自由是统一的。一方面,实现外部自由是实现内心自由的途径。另一方面,实现内心的自由导致以保持道德的方式实现外在的自由。因此,内在自由高于外在自由。所以,康德更加关注内心的自由。
对内在自由的追求可以使人的行为具有更大的道德价值,使人们更加关注一个人的存在意义,进而使人更加关注对世界和人类的最终命运。内心自由是迷雾中的灯塔,是理性存在的自我意识和价值取向。在追求外在自由的道路上,它可以限制人类贪婪的过度增长。
3 《野性的呼唤》中自由
3.1《野性的呼唤》中的外在自由
在巴克生命的早期,它追求外在的自由。在这部小说的开头, “巴克在阳光明媚的圣克拉拉山谷的一所大房子里……”,“因为他是国王,国王在所有匍匐、爬行、飞行的地方,包括米勒法官的地方,包括人类。”巴克喜欢追求外在的自由。当他被当作一只雪橇犬时,他与一只狗搏斗,最后,巴克赢了,那只狗被咬死了。正如董衡巽说:“动物之间的冲突……其实质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战斗”,陈建安说:“动物的混战反映在资本主义社会法律的、残酷的丛林规则”。巴克显示了它的强大,它的权力和它的勇敢。
巴克追求外在的自由。面对枪林弹雨和苦难,巴克是勇敢的。起初,它没有站起来的力气。一旦它能再次战斗,它将毫不犹豫地再次加入战斗。很明显,巴克是可以被打败的,但是它不能被摧毁。虽然巴克被当作普通的雪橇犬,但它却有责任去做它必须做的事。它将完成主人给他的每一个任务。虽然它累得站不起来,但它决不会和它的主人作对。这就是自律。
3.2《野性的呼唤》中内在自由
巴克在生命后期追求内心的自由。巴克很幸运,因为它遇到了善良的主人桑顿。他把巴克从第三个主人的魔爪下救了出来。在与桑顿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巴克对桑顿完全是真诚的,尽管与此同时,野性的呼唤对巴克来说是如此的有吸引力,它已经好几次都忍不住要离开桑顿了。然而,桑顿的死切断了巴克的最后羁绊。桑顿死后,巴克完全可以远离人类社会。它永远跳进了迷人的森林。事实上,巴克属于自然,而不是人类。巴克生性蛮横。它能很清楚地理解它应该在哪里正确地生活,如何快乐地生活,以及为什么它要在这个世界上安全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巴克可以通过它的勤奋和毅力实现它的最高自我价值。这是内心的自由。巴克的回归自然代表了它认为内在自由比外在自由更重要。根据康德的理论,巴克追求内心的自由,而它又回到了自然。然而,作者杰克·伦敦呢?
当他年轻时,伦敦很穷,但他喜欢读书。多年后,当他变得富有时,他仍然充满活力。那时,他喜欢探险船,他和巴克一样喜欢大自然,但伦敦不能像巴克一样跳进森林。但伦敦不愿意一成不变。他也像巴克一样狂野。伦敦找到了另一种追求内心自由的方式。他决定用自己的钱搭船环游世界。然而,他没有巴克那么幸运。伦敦失败了,他的船不结实,环游世界的计划就泡汤了。
很明显,巴克注定要变成一只野狼。它和周围的狗不一样。最明显的一点是,巴克有人性。如果一只普通的狗和巴克有同样的经历,那么这只普通的狗可能最终会本能地回到人类社会。虽然从巴克出生那天起,它和各种各样的人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它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在人类社会,它应该过着舒适的生活,但它没有,它选择了森林。也许是野性的呼唤,但仅仅这一个理由就足够了吗?当然不是,另一个原因是巴克对内心自由的追求。巴克厌倦了人类社会。它意识到人类社会是多么丑陋,它想开始一种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新生活。那时,野性的呼唤对巴克来说是如此的迷人和神秘。它禁不住跟着它走,试了几次后,巴克慢慢地爱上了它。森林里的生活就是巴克一直在寻找的生活。
4 结语
巴克变成了一只狼,回到了大自然。在精神上和身体上它都是自由的。当巴克是一只普通的雪橇犬时,它被困在人类社会中。那时,它追求外在的自由。起初,它可以为自由而战,直到被打倒在地。然后,对于它以前的主人,它服从于完成主人所吩咐的每一项任务。对主人们来说,巴克是一个很好的雪橇犬。它坚强、真诚、能干。即使对桑顿,巴克也是一个好朋友、伙伴和家庭。
然而,当巴克变成一只野狼时,它生活在神秘的大自然中。那一刻,它更加追求内心的自由。首先,它与人类没有任何关系。它不需要听任何人说话,也不需要完成任何任务。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过那种有时可能充满痛苦的生活。然后,它选择了进入森林,跟随野性的呼唤和内心它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陈建华.《外国文学历史》[M].北京:高级教育出版社,2002.
[2]董衡巽.《美国文学简史 [美国文学调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M]. 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2013.
[4]伊曼努尔?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伊曼努尔?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刘莹莹(1994—),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分析巴克的自由,分别是:对康德自由理论的介绍,巴克对外在自由的追求,巴克对内在自由的追求。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巴克在它不同的时期追求不同的自由。当巴克是雪橇犬的时候,它主要追求外在自由。然而,当巴克听从来自森林深处神秘的野性的呼唤而成为狼的时候,它主要追求内在自由。
关键词:《野性的呼唤》;杰克?伦敦;康德;外在自由;内在自由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7-0000-00
1 简介
杰克·伦敦是一位杰出的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在美国很有名气,而且在世界各地也很受欢迎。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机会上学。虽然他在童年和青年时期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但是他仍然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毅力自学。他最著名的三部小说是《野性的呼唤》、《热爱生命》和《迷失的脸》。其中,最具有独特风格的小说是《野性的呼唤》。这部小说对喜欢养宠物狗或爱狼的人很有吸引力。从这本小说中不难看出狼的野性,以及自由对于一只不寻常的宠物狗的重要性。
伊曼努尔·康德是一位著名的德国哲学家,他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旨在将理性与经验结合起来,超越他所认为的传统哲学和形而上学的失败。他希望结束一个投机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经验之外的事物被用来支持他认为是无用的理论,反对笛卡尔、伯克利和休谟等思想家的怀疑论。他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世界上许多思想家。直到现在,他的影响仍然激励着今天的哲学工作。
自由,许多人总是认为是一个人可以做任何事情,没有任何限制。事实上,自由是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可以避免恐惧、奴役、伤害和满足自己的欲望,实现自我价值。自由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自律,另一个是他律。自律意味着一个人在内心道德的范围内可以做任何他认为是正确的事情。然而,他律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做任何超出法律范围的事情。
2 康德的自由观
康德曾经说过,“自由是唯一的概念,我们可能知道它的可能性,但我们可能在所有的思辨概念中看不到它。”许多哲学家都认为自由是如此抽象,解释它并不容易。康德对自由的觀点表明,自由应该考虑到两个层次的自由。一个在事实层面上是自然的,另一个在价值层面上。康德说:“在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影响人类的不是物体,而是人类。构建现实世界的是人。在这个过程中,人比物体更重要。”
外部自由主要是指人们如何善用自然,改造人类社会,使更少的人脱离自然和社会的束缚。这一层次更可能与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享受以及人类的局限有关。追求外在的自由,使人类发展科学技术,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但由于人的贪婪,很难保证人的道德,实现人的最高价值。因此,显而易见地,人们应该更加关注内心的自由。内在自由是指人们如何超越必然性的局限,在终极理想的层面上寻求最终的价值。
可以肯定的是,在自然事实层面上的外在自由和在价值层面上的内在自由是统一的。一方面,实现外部自由是实现内心自由的途径。另一方面,实现内心的自由导致以保持道德的方式实现外在的自由。因此,内在自由高于外在自由。所以,康德更加关注内心的自由。
对内在自由的追求可以使人的行为具有更大的道德价值,使人们更加关注一个人的存在意义,进而使人更加关注对世界和人类的最终命运。内心自由是迷雾中的灯塔,是理性存在的自我意识和价值取向。在追求外在自由的道路上,它可以限制人类贪婪的过度增长。
3 《野性的呼唤》中自由
3.1《野性的呼唤》中的外在自由
在巴克生命的早期,它追求外在的自由。在这部小说的开头, “巴克在阳光明媚的圣克拉拉山谷的一所大房子里……”,“因为他是国王,国王在所有匍匐、爬行、飞行的地方,包括米勒法官的地方,包括人类。”巴克喜欢追求外在的自由。当他被当作一只雪橇犬时,他与一只狗搏斗,最后,巴克赢了,那只狗被咬死了。正如董衡巽说:“动物之间的冲突……其实质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战斗”,陈建安说:“动物的混战反映在资本主义社会法律的、残酷的丛林规则”。巴克显示了它的强大,它的权力和它的勇敢。
巴克追求外在的自由。面对枪林弹雨和苦难,巴克是勇敢的。起初,它没有站起来的力气。一旦它能再次战斗,它将毫不犹豫地再次加入战斗。很明显,巴克是可以被打败的,但是它不能被摧毁。虽然巴克被当作普通的雪橇犬,但它却有责任去做它必须做的事。它将完成主人给他的每一个任务。虽然它累得站不起来,但它决不会和它的主人作对。这就是自律。
3.2《野性的呼唤》中内在自由
巴克在生命后期追求内心的自由。巴克很幸运,因为它遇到了善良的主人桑顿。他把巴克从第三个主人的魔爪下救了出来。在与桑顿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巴克对桑顿完全是真诚的,尽管与此同时,野性的呼唤对巴克来说是如此的有吸引力,它已经好几次都忍不住要离开桑顿了。然而,桑顿的死切断了巴克的最后羁绊。桑顿死后,巴克完全可以远离人类社会。它永远跳进了迷人的森林。事实上,巴克属于自然,而不是人类。巴克生性蛮横。它能很清楚地理解它应该在哪里正确地生活,如何快乐地生活,以及为什么它要在这个世界上安全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巴克可以通过它的勤奋和毅力实现它的最高自我价值。这是内心的自由。巴克的回归自然代表了它认为内在自由比外在自由更重要。根据康德的理论,巴克追求内心的自由,而它又回到了自然。然而,作者杰克·伦敦呢?
当他年轻时,伦敦很穷,但他喜欢读书。多年后,当他变得富有时,他仍然充满活力。那时,他喜欢探险船,他和巴克一样喜欢大自然,但伦敦不能像巴克一样跳进森林。但伦敦不愿意一成不变。他也像巴克一样狂野。伦敦找到了另一种追求内心自由的方式。他决定用自己的钱搭船环游世界。然而,他没有巴克那么幸运。伦敦失败了,他的船不结实,环游世界的计划就泡汤了。
很明显,巴克注定要变成一只野狼。它和周围的狗不一样。最明显的一点是,巴克有人性。如果一只普通的狗和巴克有同样的经历,那么这只普通的狗可能最终会本能地回到人类社会。虽然从巴克出生那天起,它和各种各样的人一起生活了很多年,它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在人类社会,它应该过着舒适的生活,但它没有,它选择了森林。也许是野性的呼唤,但仅仅这一个理由就足够了吗?当然不是,另一个原因是巴克对内心自由的追求。巴克厌倦了人类社会。它意识到人类社会是多么丑陋,它想开始一种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新生活。那时,野性的呼唤对巴克来说是如此的迷人和神秘。它禁不住跟着它走,试了几次后,巴克慢慢地爱上了它。森林里的生活就是巴克一直在寻找的生活。
4 结语
巴克变成了一只狼,回到了大自然。在精神上和身体上它都是自由的。当巴克是一只普通的雪橇犬时,它被困在人类社会中。那时,它追求外在的自由。起初,它可以为自由而战,直到被打倒在地。然后,对于它以前的主人,它服从于完成主人所吩咐的每一项任务。对主人们来说,巴克是一个很好的雪橇犬。它坚强、真诚、能干。即使对桑顿,巴克也是一个好朋友、伙伴和家庭。
然而,当巴克变成一只野狼时,它生活在神秘的大自然中。那一刻,它更加追求内心的自由。首先,它与人类没有任何关系。它不需要听任何人说话,也不需要完成任何任务。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过那种有时可能充满痛苦的生活。然后,它选择了进入森林,跟随野性的呼唤和内心它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陈建华.《外国文学历史》[M].北京:高级教育出版社,2002.
[2]董衡巽.《美国文学简史 [美国文学调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M]. 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2013.
[4]伊曼努尔?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伊曼努尔?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刘莹莹(1994—),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