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之女忆父亲:他为人正直一生精进不已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gu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张恨水逝世50周年。张恨水之女张正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父亲为人正直,一生精进不已,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作家。张恨水国际文学研讨会暨“张恨水(黎川)国际文学周”在赣闽两省交界的江西抚州市黎川县开幕,张恨水之女张正出席了活动并为新修缮的张恨水旧居揭牌。
  张恨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最走红的作家之一,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风靡中国,倾倒无数男女。站在黎川老街南津码头这栋有着200多年历史的老宅前,张正显得尤为激动,“我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感觉又来到父亲的怀抱。这里是父亲小时候学习的地方,也是我非常崇拜和向往的地方。”
  1905年初春,10歲的张恨水随身为清末地方税务官员的父亲,沿赣江上游的黄金水道,乘着瘦瘦窄窄的乌篷船,一路风尘从黎川南津码头上岸来到这里生活。在很多人心中,黎川其实是张恨水文学梦的启蒙地和起始点。这里的山水人情、廊桥码头、老街小巷、文化氛围,熏陶并启蒙了张恨水的文学梦。
  “没想到老宅保存得这么好,说明当地人对文化的尊重、对我父亲的厚爱。这个民风淳朴的地方,对父亲的文学功底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非常感谢。”张正称。回忆起离开自己半个世纪的父亲,张正说,“我认为父亲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文学的人。他为人正直,一生精进不已,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作家。”
  张恨水一生创作了120余部中、长篇小说和大量散文、诗词、游记,共3000余万字,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
  对此,张正认为,父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和得天独厚的天赋,但他创作文学的思想是“有容乃大、虚怀若谷、海纳百川”,就是别人的意见他听得进去,会不断用批评的意见来促进自己文学的发展。
  “弘扬民族文化,建立起民族自信心,这是父亲从事文学创作以来一直想做的。而他一生奋斗的目标就是,把中西方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创作出符合新文艺的作品。”张正说。 据中新网整理
其他文献
在中国漫画界,缪印堂的科学和科普漫画可谓闻名遐迩。缪印堂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将幽默通过他的漫画言传,并能独具匠心地传到点上,让读者心领神会。  被誉为“科普漫画第一人”的著名漫画家缪印堂于7月31日晚9时去世,享年82岁,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曾获中国漫画最高奖《金猴奖》,其作品《四大发明的反思》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缪印堂曾说:“假如有来世的话,我会再选择漫画这条人生之路。”  高士其的倡议
期刊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他从小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却很喜欢读书、思考。有一次,他从学校回家,看到有人聚在自家的商店门口讨论着什么。原来,中午时,一个叫托尼的零售商从这里购进了一批日用杂货,当时父亲不在,是他负责此事的。托尼回去后,发现钱数和货物对不上号,就觉得是他多收了他的钱,他这是来找他“算账”的。  看到杜威回来,有人对托尼说:“你说账目不对,多收了你钱。现在他来了,我们听听他是怎么说
期刊
这张老照片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记录了一个农夫的“天才”发明。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天。这个农夫要出一趟远门,当他推着一辆独轮车,正准备出家门的时候,忽然刮来了一陣风,他抬头看了看天,瞬间想到了一个能让他在这一路上偷点懒的好主意:为什么不给独轮车加一个帆呢?于是,他跑回屋里,找出一块布,又在院子里找了两根木棍,三下五除二,就给他的独轮车加了个帆。然后,便高高兴兴地推起这个独一无二的独轮车出
期刊
陈平原是项羽手下的一名谋士,公元前205年,他决定离开项羽,转投刘邦。  这天,他偷偷溜出了楚军的营地,一路策马扬鞭,逃到了黄河岸边。过了黄河,就是刘邦的地盘了。当时,岸边停着一艘小船,他也没有细问,就急匆匆地上了船,要船夫把他送到对岸。当船驶到了河中心时,他忽然感到船慢了下来,抬头一看,只见船夫漫不经心地摇着橹,眼睛却不时地瞄向自己身上的包裹。这时,又从船舱里走出一个精壮汉子……  见多识广的陈
期刊
《未来简史》为什么这么红?有人说它的流行,是因为它契合了现代人一种被时代抛弃的恐惧感。是这样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它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是怎么说的。  在X-World大会的最后,主持人小心翼翼地问尤瓦尔·赫拉利:“你是否信仰上帝?”这位当代最红的犹太历史学家的眉头一下子松开了,好像待考的学生突然遇到了一个世界上最简单的问题。“当然不,那些都是虚构啊。”  历史,还是故事?  在《未来简史》中,
期刊
1938年,马一浮在浙大开了个“国学讲座”。浙大方面对他这个讲座十分重視。第一次开讲,很多名教授,如竺可桢、梅光迪、苏步青等人都来听讲了。出人意料的是,马一浮并没有一张嘴就是一连串的“子曰诗云”,而是——  “昔张载(宋代的大儒,理学创始人之一)有四句话,今教诸生立志,特为拈出,希望竖起脊梁,猛著精彩,依此立志,方能堂堂正正做一个人。须知人人都有此责任,人人都有此力量,且莫自己诿卸,自己菲薄。此便
期刊
赵卫东是位多面手,他在内蒙古自治区当过农民,在湖南参军,后来又去上海的高校教计算机科学。他摘得过校运会跳高、跳远比赛的桂冠,文艺演出的舞台上他也身手不凡:京剧、豫剧、山东快书、山西梆子、湖南花鼓戲,样样精通!  吕学勇  1959年,全家人在北京合影(前排右一为赵卫东)  1978年,恢复高考上大学后,与同学们同台演出(后排左一为赵卫东)  1981年“五一”节,全组同学在教学楼前合影(后排左一为
期刊
从《唱支山歌给党听》到交响合唱《英雄的诗篇》,从《节日序曲》到晚年创作的多部意蕴深刻的交响杰作,朱践耳的音乐人生可以说是中国现当代音乐史的一个缩影。  8月15日上午9时,朱践耳这位至诚至真、视音乐为生命的老人走了,享年95岁。根据朱践耳先生遗愿,丧事一切从简,不举办追悼会,遗体捐献医学研究。  践行聂耳走过的路  “朱践耳的音乐不仅真切地表达了一个作曲家的内心之声,而且形象地展现出半个多世纪中国
期刊
她是毕业于中山大学的地球科学系博士,曾在深圳华为担任高级副总裁秘书,然而为了幼时的从军报国梦,她放弃百万年薪,自荐入伍到辽宁舰航母服役。  磨砺4年后,韦慧晓成为海军首位女副舰长,并圆满完成“猎鲨”、中俄“海上联合—2016”等重大演习演训任务。  美女博士入伍当兵  韦慧晓1977年出生于广西百色,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壮家妹。由于从小就爱看军旅题材影片,韦慧晓做梦都想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兵。1996
期刊
13岁那年,他被诊断出霍金奇淋巴瘤4期。  那时,他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22岁,在只有1个肺的情况下,他完成了自己登山生涯的第一次登项。  23岁,他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第一位登上珠峰的癌症幸存者。  今年3月,他去了北极,完成自己攀登七大峰和两极的“大满贯”。  生活在肖恩·史瓦诺十几岁的时候开了两次大大的玩笑:他先后患上了两种癌症,却在被认为时日不多的情况下活了下来。战胜癌症的他成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