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主体间性视角下的英汉网络用语翻译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在文化交流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进行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而这也催生了大量网络用语的产生。由于文化间的差异,对于同一网络用语,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差异使得网络用语的翻译成为一件较难的工作,同时,哲学思潮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翻译处于哲学理念的影响下,不可避免的随着哲学思潮的更新逐渐转变为主体间性。从主体间性视角进行英汉网络用语翻译是翻译随哲学和社会学发展的必然,由此可见,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网络用语的英汉应用来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从中发现网络用语翻译中的一些规律,促进网络交流的优化。
  关键词:主体间性视角;英汉网络用语;翻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哲学思潮也经历了较多历程。基于翻译与哲学理念的关系,翻译的思维模式也经历了从简单的主客二分、多种主体并重、主体间性的转变,为不同语言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支撑。英汉网络用语翻译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迭,英汉网络用语翻译作为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经历了翻译思维模式的转变过程。从主体间性视角下进行英汉网络用语的翻译研究,有助于形成翻译者、读者、作者间的平等主体形成,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可能。本文从英汉网络用语翻译中主体间性的肇因出发,对主体间性的哲学理念转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主体间性视角下英汉网络用语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支撑,进而实现了不同文化间实时交流。
  1英汉网络用语翻译的主体分析
  翻译作为一种不同文化、习俗、种族的人群之间所进行的沟通语言的转换方式,随着近年来国际间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的频繁而变得更加普遍,是对外文化信息交流、经济贸易往来中的重要工具,对人类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社会的优化升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翻译工作来说,首先要明确翻译的主体,即翻译是由谁进行的,是为谁服务的。长期以来,翻译主体的研究经历了以文本为中心、以译者为中心和以交互为主体的转化。而在这一过程中,译者扮演着重要的中间角色,对于翻译的效果和语言色彩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英汉翻译来说,往往采用口译和笔译两种方式,信息发出者、译者和信息接受者由原来的单方面沟通逐渐变为互动性的交流,而这种互动性在现场翻译过程中更为凸显。
  翻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区分好翻译流程中作者、译者和读者的功能区别。首先,作者是原作的创造者,如果没有作者,作品就不会出现,接下来的译者翻译和读者阅读就无从谈起;如果没有译者,就没有翻译行为,也就没有翻译出来的作品供读者阅读和作者扩大影响;而如果没有读者,作者和译者的作品就得不到大范围的传播,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也就会在社会上逐步流失。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翻译活动中的作者、译者和读者是共同的主体,对于翻译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英汉网络用语来说,译者经常面对的是作者已经写好或者说出的文本或口语内容,与文本或口语的原始发出者并没有实时的交流与互动,他们对于原话的理解过程中逐步确定了自己的主体性地位,即译者本人可以在翻译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分析和理解步骤来实现对网络用语的理解和表达,将这些用语用于自己的实际交流和表达之中。
  實际上,翻译主体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对于翻译主体性的分析要从西方的哲学研究出发。西方哲学经历了前主体性到主体性,再到主体间性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揚弃了主体性哲学的一些优缺点,然后建立了相对比较合理的主体间性,将哲学作为一种方法论真正应用到翻译实践之中,将翻译过程中单一的主体关注转变为对整个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多个主体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翻译主体的多元化。从翻译的效果来看,主体间性既融合了网络用语的社会性,又适当地考虑了一些个体性因素,这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一方面体现了网络用语原创时的含义,另一方面也兼顾了译者自己对此网络用语的主观理解,将原创者与译者甚至接触者的思想融合到了一起,实现语言交互的目的。
  2英汉网络用语翻译中主体间性的肇因
  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最早由胡塞尔提出,随后许多学者就对主体间性进行了研究,主体间性也经历了从认识论的含义到本体论的意义的发展过程,生存本身时主体间性的根据,此外,主体间性又可称为主观际性、主体间本位等,一个主体怎样与另一个完整的作为主体运作的主体互相作用的研究或规范是主体间性的主要研究内容。其中,主体间性理论强调主体间的共性和主体间的平等互动交流,英汉翻译中的主体间性理论是在众多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哲学理论是最重要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主体间性概念经历了从胡塞尔的哲学认识论含义,到哲学本体论的转变,为翻译者主体地位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和参考。过去的哲学理念中坚持主体与客体的两元对立性关系,在这种传统理念的影响下,“唯我论”这种忽视主体间性的理念被提出,胡塞尔提出的主体间性很好的弥补了这一“唯我论”的主体性缺陷。主体间性后来经过海德摩尔等学者的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主体间性理论。主体间性理论的形成为翻译研究向主体间性转变提供了可能,人们逐渐意识到翻译是主体间的对话、交流,为翻译研究中翻译者的地位从从属者身份转变为主体地位奠定了基础。此外,主体间性理论在确立翻译者主体地位的过程中并不否认读者和作者的主体地位,而是通过翻译者的主体作用将读者和作者间形成沟通,进而构成了三个平等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翻译者从主体间性理论下进行英汉网络用语翻译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翻译者从主体地位向主体间性地位转变,为不同文化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可能。
  3利用主体间性理论进行英汉网络用语翻译
  网络用语包括多种形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利用主体间性理论进行英语网络用语翻译,有助于通过读者、作者、翻译者三者主体地位构建的方式进行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网络用语的作者很多,比较复杂,只有充分利用主体间性理论进行翻译才能有效提升翻译效果。我国网络流行语的种类有很多,可以分为许多类,具体如下。   3.1同音异义词
  这类网络词汇则主要就是采用与汉语或英语中某些词同音的方式。例如,河蟹(和谐、hexie)、油菜花(有才华)、鸭梨(压力)、dang(下降)、ku(酷)、shai(与英文中的share同音)。在这类词的翻译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读者、翻译者以及作者的主体地位间的沟通、交流,将其按照汉语意思分别翻译成“harmony”,“talented”,“pressure”,“download”,“cool”,“share”。
  3.2混合词类
  这类网络词汇则主要就是汉语中不同字或词的组合形式,从而形成新的意思。例如,草根领袖、闪婚、精神贿赂等汉语网络词汇,将其翻译成“grasstop”,“flash marriage”,“sweet-words bribey”等更能增進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提升三者的主体地位。英语网络词汇中也有许多混合类网络词汇,例如,“dog days”,“bloatware”,“side-text”等,如果忽略作者、读者的主体性,采用直接翻译的方法,则不能达到不同文化间有效沟通的目的,但若从主体间性理论出发进行翻译,将其翻译成暑假、臃肿软件、小窗口私聊等,则更能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3.3缩写词类
  这类网络词汇是通过对较长词汇缩写的方式新组合成的单词。例如,炮灰(炮火烧剩的灰烬)、逆袭(逆境中袭击)、愤青(愤怒的青年)、躺枪(躺着中枪)等汉语网络用语中的缩写词汇,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肯定不如从主体间性视角进行翻译更具感染力,将其翻译为“cannon fodder”,“counter attack”,“angry youth”,“be attacked by doing nothing wrong”,更能促进文化间的交流融合。此外,英语网络用语中也有许多缩写词,例如“FOMO(Fear Of Missing Out)”,“GSOH(Good Sense Of Humour)”,“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SAD(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等,将其翻译成.社交控、很有幽默感、居家办公、季节性情绪紊乱则更能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是英汉翻译中主体间性的体现。
  4结语
  通过对翻译中主体间性研究表明:从主体间性视角下进行英汉网络用语的翻译研究,有助于形成翻译者、读者、作者间的平等主体形成,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周金龙.交互主体性视角下的网络时政新闻翻译[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01):183-184.
  [2]杨春时.文学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1):17-24.
  [3]郭湛.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03):32-38.
  [4]旷剑敏.论翻译的主体间性[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05):151-152.
  [5]刘卫东.交互主体性视域下翻译主体的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学报(外研版),2008(04):6-10.
  [6]徐艳霞.主体间性视角下的英汉法律语言翻译[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3):32-36.
  [7]李明.从主体间性理论看文学作品的复译[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4):66-72.
  [8]何曉嘉,王珏.从主体间性理论看庞德译汉诗的独特审美价值[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2):89-93.
  [9]宁慧.翻译模因主体间性下的英汉网络用语翻译[D].宁波大学,2015.
  本文为2016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语言哲学视阈下的英汉翻译主体间性研究》(项目编号16YYC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STSE教育思想将化学知识与科技和生活紧密相连,将STSE理念应用在硅元素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课堂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STSE理念;硅元素教学;教学探究  STSE即化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的简称。STSE教育思想强调这四者的相互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和环
摘 要:近年来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对电视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人们观看习惯已经发生改变,不只满足与信息的获取,同时要求获得审美与精神享受,因此对电视节目的美学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面美术设计是电视节目包装设计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好的美术设计能够更好的宣传节目,吸引观众,提高电视节目的综合竞争力。本文主要对电视节目包装中平面美术设计融入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融入意义。  关键词:
客家妇女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体现.客家妇女以其独特的民俗特色,在中国妇女中独树一帜.本文从客家妇女的不缠足、唱山歌两个民俗特色出发,解读其中蕴含的客家妇女的人格特征和地
按地域编排文学作品的《国风》传统,表现出在挖掘作品情感内涵方面的独特优势,由此而凸显出来的《诗经》的“兴”在培养学生情感的充盈丰厚上有着莫大的借鉴作用,这同时也就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与网络的普及,教育已经逐渐成为每个人走向社会前乃至伴随一生的事情。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及高等教育的高门槛使得许多人未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而我国以应试教育为主导教育结构的教育体系,更使得许多本可以受到更好教育的人群错失了教育机会。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教育早已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所应共同承担起来的责任与义务。移动在线课堂,正是我们这个策划案所要提出的一个概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圆环缝隙结构的超宽带微带天线。天线的底层由接地面的2个圆环缝隙组成,圆环之间用2条矩形切口连接,以增加环缝之间的耦合。通过改变缝隙的位置、大小及矩形切口的位置来实现超宽带。顶层由50Ω开路微带线耦合馈电,通过在传输线加载匹配枝节实现更好的阻抗匹配。天线大小为40rmm×40rmm,厚度为1.5rmm.通过仿真表明,该天线在2.98G-9.45G频带内Sll参数小于-10dB,达
岁尾年首,当我们编辑的《山东教育科研》杂志在扉页上出现“总第100期”字样的时候,不由怦然心动、思绪万千.
摘 要:家风即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一些优秀的传统作风,也是一种传承至今的道德准则和处理人与事之间的态度。可以说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沉淀,它已经蕴含了深厚的道德力量而且影响着人类的成长。如果说一个一个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家风则是社会风气形成的重要部分,也是五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好的家风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历史典故“孔融让梨”呀还是“孟母三迁”等,它们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都是时
蹇先艾作为中国现代文坛中寥寥无几的贵州籍作家,以现代文明的视野反观贵州农村文化.在《水葬》中,作者通过主人公骆毛、村民以及骆毛母亲的视角转换,让故事中的人物处于“看
本文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探索在我国高职院校逐步推进学分制的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合理设置外语公共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在校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笔者